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XX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XX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XX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XX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XX 市 XX 区农业局          编制日期: 2013 年 11 月  国家环境保护 部  报告表编 号  2013   年  编号  0242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   指项目 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 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  XX区 XX镇 田心 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建设单位  XX 市 XX 区农业局  法人代表  黄 伟 树  联系人  刘晓冬  通讯地址  XX 区新华街 天贵路 94 号  联系电话  13926283877 传真   邮政编码  510800 建设地点  XX 市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  立项审批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D4620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人工湿地 系统  占地面积 ( m2)  746  绿化 面积 ( m2)    总投资(万元)  200.68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200.68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00% 评价经费  (万元)  2.26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9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 任务由来  近年来, XX 区各乡镇的建设发展迅速,但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大多数布局较为凌乱,基础设施较差;生活污水排放系统基本上采用明沟排放,缺乏完整的污水收集 管网和处理设施;旧屋基本无化粪池,新建的住宅基本采用三格式化粪池,质量差、易渗漏;化粪池收集厕卫污水为主,厨房、洗涤、洗菜等日常用水则处于无序乱排放的状态;各种污水、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到农田,对农业生产、珠江河的水源造成一定的污染。最终使地表水水质有不断恶化的趋势,给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不良影响,同时给地表水以及下游水质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兴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水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增长,污水排放量将会大幅增长,若不尽快治理,污染会更加严重,将会 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为确保水污染得到有效控 2 制和改善,兴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 XX 市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和 2011 年 XX 市水环境治理任务书精神,加快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整治工作,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XX 市 XX 区农业局于 2013 年6 月委托我司对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基础上, 根据环评技术导则及其它有关文件,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作为项目实施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报告表按总规模工程进行评价。  二、工程规模  ( 1)工程 内容 及规模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项目位于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 ,总投资约为 200.68 万元。 本工程 新建排水管 1772 米,雨水渠道 664 米, 人工湿地 1座 及 污水 检查井、 溢流 井等 。人工湿地总占地面积约 746m2, 服务人口约 1190 人,建成后的污水处理总量为 120m3/d。  ( 2)主要材料及 设备  表 1                    主要材料及设备 一 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规格  指标  备注  1 UPVC 排水管  米  DN300 1320  2 PVC-U 双壁波纹管  米  DN200 221  3 PVC-U 双壁波纹管  米  DN150 231  4 混凝土检查井  座  沉砂井 2000660 18  5 截流井  座  10001000 18  6 砌筑检查井  座  检查井 1000 10  7 砌筑检查井  座  小方井 500500 11  8 砌筑检查井  座  跌水井  2  9 雨水渠道  米  300 300 664  10 拆除混凝土路面  平方米  20cm 厚  1228  11 修复混凝土路面  平方米  20cm 厚  1228   3 续表 1                   主要材料及设备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规格  指标  备注  12 拆除混凝土路面  平方米  10cm 厚  127  13 修复混凝土路面  平方米  10cm 厚  127  14 人工湿地 系统  座   1  ( 4)给排水规模  本项目用水由 XX 镇 自来水厂管网接入,本项目用水主要为施工用水。