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 公示本 ) 建设单位: XXXX 城乡供水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 XX 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 二一四年三月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目 录 1、建设项目概况 . 1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 1 1.2 建设项目概况 . 1 1.3 与政策相符性分析 . 6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 6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 6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级范围及评价等级 . 8 3、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 8 3.1 污染源分析、污染物排放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 8 3.2 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 . 16 3.3 环境影响分析 . 19 3.4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20 3.5 环境风险分析 . 22 3.6 经济损益分析 . 24 3.7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 . 24 4、公众参与 . 27 4.1 公开环境信息情况 . 27 4.2 公众意见征求 . 27 4.3 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 28 4.4 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 29 4.5 结论与意见 . 32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 33 6、联系方式 . 33 6.1 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 33 6.2 环评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 34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1 1、 建设项目 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项目名称: XX省 XXXX城乡供水工程 ; 建设性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本项目为 新建 项目 ; 建设单位: XX市自来水公司 ; 建设地点: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位于白家河中游峡谷段,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的永宁河一级支流白家河调水,属跨流域调水工程,主要由多年调节水库、输水隧洞、输水管线、调蓄水池等组成。 相关背景 XX 市城区为 XX 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中 -XX经济区发展规划, XX 市作为关中 -XX 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规划 2020 年 XX 市城区人口达到 80 万人左右。力争到 2020 年,把 XX 建成西部重要的经济强市和文化旅游大市,经济区西端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经济繁荣、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到2030 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区发展必将实现新跨越。 随着人口增长和区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 XX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社会各行业对水资源的要求越来越 高,区域经济增长同水资源的相互关系也将愈加密切,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协调发展将会是 XX 市城区面对的重大问题。 XXXX 城乡供水工程是从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的永宁河一级支流白家河调水,以解决 XX 市秦州区、麦积区城市生活和第二、三产业等水资源短缺问题,减少地下水的超采量;提高供水保证率,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促进关中 -XX 经济区的发展;提高城市品位,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 1.2 建设项目概况 1.2.1 主要建设内容 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见表 1。