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风电开发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风电开发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XX风电开发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XX风电开发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XX风电开发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XX风电开发公司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公示本 ) 项目名称 :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送出工程 建设单位 (盖 章 ): 四川省能投盐边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 一四 年 四 月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部 制 四 川 省 环 境 保 护 厅 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 指项 目所在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工程内容及规模 . 1 与项目相关的原有污染物情 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1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12 自然环境简况 . 12 社会环境简况 . 14 环境质量现状 . 17 评价适用标准 . 2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24 工艺流程图简述(图示) . 24 主要污染工序 . 24 清洁生产原则的符合性 . 27 项目主要 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 28 环境影响分析 . 31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 36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46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 47 环保管理及监控计划 . 5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50 公众意见调查 . 53 结论与建议 . 57 附件 附 件 1 立项文件 ; 附件 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 附件 3 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 附件 4 盐边县 住房 和 城乡规划建设局文件; 附件 5 盐边县 国土资源局文件; 附件 6 盐边县 林业局文件; 附件 7 大面山风电场电力总体送出方案研究报告评审意见 ; 附件 8 建设项目辐射环境监测报告; 附件 9 攀枝花市安宁 220kV 变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附件 10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的批复; 附件 11 公众意见调查表样表 。 附图 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 示意 图; 附图 2 红格大面山风电规划图; 附图 3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一期)总平面布置图; 附图 4 安宁工业园总体规划图; 附图 5 红格大面山 220kV 升压站 总平面布置、外环境关系与 监测布点图; 附图 6 本工程线路 路径 、 外环境关系 及监测布点 图; 附图 7 杆塔一览图; 附图 8 基础一览图; 附图 9 项目所在区域 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 10 项目所在区域 土壤侵蚀 分布 图 ; 附图 11 项目所在区域 植被分布图。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送出 工程 建设单位 四川省能投盐边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何勇 联系人 郑涛 通讯地址 盐边县桐子林镇玉泉路 39-1、 41-1 联系电话 13808015752 传真 - 邮政 编码 617112 建设地点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 、桐子林镇 境内 立项部门 四川省能投风电开发有限 公司 批准文号 川能投风电201426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 D4420 占地面积 1.5hm2( 永久占地面积为0.41hm2) 绿化面积 ( m2) - 总投资(万元) 3697.02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43.9 占总投资比例( %) 1.19% 评价经费 预计投产日期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 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为了发挥 攀枝花盐边县 地区的风能资源优势,进 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保压力,实现四川省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川省能投盐边风电开发有限公司拟在四川省 攀枝花市盐边县 开发风力发电项目。 其中包括有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一期工程 46MW,以及远期风电项目 84MV、光伏项目 50MW, 最终装机容量为 180MW,为了解决红格大面山风电及光伏工程的并网供电问题, 因此,建设 攀枝花市盐边市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送出工程 是十分必要的。 二、规划和产业政策的符合性 本工程 为新建项目, 四川省能投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以 “川 能投风电 201426号 ” 文(附件 1) 确定本项目 的立项。 