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陕中圣环评报告表 评价证书类别:甲级 SZSHPB-2013-080 评价证书编号: 3607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 XX110kV 网络优化工程 建设单位 : XX 供电 局 编制日期: 2013 年 10 月 23 日 国家环境保护 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址 指项目所在地的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 ,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XX110kV 网络优化工程 建设单位 XX 供电 局 法人代表 赵晨 联系人 吴晓云 通讯地址 XX 市 XX 区供电大道 联系电话 0916-2802684 传真 0916-2802684 邮政编码 723000 建设地点 XX 省 XX 市 XX 区和西乡县境内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供应( D44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225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 93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 1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6%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建设背景 1 XX 电网 现状 XX 电网始建于 60 年代末, 目前 形成了现有的以 330kV 电压 等级送电, 110kV 电压等级供电的主网架结构。 XX 电网目前由 4 条 330kV 线路( 330kV 硖石 -XX3 回线路、 330kV安喜洋汉线路)与 XX 主网相连。按照电源及网架结构的布置, XX 地区电网划分为四个供电区,分别以 330kV 洋县变、 330kVXX 变、 330kV 武侯变、 330kV 顺正变为主供电源供电;相邻供电区之间均以双回 110kV 线路相连。 目前 XX 地区 35kV 及以上变电站 145 座,主变 271 台,变电总容量 6329.295MVA。35kV 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 194 条,总长度 3507.022km。 330kV 输电线路 12 条,长度 588.667km; 110kV 输电线路 99 条,长度 1972.579km; 35kV 线路 83 条,长度 945.776km。 2 2建设必要性 随着 XX 负荷的增长,电网存在问题将进一步加强, 110kV 送出线路存在电网重载问题,急需通过 “网络优化 ”来解决。 XX 供电区网络优化主要解决 XX 变 -红河变 110kV 双回线路 “卡脖子 ”以及 XX 变供电区、武侯变供电区之间联络互供能力不足等问题。 洋县供电区网络优化主要解决由于石泉水电厂 -洋县变 110kV 线路潮流迂回,导致线损大,负荷无法就地消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电网发展问题 , 也 为远期城区 用电 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 , 从长远电网规划以及发展角度来看,建设 XX110kV 网络优化 工程 是必要的。 3规划的符合性 110kV 网络优化工程 符合 XX 供电局 电网 “十二五 ”规划思路, 本项目的建设 可优化XX110kV 电网结构, 解决 XX 变供电区、武侯变供电区之间联络互供能力不足 以及 洋县供电区负荷无法就地消纳等问题 。 4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工程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 年第 21 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 (修正) 鼓励类第四项电力第 10 条电网改造及建设, 符合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 二、工程内容及规模 110kV 网络优化工程 包括: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 工程 和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两部分 。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 工程 包括: 新建 110kV 葛石变 -330kV 洋县变线路 工程 ; 110kV 葛石变 -110kV 石泉电厂线路 工程 ; 原 110kV 石葛线单回路段迁改线路 工程 。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包括: 新建 110kV 汉西 线 工程 ; 新建 110kV红鑫、鑫西双回线路 工程 ; 新建 110kV 汉西 线 工程 ; 新建 110kV 武红 线 工程 。 1工程概况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工程 拟建 110kV 葛石变 330kV 洋县变 架空输电 线路 从葛石变出线后利用 110kV 西葛线预留侧挂线 ,至西葛线 017#塔后,新建单回架空线路至 新立 G1#分歧塔 ,然后与拟建110kV 葛石变 -石泉电厂线路 同塔双回架设至 新立 G2#分歧塔 , 通过新立 G3#塔与 110kV 3 石洋线相接,最终形成 110kV 葛石变 -330kV 洋县变 输电线路 。 拟建 110kV 葛石变 330kV 洋县变 输电 线路 利用 110kV 西葛线预留侧挂线 0.4km,新建单回线路 0.45km,同塔 双回 段 线路 0.15km。 拟建 110kV 葛石变 110kV 石泉电厂架空输电 线路 从葛石变出线后利用 110kV 石葛线预留侧挂线 ,至西葛线 117#塔后,新建单回架空线路至 新立 G1#分歧塔 ,然后与拟建110kV 葛石变 330kV 洋县变 线路 同塔双回架设至 新立 G2#分歧塔 , 通过 110kV 石洋线106#塔与石洋线相接,最终形成 110kV 葛石变 110kV 石泉电厂输电 线路。 拟建 110kV 葛石变 110kV 石泉电厂线路利用 110kV 石葛线预留侧挂线 0.4km,新建单回线路 0.45km,新建与 110kV 葛石变 -330kV 洋县变双回同塔线路 0.15km。 原 110kV 石葛线单回路段 通过新立 G4#塔基 迁改 ,改迁 线路长度 0.3km。