施工期间废水主要是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搅拌产生的泥浆水、砂石冲洗水、施工机械设备的冲 洗水,这部分废水主要污染因子是 SS 和石油类。产生的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 重新回用 。  项目营运期服务 田心 村人口约 1190 人, 污水量计算拟采用人均生活污水量预测法确定,参考 广东省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指引 ,同时考虑 田心 村经济情况及村民的用水习惯, 田心 村人均综合生活污水排放指标为 100L/d 计。 田心 村生活污水总排放量约为 120m3/d。项目运营期的污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达标排放。  ( 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施工人员约 50 人,施工人员统一由建设单位在外安排食宿。营运期间不需要定点专门设置管理人员。  ( 6)技术标准  查 阅关于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于 2011 年 12 月发布的 广东省 农村生活污水 处理技术指引, 本项目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三、建筑方案  1、 污水管道工程  (1) 开挖管沟基坑时,如遇到厚度小于 1.0m 的淤泥或浮土则应全部清除,超挖部分用碎石、砂回填并夯实;如遇到厚度大于 1.0m 的淤泥或浮土,应特殊处理。  (2) 排水管施工完毕,在覆土前必须进行闭水实验,建议可回填时回填。闭水实施应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   4 (3) 排水管安装完毕,管沟应用原土回填至稳定层底,应分层回填并用水冲实,保证回填土的 密实度不低于 95%。  (4) 从化粪池连接管网的管道弯头应使用有检查口的弯头或用三通弯头,以便日后对堵塞的疏通。  (5) 村内巷道内敷设污水管道时,宜将污水管紧挨现状排水沟敷设,并且在满足排水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埋深。遇到化粪池占用村内巷道位置情况时,采取避让措施。  (6) 未经化粪池的生活污水在排入收集系统前居民应设置格栅或格网,拦截固体物,以免堵塞村内污水管道。  (7) 居民应在院内取水处设置集水池,居民可将洗浴及厨房污水排入集水池内,并在集水池内设置地漏,接入管网中。  (8) 开挖管沟时破坏的路面 ,恢复时可按 C25 砼 200mm;其它的,如房屋散水、街坊路面等混凝土面层,按照其实际厚度恢复原貌。  (9) 农户入户管采用 PVC-U 管,管径小于等于 150mm,完全收集户内冲厕污水、洗浴污水、厨房污水等,排入村内巷道的排污管,有化粪池的农户,由化粪池溢出口将上清液排入村内巷道的排污管中。污水收集系统入户管须比农户卫生器具排出管,或化粪池出水管,或农户排水立管管径大一级。  连接每户卫生间出水的管道不应小于 DN100,坡度不小于 1%,出户后首先接入化粪池。连接每户洗涤水的出水管道不应小于 DN100,坡度不小于 2.5%。  污水入户管道埋深不宜小于 0.3m。  2、 人工湿地工程  ( 1)格栅 调节 池  格栅 调节 池的主要功能是放置格栅 及 调节水质水量 。本项目 格栅调节池 为地下池、钢筋混凝土结构;规格(长 宽 深): 5.5m3.0m。  ( 2)厌氧水解池   5 厌氧水解池的主要功能是降解 污 水中部分 BOD5,同时提高污水可生化性。本项目厌氧水解池为地下池、钢筋混凝土结构;规格(长 宽): 6.0m3.1m;水力停留时间: 6h。  ( 3)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植物和填料的不同功能,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同时去除 CODCr、 BOD5、 SS 等污染物。规格 (长 宽) : 22m12.60m;水力负荷:0.5m3/m2d。    湿地基础处理  a、 人工湿地原土碾实,其密实度达 93% 95%,基础容许承载力必须达到100Kpa。  b、 黏土采用回填黏土。  c、 由于表层在浸水后会有一定的下沉,建造时填料表层标高应高出设计值10% 15%。  d、 湿地床底坡一般取 1% 8%,须根据填料性质及湿地尺寸加以确定,本工艺湿地床一般取 1% 2%。    湿地处理池种植皇草、美人蕉、芦苇等水生植物  a、 美人蕉丛生性,适宜密植,适宜集中分布,芦苇散生性,适宜稀植,适宜遍 植。  b、 美人蕉栽一般每平方米 8 10 穴,每穴栽 2 3 株。亦可用行距 10cm,蔟距 15cm 控制,覆土 7 10cm。  c、 芦苇栽一般每平方米 8 10 穴,每穴栽 1 2 株。亦可用行距 10cm,蔟距15cm 控制,覆土 10 20cm。  d、 皇草栽培先清除杂草,按常规平整土地后,开穴,行株距均为 40 45cm,穴深 25 30cm。  e、 皇草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对氮肥敏感,如果在每次割青后,每亩兑水追 6 施 15 18 公斤尿素。  f、 皇草的割青与利用:首先应选择好割青刀具和割青时间,严禁用生了锈的刀具和在雨后或草上露水未干时割 青,皇草种植后, 50 55 天 便可割青利用。割青次数因地力水平、饲喂对象不同而异。用作鱼及奶 牛 饲草,全年可割青 5 7 次。当株高 1 1.2 米、基部节间开始外露时即可割青。每次割青后应按前述用量追施尿素 1 次。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的管理及日常维护  a、 人工湿地植物栽种的管理主要保证其成活率。湿地植物栽种最好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如果不是在春季,如冬季应做好防冻措施,夏季应做好遮阳防晒。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确保栽种的植物能成活。  