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综合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大学综合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XX大学综合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XX大学综合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XX大学综合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XX大学综合楼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理工大学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综合楼项目  建设单位  XX 理工大学  法人代表  李大勇  联系人  孙老师  通讯地址  XX 理工大学  联系电话  13704803952 传   真   邮政编码  150001 建设地点  XX 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  立项审批  部门  XX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黑发改社会【 2013】 338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P8241 普通高等教育  占地面积(平方米 ) 4740 绿化面积(平方米 ) 1213.91 总投资  (万元)  1500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7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47%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11 月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的由来  XX 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在 XX 省的工科大学,有大量的工科专业,而这些专业经常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并且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加强学习的效果,但由于缺少实训室等功能性基础设施用房,使得大量需要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实训不得不改为演示实验。由于实训用房的缺少不得不采取压缩实验课课时、错时交叉使用实验室等办法,即使如此也不能满足日常 教学的要求。另外现有的实验室的面积和数量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多数实验附属用房不足,没有单独的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近几年学生人数和平行班增加,而教学用房不能及时增加,导致部分实验室被挤占,使得实验室数量不增反减,生均实验室面积大幅度降低。  其次,部分实验室基础建设设施 (如门窗、综合布线系统、照明、通风等 )不完备 (如没有上下水管线 )或老化 (电线老化,插座松脱,存在安全隐患 ),标准化程度较低。实验室固定设施 (如书写板、讲台、电源、水源等 )、实验设备 (如仪器柜、实验台桌等 )配置不到位,不配套,不规范或陈旧。对此不仅教师、学生意见大,家长意见也很大。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的基本定位,确定为引导和推动高校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落脚点是面向广大本科学生,加强本科教学基本条件和实践教学环节,鼓励教师潜心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就业和创业能力,增强中西部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任务,以强化教学实践环节为切入点,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加强中西部高校建设。硬件建设上,主要加强本科教学 所需的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图书馆等基础办学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建设教学实验用房和配置必要设备。  基于这种发展背景, XX 理工大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提出了在 XX 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建设 XX 理工大学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综合楼项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受 XX 理工大学 委托, XX 省风云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承担“ XX 理工大学本科学生 3 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综合楼项目 ”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进行 了资料收集调研、及统计分析等工作,编制完成了本项目建设环境影响报告表。  2.项目基本情况  2.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XX理工大学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综合楼项目  建设地点: XX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  建设单位: XX理工大学  建设性质:新建  2.2建设地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用地选址在 XX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南临学府三道街,东侧为学生宿舍 7#楼,西侧为学生宿舍 5#楼,北侧为学生食堂。该工程项目使用土地是学校自有土地,不涉及征地。本项目用地 4740平方米,新建实训综合楼 27000平方米,层高 24层 ,地下负一层 , 建筑高度为 87.15米,绿化面积 1213.91平方米,购置车铳制造、精细测量及加工、机械数控、光电信息处理等专业实验实训设备 5970台套。