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2 表 1 拟建项 目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 工程 组成 主要建设内容 主体 工程 多年调节水库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 枢纽工程 自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挡水坝段、泄洪闸中孔 +溢流坝+泄洪闸中孔段、右岸挡水坝段及右岸防渗墙段,共分 10个坝段; 建筑物 挡水建筑物 碾压砼重力坝,坝体基本体型为三角形,最大坝高 79m,最大底宽 81m,坝体坝顶宽 10.0m,上游侧设置防浪墙,紧挨防浪墙垂直水流方向设置盖板式观测沟和电缆沟并兼人行通道; 泄洪建筑物 由三孔表孔溢流坝及两孔泄洪中孔组成,分别承担渲泄水库各种频率的洪水及放空水库等要求 ; 右岸防渗墙 采用在原状地基上以泥浆固壁连续造孔成槽,在泥浆下浇筑混凝土形成防渗墙体。防渗墙厚 0.8m,防渗墙底部嵌入弱风化基岩深度 1.0m,混凝土防渗墙采用 C20 钢筋砼材料; 止水系统 坝体各坝段之间横缝及 诱导缝 采用双止水系统,两道均为 1.5mm 厚铜止水,两止水间距 0.5m; 廊道系统 设置灌浆廊道,各层灌浆廊道上下兼顾,完成整个坝体的防渗帷幕灌浆,呈城门洞型断面(灌浆廊道) +横向排水廊道 +纵向排水廊道 +排水孔 +集水井 +泵的系统; 坝体下游消能 采用挑流消能的方式(连续式挑流鼻 坎 /泄洪消能); 基础 处理 坝基开挖 河床段大坝基础开挖至弱风化基岩 1356.0m;左岸清除表层强风化带及部分危岩,采用 1: 0.30 1:0.50 削坡处理,削坡后对裂隙发育地段进行喷锚固坡处理;右岸清除表层 坡积物 及强风化带,使坝肩深入弱风化带内 12m,打 100mm 厚 C20 混凝土垫层进行封底,然后浇筑底板砼; 固结灌浆 除全坝基接触面外,河床坝基应力集中区需适当扩大灌浆范围。固结灌浆孔深和两岸边坡坝基灌浆孔深均为 8m,河床坝基及及阶地坝基灌浆孔深为 10m。钻孔布置成梅花形状,孔、排距均为 3m,孔径 100mm; 防渗帷幕 帷幕灌浆布置两排,主帷幕在上游,副帷幕在主帷幕下游 1.5m 处,副帷幕深度为主帷幕深度的 0.6 倍; 边坡处理 对左坝肩先进行开挖和挂网喷锚支护,再进行建筑物施; 输水隧洞 进水系统 进水口位于枢纽西北方向冷水河出口右岸山坡坡脚位置,采用塔式进水口,进水口为 3 级建筑物,塔顶平台高程 1435.71m。采用压力钢管 +流量控制阀的流道方案,管道进口前设拦污栅、检修门、沉沙池; 消力池及渐变段 消力池内的水流以 25m 长度控制,基本断面为城门洞形,中间断面开挖尺寸 :顶拱半径 4.6m,侧墙高 11.75m,宽6.93m。渐变段为消力池到隧洞进口位置的断面变化,采用现浇 C20 钢筋砼结构,坡度同隧洞坡度; 隧洞纵横断面 共布置 1 条隧洞,隧洞桩号 0+071.77m21+643.37m;隧洞内径 3.5m,开挖洞径 4.3m; 隧洞出口至出水管线进口衔接建筑物 隧洞出口依次接渐变段、暗渠、前池及节制闸、压力钢管;隧洞出口渐变段高程 1361.42m,其断面同隧洞断面,内径 3.5m,出口同暗渠的城门洞形断面,半径 1.25m,暗渠出口高程 1361.29m,前池总长 16.6m,前池进口以1:5 的坡度降高程到 1358.97m,陡坡段长 11.6m。陡坡后有 5m 长平底板,接节制闸和管道进口镇墩。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3 输水管线 管线运行方式 出水管线单管敷设,管径 1200mm;通过管线末端的流量调节阀控制总流量,整个管线顺坡敷设,进出口高差约75m,在管线中部位置桩号 1+227 处设减压阀,使整个管线在低压状态运行; 埋管敷设断面 埋管敷设单管直径 1200mm 的钢管,管槽底部开挖宽度自管床外边外扩 0.5m,向下进行 2.0m 的原土翻夯; 出水管线 渡管 管线两次用渡管跨沟, 1#渡管长 130m, 2#渡管长 160m,纵坡均为 1/500。渡管用钢管,管径 1200mm,管外壁需做防腐及保温处理; 穿公路段 管线在胡家沟村上下游穿乡间公共路两次,桩号0+410.40、 1+483.37,埋管敷设,原路面高程不变,管床边界外扩 0.5m 为底宽,基础 2.0m 原土翻夯; 附属结构 输水管线进出口落差近 90m,本段管线设两处减压阀,一处设于线路中部桩号 1+227 处,另一处设于管线出口,再经消能箱、陡坡,消能池后用明渠送入蓄水池。 调蓄水池 规模 位于胡家沟出口右岸坡脚上,池底高程 1262m,水深8.2m,水池工作场地地面高程 1271.2m,水池边界面积约6.77 万 m2,净面积 5.49 万 m2,容量 40.48 万 m3; 结构及运行方式 调蓄水池 东西长 295 371m,南北宽 197m;水池布置成双池,大约从水池中部一道南北走向的隔墙分开,东池18.53 万 m3,西池 21.95 万 m3,两池在隔墙下部设两个连接阀;水池为露天式,平底板,四周设防浪墙。两个水池靠近底板位置各设一个出水口,钢管单管出水,内径 0.8m,中心线高程 1261.6m。两条出水管汇合成一条管道,统一向水池北面的水处理厂供水。 