b、 植物栽种为了使植物的根扎得比较深,需要通过控制湿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茎向下生 长。  c、 做好日常护理防止其他杂草滋生和及时清除枯枝落叶,防止腐烂污染。  d、 暴风雨后,湿地床上植物发生歪倒,要及时扶培,排除积水。  e、 人工湿地栽种的植物应在老枯之前收割,一般一年收割 1 2 次,采割的植物残体应及时运出人工湿地并用切草机切碎后做处理与利用。  3、 安装工程  本项目安装工程主要是 1 个提升泵的安装,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统一安装。  4、 装饰工程  ( 1)水池内批荡用 1: 2.5 水泥砂浆, 2cm 厚(掺 5%防水剂)。  ( 2)水池埋入地下部分外池壁用 2cm 厚 1:2.5 水泥砂浆随抹随光,经养护达到一定强度后才允许回填土。水池地上部分外池壁采用纸皮石长条砖装饰,池壁顶采用防滑砖铺贴。  5、工程施工进度   7 表 2                       工程建设进度表  序号  进  度  时  间  1 前期工作  2013年 5月 -2013年 7月  2 初步设计  2013年 1月 -2013年 7月  3 项目报建及招标阶段  2013年 7月 -2014年 3月  4 施工阶段  2014年 3月 -2014年 9月  四、产业政策  本项目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项目, 根据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年本( 2013 年修正版) (国家发改委第 9 号令, 2013 年 2 月 26 日)和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 ),本项目属于鼓励类项目(即 “三废 ”综合利用及治理工程),因此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目前 XX 区各乡村的排水设施很不完善,随着各城乡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成倍增加。  现有排水方式多数为明渠、暗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就近排入地表水体,使地表水受到污染。  田心村排水现状:  1、 多数房屋设置有化粪池 。  2、 大部分巷道设置有排水边沟 。  3、 村民生活污水、雨水排入边沟或暗渠。  4、 村民居住建筑较为集中,新旧建筑群混杂布置,排水方面主要由不成体系的明沟组成,直接排至周边水塘、河涌。  5、 随着村的逐渐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增加,而村里缺乏污水管网,雨污水合流,直接排入附近水塘和河涌,污染越来越严重,给下游水域带来污染压力。   8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等)  一、地理位置  XX 区 位于 广东省中南部,是 XX 北大门,南北交通要道,素称 “ 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 ” 。 XX 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 XX,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 清远。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 ,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 105、 106、 107 三条国道和机场高速、 广清高速、京珠高速、 XX 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 XX 火车北站就位于 XX。  XX 镇位于 XX 市 XX 区西北部,北与清远市接壤,西与佛山市三水区相连,总面积 160.03 平方千米,辖 30 个行政村和 1 个居委会,巴江河、省道( S114 线)南北贯穿全境, XX 山前旅游大道直通佛山市。  田心村位于 XX 镇的东北部,全村面积约 2.78 平方公里,东邻石坑 村,南靠丰群村,西连瑞岭村、三坑水库,北接狮岭镇。田心村以山前旅游大道作为东西向交通的主要联系通道。本村地势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趋势。本村户籍总人口约1190 人,户数约 340 户。  本项目位于 XX 市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 1。  二、地形地貌  XX 区地形呈东北向西南倾斜的长方形。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呈阶梯式倾降;北部丘陵绵亘,海拔在 300-500 之间,属南岭九连山余脉;中部是浅丘台地;南部位于广花平原,最低处海拔 5 米左右;境内最高峰牙英山,海拔 581 米。依形态划分, XX 地貌有平原、岗地、低丘陵 和高丘陵 4 类;按形态成因划分,可分为12 个类型,没有高峻崎岖的山地,也没有低洼的湿地,所有地貌类型均可利用。全境大致为 “三山一水六平原 ”。  三、 气候气象   9 XX 区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北占 2/3,南占 1/3),北区中部偏南处( XX 区回归线之南占 1/3)。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沛,雨量充足,温暖湿润。  XX 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根据 XX 气象站 22 年的资料统计, XX 区年平均气温 21.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0.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38.1。年降水量为 1699.8mm,最大日降雨量 185.3mm,最大 年降雨量 2416.7mm。最小年降雨量 1074.8mm,最大月降雨量 640.4mm,最长连续降雨日数为 37 天,降雨量为773mm。降水集中在每年的 4 10 月,降水量年均 1400 2000mm。  