项目总投资 15000万元。  项目 组成一览表见表 1。  表 1  本工程总体建设一览表  工程类别  工程名称  工程内容  主体  工程  24 层实训综合楼  占地面积 474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7000 平方米, 地上 24 层建筑,地下一层, 高度 87.15 米  公用  工程  供水  市政供水  供电  校园 10kV 中心变电所,供电距离 310 米  供热  集中供热,由校园西区供热锅炉提供  排水  雨污分流制, 项目产生的污水经防渗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入松花江;雨水进入市政雨水管网  环保  工程  水污染  防治措施  实验室废液经分类收集后由协议的有资质单位妥善处置, 实验室只可正常排放生活 污 水 ,生活废水 进入防渗 化粪池 沉淀 处理 后 ,达标排入 城市 污水管网 进马家沟 ,进入 XX 市 文昌 污水处理厂 处理 ,最后排放至阿什河口下江段  大气污染  防治措施  项目实验室产生的烟气 经 负一层排风口排放  噪声  防治措施  各个实验室,高噪声设施采用隔声罩,隔声间处理, 水泵房 、设备房等采用消声、减震等措施 ;   固废  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 及包装物 等集中收集送往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委托有资质的单位集中处理   4 表 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名  称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一  总用地面积  平方米  4740  二  实训综合楼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27000  三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213.91  四  容积率   5.79  五  建筑密度  % 39.71  六  绿地率  % 25.61  七  道路  % 24.68  八  建设期  月  20  总投资  万元  15000  表 3 房间功能设置表  序号  楼层  实验室名称(房间 1)  实验室名称(房间 2)  实验室名称(房间 3)  实验室名称(房间 4)  实验室名称(房间 5)  实验室名称(房间 6)  1 地下 室  车削加工实习实训基地  铣削加工实习实训基地  磨削加工实习实训基地  钳工实习实训基地    2 1 层  铸造实训 实验室  热处理实训实验室  焊接实训 实验室  数控车削实 训实验室  数控铣削实训实验室  数控线切割实训实验室  3 2 层  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实验室  特种加工技术训练实验室  精密测量技术训练实验室  快速成形技术训练实验室  激光雕 刻技术训练实验室  数控雕刻技术训练实验室  4 3 层  特种加工 实验室  机械传动 实验室  精密加工 实验室  切削原理实 验室  数控加工 实验室  磨削原理实 验室  5 4 层  模具实验 室  机械原理实验室 1 机械原理实验室 2 机械原理实 验室 3 机械原理实验室 4 机械原理实 验室 5 6 5 层  光信息处理实验室  微弱信号检测实验室  超声波检测实验室  微电子工艺实验室 1 微电子工艺实验室 2 微电子工艺实验室 3 7 6 层  激光技术 实验室  光通信实 验室  光信息技术实验室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室  EDA/SOPC 联合实验室  8 7 层  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实验室  数字电路及逻辑实验室  协议分析实验室  网络设备实验室  数据通信实验室  程控交换实验室   5 9 8 层  综合布线 实验室  数据库集群实验室  数据化设计与仿真实验室 1 数据化设计与仿真实验室 2 数据化设计与仿真实验室 3 数据化设计与仿真实验室 4 10 9 层  数学实验 室 1 数学实验 室 2 数学实验 室 3 数学实验室 4 数学实验 室 5 数学实验室 6 11 10层  同声传译实验室 1 同声传译实验室 2 多媒体数字语音室 1 多媒体数字 语音室 2 多媒体数字语音室 3 多媒体数字 语音室 4 12 11层  同声传译实验室 3 同声传译实验室 4 多媒体数字语音室 5 多媒体数字 语音室 6 多媒体数字语音室 7 多媒体数字 语音室 8 13 12层  大学生科技竞赛基础实验室 1 大学生科技竞赛基础实验室 2 大学生科技竞赛基础实验室 3 电子设计类竞赛实验室 1 电子设计类竞赛实验室 2 电子设计类竞赛实验室 3 14 13层  程序设计类竞赛实验室 1 程序设计类竞赛实验室 2 程序设计类竞赛实验室 3 智能车及机器人竞赛实验室 1 智能车及机器人竞赛实验室 2 智能车及机器人竞赛实验室 3 15 14层  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 1 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 2 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 3 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 4 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 5 数学建模竞赛实验室 6 16 15层  机械设计制造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7 16层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电子 信息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8 17层  通信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网络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专业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9 18层  机械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 机械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2 机械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3 机械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4 