XX电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电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XX电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XX电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XX电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XX电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表 项目名称: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 编制单位: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 编制日期:2014 年 3 月 表 1 项目总体情况 项目名称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广西电网公司 法人代表 于培双 联系人 彭 莎 通讯地址 广西南宁市金湖北路梦之岛广场 联系电话 13878152222 传真 - 邮 编 530000 建设地点 崇左市江州区、大新县、天等县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D4420 电力供应行业 环境影响 报告表名称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影响 评价单位 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初步 设计单位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部门 崇左市环境保护局 文号崇环管批200986 号 时间 2009 年 12 月 7 日 初步设计 审批部门 广西电网公司 文号桂电建2008145 号时间 2008 年 7 月 9 日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 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 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玉林兴能电力实业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单位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 投资总概算 (万元) 20346 环保投资总概算(万元) 110.4 0.54% 实际总投资(万元) 20346 实际环保投资(万元) 110.4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54% 设计生产能力 220kV 崇左金马线路长 70km; 220kV 崇左东平线路长58km; 建设项目开工日期 2007 年 12 月 2007 年 12 月 1220kV 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线路长1.35+2.5km; 崇左桃城回 220kV 线路长 2.5km 2008 年 1 月 2008 年 1 月 实际生产能力 220kV 崇左金马线路长269.88km ; 220kV 崇左东平线路长 57.25km 220kV 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线路长1.45+2.125km 崇左桃城回 220kV 线路长 2.125km 投入试运行日期 2009 年 12 月 2008 年 5 月 2008 年 7 月 2008 年 7 月 项目建设工程简述(项目立项试运行) 1、 2007 年 5 月,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 年 11 月,广西电网公司以(桂电计【2007】87 号)文件予以批复。2、2007 年 12 月,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工程的初步设计。2008 年 7 月,广西电网公司以(桂电建【2008】145 号)文件予以批复。 3、2009 年 10 月,广西泰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并于 2009 年 12 月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环境保护局(崇环管批200986 号)关于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4、从 2007 年 12 月起,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开工, 2009年 12 月工程全部投入运行。 备注:500kV 大新变电站已经南方电网总调更名为 500kV 崇左变电站。2表 2 调查范围、因子、目标、重点 2.1 调查范围 验收调查的地理范围原则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评价范围相一致。工程的验收调查范围见表 2-1。表 2-1 调查范围 调查对象 调查项目 调查范围 生态环境 电力线路两侧各 100m 带状区域内 电磁环境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的带状区域 噪声 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 30m 的带状区域 220kV 架空线路 水环境 - 公众 公众意见 线路沿线直接受本工程影响的单位和居民 2.2 调查因子 表 2-2 调查因子 调查因子 工程名称 施工期 运行期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220kV 线路工程 (1)施工噪声; (2)土地占用及拆迁安置; (3)水土保持;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电磁环境: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 (2)声环境:等效连续 A 声级; (3)其它:生态影响等。 2.3 环境敏感目标 根据验收调查范围和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照线路路径图、咨询供电局护线工、通过现场实地踏勘,确定本次验收调查环境敏感目 标。各环境敏感目标详细信息见表 2-3。环境敏感目标现状见图2-1。 