根据 XX 气象站多年的观测统计资料, XX 风向季节性明显,主导风向秋冬为偏北风,春夏偏南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常年主导风向为偏北风,频率为 20%,夏季 SSE 风次频率 24.3%,冬季北风频率 36-37%,静风频率为 16%,地面年平均风速 1.5m/s。日照时数为 1936.5 小时,无霜期为 342 天。  四、 水文  XX 区境内有中 小河流 8 条,分属珠江支流白坭河、新街河、流溪河三大水系,并有中、小型以上水库十七座。区内主要是新街河及其支流天马河、田美河、铁山河。白坭河位于 XX 出白坭圩与国泰水汇合;在 XX 段汇入大官坑水,在炭步段又汇入新街水,最后流经 XX 白云区鸦岗汇流珠江。白坭河干流长 53km,流域面积788km2,平均坡降 0.1%,其中 XX 干流长 32.55km,集流面积 628.58km2。五和断面河宽 150m,中水位河槽水深  2 2.3m,历年平均流量 60.40m3/s, 90%保证率流量为 4.33m3/s,平均流速为  0.20m/s。 白坭河已成为 XX、炭步地区的重要交通航道,在 XX 以下可通航 300t 级船只。流溪河流经市域东南,是本区农田水利灌溉主要水源。此外,流溪河、白坭河每年还有过境客水 22.5 亿 m3。全区有大型水库  11 座,总库容量为 1.06 亿 m3。  新街河旧称横潭水,是白坭水下游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是 XX 区与 XX 市白云区的界河,发源于梯面羊石顶,主要支流有天马河、铁山河、铜鼓坑、田美  河等。其干流由铜鼓坑、铁山河汇合后算起,由东向西流经莲塘、新华镇、于珠江水 10 泥厂附近汇入白坭水,干流全长 33.4km,集雨面积 428.68km2,历 年平均流量16.8m3/s,平均坡降 1.43 。  天马河是新街河主要支流之一,位于 XX 区新华镇,是由大 径河与大布河汇合而成,属白坭水系。大径河发源于狮岭分水,经军田、狮岭、乐同与大布河汇合,上游建有红崩岗水库;大布河发源于 XX 区北部与清远交界的马牿跳墙,经旗岭、乐同与大迳河汇合,上游建有芙蓉嶂、六花岗水库,中游建有洪秀全水库。  两水在乐同汇流,蜿蜒流经三华、毕村、大陵、岐山、罗溪等地汇入新街河,干流全长  22.1km,积雨面积  180.43km2,历年平均流量  6.94m3/s,水深  0.52m,流速约  0.40m/s,平均坡降  1.46。  本项目区域水系图见附图 2 所示。   11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XX 位于 XX 北大门,是南北交通要道,素称 “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 ”。XX 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是太平天国革命领袖洪秀全的故乡。在改革春风吹拂下, XX 焕发蓬勃生机,从一个欠发达地区一跃成为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繁荣、初具现代规模的城市,被外界誉为 “花之都 ”。  XX 区全区总面积 969.12km2,下辖新华、花东、狮岭、炭步、花山、 XX、雅瑶、梯面八个镇(街)。区委、区政府所在地新华街,距 XX 中心城区 22km。户籍人口 63 万,是著名侨乡,有港澳台及海外侨胞约 30 万人。 2005 年 5 月 28 日,正式撤销新华镇,设置新华街道办事处。全街总面积 112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3 平方公里。新华街全街户籍人口 25.6 万人,外来人口 8 万人,辖 24 个村民委员会和 30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XX 区的社会各项事业随着经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获得了 “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 ”、 “第三次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 ”、 “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 ”、全国 “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模范区 ”和 “广东省文明城市 ”、 “广东省卫生城市 ”、 “全省双拥模范区 ”等荣誉称号。  XX 镇位于 XX 市 XX 区西北部,北与清远市接壤,西与佛山市三水区相连,总面积 160.03 平方千米,辖 30 个行政村和 2 个居委会。巴江河、省道 S114 线贯穿全境, XX 山前旅游大道直通佛山市。 2011 年末,全镇户籍人口 53962 人,外来暂住人口 7427 人。 2011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7.8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完成工业总产值 23.65 亿元,增长 12.1%;农业总产值 12.01 亿元,增长 2.3%;完成税收收入 1.124 亿元,增长 15.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4451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0022 元,增长 12%。  本工程位于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 田心村位于 XX 镇的东北部,全村面积约2.78 平方公里,东邻石坑村,南靠丰群村,西连瑞岭村、三坑水库,北接狮岭镇。村民经济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年人均收入约 6000 元。   12 1、经济状况  ( 1)综合经济  2012 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94.4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其中:建设改造投资 90.1 亿元,增长 4.7%;房地产开发投资 104.32 亿元 ,增长 15.6%。农村固定资产投 资 36.75 亿元,同比增长 20.9%。