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工程 线路路径 详见图 1 图 1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工程 线路改造示意图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 拟建 110kV 红鑫、鑫西双回 输电 线路 自 110kV 鑫源变双回出线后接至新立 G1#塔,然后同塔双回接至新立 G4#塔,最后一回接至原有 110kV 红西 线 ,一回接至 原有 110kV鑫 西 线 15#塔 。本线路需 拆除 110kV 汉鑫线 41#塔 至 110kV 鑫源变出线段 原有 输电线路,再拆除 110kV 鑫 西 线 15#塔 至 110kV 鑫源变出线段 原有 输电线路 。 新建线路长度约20.7km,拆除旧线路长度约为 20.3km, 拟建线路路径 详见图 2。 拟建 110kV 汉西 线 输电 线路自 110kV 红西 线 24#塔开断, 连接至 新立 G5#塔, 4 形成 330kVXX 变 110kV 西郊变线路(简称 “110kV汉西 线 ”) , 新建线路长度约 0.3km。拟建线路路径 详见图 2。 拟建 110kV 武红 线 自 110kV 红西 回 线 6#塔附近开断, 跨越十天高速 后 接至 新立G1#塔,与原有 110kV 汉 武 线 连接。 新建线路长度约 0.35km,拟建线路路径详见图 3。 拟建 110kV 汉西 线 自 110kV 红西 回线 7#塔附近开断, 连接至新立 G2#塔,与原有 110kV 汉 武 线 连接。本线路拆除原有 110kV 武侯线 18#塔附近 输电线路 , 拆除 110kV红西 回线路 6# 7#段 输电线路 。新建线路长度约 0.3km,拆除旧线路长度约 0.5km,拟建线路路径详见图 3。 图 2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 、 号方案新建和改造路径示意图 5 图 3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 、 号方案新建和改造路径示意图 本工程 新建输电 线路总长度约 4.35km。 2 导线型号 本工程架 空导线选用 LGJ-300/40 钢芯铝绞线 。 3 线路交叉跨越 线路交叉跨越详见下表: 表 1 线路交叉跨越 表 序号 跨越名称 单 位 数量 备注 1 110kV电力线 次 2 / 2 35kV电力线 次 1 / 3 10kV电力线 次 2 / 4 通信线 次 1 / 5 公路 次 1 / 6 高速公路 次 1 110kV 武红 线 河流 次 1 跨越 小 河 沟 一次,线路跨越处河宽约 5m,线路为一档跨越。 6 详细路径详见附图 2、 3,线路沿线现状如图 4: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工程 葛石变和线路出线处 预留挂线走线处 拟建线路路径 拟建线路路径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 鑫源变和线路出线处 拟拆除部分 石洋线 106#塔 拟建线路 110kV 葛石变 预留挂线处 拟建线路 110kV 鑫源变 110kV 汉鑫线 42#塔 110kV 鑫西线 16#塔 7 拟建 汉西 线 线 路路径 拟建 双回 线路路径 拟建 汉西 线 和 拟建 武红 线 线路 路路径 图 4 拟建输电线路沿线现状 线路 接处 拟建 汉西 线路 110kV 汉鑫 线 15#塔 拟建线路 110kV 汉西 线 6#塔 110kV 汉武线 18#塔 110kV 汉西 线 7#塔 8 三、工程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 930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共 15 万元,详细见表 2。 表 2 环保投资估算表(元) 序 号 1 2 3 工程名称 环评费用 其他 总计 费 用(万元) 5 10 15 四、建设项目选 线 可行性分析 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拟建输电线路进行了认真规划,对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给予了足够重视,对周边环境敏感建筑物尽量采取了避让措施。 拟建输电线路经过地区 为 主要为 汉江阶地和低山丘陵 区 ,地质稳定,均无滑坡,塌陷等现象。从环境角度考虑,工程选线基本合理。 综上所述,本项目选线基本 可行。 五、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10kV 网络优化工程 沿线主要为 汉江阶地和低山丘陵 区 , 本工程拟建输电线路附近存在正在运行的高压输电线路和 110kV 变电站 。由现状监测结果可知, 拟建线路沿线 工频电磁场监测值均低于标准要求, 拟建输电线 路 周边 电磁环境现状良好 。 本项目是输变电工程,运行过程中不涉及水和气的环境污染问题。项目完工后会有一定的电磁辐射和噪声影响等。 9 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 地理位置 拟建 110kV 网络优化 工程 位于 XX 市 XX 区和西乡县 境内 。 XX 区 位于 XX 盆地中心地带,汉江上游,北以秦岭,南临汉江。 西乡县位于 XX 南部, XX 市东部,县境东临石泉、汉阴,南界镇巴及四川通江,北接洋县,西与城固、南郑接壤 。 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2、 3。 2 地形、 地貌 XX 区地形北高南低,分为盆地、丘陵、山地三大自然地貌,北部是中低山,中部是丘陵,南部是平原,本项目在 XX 区境内工程位于南部平原地带 。 西乡县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属米仓山中山和汉江南北低山丘陵地区,本项目在西乡县境内工程位于低山丘陵地区。 3 气候 气象 XX 区 气候属北亚热带 湿润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 14.4 ,年降水量 890mm,无霜期253 天,夏秋多雨,冬夏偏旱。 西乡县 气候属北亚热带 半 湿润 季风 气候,年平均气温 14.4 ,年降水量 923.5mm,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 4 河流水系 XX 区 境内主要河流 为 汉江 及其支流褒 河等。 西乡县境内主要河流为汉江及其支流牧马河,还有源于米仓山的支流泾洋河、子午河、白勉峡河等。 本项目跨越 西乡县境内小河沟 一次 ,为一档跨越 。 5.植被和生物多样性 本工程 110kV 输电线路经过区域植被主要为天然林区及经济作物。 10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 行政区划 XX区 面积 556平方 千米 ,辖 7镇 2乡、 7个街道办事处, 40个社区、 205个村民委员会,人口 54万人。 西乡县面积 3204平方千米, 辖 16镇 7乡、 10个社区、 267个村民委员会,人口 41万人。 