辅助 工程 施工 期 坝址区 施工导流、截 流 采用先围左岸后围右岸的分期导流 方式; 截流采用单戗立堵方式, 期自左岸一侧进占, 期自右岸一侧进占 ; 堆石料场( 砼骨料主料场 ) XX堆石料场 ( DL2) ,位于 XX下坝址下游白家河左岸 ( 界沟左侧山梁 ) ,距 XX下坝址 500m( 沿河道 ) ,场区面积 ( 斜坡 ) 约 0.181km2, 总储量约 1188万 m2; 土料 场 TL1土料场位于 XX上下坝址之间白家河左岸级阶地(马台子附近),距 XX上坝址约 1.6km,距 XX下坝址约2.4km,总储量约 77.5万 m3; 弃渣场 1#弃渣场位于枢纽区上游右岸冲沟内,渣场占地面积约78亩,距坝轴线 1.5km; 2#弃渣场位于枢纽区下游河道附近,渣场占地面积约 41亩,距坝轴线 1.5km; 砂石料加工系统 采用地质推荐的位于下坝线下游约 500处人工骨料加工场; 砼生产系统 位于 枢纽 坝址下 游 左 岸约 1.50km处平台上 紧邻砂石料加工场 布置 ; 机械维修保养站 施工机械设备及汽车数量确定 机械维修保养站 的规模为180标准台; 钢木综合加工厂 建筑面积 3220m2,占地面积 11270m2; 施工营地 位于坝址下游约 1.5km左岸的台地上; 引水管线区 堆石料场 RGL4人工骨料场(甘泉碎石厂),距调蓄水池约 5.5km,距隧洞出口约 7.5km,每天可生产骨料约 200m3; 弃渣场 3#弃渣场位于隧洞出口右岸的山坡旁为引水洞的开挖堆渣用,渣场占地面积约 156.4亩; 4#弃渣场位于隧洞施工支洞出口约 500m的沟道内,渣场占地面积约 12亩; 5#弃渣场位于 蓄水池 的 右 岸 台地旁 , 渣场占地面积约 153亩,距 蓄水池 约 1km; 砂石料加工系统 采用购买(甘泉碎石厂)砂砾料;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4 砼生产系统 位 于隧洞出口的下游约 500m沟道右岸的台地上; 施工营地 位 于隧洞出口的下游约 500m沟道右岸的台地上; 营运 期 工程管理区 单身宿舍、生产生活房、办公室、 仓库 、 食堂 等; 自动化管理系统 工程通信系统 、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 、地震监测系统 、 枢纽建筑物监测系统 、 办公自动化系统 。 公用 工程 施工期 供风 采用固定与移动供风方式相结合,拟在枢纽区、人工骨料场、砼生产系统区和管线、蓄水池(隧洞)压气站各布置一座空压站,空压站内采用 40m3/min 空压机 ; 供水 枢纽施工水源采用白家河河水,布置抽水 泵站 3 座,抽水至蓄水池,再由下水管道分送至各施工点;引水线路施工及生活用水水源选用颍川河流水; 供电 枢纽已有架设 10kv 输电线路至 XX 坝址,在坝址及人工骨料加工场各设置一座 10kv 变压站向各施工点供电。蓄水池、隧洞及管线施工用电从胡家沟出口架设 35kv 输电线路至隧洞出口设 3150kvA变电站一座供隧洞 20kv施工用电和预制场 0.4kv 施工用电,在蓄水池 T 接 35kv/0.4kv的变电站一座; 营运期 供水 白家河河水( XX 水库) 供电 设置一座 10kv 变压站 供暖 采用 DZL-0.7-0.7/95/70-A型热水锅炉,锅炉燃煤量125kg/h 储运 工程 仓库 施工期 坝址区 仓库, 位于坝址下游约 1.5km 左岸的台地上; 引水管线区 仓库,位 于隧洞出口的下游约 500m 沟道右岸的台地上; 营运期 工程管理区中包括 仓库 ,占地面积约 90m2; 交通道路 永久道路 利用原有的麦积山旅游道路至冷水沟口上游 650m 处,再沿山腰新建道路至枢纽坝顶,新建道路长约 4.6km,路面宽 5m,道路级别为 4 级,沥青路面,新建库区管理道路长约 13.2km; 对外交通道路 XX 市到麦积山的专用道路 +麦积 山 XX 盘山碎石土路; 临时道路 施工临时道路 21km,其标准为碎(砾)石路面,路宽 7m的双车道,最大纵坡 10%以内,整扩修进场道路 34km,并修建跨白家河钢结构临时桥一座,宽 6m,长 50m。 环保 工程 生态 环境 施工期确定施工活动范围、尽量减小临时占地、对于林地、耕地等的破坏采取减缓、恢复、补偿措施;施工结束及时对临时占地进行生态恢复措施;采取施工导流(上游横围堰、导流明渠、下游横围堰)措施保护影响区域内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废水 生产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生产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重复利用; 生活污水 施工营地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临时化粪池和旱厕处理;营运期 工程管理区 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 XYJSY-11-009, 0.51t/h)处理后,用于 管理区 绿化、抑尘等 ; 废气 施工扬尘 汽车运土时外加蓬布覆盖,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开挖后及时回填,并在现场定时洒水,加强文明施工教育; 车辆尾气 选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加强管理; 锅炉烟气(工程管理区) 燃煤烟尘采用小型麻石水浴除尘器处理后通过高 20m 的烟囱高空排放; 噪声 机械噪声 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安 排施工时间,对高噪声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加戴耳塞、头盔等; 固废 弃土(渣)石 尽量进行综合利用,剩余的 运至指定的弃渣场;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及时收集定期清运至 XX 市 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5 1.2.2 工程等别、建筑物级别与防洪 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 本工程等别为等,工程规模为中型,主要建筑物为 3 级,次要建筑物为 4 级,其它临时建筑物为 5 级。 