机械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5 机械设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6 20 19层  材料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 材料工 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2 材料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3 材料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4 材料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5 材料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6 21 20层  测控与通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 测控与通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2 测控与通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3 测控与通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4 测控与通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5 测控与通信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6  6 22 21层  电气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 电气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2 电气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3 电气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4 电气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5 电气工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6 23 22层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2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3 大学生创新 实验室 4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5 大学生创新 实验室 6 24 23层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7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8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9 大学生创新 实验室 10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11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2 25 24层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13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14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15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6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17 大学生创新实验室 18 2.3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 1) 项目供暖  本工程建设后,建筑供热依托校区集中供 热 。锅炉建设年份 2001年,型号DZL14-0.7/95-A (三台 )和 SHL29-1.25/95/70- A(一台),使用干湿两极除尘器,除尘效率以 96%计,烟筒高度 60米。 拟定 供热面积 60万平方米 , 供热范围西区校园, 目前供热能力仍有余量, 完全能满足本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综合楼的项目要求。本工程供热面积为 27000m2,燃煤分担量为 1080t/a, SO2分担量为 5.51t/a,烟尘分担量为1.73t/a, NOx分担量为 3.18t/a。  ( 2) 项目给排水  项目建成后, 由 XX市供水公司南岗分公司供给,校内 由校区总给水泵房输送 。  本项目运行期间,主要废水来源为新增清洁人员生活废水以及楼内公共清洁水,学生生活废水已经含在理工大学总体环评中。  本项目建成后新增 日常清扫维护人员 30 人, 根据 XX 省用水定额标准,大专院校教职员工,无浴池的 人员用水量标准为 80L/人 *d,年工作 300 天,年用水量为 720m3/a; 楼内地面清洗水, 用水标准为 0.4L/ *d,楼内公共清洁面积为总建筑面积的 10%即 2700,则 用水量为 1 m3/天,年用量为 300 m3/年, 不可预见用水量以其总用水量的 10%计,不可预见用水量为 102m/a,本项目年用水总量为 1122m3/a,年排 生活废水 量为 898 m3/a。  本项目污水 经 防渗 化粪池处理后排入 城市 污水管网, 进马家沟河,入 XX 市文昌污 7 水 处理厂 ,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规定的一级 B 标准。 处理后达标排放 至松花江阿什河口下江段 。  表 4  本项目预测日平均给排水量一览表  用水项目  用水定额  数量  年计算天数  年 平均用水量( m3/a)  年 平均排水量( m3/a)  工作 人员用水  80L/人 天  30 人  300 天  720 576 地面清洗水  1m/天  2700  300 天  300 240 不可预见水量  以其它总用水量的 10%计   102 82 年 水量合计  /  1122 898 ( 3) 项目供电:  本项目供电 由 XX 市南岗分局电网统一供给。  2.5 项目总投资和环保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 15000 万 元 ,环保投资 70 万元, 占总投资的 0.46%, 用于废水治理、噪声治理、 废气治理 及固体废物收集清运等。  2.6 劳动定员  项目建成后拟需工作人员 30 人。  