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 30年农业发展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改革开放 30 年农业发展征文 我们正在分享农村改革 30 年的丰硕成果。 2019 年,我们经受住了蔓延全球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和金融风波的考验,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中国列车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平稳行驶,与坚实的农业基础是分不开的。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固,亿万农民的心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舒畅,农村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入历史最好时期。 农业政策的深刻变革,不断激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主要农产品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如今,老百姓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从农业部传来喜讯:今年粮食总产有望超过1998 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五年增产。 这是举世瞩目的巨变。 30 年前,城里人的食品还得凭票供应,许多生产粮食的人吃不饱肚子。是小岗村农民的 18 个指印,启发更多地区的农民进行 “包产到户 ”的探索。 “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一亩地能多打几十斤呢! ”山西省寿阳县佰僧庄村农民李正华记忆犹新。 农民焕发了活力,土地焕发了青春。数据显示, 1978 年 1984 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保持了 7.7%的增长速度,其中约有一半来改革开放 30年农业发展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自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带来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中央支持了农民的首创精神。从 19821986 年,中央连续发出 5 个关于农村发展的一号文件,确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包产到户打破了农业生产的 “大锅饭 ”,使得农业发展越过了长期短缺阶段。 历史的车轮驶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不减,然而农业发展却陷入窘境。 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持续走低,农民增收缓慢。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 “多予少取放活 ”的基本方针。党中央连续 5年下发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 全面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结束了 2600多年农民种地纳税的历史,逐步建立了 “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的稳定的反哺农业的投入机制; 开直补农民种粮之先河,逐步实行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制度; 放 开粮食购销市场和价格,农业市场化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发出了更明确、更直接、更有力的信号,进一步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改革开放 30年农业发展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展。 好政策换来了大地的丰收。农产品供给能力发生历史性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大幅提高,实现由长期短缺到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粮食产量从 1978 年的 30477 万吨增加到 2019 年的 50160 万吨,增幅达到 64.6%,连续跨越了 3 亿吨、 4亿吨、 4.5 亿吨 和 5 亿吨台阶,取得了历史性进步。经济作物发展迅速,棉花、油料、糖料的产量分别增幅达 251%、 392%和 411%。养殖业发展迅速, 2019 年,肉类、奶类和水产品产量分别比 1978年增长 7 倍、 36倍和 9 倍。 农业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从追求数量增长到质量、效益、环境并重 “以前种田靠经验,现在浇水、施肥、打药样样都讲科技,搞懂了就是效益,搞不懂要吃亏。 ”山东省苍山县种粮大户崔连说,今年他用了刚学到的新技术,一亩玉米增产了 100 多斤。 2019年,农业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建设 500个万亩优质高 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集成技术、集约资源,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实现亩产小麦 600 公斤、单季稻 700 公斤、玉米 800 公斤、双季稻 900公斤的 “6789”目标,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性大面积平衡增产。 这既是高产攻关,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攻关,这将把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引向一个新的高度。 改革开放 30年农业发展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河南确定 24 个产粮大县为粮食核心产区,整合支农资金,将 299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农业综合开发实施20 年来,使 5.22 亿亩 “望天田 ”实现了旱涝保收、高 产稳产,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892 亿多公斤;近 10 年间,通过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共新增和恢复灌面 3000多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15亿公斤。 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推动现代农业迅速奔跑, “锄禾日当午 ”即将成为历史。 “过去叫开镰,现在叫开机,粮食越收越多,农活越来越轻。 ”许多农民这样说。前些年,联合收割机跨区麦收成了乡村大地一大壮景。近年来,不仅小麦大部分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也实现了机播机收。 2019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加到 40 亿元,覆盖所有农业县。 长期以来 “大而全、小而全 ”的农业生产格局不断打 破,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的趋势逐步显现,主要农产品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优势农产品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逐步形成。 过去要吃饱,现在要吃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4139 个,标准化示范带动面积达 5亿多亩。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已扩大到对全国 37个大中城市蔬菜农药残留、 36个城市畜产品瘦肉精和 22个城市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 改革开放 30年农业发展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农业生产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模式将得到更大面积的推广。按照规划, “十一五 ”期末,化肥 、农药利用率均达到 35%,在 500 个县 (场 )建设 10000 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以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均达到 80%以上。 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农村改革不断深入 改革开放 30 年来,农村市场化改革,让行政命令指挥农业生产渐渐淡出了历史。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了农户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 在中国农村进入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今天,中央又作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战略决策,决定把 25 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在实施林改的 地区,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公家林 ”成为 “自家林 ”,农民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效益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加入 WTO 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经营越来越面临着分散的小生产与全球大市场的矛盾。党的十六大以来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使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民组织化和农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丰富了双层经营体制的内涵。农业发展要实现 “第二次飞跃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 2019 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达到 17 万个,带动农户 9511 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 38.4%,年户均增收 1649 元。同时,以 “公司 +农户 ”、 “公司 +基地 +农户 ”为主的龙头企业带动型,改革开放 30年农业发展征文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以 “合作社 +农户 ”、 “专业协会 +农户 ”为主的中介组织带动型经营模式蓬勃发展。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意味着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最后一个堡垒被攻克。今后的改革,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减支,逐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兼顾消费者承受能力和生产者利益,使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农村改革,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