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早有出现。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在有关的中央重要文件和领导人讲话中时常出现这个词。今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放在 “十一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显要的位置。 如此突出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背景的。可以概括为 “四个并存、两个条件 ”。 “四个并存 ”是指:第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农村面貌变化较慢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相比之下,城市面貌发生的变化更大,一大批现代化城市在各地相继建成,可以说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片繁荣兴旺的景象。农村发生的变化却没有城市那么大,虽然在沿海发达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郊区出现了许多新房,但是广大中西部地区仍然存在大量旧房,在一 些不发达地区还存在大量破房、土房。即使在发达地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往往形成 “有新房、无新村 ”的格局,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民依然不能享受现代城镇的公共服务,整体环境还处于 “脏、乱、差 ”的状况。 第二,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并存。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体制的作用,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经一度缩小,但自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城市改革全面开展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重新呈现扩大趋势。 1998 年至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8 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4 3,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只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由 1998 年的 2 扩大到 2019 年的 3 , 2019 年的 3 。如果统一按照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更大。 第三,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与农村需求不足并存。近些年来,我国工业生产能力迅速增长,有些方面已经出现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部分产品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目前,全国钢铁、水泥和铝的生产能力已经出现过剩,电力、煤炭的生产能力也将出现过剩,彩电 、冰箱等家用电器和多种日用品严重积压。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建设和发展缓慢,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农村市场规模较小、购买能力较弱,对工业品的需求普遍不旺,极大地影响了工业生产能力的充分发挥,制约了城乡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 第四,财政金融资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村资金严重不足并存。改革开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放以来,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金融资金收入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 2 63 万亿元,银行存款 24 万亿元 (其中城乡储蓄 11 9 万亿元 ),并且仍然在持续增加。但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资金却依然严重不足。多数 地区县乡财政只是吃饭财政,没有能力支持乡村建设。农村金融资金严重缺乏,大量资金流向城市,许多地方农民和乡镇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是相当突出的矛盾。 “两个条件 ”是指:第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对 “三农 ”工作更加重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再次强调了统筹城乡发展等要求。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 “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 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在 2019 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 “我国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我们应当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 三农 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对解决 “三农 ”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认识趋于一致。一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正在全国逐步形成。 第二,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新农村建设有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2019 年 3 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 ”。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措施,对解决 “三农 ”问题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持续加大减免征农业税的力度,全国免征农业税的省份已经达到 28 个,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推广良种和购买农机具实行补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实行 “两免一 补 ”(即免交杂费和课本费、补助寄宿学生寄宿费),使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能够上得起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状况;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和 “少生快富 ”工程,使计划生育更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和参与;加大对财政困难县和产粮食大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了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这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符合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已经对解决 “三农 ”问题产生并将继续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有坚实基础的,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