2.8 工程进度  本项目 计划 2013 年 7 月 开工建设, 2014 年 11 月交付使用 。   8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建设用地选址在 XX 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南临学府三道街,东侧为学生宿舍 7#楼,西侧为学生宿舍 5#楼,北侧为学生食堂。该工程项目使用土地是学校自有土地, 原为闲置空地,场地平整完成, 不涉及征地。  本工程为新建项目, 项目地为净地, 项目不存在原有污染情况,因此无原有环境问题。   9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1.1 地理位置  XX 省 XX 市南岗区是 XX 的中心城区,位于东经 126 45 -126 43,北纬 4530 -45 40,海拔 146.3-185.4 米。  本 项目选址在 XX 市南岗区 XX 理工大学西校区校园内, 南临学府三道街,东侧为学生宿舍 7#楼,西侧为学生宿舍 5#楼,北侧为学生食堂。该工程项目使用土地是学校自有土地,不涉及征地。 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 1。  1.2 地貌 及地质条件  南岗区地处松嫩平原,全境为冲积平原和台地,呈平原、丘陵和漫滩洼地 3 种地形。区境西南部远郊红旗满族乡属平原地带;四部中郊王岗镇的村屯多建于岭坡处,耕地多半是孤丘、低山和缓岭地带;东部新春乡属于漫滩地。由于松花江的冲积作用和 XX东部山区洪积的影响,形成城区略低于郊区的地势。  1.3 地质特征  XX市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市区地貌形态可分为河漫滩区,即道里区、道外区及太平区北部所处地段;高平原区,即南岗区南部,香房、动力及平房区所处地段,市区地形南高北低。工程地质系第四纪地层,岩性上部为黄亚粘土,下部以砂、砂砾为主。  1.4 地震裂度  XX 市有史以来未发生过地震,只受到过周边地震影响;地震裂度为 6。  1.5 气象条件  南岗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西伯利亚内陆冷空气和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刮西北风;夏季暂短,温热多雨,多刮东南风。年平均气温 3.5, 1 月气温最低,月平均零下 19.4, 7 月气温最高,月平均 22.8。全年日照时数 2700 小时,其中, 5 月份日照最长为 264.7 小时, 12 月份最短 157.4 小时,日照率为 61%。无霜期 139 天,结冰期 190 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 530 毫米,多集中在 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 76.8%。年平均蒸发量为 659.8 毫米。   10 1.6 水文概况  流经 南岗 区共有三条江河:松花江在区内段 45 公里,运粮河自蔡家沟入区至西下坎汇入松花江,长 23 公里;何家沟自哈长铁路线入区境,流经群力乡至顾乡大坝汇入松花江,长 3 公里。  1.7 土  壤  南岗地区土壤类型较多,以黑土、草甸土为主,土壤各种养分较为平衡,适于多种植物繁衍。沿运粮河两岸,野生植物有大叶障、小叶障、塔头草、水葱、芦苇等;平原、漫岗地有水碑草、三菱草、苦麻菜、刺菜、苋菜、灰菜、车轱辘菜等。  1.8 植  被  XX 全 市植被以地带性植被红松林、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草原和农田植被为主。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森林植被,森林覆 盖 率达 42.39,辖区内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植物 950 余种,以松花江为界,江北植被属小兴安岭植被亚区,江南属长白山系张广才岭植被亚区。本区 地带植被可分为 红 松阔叶混交林,次生演替阶段的珍贵硬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和杨桦林五大类型。  2、社会环境简况  2.1、人口及区域现状  XX 省 XX 市南岗东与道外区毗连,南邻香坊区,北以哈长、滨北铁路线与道里、道外两区分界,西南部隔运粮河与双城市相望。总面积 182.87 平方公里,市区面积 60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3 万,市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72 万人。  南岗区是 XX 省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经济、商贸、文化、科研、金融、交通中心。区域内有中直、省市直机关 83 个,团以上驻军(警)部队 26 个,有大 专院校11 所,中等专科学校 30 所,科研机构 51 个;支行以上金融机构 21 个。区域内交通便利,是全省的交通枢纽。 XX 火车站、内陆港、东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均在区内,是全省物资集散地。  2.2.经济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 90 年代以后, 南岗 区经济步入快车道,实现了快速稳步增长。其主要特点是:以经济工作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在各级领导和干部中越来越坚定,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不 11 断改善,经济结构越来越趋于合理,整体布局越来越科学,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农业: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19758 公顷。其中:粮、谷、豆类面积 1260 公顷,饲料作物类面积 10926 公顷,蔬菜瓜类作物面积 7083 公顷,其它作物面积 1119 公顷。年末实现粮谷豆类作物总产量 2916 吨,蔬菜瓜类产量 248701 吨。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9.67亿元,比上年增长 6.0%。其中农业产值 3.32亿元,增长 6.3%;林业产值 0.02 亿元,增长 3.0%;畜牧业产值 5.89 亿元,增长 6.0%;渔业产值 0.20 亿元,下降 6.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0.23 亿元,增长 9.9%。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为 60.3%。   