盐边县 住房 和 城乡规划建设 管理 局对本工程线路路径进行了确认(见附件 4), 符合 当地城乡建设规划。 本项目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属于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本)(修正) ( 2011 年 3 月 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9 号令公布,根据 2013 年 2 月 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 21 号令公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 有关条款的决定修正) 中 “ 第一类鼓励类 四、电力 10、电网改造与建设”类建设项目 ,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 三 、 确定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的依据 本项目 为 330kV 以 下 输 变电工程,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2 录(国家环保部令第 2 号),确定本项目环境技术文件的形式为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的要求,电磁部分进行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四、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 1 项目 建设内容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送出工程 建设内容包括: ( 1) 安宁 220kV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一个间隔) 安宁 220kV 变电站站址位于 盐边县桐子林镇安宁村 ,变电站采用室外布置,配电装置采用 GIS 室外布置 , 建设规模如下: 初期规模:主变 2240MVA, 220kV 出线 4 回, 110kV 出线 8 回, 35kV 出线6 回,无功补偿 2410.02MVar; 本期:扩建 220kV 出线 1 回; 终期规模:主变 3240MVA, 220kV 出线 10 回, 110kV 出线 15 回, 35kV 出线 9 回,无功补偿 3410.02MVar。 安宁 220kV 变电站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本工程新建新路拟占用 4#出线 间隔。 ( 2) 新建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至 安宁 220kV 单回 输电线路工程 220kV 单回线路 全长 18.5km。 全线采用 单回路架设 , 导线采用 三角 形 排列 。全线共设杆塔 44基, 其中 单回 直线塔 21基, 单回 转角塔 23基, 塔基共占地 0.41hm2,导线采用 JL/G1A-400/50 钢芯铝绞线。 ( 3) 光缆通信工程 根据系统通信要求, 新建线路架设 2 根 24 芯 OPGW 光缆;光缆线路长度约220.6km。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 2评价内容 ( 1) 安宁 220kV 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攀枝花安宁 220kV 变电站在 攀枝花安宁 220 千伏 变电站工程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已按终期规模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并取得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 批复( 川环审批 2011375 号 ),本期扩建的一个 220kV 出线间隔已包括在其终期规模中, 因此 , 本次环评不再 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 2) 220kV 输电线路 新建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至 安宁 220kV 单回线路 全长 18.5km,采用三角排列,3 线路沿线零星分布少量居民, 本次评价 按通过居民区及工业区时导线最低对地高度 6.5m、通过非居民区时导线最低对地高度 7.5m 进行预测评价 。 ( 3)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 (调整)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升压站属于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工程(一期)建设内容 之一 , 位于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东南侧 , 根据现场调查, 该 升压站尚未动工, 其 环境影响 评价内容包含在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 2013年 9 月 24 日,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以“川环审批 2013578 号”对其进行了批复 ,其中包括升压站的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生态环境以及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查阅原环评报告资料,报告中该升压站按 110kV 电压等级进行设计并按此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盐边县大面山风电及光伏项目总装机196MW, 建设单位在风电场环评时,送出方案是按照分片分期建设考虑,采用110kV 电压等级接入电网。但是由于建设单位调整了规划的风电及光伏项目的分期建设时序,缩短了各分期项目的建设间隔周期,考虑到分期建设可能 会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周期及供电可靠性造成影响,因此,建设单位最终确定的送出方案是按照终期规模采用 220kV 接入电网,变更后的送出方案于 2013 年 11 月 4 日由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进行了审查,原则同意 220kV 送出方案(审查意见见附件) , 升压站建设内容仍在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建设中,不属于送出工程建设内容。 