表 2-3 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 与工程最近距离、方位 项目 环境敏感目标 经纬度 环评情况 实际情况 基本信息 哝香屯* N: 22.81530 E:107.13654 东侧、10m 东侧、8m 最近房屋为一层平顶楼房渠罗屯 - 东侧、45m - 扎屯(汁屯) - 东侧、30m - 古良屯 - 东侧、30m 超过 100m - 恩城自然保护区 - 工程穿过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见 2.3.1 章节 黑叶猴保护区 - 最近点距离黑叶猴保护区边界超过 1km。 崇左金马220kV 线路 恩城旅游景区 - 最近点距离恩城旅游景区边界超过 500m。 属于恩城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3崇左东平220kV 线路 百龙屯 N: 23.02111 E:107.09567 东侧、30m 东侧、28m 最近房屋为二层平顶楼房220kV 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线路 - - - - - 220kV 崇左桃城回线路 - - - - - 备注:哝香屯最近居民点为赵海浪家,工程选线、设计阶段将赵海浪家原楼房拆除,迁建后的楼房距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边导线最近距离 8 米。 图 2-1 哝香屯赵海浪家 图 2-1 百龙屯 120 号 2.3.1 恩城自然保护区简介 恩城自然保护区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于 1981 年批准建立,2013 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恩城自然保护区总面积 3.2 万 hm2,森林面积 2.28 万 hm2,蓄积量 5.14 万 m3,森林覆盖率达71.3%,有 194 种草木本植物、 126 种野生动物。当地的原生植被为北热带石灰岩季节性雨林,建群种或共建群种为蚬木、金丝李。但由于人为干扰破坏,目前已有不少阳性树种入侵,变成了次生林,常见的树种有枫香、火麻树、秋枫、酸枣、海南浦桃、假水石梓、翻白叶树,还有肥牛树、假苹婆、沙皮树、青檀、樟树、桄榔等。 恩城自然保护区中动物资源丰富,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 动物有黑叶猴、熊猴;属二级保护的4动物有猕猴、短尾猴、冠斑犀鸟、大灵猎、白鹇、原鸡、蛤蚧、林麝、巨松鼠等。其中,黑叶猴、冠斑犀鸟和猕猴的数量较多。其它经济动物还有豹猫、猪獾、鼬獾、树鼩、鹧鸪等。 2.4 调查重点 (1)核查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情况; (2)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及变更情况; (3)实际工程内容及方案设计变更造成的环境影响变化; (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它环境保护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 (6)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7)环境保护设计文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效果、环境风险防范与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及有效性; (8)工程施工期和试运行期实际存在的公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9)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污染因子达标情况的预测结果; (10)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5 6表 3 验收执行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验收标准采用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执行的标准。 验收标准 验收评价项目 标准号及名称 执行类别 标准限值 dB(A ) 昼间 60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2 类 夜间 50 地表水环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 - - 环境空气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二级 - - 污染物排放标准 电磁环境控制指标 污染物名称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及级别 标准限值 工频电场 4kV/m (居民区) 磁感应强度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 推荐 0.1mT 无线电干扰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 距边导线投影 20m 处频率为 0.5MHz 的晴天条件下的限值:220kV 为 53dB(V/m ) 噪声排放标准 污染物名称 评价标准 标准来源 施工期:白天 6585dB(A),夜间 55dB(A)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噪 声 运行期:60dB(A)(昼) 55dB(A)(夜)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 总量控制指标 无 表 4 工程概况 4.1 项目名称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 4.2 地理位置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位于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大新县、天等县境内。地理位置见图 4-1。 图 4-1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 7 8续表 4 工程概况 4.3 主要工程内容及规模 4.3.1 主要工程内容 500kV 大新(崇左) 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由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 崇左东平 220kV 线路、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 220kV 线路和崇左桃城 II 回 220kV 线路组成。 