农业产业结构的步伐加快,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 ,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不断增强,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也不断加快。适应市场需要的农副产品生产产量不断增加。  畜牧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区共有各类牧业小区 10 个,畜产养殖专业户 3000 户。全年肉类总产量 1.47 万吨,奶类产量 10.85 万吨,禽蛋产量 2.63 万吨,水产品产量 0.17万吨。  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全年全区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2.7 万人,实现劳务收入 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2.5%和 5.0%。  2.3. 教育科技现状  科学技术  2012 年,全市现有科研机构 440 个,拥有 7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 53个省级 企业技术中心, 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 3.78 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 2.76万人。 R&D 经费支出 55.3 亿元,增长 19.4%, R&D 支出相     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 1.75%。受理专利申请 6526 件,增长 18.1%;授权专利 3974 件,增长 42.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 1723 项,成交额 50.93 亿元,增长 21.3%。 82 项科技成果被授予 XX 市科学技术奖。  教育事业  2012 年末,全市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 20 所,招生 1.7 万人,增长 4.9%;在学研究生 5.0 万人,普通高校 49 所,共招收学生 14.8 万人, 成人高校 13 所,共招收学生 1.1 万人,普通高中 133 所,招生 4.8 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 26 所,招生 1.1 万人,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比例为 99.9%,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 89.5%。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99.8%。  2.4、人力资源   12 XX 市作为中国科技文化中心城市之一,拥有多学科、高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拥有各行各业熟练工人近 200 万人,高素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  2.5、交通运输现状  南岗区 交通发达。 XX 火车站、铁路编组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及省联通、网通、邮政等交通、通讯枢纽均在辖区内;地铁 1 号线 贯穿主城区;正在建设的东三省最大的铁路、公路交通枢纽 -XX 西客站也座落在辖区之内。   13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该项目位于 XX 市 南岗区 ,为了说明本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本评价主要统计 XX 市环境空气污染物监测结果,数据来自 2012 XX 市环境质量概要中公布的数据。  表 5 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监测点位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岭北  0.064 0.024 0.030 南岗 学府路  0.101 0.032 0.052 全市  0.094 0.036 0.047 新二级标准  0.07 0.06 0.04 由监测结果看出,项目附近的监测点 ,南岗学府路 监测点 , 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质为可吸入颗粒物 0.101mg/m和 二氧化氮 0.052mg/m, 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规定的限制,二氧化硫 0.032mg/m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012 年 XX 市地表水水质总体 状况为轻度污染。主要监测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年均值分别为 5.79 毫克 /升、 18.8 毫克 /升、 2.79 毫克 /升 ,均符合地表水类标准。   本项目纳污水体断面为 松花江 XX 阿什河口下断面,为 类水质断面。主要监测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年均值分别为 5.27 毫克 /升、 0.822毫克 /升、 2.63 毫克 /升、 18.6 毫克 /升,均符合 地表水 环境质量 标准 ( GB3838-2002)中类标准。  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2 年 XX 市环境质量概要 可知 , 2012 年市 区区域声环境质量为一般(三级),市区区域声环境等效声级范围为 45.9-64.1 分贝,等效声级面积加权平均值为 55.9 14 分贝,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  各行政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如表 6 所示。  表 6 各行政区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值统计表   单位: dB( A)  行政区  呼兰  阿城  平房  道里  南岗  香坊  道外  监测值  50.5 50.8 54.4 55.5 56.0 56.2 56.4 质量等级  二级  二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评价等级  较好  较好  较好  一般  一般  一般  一般  综上所述, 项目所在行政区 域, 南 岗 学府路监测点位连续监测值,体现 南岗区 声环境 一般 , 未能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要求 。 