洪水标准及工程区地震设防烈度 水库枢纽砼面板堆石坝建筑物按 100 年一遇洪水设计, 2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碾压砼重力坝建筑物按 100 年一遇洪水 设计, 1000 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建筑物均按30 年一遇洪水设计。出水管线上的渡管按供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 20 年一遇洪水设计, 50 年一遇洪水校核。 水库坝区及大部引水隧洞沿线 50 年超越概率为 10%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20g,隧洞出口附近为 0.30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坝址区处于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地区中的相对稳定地块。本工程水工建筑按度设防。 设计供水保证率 本工程供水设计保证率为 95%。 1.2.3 工程任务、供水范围及水平年 拟建工程的建设任务是兴建 XX 城乡供水工程,从永宁河支流白 家河修建引水枢纽并引水,用以满足 XX 城区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用水需求,改善受水区生活、生产、及生态环境条件,为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根据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05-2020 年) ,至 2020 年, XX 市规划建成区主要包括藉河、渭河川地地区,涉及秦州、麦积二区内的大城、七里墩、东关、中城、西关、石马坪天和 XX 郡、玉泉镇、道北街道、道南街道、桥南街道、花牛镇、社棠镇、马跑泉镇和甘泉镇部分。 根据 XX 城区分期发展的目标,确定 XXXX 城乡 供水工程 现状水平 年为 2010 年,依据调水工程设计导则( SL430-2008),确定近期规划水平年为 2020 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 2030 年。 1.2.4 供水规模 XX 城乡供水工程建成后每年向 XX 城区居民生活 、生产 供水 4541 万 m3/a。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6 1.2.5 占地规模 根据工可研,结合拟建项目工程组成及主要建设内容,其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占地性质包括耕地、荒地、林地和河滩地,占地规模见表 2。 表 2 拟建项目占地规模一览表 单位: hm2 坝址 项 目 耕地 荒地 林地 河滩 合计 XX 下坝址 永久占地 枢纽占地 0.24 0 8.32 1.75 10.31 引水线路占地 0.88 0.24 0.71 0 1.83 调蓄水池 6.88 0 1.30 0 8.18 道路占地 1.45 1.07 3.28 0 5.8 淹没区占地 14.67 0 280 0 294.67 工程管理区 0 0 0.61 0.61 小计 24.12 1.31 294.22 1.75 321.4 临时占地 枢纽施工临时占地 0 0 17.71 4.53 22.24 管线施工 生产生 活区 2.0 1.0 0 0 3.0 调蓄水池施工 生产生活区 6.48 0 0 0 6.48 施工道路临时占地 0 0.9 3.15 0 4.05 渣场占地 0 18.55 0 10.81 29.36 合计 8.48 20.45 20.86 15.34 65.13 1.2.6 工程总体布置 XX 下坝址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工程自左岸至右岸依次为左岸挡水坝段、泄洪闸中孔 +溢流坝 +泄洪闸中孔段、右岸挡水坝段及右岸防渗墙段。坝轴线桩号坝横 0+000坝横 0+160.70 段设置左岸混凝土重力坝 ,坝轴线桩号坝横 0+160.70坝横 0+223.70 坝段布置泄洪中孔 +表孔溢流坝 +泄洪中孔,三孔溢流坝两侧各布设一孔泄洪中孔,坝轴线桩号坝横 0+223.70坝横 0+313.50 坝段布置右岸碾压混凝土坝,坝轴线桩号坝横0+313.50坝横 0+389.50 段设置右岸现浇 C20 钢筋混凝土防渗墙。 1.3 与政策相符性分析 拟建 项目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鼓励类中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和城乡供水水源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 亦 符合 全国中型水库建设总体规划、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 关中 -XX 经济区发展规划、 XX 市近期建设规划、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0 年)。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7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陆生生态环境现状 拟建项目 生态环境影响调查范围为以淹没区、减水河段和引水管线两侧各外扩500m 的范围,总面积 6814.02hm2。 