根据变更后的送出方案,升压站站址仍选择在原规划建设的 110kV 站址处,其建设方案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见下表: 表 1-1 升压站规模 一览表 项目 已评价升压站 220kV 送出 方案 调整后的升压站 站址 红格大面山风电 场东南侧 与原站址一致 占地面积 1.11hm2 1.137 hm2 站区面积 8000m2 10120m2 总建筑面积 2232m2 2521.6 m2 土石方开挖 2.22 万 m3 2.39 万 m3 土石方回填 1.58 万 m3 1.71 万 m3 主变规模 1100MVA(终期) 2100MVA(终期) 主变及配电装置布置 主变室外布置, 110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内 GIS 布置 主变室外布置, 220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内 GIS 布置 出线方式 架空出线 架空出线 出线回路数 110kV 出线 1 回, 35kV 出线 5 回 220kV 出线 1 回, 35kV 出线 10 回 管理运行方式 无人值班方式管理 无人值班方式管理 注: 110kV 升压站设计方案相关参数来源于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 220kV 升压站设计方案相关参数来源于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20kV 升压站修编。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 升压站调整前后,站址位置不变,占地面积、挖填方量、4 总布置方式、出线方式等基本不变,但升压站电压等级、主变台数、配电装置等级 、出线等级等均进行了调整,因此,需对升压站的环境影响进行重新评价。 根据设计方案, 升压站 采用室外布置,配电装置采用 GIS 室外布置 , 建设规模如下: 初期规模:主变 1100MVA, 220kV出线 1回, 35kV出线 2回,无功补偿 1SVG 35kV20MVar; 终期规模:主变 2100MVA, 220kV出线 1回, 35kV出线 10回,无功补偿 2SVG 35kV20MVar。 ( 4) 系统通信 本项目新建线路架设两根 OPGW 通信光缆 , 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其不再进行专门评价。 3 项目组成 项目建设规模及基本构成见表 1-2。 表 1-2 项目组成 一览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安宁220kV变电站间隔扩建 主体 工程 主变及配电装置(主变室外布置, 220 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外 GIS 布置) ,出线方式均采用架空出线 本次扩建间隔环境影响评价包含在 攀枝花安宁 220 千伏变电站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本次不再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内容 初期 本期 终期 主变 2240MVA - 3240MVA 220kV 出线 4 回 1 回 10 回 110kV 出线 8 回 - 15 回 35kV 出线 6 回 - 9 回 无功补偿 2410.02MVar - 3410.02MVar 本次在现有征地范围内扩建一个 220kV 出线间隔,不新征用地。变电站原有辅助工程、环保工程等均不变 输电线路主体 工程 新建 220kV 输电线路,线路全长 18.5km, 采用单回线路架设,导线排列方式为三角排列 , 导线型号均为JL/G1A-400/50,截面积 400mm2。全线共使用 44 基 铁塔(包括:单回路直线塔 21 基、 单回 转角塔 23 基),共占地面积 0.41hm2。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扬尘 生 活污水、固体废物 设备噪声 工频电场 工频磁场 无线电干扰 辅助工程 沿 新建 线路 同塔架设 2 根 24 芯 OPGW 光缆,路径长度220.6km 同上 公用工程 办公及生活设施 仓储或其他 4 主要设备选型 5 表 1-3 主要设备一览表 名称 设 备 规格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220kV升压站 220kV 主变压器 SZ11-100000/220 22081.25%/35kV YNdll 220kV配电装置 断路器 252kV、 2000A、 50kA、 125kA 隔离开关 252kV、 2000A、 50kA/3s、 125kA 接地开关 252kV、 50kA/3s、 125kA 电流互感器 2150/5A(主变间隔)10P30/10P30/10P30/10P30/10P30/0.5S/0.2S、 300-600/5A(出线间隔) 10P30/10P30/10P30/10P30/10P30/0.5S/0.5S/0.2S 电压互感器 220/ 3 kV; 0.1/ 3 /0.1kV 避雷器 YH5WZ-17/45W 输电线路 导线 JL/G1A-400/30 地线 OPGW-24B1-150 绝缘子 U70BP/146-2、 U100BP/146-2、 U100BP/146D 铁塔 塔型 导线排列方式 基数 基础 单回18.5km直线塔 2A2-ZM3 三角排列 A C B 18 掏挖基础 ( TW型)、 人工 挖孔桩基础 ( WKJ型) 2A2-ZM4 3 转角及终端塔 2A2-J1 6 2A2-J2 9 2A2-J3 3 2A2-J4 3 2A2-SDJC 1 GGT-50 1 合计 44 本工程输电线路使用的典型铁塔见附图 7,输电线路基础型式见附图 8。 五 、 项目 总布置及选址选线的合理性分析 1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 ( 1)站址选择 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进内,装机容量为 46MW, 位于红格镇大面山晏家山一带地区。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于 2013 年 9月 24 日以“川环审批 2013578 号”文对红格大面山风电场环评报告进行了批复。风电场目前处于建设准备阶段,拟于 2015 年建成发电。 该项目属于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建设内容,不属于送出工程建设内容。 