超标原因主要是周围社会噪声及交通噪声的影响。  本项目所 在 地临学府三道街一侧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4a类标准 ,其余三侧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1 类标准要求 。  4 生态环境现状  本项目选址在 XX 市南岗区学府路, 南临学府三道街,东侧为学生宿舍 7#楼,西侧为学生宿舍 5#楼,北侧为学生食堂。该工程项目使用土地是学校自有土地, 目前为空地,不涉及征 地。 本项目所处区域为 城市生态系统,主要以城市商业建筑为主,生态系统现状稳定,本项目 不新增用地,不会造成土地利用的浪费,项目投产后,对区域 城市 生态环境无改变,不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 本工程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单位区等。  本工程建设的 污染物控制内容与控制目标 为,见表 7:  1、保护本区域环境空气质量 满足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二级 要求 ;  2、保护本区域 校园内 学府三道街一侧 声环境质量 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4a 类标准 要求 , 其余三侧 声环境质量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 类标准 要求 ;  3、保护本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 满足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类标准要求。  表 7  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控制  时段  控制污染要素  环境保护  目标  目标  人数  距离  方位  环境质量  控制目标  施工期  环境 空气  声环境  宿舍 7 号楼  300 人  东侧 20m 颗粒物浓度满足 GB16279-1996中无组织排放限值  低于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相应的噪声标准  宿舍 5 号楼  300 人  西侧 20m 食堂  100 人  北侧 20m 地表 水环境  松花江 阿什河口下江 段  西北 5.6km 满足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三级 标准  生态环境  规范围挡、控制自然降水造成水土流 失  对周围 城市 生态影响 小  运营期  环境 空气  声环境  宿舍 7 号楼  300 人  东侧 20m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 类标准 和 4a类标准  宿舍 5 号楼  300 人  西侧 20m 食堂  100 人  北侧 20m 地表 水环境  松花江 阿什河口下江 段  西北 5.6km GB3838-2002 类 要求  保护 植被及控制水土流失  周围生态环境 不恶化   16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   类标准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1 类 和 4a 类 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二级 、颗粒物无组织排放限值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三级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1 类 和 4a 类标准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01)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为科学开展 “十二五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合理确定国家总量控制目标、有效改善环境质量、强化政府宏观调控,环境保护部组织编制了 “十二五 ”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对  “化学需氧量、氨氮、 SO2、氮氧化物( NOx) ”等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  本工程建设后,建筑供热依托校内集中供热,项目本身不产生锅炉废气。本工程供热面积为 27000m2,燃煤分担量为 1080t/a,除尘效率以 96%计, SO2为 5.51t/a(分担量),烟尘为 1.73t/a(分担量), NOx为 3.18t/a(分担量)。  本项目年排 废 水量为 898m3/a, 经 防渗 化粪池处理后 ,满足 GB8978-1996 三级标准 排入污水管网, 经马家沟入文昌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 , 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 污染物 排放标准 ( GB18918-2002) 一级 B 标准, 项目排放的污染物 COD 总量为 0.054t/a(分担量), NH3-N 的总排放量为 0.013t/a(分担量)。 因此无须申请总量。   17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及污染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本项目 建设 污染影响时段主要为施工期,其基本工序及污染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本项目 建设 工艺流程 及产污节点图  图 2 本项目 运行期产污节点图  学生上课  噪声、废水、固废 、废气  公共维护  噪声、废水、固废  场地平整  建筑施工  塑造绿化景观  验收、使用  扬尘、施工噪声  建筑垃圾  生活污水  扬尘、施工噪声   18 主要工程分析:  一、施工期工程污染分析  ( 1) 废水  拟建项目 施工 期废 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 废水  施工 期废水包括土石方填筑和混凝土养护废水、砼搅拌系统冲洗废水、 场地冲洗水等,主要含 悬浮物浓度较高 。   生活污水  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SS、 CODCr、 BOD5、 NH3-N 等。