2 社会经济 XX 区动植物生长环境得天独厚,有“天然植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之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重要的畜禽、水产品生产基地,服务业和商贸流通业发达,也是陕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购物中心之一。 西乡县物种丰富,盛产银杏、香菇、核桃、龙须草等林特产品和杜仲、天麻等 名贵中药材。农业主产水稻、玉米、小麦、茶叶等,形成茶叶、生猪两大主导产业 。矿产资源已探明硫铁矿、石膏、大理石等 27 种,石膏矿因储量大、易于开采而被誉为亚洲第一大石膏矿。 3 历史文化 XX 区历史文化遗存丰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XX 东塔、拜将坛、饮马池等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台国家森林公园、褒河森林公园、兴元湖、石门等风景名胜名扬天下。传统戏剧汉调桄桄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乡县自古有“秦岭南麓小江南”美誉。名胜有子午山风景名胜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李家村、何家湾古文化遗址,以及太白洞、 七星湖风景区和万亩生态茶园景区等。西乡打锣镲、贯溪地围子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1 环境质量 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一、环境质量现状 1 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 按照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定方法( DL/T988-2005)和高空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T7349-2002)的有关规定, XX 省辐射 环境 监督管理站 2013 年 10 月 10 日 对线路经过地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实地监测 。 (监测结果见电磁专项评价)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线路沿线 工频电场强度 为 9.306 16.96V/m 、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39 0.145 T,均小于 HJ/T24-1998 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 0.5MHz 无线电干扰值为 19.5 31.4dB(V/m),均小于 GB15707-1995中规定的限值 46dB(V/m)。 由结果可知, 拟建 线路沿线 的 电磁 环境现状良好 。(详见 电磁 专项评价) 2 声环境现状 2013 年 10 月 10 日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 、 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的要求, XX 省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 对 拟建线路沿线 进行了现场监测,监测项目为连续等效 A 声级。监测结果见 表 3。 表 3 输电线路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A) 编号 测点描述 昼间值 夜间值 备注 1 中渡村五组周世罗住户 45.7 37.9 2 赵寨村一组李荣贵住户 47.5 39.4 标准 限值 执 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即昼间 60dB(A),夜间 50dB(A) 备注 现场监测时有交通、生活噪声的干扰。 根据监测结果, 拟建 输电线路沿线声环境现状监测昼间值为 45.7 47.5dB(A),夜间值为 37.9 39.4dB(A), 拟建线路沿线 的 环境 噪声 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 12 2 类 标准限值 要求 ,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3 生态环境现状 经现场踏勘, 本 工程线路经过区 主要为 天然林区及经济作物 ,植被为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以及少量的人工种植的杨树、桦树、柳树等 。 动物主要以野兔、野鸡,以及鼠类为主。 本项目拟建地及拟建线路评价范围内未见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二、主要环境问题 110kV 网络优化工程 项目 拟建 线路经过地区主要 为 耕地 和少量 林地 ,周围环境现状质量良好,该工程的主要环境问题来自施工过程中对 生态 环境的影响及工程运行时产生的一些工频电磁 场 、无线电干扰和噪声等。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根据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 24-1998)规定: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30m 带状区域为工频电场、磁场的评价范 围;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2000m 带状区域为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 本工程为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对象主要为工频电磁场评价范围内的公众;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内的通讯、军事、医疗设施等;声环境评价范围内的公众。 经过现场调查,本工程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内未见易受干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导航台、雷达站、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短波无线电发射台(收信台)等电磁敏感目标。 经过现场调查,本项目拟建输电线路边相导线 30m 评价范围内未见需要保护的公众,所以本项目 工频电磁场 和 声环境 的评价范围内无 保护目标 ,详见附图 1. 