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世界各国发展经验作出的最新理论概括,是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标志性的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决定着不同的发展观,发展观又是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道路的体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观。 社会主义是一种新生的社会制度,还处在实践和发展的初期;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一切要靠在实践中探索。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起,我们就只能主要根据实践经验而不是书本教条,来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了。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我们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问题,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毛泽东在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有两个重大失误:一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阶级斗争为纲;二是方法不对头,搞 “大跃进 ”、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一大二公 ”等。由于违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党的 *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 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历史新时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创立了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开创 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导下,经过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实践,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 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使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紧紧把握住这些思想、观点和论断,就从根本上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进一步的回答。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 ,离开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发展不快不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的 “硬道理 ”。实现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追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发展、又快又好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目的有了更清醒的把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创造人人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内涵有了更全面的概括。社会主义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和谐都搞好才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规律有了更科学的揭示。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经济发展是基础,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又反过来给经济发展以巨大影响。离开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不仅会背离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而且经济最终也搞不上去。科学发展观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实现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 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方式有了更明确的规定。这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统筹 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5 页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总起来说,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宣示,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惠及全体人 民和子孙后代的发展,我们要走的发展道路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和发展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经济社会发展将更好地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还进一步昭示我们,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清醒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下,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仍然有着探索和创造的广阔空间。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永远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 科学发展观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选 择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举。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今后能否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关键也在于能否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得更好。科学发展观既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理论升华,又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选择。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市场经济是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6 页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一种经济运行机制,是人类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在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由计划经 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注入了以往一切时代都不可比拟的生机和活力,使市场不断扩大,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分工协作日益发展,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社会财富竞相涌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社会主义能够与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并取得成功的明证。 但是,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市场机制主要解决的是经济效率问 题,而不能解决事实上的社会公平问题。在分配关系、就业保障、公共福利、经济秩序、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领域,市场往往是失灵的。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还带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会造成生产过剩、恶性竞争、短期行为以及周期性的经济 “痉挛 ”等。资本主义国家为抑制市场机制的消极作用作出过种种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受制于资本主义的痼疾,不可能根本解决问题。 我们党在确定改革目标时就明确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发 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保持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确实积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7 页 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而不可回避,必须抓紧解决而不可任其发展。还要看到,我国的发展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美元向美元跨越的阶段,这个阶段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的阶段,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 非常关键。国际经验表明,这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既可能因举措得当促进经济顺利转型和社会平稳发展,也可能因应对失误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无论是积累的问题还是面临的挑战都表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怎样结合得更好,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它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 克服市场机制的自身弱点和消极方面。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就应该体现在这里。如果我们不能有效避免和克服市场机制可能产生的种种弊端,那么人们就会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什么区别?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8 页 制度的基础,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离开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就无从谈起,科学发展观也不可能得到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加快生产力发展。公 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条件。 “两个毫不动摇 ”不可偏废,决不能只抓一个而忽视另一个。只有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和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增强公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创 造精神,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建设,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发展,最终实现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只有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才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分配问题至关重要,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极其重要的方面。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改革开放多年来的发展才使人民生活总体上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9 页 达到小康水 平。如果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可能使百分之几的人暴富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的生活富裕问题,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坚决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同时下大力气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又有了大的发展,再不能允许没饭吃、无房住的现象存在,也不 应该发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事情,不应该任由看不起病、吃不起药的现象发展,更不允许任意拖欠农民工工资。只有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才能既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从而振奋起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宏观调控体现国家意志,保证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 运行。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并且有效抑制了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起落,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和市场化程度科学发展观就是社会主义发展观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0 页 迅速提高的经济体来说,是一个奇迹,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巨大威力。我们既有抑制经济过热、实现 “软着陆 ”的成功经验,又有克服经济紧缩、促进持续增长的成功经验;既战胜了各种国内困难,又有效应对了种种国际风险。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的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等基本国策,都是国家从全局出发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只有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才可能实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一方面要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一定不要管,真正交给市场;另一方面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把政府应该管的事真正管住、管好,抑制市场机制的盲目性,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只有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本世纪头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关系国家的兴衰成败。我国的国情要求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国情又不允许我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继续走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必须充分认识解决城乡差距拉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刻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