三次产业投资额分别为 0.72 亿元、 55.63亿元和 138.07 亿元,依次增长 1.4 倍、 4.8%和 12.4%。三次产业投资额所占比重为0.4: 28.6: 71.0,一产、二产占比分别比去年提高 0.2 和 1.3 个百分点。  ( 2)农业  2012 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49.4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其中,种植业产值 24.21 亿元,增长 1.4%;林业产值 0.27 亿元,下降 0.6%;畜牧业产值 15 亿元,增长 3.2%;渔业产值 6.74 亿元,增长 3.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3.25 亿元, 下降 0.4%。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 49.71 万亩,比上年下降 0.4%;水果种植面积 5.76 万亩,减少 2.9%。农作物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22 万亩,下降 0.03%;蔬菜种植面积 20.05万亩,增长 0.1%;花卉种植面积 2.63 万亩,下降 0.6%。  ( 3)工业及建筑业  工业: 2012 年,受钓鱼岛事件影响,汽车产业受到重挫。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690.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6.9%。工业对全区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 46.7%,拉动GDP 增长 3 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 1515.72 亿元,增长 7%。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中,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 14.6: 85.4,轻工业占比有所上升。大中型企业对产值拉动作用较大,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 1235.6 亿元,同比增长 3.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 81.5%。  建筑业: 2012 年,全区资质以上企业 29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56.49 亿元,比上年下降 0.05%。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 55.31 亿元,同比上升 1.3%。  2、交通、邮电、旅游   13 XX 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东连从化,南靠 XX,西邻三水,西南连南海,北接清远,毗邻港澳。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称 “省城之屏障,南北粤之咽喉 ”。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是 105、 106、 107 三条国道和机场高速、广清高速、京珠高速、 XX 北二环、北三环高速五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处。京广铁路线穿境而过, XX 火车北站就位于 XX。未来 XX 还将兴建 2 条城市地铁线和1 条市郊列车线连接市区与 XX。中国最现代化的航空枢纽港 XX 新白云国际机场也座落在 XX, XX 港可直航澳港。总之, XX 区高等级公路之密集,水、陆、空交通之齐备,在全国是屈指可数的。  交通:年末境内公路里程 1056.56 公里,其中 一级公路 189.19 公里,二级公路95.18 公里;国道 27.78 公里,省道 135.24 公里,县道 116.28 公里。年末营运车辆10089 台,比上年增长 6.7%,其中营运货车 8846 台,营运客车 1243 台,分别增长7.4%和 2.0%。全年货运周转量 13.96 亿吨公里,增长 4.6%;客运周转量 22.8 亿人公里,增长 3.9%。  邮电: 2012 年,全区邮政共发送函件 166.11 万件、包裹 8.63 万件、特快专递13.96 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23 万户,其中住宅电话 17 万户,同比分别增长 1.8%和 2.0%;国际互联网年 末用户数 19 万户,增长 19.8%。  旅游:  2012 年, XX 区举办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包括梯面油菜花节、宝桑园的桑果节、香草世界的菊花展、 2012XX 生态休闲旅游推介会暨美丽乡村行总动员系列活动、第四届炭步芋头节等,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评选出 XX10 个特色农家菜馆和 11 个农家菜,有效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全年旅游总收入 31.3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4%。城市接待游客总人数 724.2 万人次,增长 9.4%。其中:过夜旅游者 315.35 万人次,增长 8.0%,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 43.5%;不过夜(一日游)游客 408.85 万人次,增长 10.5%,占接待游客总人数的  56.5%。区内 25 家星级酒店及 4 家综合酒店(待评星)接待过夜旅游者 59.58 万人次,同比增长 8.6%,平 14 均开房率为 48%。旅行社(含驻 XX 门市部)组团接待游客总人数为 38.62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 11.5%。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游客 315.46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 11.2%。  