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线路长为 269.88km,全线使用杆塔 175 基。线路路径:线路自 500kV 崇左变电站出线后折向南,在外屯南面跨越 S20315 省道后,继续向南走线进入岩溶地区,接着在咘温附近折向东南方向,经弄房,在新屯附近跨越 S20311 省道,再经古良,在弄雄附近折向南,经那颜、下沟,在那派附近离开岩溶地区,然后与已建的 220kV 桃城 金马线路大致平行走线,在岜坦附近再次跨越 S20311 省道,经雁楼,在那蓬东面跨越左江后经驮贡南面折向东南,跨越湘桂铁路进入 220kV 金马变电站。 崇左东平 220kV 线路:采用双回路塔,本期单回挂线,线路长为 57.25km,全线使用杆塔 164 基。线路路径:线路自 500kV 崇左变电站出线后折向北,在郭村西面穿越在建的 500kV 蚬山 崇左线路,经弄怀、弄强、古光,在必屯北面跨越 S20311 省道,经弄王、百龙,在桥皮西面跨越天等至龙茗二级公路,然后向北经皮屯、山内,在地州南面跨越天等至东平二级公路,再经龙力、万盛、电光、龙江、平究,在坡平南面与 220kV 祥周 东平线路平行走线,最后从西面进入 220kV 东平变电站。 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 220kV 线路:桃城侧线路:即线路从 500kV 崇左变电站与崇左 桃城 II 线路双回共塔出线后,向南走线至原 220kV 桃城 下雷线路#007 杆附近,然后折向东南,平行桃下线#007001#段走线至 220kV 桃城变电站附近,分支后再以两个单回路进入桃城变。线路长 2.125km,使用杆塔 10 基。下雷侧线路:线路在原桃下线#012 塔开断后,从该塔至新建的双回路分支塔,再与崇左下雷 II 回共塔向东走线进入 500kV 崇左变电站。线路长 1.45km,使用杆塔 6 基。 崇左桃城 II 回 220kV 线路: 线路从 500kV 崇左变电站与崇左 桃城线路双回共塔出线后,向南走线至原 220kV 桃城 下雷线路#007杆附近,然后折向东南,平行桃下线#007001#段走线至 220kV桃城变电站附近, 分支后再以两个单回路进入桃城变。线路长 2.125km, 9续表 4 工程概况 使用杆塔 10 基。 4.3.2 工程规模 表 4-1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设计、环评、验收规模 项 目 设计规模 环评规模 实际规模 线路回路 2 22回 回 回 架空线长度 270km 270km 269.88km 崇左金马220kV 线路 导地线型号 导线:2LGJ-300/40 型锌-5% 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稀土铝绞线,采用双分裂结构,分裂间距 500mm。 地线 旧线地线一根为 OPGW 16B1 115 型光缆220kV 线路 1 1回 回 回 架空线长度 58km 58km 57.25km崇左东平220kV 线路 导地线型号 导线:2LGJ-300/40 型锌-5% 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稀土铝绞线,采用双分裂结构,分裂间距 500mm。 220kV 线路 2 22回 回 回 架空线长度 下雷侧:1.35km ;桃城侧:2.8km 下雷侧:1.35km ;桃城侧:2.5km下雷侧:1.45km ; 桃城侧:2.125km 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220kV 线路 导地线型号 导线:2LGJ-300/40 型锌-5% 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稀土铝绞线,采用双分裂结构,分裂间距 500mm。 220kV 线路 1 11回 回 回 架空线长度 2.8km 2.5km 2.125km崇左桃城 II回 220kV 线路导地线型号 导线:2LGJ-300/40 型锌-5% 铝稀土合金镀层钢芯稀土铝绞线,采用双分裂结构,分裂间距 500mm。 续表 4 工程概况 4.4 工程占地 表 4-2 工程占地情况 项 目 设计规模 环评规模 实际规模 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 - 1.693hm22.058hm2崇左东平 220kV 线路 - 1.401hm21.564hm2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220kV 线路 - 0.041hm20.043hm2崇左桃城 II 回 220kV 线路 塔基占地- 0.073hm20.117hm2变电站 - - - 4.5 实际工程量及工程建设变化情况和变化原因 由表 4-1、表 4-2 可知,线路长度及塔基占地均有小幅变化外,其它项目设计规模、环评规模以及实际规模均一致。线路长度及塔基占地变化主要是因为线路设计路径长度按照图纸测量,实际长度与设计长度的误差在设计误差范围内。 4.6 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明细 工程概算总投资 2034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10.4 万元,环保投资比例 0.54%;实际总投资 2034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10.4 万元,环保投资比例 0.54。工程实际环保投资明细见表 4-3。 表 4-3 工程实际环保投资明细 项目 环评概算 实际投资 项目 环评概算 实际投资 水土保持投资 (含绿化) 80.9 80.9 施工期临时 环保措施 12.5 12.5 环评、环保竣工验收编制费 12 12 环境监理 5.0 5.0 工程概算总投资与实际总投资相同。 4.7 与项目有关的生态破坏和污染物排放、主要环境问题 4.7.1 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塔基建设施工过程中造成的地 表植被破坏和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另外工程占地将对土地利用和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4.7.2 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电磁环境、噪声以及环境风险的影响。 10续表 4 工程概况 (1)电磁环境 输电线路在运行时,由于高电压与周围环境存在较大的电 位差,会产生工频电场;同时由于高电流将产生较大的磁感应强度;恶劣天气条件下的电晕放电和火花放电会产生无线电干扰。