其 土地利用类型有旱地、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灌木林、河流、草地、居民用地 等;样方调查结果显示:拟建水库淹没区、水库减水河段区、水库浸没区乔木以山杨、白桦群落为主, 建群种和优势种为山杨,草本以禾草和矮禾草为优势种和建群种,盖度高, 植被现状好 ;拟建项目区 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为主,其面积占总调查范围面积的 85.32%。可以看出拟建项目区 陆生生态环境现状 质量 较 好。 水生生态环境现状 XX 省渔业水域环境保护管理站 于 2013 年 1 月对白家河距拟建坝址的上游( 1000m处)和下游( 1500m 处)各布设 1 个监测调查断面的 水生生物 进行了现状 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所在的白家河水域主要分布的藻类有硅藻门中的普通等片藻、窗格平板藻、缘花舟形藻、肿胀桥弯藻和颗粒直链藻等,浮游植物密度平均 为 3.255 万个 /升;而浮游动物资源相对贫乏,以种类的多少比较,轮虫最多,依次为轮虫 >原生动物 >桡足类; 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类群主要以喜氧的种类为主,水生昆虫的种类较多 ;主要鱼类有13 种,隶属 2 目 3 科,分别为鲤形目的鲤 科和鳅科。其中鲤科主要有 6 种、鳅科鱼类主要有 6 种、合鳃鱼目合鳃鱼科 1 种。 以看出拟建项目区 水生生态环境现状 质量 较 好。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SO2、 NO2、 TSP 和 PM10 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的相关要求, SO2和 NO2 小时均值 亦 均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 ; SO2、 NO2、 PM10 和 TSP 污染 指数均小于 0.5,说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各断面在监测期间水质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水域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好。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监测期间 地下水 水质 监测 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类标准要求,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8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各监测点位 各监测因子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中 二 级标准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较好。 声环境质量现状 现状监测结果表明: 各监测点位昼间噪声处于 34.1dB( A) 38.4dB( A)之间,夜间噪声处于 26.8dB( A) 30.0dB( A)之间,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1 类区标准要求(昼间 55dB( A),夜间 45dB( A),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级范围 及评价等级 拟建项目环境空气、声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要素的评价工作等级和评 价范围汇总见表 3。 表 3 各环境要素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汇总表 序号 环境要素 工作等级 评价范围 1 环境 空气 三级 施工期 以工程施工各工区污染源(重点是枢纽坝址、渣场、料场和运输沿线)为中心,沿主导风向为轴线的下风向延伸 2.0km; 营运期 以拟建锅炉房排气筒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各延伸 2.5km,总评价范围约 25km2; 2 声环境 三级 施工期 各施工区、料场、弃渣场边界以外 200m 范围内; 营运期 工程管理区内的点源噪声以及管理区外界向外 200m范围内; 3 地表水环境 一般性分 析论述 调节水库坝址上游 3.0km 处至工程管理区下游 3.0km 河段,重点是下游减水河段; 4 地下水环境 三级 可能受项目影响区域含水层及地下水,主要评价调节水库坝址下游 3.0km 河段内及其两侧 500m 范围内的地下泉点及含水层; 5 生态环境 三级 以枢纽库区、工程管理区、引水线路区、永久道路区、调蓄水池区边界外延 500m 的范围;渣场区、料场区、施工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边界外延 200m 的范围;调节水库坝址下游3.0km 减水河段及其两侧 200m 范围,总评价范围为 14.08km2。 