根据施工人员来估算污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结果见表 8。  表 8 施工期生活污水量预测  序号  项目  单位  施工  备注  1 施工期高峰人数  人  200  2 每天生活用水量  m3/d 10 每人用水按 0.05m3/d 计  3 生活污水排放量  m3/d 8 排污系数取 80% ( 2) 废气  建设阶段的大气污染物主要为土建施工产生的扬尘及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   施工扬尘   项目建设过程中,扬尘起尘特征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静态起尘,主要指土方、建筑垃圾堆放过程中风蚀尘及施工场地的风蚀尘,另一类是动态起尘,主要指建筑材料、建筑垃圾装卸过程起尘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的地面扬尘。据对施工现场的调查,确定扬尘污染一般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土方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及场地平整过程产生的扬尘;   建筑材料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搅拌车辆和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 尘;   施工垃圾在其堆放过程和处理过程中产生扬尘。   项目施工期所用物料砖、石子为块状,一般不会产生扬尘污染;所用石灰主要采用石灰膏,因其含水率较高且为膏状,不是粉状颗粒物,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粉尘污染; 19 硅酸盐水泥的粒径一般 0.7 91m,一般气象条件下容易起尘,是主要的扬尘污染源;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主要为碎砖、混凝土等物。本项目施工期起尘环节较多,物料堆场及装卸过程、车辆运输,场地平整 等均会 造成地面扬尘。   施工 汽车 尾气   项目施工现场机械虽较多,但主要以电力为能源,无废气的产生。只有运输车辆以汽 、柴油为燃料,有交通尾气的排放。  ( 3) 噪声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种施工机械的运转,不可避免地将产生噪声污染。  建筑施工可分为土石方工程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各阶段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施工阶段有不同的噪声源。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期间的主要噪声源见表 9,主要建筑机械施工噪声源强见表10。  表 9  施工 期主要噪声源  建设阶段  噪  声  源  场平  挖掘机、铲土机、卡车  建筑施工  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电锯  路面施工  压路机、搅拌机  表 10  建筑施工机械噪声声级  (dB) 名称  距离声源  10 m 距离声源  30 m 噪声声级范围  平均噪声级  噪声声级范围  平均噪声级  推土机  76 88      81 67 79       72 挖掘机  80 96      84 71 87       75 装载机  68 74      71 59 65       62 打桩机  93 110      105 84 103       91 搅拌机  74 87      79 65 88       70 振捣机  75 88      81 66 97       72 吊车  76 84      78 67 75       69 装修阶段占总施工时间比例较长,但声源数量较少,主要噪声源包括砂轮机、电钻、吊车、切割机等,主要噪声源特征值见表 11。    20 表 11  装修阶段主要设备噪声级  设备名称  声级, dB(A) 措施  砂轮机  91 105 室内封闭作业  木工圆锯机  93 101 室内封闭作业  电钻  62 82 室内封闭作业  切割机  91 95 室内封闭作业  另 建筑施工多采用大型车辆,其噪声级较高,如大型货运卡车的声 功率级可达 107dB,自卸卡车在装卸石料等建筑材料时的声功率级可高达 110dB 以上。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期间使用的建筑机械设备多,且噪声声级强,在空旷地带传播距离很远,因此必须合理地安排这些机械作业的施工时间, 在施工现场四周设置移动声屏障,并且 在夜间 22:00-06:00 之间禁止施工作业 , 若有无法停止连续施工作业需要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并得到同意后实施,并做好隔声降噪围挡、设施减震等措施, 以免对周围环境产生大的影响。  ( 4) 固体废物  主要指建筑垃圾、装修垃圾以及少部分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建设期间将涉及 到土地开挖、管道敷设、材料运输、基础工程、房屋建筑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废弃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  建设期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及装修垃圾,按每 100m2 建筑面积 2 t 计,则将产生建筑垃圾约 540t,该部分建筑弃土由施工单位外运妥善处理 。  本项目为高层建筑,建筑基底需要有地基开挖废弃土方量, 占地 1125 平方米, 挖深两米, 则产生土方量为 2250 立方米,该部分土方有部分用于建筑回填和表层土剥离回用,则本项目弃土方量为 2000 立方米,作为商品土销售。  此外,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若按每人每日 0.7kg计,施工人员 200人,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140kg/d。  ( 5) 生态影响  本工程建设期施工对区域生态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土石方开挖可能破坏地表植被,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临时弃土若处置不当可能导致少量水土流失,或者形成弃土堆影响景观生态。   21 二、运营期工程污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