13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电磁环境执行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以 4kV/m 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以对公众全天辐射时的工频限值 100T 作为工频磁感应强度强度的评价标准。 按 照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的要求: 距边相导线投影 20m 处,晴好天气时 0.5MHz 频段的无线电干扰限值46dB(V/m) 作为评价标准。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无 1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图 3 110kV 导线 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 主要污染工序 1 施工期 架空线路的施工建设期具有跨距长、点分散等特点。线路各塔基将长期占用少量土地。施工过程中新线路和塔基材料的堆放需临时占用部分土地,可能使部分植被遭到短期损坏。同时,施工人员及车辆进出等也将破坏部分植被。 主要的生态环境影响是塔基的永久占地对植被生物量影响, 但随着施工结束后地表植被的逐渐恢复,影响将会逐渐减小 。 2 运行期 工程运行期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工频 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和噪声。 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 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行后,在电能输送过程中,高压线与周围环境存在电位差,形成工频( 50Hz)电场;高压输电线路导线内通过强电流,在其附近形成工频磁感应强度。 运行噪声 本工程运行期 架空 输电线路会产生电晕放电 的可听噪声,尤其是在阴雨天气。 生态影响 本项目是输变电建设工程,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很小 。 15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 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 排放量 (单位 )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无组织排放源 施工扬尘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水 污 染 物 施工人员 生活污 水 少量 依托附近村庄 固 体 废 弃 物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少量 集中收集处理 施工期活动 施工废弃物 少量 噪 声 施工期基坑开挖、场地填方、设备运输等产生的施工噪声。 电 磁 辐 射 工频电场 4kV/m 工频磁感应强度 0.1mT 无线电干扰 46dB( V/m) 主要生态影响: 本项目塔基占地为永久性占地,将改变土地的使用功能。施工过程所设置的牵张场地、临时 便道,属临时占地,塔基施工、材料运输和线路挂线等会对地表植被产生扰动,但随着施工结束后地表植被的逐渐恢复,影响将会逐渐减小。 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施工期,且属短期影响;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6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 简要 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挖掘 、弃土 清运、物料运输及施工现场内车辆等产生的扬尘。扬尘的排放源比较分散,源高一般在 15m 以下,属于无组织排放,且受施工方式、设备、气候等因素制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本项目施 工期短,对环境影响小。 施工时可采取以下措施使扬尘的影响降到最低:运输建筑材料和设备的车辆不得超载,运输颗粒物料车辆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槽,并用蓬布蒙严盖实,不得沿路抛洒; 对主要施工点周围地面采取临时硬化和洒水等防尘措施 。 2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跨越 小河沟 一次,线路跨越处河宽约 5m,线路为一档跨越,塔基 位于河道外,不占用河道 ,对水环境影响很小。 施工过程中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 可以依托当地村庄公共设施。 因此,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 很 小。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噪声来源施工机械的运转噪声 和运 输车辆所产生的噪声 等 , 但施工噪声的影响持续时间较短,施工结束后影响即消失。 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从严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加强施工噪声的管理,做到夜间、午休时间不扰民,做到预防为主,文明施工。施工中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 设备安装后剩余的包装物和施工人员产生的 生活垃圾。由于线路较短, 铁 塔数量较少, 开挖的土方 采用就地填埋的办法 。 生活垃 圾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这些固体废物随意丢弃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生活垃圾必须妥善处理,对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应 全部回收利用,对不可回收利用的可使用垃圾桶收集后由施工单位运送,避免对当地环境现状造成影响。 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永久性占地将改变土地的使用功能。 在 施工期间 会直 17 接破坏地表植被,打破地表原有生态平衡状态 ,但随着施工结束后地表植被的逐渐恢复,影响将会逐渐减小 。 