根据红格风电场统一规划,该升压站站址位于红格大面山风电场一期工程东南侧,位于整个远期规划的风电场的中南部,能够将远期的爱和风电场接入并网送出。因此,该站址选择仍合理,不需另建站址。 ( 2) 220kV 升压站规模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位于风电场东南侧,主变采用室外布置,即220kV 配电装置户外布置,主变压器户外布置。站内设综合楼、 35kV 配 电楼各一幢,设置事故油池、 GIS 室、消防泵房、消防设备间等辅助建(构)筑物。 6 初期规模:主变 1100MVA, 220kV出线 1回, 35kV出线 2回,无功补偿 1SVG 35kV20MVar; 终期规模:主变 2100MVA, 220kV出线 1回, 35kV出线 10回,无功补偿 2SVG 35kV20MVar。 ( 3) 站址外环境关系 根据现场踏勘, 升压站 拟建场区周边主要农村环境,场界 200m 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分布。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外环境关系图见附图 5。 ( 4)站内总平面布置 升压站北侧布置为配 电区, 220kV 配电装置区布置在配电区西侧,向 西 出线;35kV 配电 楼 在主变压器 东 侧;无功补偿装置布置在 35kV 配电 楼 的东侧;主变压器布置在高、低压配电装置之间,构成了整个升压站的主体生产区。生产区以变压器为中心,各级电压配电装置均靠近其布置,便于各级电压等级之间进线连接。配电装置区均有环形道路,便于设备运输、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通行。 生活区的设计本着尽可能减少占地面积、节约土地资源的主要原则并结合进站的方向等条件,将生活区布置在生产区的南侧,主控楼布置在站前区 东侧, 楼前为进站主道 , 便于人员管理和设备运输; 西侧为附属楼内设设备库、检修库、油品库、车库 ,升压站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5。 ( 5)站内竖向布置 站区竖向布置按平坡式布置,结合站址的自然地形,场地排水坡向采用单向排水,设计场地高程为 1620m 左右 ,场区土石方考虑就地平衡。站内雨水经站内排水管网汇集后排至站外排水沟。 ( 6)站区道路 主干道宽 4.5m,转弯半径为 7m,道路呈环形布置,消防车可直达站内各建筑物。 新建进站道路长 30m,道路等级按四级考虑,采用公路型砼路面,宽 4m,进站道路路面平均设计坡度约 10%。 ( 7)给排水系统 给水系统 升压站可用消防蓄水 池蓄水,水源从附近红格镇购买水,各风机场地考虑用水车运送 。 排水系统 7 站区排水包括有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地面雨水等。升压站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站内场地雨水经雨水口汇集接入雨水排水管网,雨水管网将排水汇集后排至站外排水沟;站内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 ( 20m3)收 集后就近用于附近农田施肥或绿化,不直接排入周边地表水域。站内设置容量为 15m3的事故油池,在主变压器发生故障时或主变检修时产生的废油经排油管引入事故油池,经油水分离后回收再利用,少量废油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回收、处置,不外排。 综上所述,评价认为从工艺和 环保角度分析,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 的设计建设方案与站内总图布置是合理的。 2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安宁 220kV 线路新建工程 ( 1)输电线路路径方案拟定原则 按照系统安排,结合远期规划,在变电站 (升压站) 出线范围内考虑线路走廊统一规划。 新建线路尽可能安排在一个电力走廊内,利于运行维护和通道规划。 避让沿线城市、乡镇规划区以及风景区和成片林区,尽最大可能满足市、县、乡建设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 尽量靠近现有公路,充分利用各乡村公路以方便施工运行。 尽量缩短线路路径、降低工程造价。 尽可能 避让 级通信线、无线电设施以及电台。 避让采矿区、采空区、探矿区、炸药库、厂区及部队设施。 避让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林木砍伐,降低工程造价。 尽量减少交叉跨越,尤其是减少跨越 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 尽量避让大的成片房屋。 除上述之外, 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微气候条件、运行维护情况等因素对送电线路安全可靠性及经济性的影响,经过综合分析比较后选择出最佳路径方案。 ( 2)线路路径方案 本项目建设目的是解决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及光伏电场的发电并网送出问题,分别 线路两端的安宁变电 站( 在建)和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升压站(拟建)均为既定站址 , 输电线路部分位于安宁工业园区内,受园区规划条件和变电站 (升压站)站址位置限制,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经现场踏勘,在满足选线基本原则的情况下,8 并在征求了 盐边县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 管理 局、 盐边县 国土资源局 、盐边县林业局 等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区域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和变电站 (升压站)位置等因素,确定了本线路路径方案 唯一,具体 如下: 从 红格 大面山 风电场 升压站 220kV 门构出一回架空线路,出线后先向西北方向延伸,经过橄榄坡在上大凹处右转向北延伸,再经过燕家山、大箐 沟、横断丫口等地在六道河处左转进入安宁工业园区。最后向西北方向顺工业园区规划电力通道接入安宁变电站 ,本项目线路在安宁工业园线路路径长约 3.7km。 本方案线路路径长度约 18.5km,线路曲折系数为 1.22。人力运距为 1.2km,导线三角排列,导线型号 JL/G1A-400/50, 全线共使用 44 基 杆塔, 全线经过红格镇及桐子林镇地界 。线路路径及外环境关系见附图 6。 本工程拟建输电线路沿途均有乡村公路或机耕路可利用,交通运输条件较好。