3、卫生、文化、体育  卫生: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354 所,其中医院、卫生院 19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5 所,农村卫生站 196 所。拥有病床 3569 张。卫生技术人员 6985人,其中执业医师 2083 人,执业助理医师 387 人,注册护士 3261 人。 2012 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参合人数达 44.97 万人,参合率达 99.5%。  文化: 2012 年, XX 区继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完善20 条试点村和重点村的文化项目建设,以点带面,促进美丽乡村文化项目建设;推进 “雕塑让 XX 更美好 ”工程,完成五国国花雕塑的制作,开展 “XX 英烈 ”群雕的设计制作工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进,坚持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下基层,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和公益活动;做好全国 第三次文物普查后续和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全区不可移动文物单位 440 处, “灰塑 ”项目被评为广东省非遗传承基地。  2012 年,区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 51 万册,区图书馆读者阅览图书人数为 65.5万人次,图书借阅册数为 29 万册,组织学生来馆阅读 75 场。举办盘古王诞祈福活动、第三届省岭南舞蹈大赛、第二届镇(街)文化周和新年音乐会等各种文化活动90 多场次,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全年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 5909 间次、体育经营场所 106 家次,取缔无证经营点档 136 个,端掉非法音像及出版物批发窝点 2 个,收 缴非法音像制品 9 万余张,收缴非法书报刊 2万册 (份 ),办理行政处罚案件 32 宗。  体育: 2012 年,全区共举办体育竞赛活动 23 项(次),参加 XX 市以上全民健身竞赛活动 8 项(次)。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推进。全区共建立全民健身活动站点 36 个,建成新华街、花山镇、花东镇、狮岭镇等 4 15 个全民健身广场,新建农村社区健身路径 55 条、篮球场 35 个、农民健身工程 2个、健身苑 1 个,为秀全公园和马鞍山公园增添健身器材。竞技体育方面,全年输送运动员 60 人(含集训)。各级大赛中 XX 区籍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国际大赛获金牌 7 枚、银牌 5 枚、铜牌 5 枚;全国赛获金牌 23 枚、银牌 7 枚、铜牌 7 枚;省级赛获金牌 29 枚、银牌 21 枚、铜牌 19 枚。  4、文物保护  XX 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广东省和 XX 市重点旅游景区之一。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秀全故居纪念馆(新华官禄布村),有省级旅游景点芙蓉度假村。其它名胜古迹、游览地有:冯云山故居、花县城遗址、中国同盟会广东番花分会旧址、花县农会旧址等。  本项目周边 200m 范围内无文物保护目标。   16 本项目拟选址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下表:  表 3                  项目所属功能 区区划分类表  序号  功能区类别  功能区分类及执行标准  1 水功能区  花赤干渠 属于 类区域 ,执行( GB3838-2002) 类标准 ,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内  2 环境空气功能区  属于 二类 区域 , 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GB3095-2012)二级标准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属于 2 类区域 , 执 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 3096-2008) 中的 2 类标准  4 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风景名胜保护区  否  6 水库库区  否  7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否  8 管道煤气干管区  否  9 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  否  10 是否 XX市环境保护条例  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范围  否   17 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声环境等)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项目位于 XX 市 XX 区 XX 镇 田心 村 , 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及标准分级,项目所在地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二类区,环 境空气质量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现利用 XX 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数据 ( 2013 年 7 月 3 日 2013 年 7 月 9 日) 对项目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监 测统计结果如表 4。  