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及无线电干扰的大小与电压等级、电流大小、导线类型及型号、架线高度、相序排列、气象条件等密切相关。因此,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及无线电干扰是该工程的主要污染因子。 (2)声环境 输电线路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噪声,但如果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大雨) ,或者线路运行时间较长而导致导线表明粗糙等情况下,电晕放电会产生一定的噪声。一般来说电晕放电噪声一般发生在雨季,与降雨形成的声压级相比,电晕放电噪声较小。 (3)水环境 220kV 输电线路不会产生污废水,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 (4)固体废弃物 220kV 输电线路不会产生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无影响。 (5)环境风险 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环境风险事故隐患主要为架线 杆塔倒塌,由于电路运行过程中设有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此类事故,将立即自动切断电源,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倒塌可能对部分农田、植被等造成一定的损害,但可以恢复,因此,工程运行的环境风险较小。 11表 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回顾 5.1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预测及结论 5.1.1 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施工过程中,线路工程杆塔施工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砂土料及临时弃土要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将弃渣及时运至弃渣场堆放;对于容易流失的建筑材料(如水泥等)集中堆放、加强管理,在堆料场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堆渣完成后及时对堆渣顶面进行整治绿化。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基面遗留的土石进行清理,目前裸露在外的地面已进行硬化或绿化,植被已得到一定恢复。 工程在施工期采取了严格的环保和水保措施,因而施工产生的扬尘、废污水、噪声、水土流失等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小。 5.1.2 项目营运期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类比预测与评价结论 在运行期,根据理论计算和类比监测数据,本工程线路边导线垂直投影外侧水平间距 4m外的区域电场强度均小于 4kV/m,磁感应强度均小于 0.1mT,无线电干扰值小于 53dB 的评价标准限值。本工程拆迁居民点为哝香村赵海浪家,迁建后距离 220kV 大新金马线路边导线约 10m,根据理论计算和类比监测数据,此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值均达到 4kV/m、0.1mT 、53dB 的评价标准限值要求,不需环保拆迁。因此,本线路建成后电磁场对沿线电磁环境的影响很小。 (2)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路投入运行后,220kV 架空线路噪声主要是高压线的电晕放电而引起的无规则噪声以及输电线路的电荷运动产生的交流声,同时因高空风速大,线路振动发出一些风鸣声。根据相同电压线路的实际类比监测,220kV 高压线路下方的噪声水平约在 45dB(A)左右,基本维持本底值,220kV 架空线路对线下方的噪声贡献值极小。不会对线路两侧的敏感点造成声环境影响。 (3)生态影响 工程建成后,随着环保和水保措施的实施,施工造成的植 被破坏已得到一定恢复,施工作业对恩城自然保护区及其它沿途区域造成的干扰也随工程的投入运行而正在消失。另外,线路经过的恩城保护区部分为试验区,植被多为常见树种,未发现保护类植被,故线路工程对保护区的植被物种构成没有影响。 12续表 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回顾 5.1.3 公众参与结论 采取发放公众意见征询表形式进行了公众意见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43.3%的人对本工程持支持态度; 56.7%的人对工程持无所谓态度;其中离本项目最近的住户(在建民房地基距线路边导线 10m 处的哝香村居民赵海浪)对本项目建设持无所谓态度,对路径走向持不同意态度,因其目前在建房屋选址满足环保要求,且线路规划和建设在前,所以对其不同意的意见不予采纳。 5.1.4 综合结论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的建设对于加快崇左市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 -经济 -环境效益。虽然工程会对环境造成一 定的影响,但通过施工期和运行期积极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对周边环境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5.2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你单位报审的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收悉。经审查,现批复如下: 一、报告表基本按照规范编制,现状调查结论较客观,环 境影响分析基本可信,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污染防治措施,方案可行。该环境影响报告表可作为开展项目污染防治设计及环境管理的主要依据。 二、拟建项目属新建性质,由大新金马 220kV 线路、大新东平 220kV 线路、桃城下雷接入大新变 220kV 线路和大新桃城 II 回 220kV 线路组成。 (一)大新金马 220kV 线路 本线路选取东方案线路,自 500kV 大新变电站出线,穿越恩城自然保护区,跨越湘桂铁路后进入 220kV 金马变电站,线路全长 70km,施工占地 6.188hm2,均为双回路架设,全线使用杆塔共 209 基,曲折系数 1.18。 (二)大新东平 220kV 线路 本线路选取东方案线路,自 500kV 大新变电站出线,从西面进入 220kV 东平变电站。线路长 58km,施工占地 5.769hm2,均为双回路架设( 本期挂单回导线) , 全线使用杆塔共 173 基,曲折系数 1.26。 (三)桃城下雷接入大新变 220kV 线路 13续表 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回顾 本线路工程下雷侧线路从桃下线( 桃城下雷 220kV线路 )12#塔接后接至双回路分支塔P2,经双回路终端塔 P3 进入大新变电站。本线路下雷侧长 1.35km,桃城侧长约 2.5km。施工占地 0.210hm2。 (四) 大新桃城 II 回 220kV 线路 本线路自 500kV 大新变电站经双回路终端塔 P3 出线,在桃城变电站附近经双回路分支塔 P5、单回路终端塔 P6 进入桃城变电站。全长 2.5km,施工占地 0.349hm2,曲折系数 1.21。本项目总投资 20346 万元,其中环保投资 110.4 万元,占总投资的 0.54%。 现状监测结果:项目沿线 2km 范围内无微波通信站、电视差转台、导航台站。电磁环境类比 220kV 大丰和平线路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工频电场为 3.271kV/m, 工频磁场为 2.91610-3mT, 0.5MHz 无线电干扰值最大为 51.0dB,低于(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 推荐限值工频电场 4kV/m,工频磁场 0.1mT, 0.5MHz 无线电干扰值 53 dB 的标准限值。 本工程线路沿线不穿越任何风景区、旅游区, 220kV 崇左( 大新)金马线路于外屯村至弄雄村穿越恩城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 约 10.5km),所选线路路径方案对保护区中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进行了避让。 对 220kV 崇左( 大新)金马线路下方的一户民房( 哝香村) 实施搬迁,迁建后该民房地基距离已建成未投运的 220kV 大新金马线路边导线约 10m,区域的工频电场小于 4kV/m、工频磁场小于 0.1mT。 三、该项目在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后,环境不 利影响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控制。因此,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表中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下述要求进行项目建设。 四、项目重点做好以下环境保护工作: (一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 ,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弃渣及时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对临时堆场加盖篷布保护,以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 (二 )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规划 施工场地,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消声器、隔振垫等措施,对施工车辆进行限速,确保施 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 (GB12523-90)标准。 14续表 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回顾 (三) 施工废水通过简易沉淀池处理,除去大部分泥砂和块状物后用做喷洒降尘用水。 (四 )在恩城自然保护区施工时,线路施工区根 据需要采取设置护坡或临时排水沟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牵张场、堆料场和塔基基础周围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 (五 )竣工后,采取必要措施对施工基面遗留的 土石进行清理,及时对裸露地进行硬化或整治绿化,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五、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主体工程与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的环境保护 三同时 制度。项目竣工后应向我局申请环境保护 验收,提交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和调查表,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技入运行。 六、 我局委托大新县环保局和天等县环保局负责该项目施工期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工作,督促建设单位严格执行环境保护 三同时 制度,出现环境问题及时报告我局。 七、本批复下达之日起满 5 年,建设项目方开工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我局重新审核。本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路线走向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须重新报批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15表 6 环保措施执行情况 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要求的环保措施 落实情况 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未采取措施的原因 生态影响 线路路径方案对恩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缓冲地带进行避让。 线路路径避开了恩城旅游景区、黑叶猴保护区,路径方案得到了自治区林业局、崇左市及大新县、天等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复函同意。 