施工弃土的回填会改变土壤层次、紧实度和质地,影响土壤发育,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 本项目占用土地较少,选线时尽量避开了密集林区、陡坡和不良地质段,施工时优先考虑采用原状土基础,沿塔位周围自然山坡或基面挖方后的缓坡面用块 石砌筑护坡。施工结束后拆除临时设施,并及时恢复地表植被。 项目在充分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18 营 运 期环境影响分析 1.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对于 110kV网络优化工程 建设项目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等电磁环境的影响预测,本次评价主要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监测方法与现状监测相同)。 类比监测方法,按照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定方法( DL/T 988-2005)和高压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 7349-2002)的要求进行。 选用 XX市辖区内 已投运的 110kV谢磨双 回架空线路 ( 详见 陕辐环监字【 2013】第 152号 监测报告 ) 和 已投运的 110kV勉三单回架空线路 ( 详见 陕辐环监字【 2013】第 151号 监测报告 ) 作为类比对象。 类比监测数据显示: 110kV谢磨 双 回 线展开测量路径上工频电场强度在 9.456 307.2V/m之间,最大值出现在 110kV边 相 导线 下 ;工频磁感应强度在 0.039 0.242T之间,最大值亦出现在 110kV边 相导线 下 ,均小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 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值在 21.4 45.9 dB(V/m), 边相导线 投影 20m处的值为 27.2dB (V/m),参照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中的规定,均小于限值 46dB(V/m)。 110kV勉三线展开测量路径上工频电场强度在 2.824 897.5V/m之间, 最大值出现 在110kV中相 导线投影正 下方 ; 工频 磁感应强度 在 0.018 0.185T之间, 最大值出现在 110kV中相 导线投影正下方 ,均小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 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值在 28.6 43.3dB dB(V/m), 距 边相导线 投影 20m处的值为37.1 (V/m),参照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中的规定,均小于限值 46dB(V/m)。 由以上类比监 测数据可以看出:各监测点的 工频电场强度 均小于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 24-1998)中推荐执行的居民区工频电场4kV/m 的评价标准;各监测点的 工频磁感应强度 低于国际辐射保护协会推荐执行的对公众 19 全天辐射时的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的标准限值。 由类比数据显示,本工程 110kV输电线路投运后,工频电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均能满足 HJ/T24-1998和 GB15707-1995中 的限值要求 。 综上, 110kV 网络优化工程 运行后对周围电磁环境 影响很小 。(详见专项评 价) 2.声环境影响分析 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晕放电噪声,到达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已经远低于项目所在地的本底噪声,本项目架空线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几乎没有贡献值。 并且 110kV 架空输电线路下噪声值较小,晴天时,线路下行人基本感觉不到线路的运行噪声,声环境基本无太大变化。 由于线路走廊下活动的人员相对较少,线路在设计时也考虑了对线路下人员的保护,线高留有足够的裕度。因此,线路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很小。 3. 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属于普通的高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工程, 因此工程在运行期不会破坏原有生态环 境 , 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 20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治理效果 大 气 污 染 物 施工期 扬尘 施工期严格管理 , 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做好扬尘控制措施;车辆运输限载限速,篷布遮盖。 将大气污染降到最低 满足环保要求 水 污 染 物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依托当地村庄 满足环保要求 固 体 污 染 物 施工期活动 施工废弃物 尽量减少土石开挖,保存 塔基开挖处的熟土和表层土,并按土层 顺序回填 。 满足环保要求 噪 声 施工期基坑开挖、场地填方、设备运输等产生的施工噪声; 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输电线路运行时产生的电晕放电噪声 ,到达声环境敏感目标处已经远低于项目所在地的本底噪声,本项目架空线的噪声对周围声环境敏感目标几乎没有贡献值 。 电 磁 辐 射 优化设计,在满足经济和技术的条件下选用低辐射设备,使其辐射强度均满足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 24-1998)及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 15707-1995)相关标准要求。 生态 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在施工期,项目的建设会对沿线地表生态产生一定影响,线路 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尽快恢复原来的用途 , 区域生态影响将在短期内恢复。 