3、 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3.1 污染源分析 、 污染物排放 及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3.1.1 施工期 3.3.1.1 生态环境 项目 占地 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9 拟建项目永久占地为 321.4hm2,占地类型为耕地、荒地、林地和河滩地,主要以林地为主,荒地和河滩地所占比例均较小。拟建项目临时占地为 42.89hm2,占地类型为耕地、荒地、林地和河滩地,荒地、林地所占比例较高;施工过程中大量扰动地表,造成植被破坏和生物量的损失,同时导致新的水土流失,但临时占地生态环境在项目完成后即可得到恢复,施工期划定施工活动范围、文 明施工,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生态恢复,可将拟建项目临时占地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根据 DL/T5064-1996, 结合 永久占地 对象的重要性,重点保护 为林 地以及 耕地 。在林 地及 耕地 边缘采用防洪堤及防渗膜的措施来保护 林 地及 耕地 ,在防洪堤背水侧设排水沟,降低 林 地及 耕地 地下水位,把浸没损失降低在可控的范围内。 陆生植物 施工中由于施工道路的开通、砂石料厂、施工场地 、 营地的建设 、 拦水坝修建 、 弃土弃渣的堆放等会直接导致这些区域植被的破坏,植被的丧失会造成局部水土流失的加剧,也造成这些区域植被在两三年内难以恢复, 由此可增加水土流失量。施工期施工场地总计扰动地表面积 364.29hm2; 扰动地表中植被主要为 林地,且 面积较大,产生的影响是长期且不可逆的。 由此可见,拟建项目在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 陆生植物 的影响: 库区河流 两 岸均有较多 林地 分布,因此必须制定严格、系统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之中。树立作业人员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实施文明施工; 划定明确的施工区域,严禁随意扩大施工作业范围和越界施工,施工便道宽度需控制在 6m 以内,施工作业范围必须控制在工程征占地范围内,尽量减少和避免对 工程区及其周围耕地资源的践踏、碾压等破坏影响; 对工程区建筑材料堆场设置屏蔽设施,对粉状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采取篷布遮盖,防止遗撒导致扬尘,对施工运输道路定时洒水抑制扬尘,尽量减少施工期扬尘对 陆生植物 的影响; 对临时占用的 荒地、林地 ,施工结束后上覆原土壤,尽快恢复其用地功能;工程基础开挖时,应执行分层开挖的操作制度,将表层耕作土分开单独堆放,工程结束后用于 其 恢复; 由于工程区域生态环境较 好 ,本工程将结合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XX 省 XXXX 城乡供水工程 10 措施,保护工程建设区域和周围环境,重点保护工程区内植物和植被。水土保持措施 是本工程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其中水保措施中的植物措施对区内因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可起到良好的恢复作用; 建设单位在招标中应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在招标文件中予以明确,投标单位必须出具保护好工程区生态环境的承诺函,作为投标的必备条件。 陆生动物 施工期间,由于工程占地、土石方开挖、材料运输、施工人员作业等工程活动,将对工程施工区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扰动,部分植被的丧失将影响区内 野生 动物的生存环境,水、气、声环境的影响亦将对动物的栖息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但因工程区野生动物均为常见物种,施工区域内 无珍稀保护动物物种,且其类似的生存环境本区易寻找,受到惊扰的动物可在邻近区域重新找到适合生存的环境,待工程结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的物种又会重新返回,故工程施工对陆生动物种群组成及数量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全面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严禁非法猎捕珍稀动物,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鸟类等野生动物,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物的影响 。 土石方平衡 拟建项目 开挖土石方共计 116.09 万 m3,回填开挖料 24.69 万 m3,弃渣 93.99 万 m3。拟建项目 土石方平衡见表 4 和图 1。 表 4 土石方平衡分段计算成果表 单位: 万 m3 序号 工程分区 开挖 回填 利用量 调入 调出 外借 废弃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枢纽及进 水口 28.25 5.7 22.55 1#、 2#弃渣场 引水工程(隧洞) 31.58 31.58 3#弃渣场 施工支洞 2.6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