有效减轻线路施工、运行对恩城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设计 阶段 污染影响 线路路径方案选择避开沿线人口密集城镇、乡村。 线路沿线人口密集的居民点松峒村、驮贡村、谷光村等与线路相距 60m 以上。 有效避免可能造成的污染影响。 在恩城自然保护区施工时,线路施工区根据需要采取设置护坡或临时排水沟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牵张场、堆料场和塔基基础周围被破坏的植被进行恢复。 工程按照环评批复要求进行了绿化及植被恢复。线路恩城自然保护区段塔基绿化良好,未发现有因施工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 有效减轻了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 生态影响 竣工后,采取必要措施对施工基面遗留的土石进行清理,及时对裸露地进行硬化或整治绿化,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工程对塔基建设废弃土方平整并撒播草种绿化,线路沿线塔基绿化良好,未发现施工裸露面。 有效减轻了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尘、降尘措施,在施工场地内及附近路面洒水、喷淋,弃渣及时运至指定弃渣场堆放,对临时堆场加盖篷布保护,以截断扬尘的扩散途径,尽量减少扬尘的产生 施工工序按预定程序进行,各班组长作为责任人。调查表明施工过程中未接到相关投诉。 施工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规划施工场地,高噪声施工机械安装消声器、隔振垫等措施,对施工车辆进行限速,确保施工场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90) 标准。 没有出现施工噪声扰民现象,未接到投诉。 施工 阶段 污染影响 施工废水通过简易沉淀池处理,除去大部分泥砂和块状物后用做喷洒降尘用水。 施工工序按预定程序进行,各班组长作为责任人。调查表明施工过程中未接到相关投诉。 有效防止了噪声污染,减轻了施工弃土、弃渣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减轻工程施工对周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 16续表 6 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 环评文件及环评批复要求的环保措施 落实情况 措施的执行效果及未采取措施的原因 生态影响 线路经过恩城保护区的地带,植被多为常见树种,未发现保护类植被。 线路经过恩城保护区地带均为石灌林,主要生长有火麻树、秋枫、酸枣、海南浦桃等常见树种,无高大乔木分布。 避免了对自然保护区珍稀树种的破坏或影响。 污染影响 根据理论预测结果,工程线路边导线两侧 4m 外区域的电场强度均小于 4kV/m,磁感应强度均小于 0.1mT 的评价标准限值。工程的电磁环境保护距离为距边导线投影 4m。 经现场验收调查,工程线路边导线两侧 4m 范围内无居民楼等环境敏感点。距离线路最近的居民为哝香屯的赵海浪家,距离边导线 8m。 工程产生的电场及磁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建设单位应严密监视线路两侧居民楼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建设情况,联合规划、建设部门共同保护线路及公众安全。 运营 阶段 社会影响 环评公众意见调查过程中,43.3%的人对工程持支持态度,56.7%的人对工程持无所谓态度。 验收公众参与调查表明,没有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表示不满意。 有效防止了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 17续表 6 环保措施的执行情况 线路沿线情况 线路沿线情况 恩城自然保护区线路 恩城自然保护区 塔基绿化情况 塔基绿化情况 18表 7 环境影响调查 施 工 期 生态 影响 ( 1)自然生态影响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中仅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跨越恩城自然保护区的地带,其它线路均未跨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国家保护的文物古迹等,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恩城自然保护区段)施工过程中未发现国家级、地方保护动植物。工程线路沿线地形主要以丘陵、岩溶峰丛为主。丘陵以旱地、石灌林和荒地为主,另有少量林地和水田。地表沿线种植有甘蔗、木薯、荔枝、玉米等经济作物。工程建设虽然使原有植被局部遭到破坏,一定程度改变了当地的生态现状,但本工程占地面积小,施工量小,且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很快得到恢复,因此总体上项目建设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经现场调查可知,本工程施工中严格控制施工用地,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很小,对周边自然生态的影响很小。 ( 2)农业生态影响 线路沿线主要农作物为甘蔗。送电线路经 过田地时,部分土地因挂线、塔基开挖和塔体安装等施工而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在工程投入运行后,临时占地则很快恢复其原有性质。由验收调查可知,工程建设之初,建设单位均按有关规定对田地给予了补偿,工程的建设未对农业生产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 3)水土流失影响调查 通过现场调查,工程采取的工程防护措施 较好,没有引发明显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措施基本有效。查阅相关资料,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约 700t。 19 20续表 7 环境影响调查 污染 影响 ( 1)声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期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施工,有效防止了噪声污染及噪声扰民现象,无投诉情况。 ( 2)水环境影响 施工期及时清理施工面,并采取围挡、绿化措施,未对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施工人员在市内居住,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当地已有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单独排放。工程施工期间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 3)大气环境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及时清理挖方,防止尘土的飘散,施工扬尘得到有效的控制。 ( 4)固体废物影响 工程施工期没有取土方,废弃土石方主要是塔基建设的挖方,就近堆置,平整并绿化,施工期固体废物未对环境造成危害影响。 验收调查期间,未接到有关工程施工期水、气、声、固体废物污染投诉。 施 工 期 社会 影响 (1)本工程线路拆迁 1 户在建民房(哝香屯村民赵海浪),和赵海浪达成拆迁协议并将房屋迁建至距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边导线 8 米处。 (2)工程施工区、未涉及具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和遗迹。 (3)工程动工之前,建设单位与被征占地农民签订了工程征地协议,包括了占地与青苗补偿,补偿费用均已落实到位。 此外,根据本次验收现场调查走访线路沿线居民,以及资料收集情况,工程施工期间未发生施工污染事件或扰民事件。 续表 7 环境影响调查 生态 影响 线路沿线以林区、农耕地为主,塔基绿化良好,沿线植被恢复良好,取得了较好的防护及景观效果。 污染 影响 (1)电磁环境影响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边导线投影两侧 30m 范围内的常住居民点,重点调查居民受电磁环境影响的情况。 经本次验收调查现场确认,确定 2 个环境敏感目标。根据表 8-4、表 8-5 的监测数据及评价结果可知,线路沿线及各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值均小于相应的评价标准限值。 工程采取的降低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影响的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工程运行对工程周边环境的电磁影响很小。 (2)声环境影响调查 各环境敏感目标及监测衰减断面处昼间声环境值均低于 60dB(A ),夜间声环境值均低于 50dB( A) ,工程运行周围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的要求。 (3)环境风险 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有防止风暴、防止雷击措施,有效地避免因大风和雷击所引起的事故发生。建设运营单位制定了巡线计划,频率为一个月一次,如发现超高树木(如桉树)距离导线净空距离在 5m 内,就会采取砍伐、削枝等措施确保电力运行安全。 运 行 期 社会影响 项目建设可进一步满足崇左市经济发展对用电增长的需要,对加强、优化崇左 220kV 电网,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 验收公参调查过程中,没有公众对项目提出不满意的意见。 21 22表 8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 电磁环境、声环境监测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测试研究中心于 2012 年 12 月 21 日至 2012 年 12 月 22 日对该工程及环境敏感目标进行了工频电场、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水平、声环境监测。 8.1 验收监测时间及气象条件 验收监测期间的环境条件符合监测规范要求;监测期间气象条件见表 8-1。 表 8-1 监测期间气象条件 日期 天气 温度 湿度 风速 气压 2012 年 12 月 21 日 晴 10-2070-80% 1-2m/s 100.1kPa 2012 年 12 月 22 日 晴 12-2270-80% 1-2m/s 100.1kPa 8.2 验收监测工况 验收监测期间该工程的运行工况见表 8-2。 表 8-2 500kV 大新变配套送出 220kV 线路工程验收监测期间的工况 项 目 I(A) U(kV) P(MW) Q(MVar) 220kV 崇金线 25.3 230.9 10.01 -0.36 崇左金马 220kV 线路 220kV 崇金线 33.1 231.4 11.56 2.89 220kV 东崇线 38.6 227.3 13.56 1.45 崇左东平 220kV 线路 220kV 东崇线 40.1 227.1 16.85 3.56 220kV 崇下线 58.6 225.0 23.45 -2.74 220kV 桃城下雷接入崇左变线路 220kV 崇桃线 31.0 225.6 11.59 0.26 220kV 崇左桃城回线路 220kV 崇桃线 25.6 225.8 10.23 1.22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第 4.5.4 款规定,对于输变电工程可按其行业特征执行,在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即可开展验收调查工作。验收调查期间该工程电压等级正常运行,符合验收调查运行工况要求。 续表 8 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监测 8.3 验收监测项目及频次 本次验收监测项目及频次见表 8-3。 表 8-3 监测点位、项目及频次 类别 监测因子 监测内容 监测 频次 电场强度 磁感应强度 以线路中心地面投影点为起点,沿垂直线路方向,测距地面 1.5m 高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监测间距在距离起点 10m 范围内为 2m、范围外为 5m,测至 50m 处。 1 次 无线电干扰 以边导线投影点为起点,沿垂直于线路方向,在 2nm(n=0 、1、2、6)处测量 0.5MHz 频段的无线电干扰。边导线投影外 20m 处进行全频段监测。 1 次 架空线行 等效连续A声级 以边导线的地面投影点为测试原点,沿垂直线路方向,测点间距为 5m,顺序测至测试原点外 30m 处。测量昼间和夜间的声环境水平。 各 1 次电场强度 磁感应强度 环境敏感目标室外处布点,测量离地 1.5m 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1 次 无线电干扰 在环境敏感目标附近,选取周围比较空旷之处,测量距地面高 2.0m 处、频率为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