在工程建设期内,建设区受地形、土方开挖、降雨等条件的影响,易导致水土流失,工程完工后,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于当地生存的乔、灌、草进行绿化,并加强对绿化植物的管理与养护,保证植被尽快恢复;并请相关专家指导,保证绿化植物的成活率和健康成长。 在项目营运期,还要坚持利用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经常检查,保证环保措施发挥应有效益 。 完善施工期未实施到位的植被 保护措施 , 确保项目建设区内(除永久用地)植被覆盖率和存活率。项目运营期可能存在主体工程(线路、塔基等)的维修,维修过程中,存在周边植被被占压等破坏,因此,需对破坏后植被进行修复,防止水土流失。 21 结论和建议 1 工程 概况 110kV 网络优化工程包括: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工程和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两部分 。 110kV 石洋线 接葛石变工程包括: 新建 110kV 葛石变 -330kV 洋县变线路 工程 ; 110kV 葛石变 -110kV 石泉电厂线路 工程 ; 原 110kV 石葛线单回路段迁改线路 工程 。 110kV 西郊变改接 XX 变工程包括: 新建 110kV 汉西 线 工程 ; 新建 110kV红鑫、鑫西双回线路 工程 ; 新建 110kV 汉西 线 工程 ; 新建 110kV 武红 线 工程 。 导线选用 LGJ-300/40 型钢芯铝绞线。 本工程总投资 930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共 15 万元 。 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经过现场了解, 本工程评价区域内未见易受干扰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导航台、雷达站、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短波无线电发射台(收信台)等电磁敏感目标。 本工程为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对象包括:工频电磁场评价范围内,重点保护该区域内的公众;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内,重点保护该区域内的通讯、军事、医疗设施等;声环境评价范围内,主要为线路周边地区的公众。 经现场勘查,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未见 环境保护目标。 3 环境质量 现状 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线路沿线工频电场强度值为 9.306 16.96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0.039 0.145T,均小于 HJ/T24-1998 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 度 100T); 0.5MHz 无线电干扰值为 19.5 31.4dB(V/m),均小于GB15707-1995 中规定的限值 46dB(V/m)。 由结果可知, 拟建线路沿线 的电磁环境现状良好。(详见电磁专项评价) 声环境现状 根据监测结果,拟建线路沿线 昼间值为 45.7 47.5dB(A),夜间值为 37.9 39.4dB(A),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标准限值要求,区域声环境质 22 量现状良好。 生态环境现状 经现场踏勘, 本 工程线路经过区 主要为 为 天然林区及经济作物 ,植被为人工种 植的农作物以及少量的人工种植的杨树、桦树、柳树等。 动物主要以野兔、野鸡,以及鼠类为主。 本项目拟建地及拟建线路评价范围内未见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4 建设项目 环境 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影响分析可知,拟建输电线路在施工期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施工结束后,生态环境将逐渐恢复。 本项目在运营期不产生工业废水、废气和固废等,不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并且通过类比分析可知,本项目运营期的电磁环境满足标准要求,满足环保要求。 综上所述, 本项目 选线基本可行。 5 运营期环 境影响结论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对于 110kV网络优化工程 建设项目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和无线电干扰等电磁环境的影响预测,本次评价主要采用类比监测的方法(监测方法与现状监测相同)。 类比监测方法,按照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定方法( DL/T 988-2005)和高压架空输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 GB 7349-2002)的要求进行。 选用已投运的 110kV谢磨双 回架空线路 作为类比对象 , 详见 陕辐环监字【 2013】第 152号 监测报告 。 类比监测数据显示: 110kV谢磨 双回 线展开测量路径上工频电场强度在 9.456 307.2V/m之间,最大值出现在 110kV边 相 导线 下 ;工频磁感应强度在 0.039 0.242T之间,最大值亦出现在 110kV边 相导线 下 ,且均小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 0.5MHz时的无线电干扰值在 21.4 45.9 dB(V/m), 边相导线 投影 20m处的值为27.2dB (V/m),参照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中的规定,均小于限值 46dB(V/m)。 23 110kV勉三线展开测量路径上工频电场强度在 2.824 897.5V/m之间, 最大值出现 在110kV中相 导线投影正下方 ; 工频 磁感应强度 在 0.018 0.185T之间, 最大值出现在 110kV中相 导线投影正下方 ,均小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中规定的标准限值(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 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 100T)。 0.5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