表 4        XX镇 田心 村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ug/m3)  镇          监测项目  监测点  SO2 NO2 PM10 XX 镇  田心 村  1329 1830 335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日 均值  150 80 150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从上表可知,该区域环境空气中污染物 SO2、  NO2、  PM10 的监测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关于同意实施 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的批复 (粤府函 201129号),  花赤干渠 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的 类标准。  本报告采用 XX区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水质监测数据 ( 枯水期 ) 对该水体现状进行评价。监测结果见表 5所示:  表 5                    花赤干渠 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均为 mg/L ,除 pH 值外)  水质项目  pH DO COD BOD5 TP NH3-N 监测结果  7.28 3.12 21.6 4.11 0.329 0.833 (GB3838-2002) 标准  6 9 5 20 4 0.2 1.0 标准指数  0.14 1.38 1.08 1.03 1.65 0.83 达标情况  达标  不达标  不达标  不达标  不达标  达标   18 由以上数据可知,花赤干渠的 监测断面水质因子中,除了 PH 和 NH3-N 达标外,其余 监测因子 均达不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的要求, 现状监测表明,该项目所在地表水已经 受 到了一定的污染。  3、声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的污水处理设施 建设所在地属 2 类区,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应执行声环境质 量标准 ( GB3096-2008) 2 类标准 。 噪声测量时段为昼间 8:00 12:00;,夜间 22:0024:00。噪声测量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有关规定进行,测量仪器选用 HY-105 型积分声级计直接测量每一点 Leq 值,选取等效连续 A 声级作为评价量。在污水处理设施选 址处布设了监测点进行环境噪声现状监测( 2013 年 7 月 3 日),监测结果见 表 6 所示 。  表 6                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 A)  监测项目  监测点  监测  时段  1# (东面)  2# (南面)  3# (西面)  4# (北面)  (GB3096-2008) 2 类标准  田心 村  昼间  53.3 53.5 54.1 53.8 60 夜间  42.5 42.2 42.6 42.1 50 监测结果可知: 各监测点的 昼夜间 噪声值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的要求。说明项目所在地目前的声环境质量良好。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1、水环境保护目标  应控制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其排放浓度达到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再排放。保护地表水体在本项目建成运营后水质不受明显的影响。水环境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2、 大气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建设项目周围大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功能区的要求;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 标准。  3、声环境保护目标   19 保护项目周围 声环境质量,尽量减少对外部环境不良干扰及影响,使其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施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不因施工和工程运营而受到明显影响,建设过程扰动和破坏的植被得以恢复,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土地资源:尽可能减少工程占地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影响,临时占用的土地在工程完工后必须立即恢复。  在工程结束后,临时储存堆放的剥离土和废石全部进行回填整治,对周围环境影响可降低到最小程度。  5、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分布较广,且基本上都建设在较为偏远的荒地,经实地考察,项 目的附近以及周边 500 米范围内均无 敏感点。   20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 花赤干渠 水质标准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 ,见表 7 所示 ;  2. 本项目所在地为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的二级标准,见表 7 所示;  3. 本 项 目 位 于 2 类声环境区,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见表 7 所示 。  表 7           本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