本工程拟建线路路径 还具有以下特点: 避开了人口稠密区; 线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 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环境敏感目标; 线路尽量靠近和利用现有公路,以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安全巡视; 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度较大和不良地质段,以方便施工,减少线路保护工程量; 线路影响范围内无压覆矿床; 线路路径在规划部门划定的走廊内架设, 盐边县 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已对该线路路径进行了确认 。本工程输电线路对沿线居民点进行了有效避让,线路塔基主要占用一般耕地,不占用基本农田,施工中无弃土外运,就地回填综合利用 。本工程输电线路建设符合 当地规划 管理部门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条线路路径选择合理可行。 ( 3)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本工程输电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 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规定考虑,在跨越公路、通信线路等将严格按设计规程保留足够的净空(详见表 1-4),本工程沿线的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见表 1-5,经技术处理后均能满足设计规程要求。 表 1-4 220kV 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 9 序号 被跨越物名称 间距( m) 备 注 1 居民区 7.5 工业区以及非工业区 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存在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 2 非居民区 6.5 非工业区 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不存在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 3 公路路面 8.0 4 110kV 电力线 3.0 220kV 电力线 4.0 500kV 电力线 8.5 5 通信线 4.0 6 不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 4.0 7 通航河流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 桅杆 3.0 8 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 4.5 9 至果树 、经济作物或城市灌木以及街 道行道树 顶部 3.5 表 1-5 全线主要交叉跨越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次数 备 注 1 500kV 线路 2 钻越 : 甘泉 -橄榄 500kV 一 线,三角排列 , 评价范围内 无环境 敏感目标 , 最低相导线高度 50m。 本工程最高 相导线高度 16m, 钻越 处 线路之间 导线垂直距离 34m, 满足GB50545-2010 中 8.5m净空要求。 甘泉 -橄榄 500kV 二 线,三角排列 , 评价范围内 无 环境 敏感目标 , 最低相导线高度35m。 本工程最高 相导线高度 16m, 钻越 处 线路之间 导线垂直距离 19m, 满足 GB50545-2010 中 8.5m净空要求 。 2 35kV 线路 2 3 10kV 配电线路 5 4 照明线 7 5 通信线路 2 含电缆及光纤 6 公路及机耕道 5 7 高速公路 1 跨越处导线高度满足 GB50545-2010 中 8.0m净空要求。 ( 4)林木砍伐 本工程属于高山及山地地形,沿线 植被发育覆盖较好,线路走廊内分布有较茂密的林木,树种主要是 云南松、相思、灌状栎、车桑子、芒果等 ;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在 3 15m 之间 。 线路所经地带对森林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线林木覆盖率约为 40%,为尽量减少对林木及竹林的影响,集中林木区域按 跨越设计,但需砍伐放线通道。 按设计规程,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与导线净空距离大于 4.5m的不砍伐;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 2.0m 的灌木不砍伐;无法避让又无法跨越时,采取砍伐方式。据调查,线路全长约 18.5km,设置 44 基铁塔,线路沿线主要是 果树、杂 树 等 ,估算通道零星林木砍伐量: 600 棵 ,其中 200 棵芒果、 400 棵杂树。 六 、 项目拆迁及安置 根据现场调查,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升压站站址征地范围内,无民房分10 布,土地利用现状为旱地,工程建设不涉及民房搬迁; 安宁 220kV 变电站间隔扩建在站内预留场地内进行建设 ,不新征土地,无民房拆迁。 本工程线路 在进行路径拟定 时,已尽可能避让居民敏感目标, 本工程 220kV线路建成后不跨越民房,也无民房拆迁。 由 “ 环境影响分析章节 ” 及 “ 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大面山风电场 220kV 送出 工程电磁专项报告 ” 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本线路无环保拆迁。 七、工程占地情况 本工程 220kV 线路共设置 44 基铁塔 ,塔基永久占地约 0.41hm2,牵张场、塔基施工等临时占地约 1.09hm2。本项目输电线路沿线主要地形为 高山及山地地形 ,占地主要为 草地及灌木林地 。 表 1-6 工程占地面积表 所属 区域 分区 合计 ( hm2) 占地类型( hm2) 占地性质 草地 灌木林地 盐边县 塔基 0.41 0.33 0.08 永久占地 塔基施工临时场地 0.96 0.77 0.19 临时占地 牵张场 0.12 0.11 0.01 跨越障碍施工场 0.01 0.01 0.00 小计 1.50 1.21 0.29 八、施工组织措施 1 交通运输 本工程新建线路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桐子林镇境内,有攀西高速公路、攀枝花 盐边公路、安宁工业园区内部公路和大面山风电内部公 路 可以利用, 多以水泥及沥青路面为主,部分为碎石路面及土路。沿线还有乡村公路及机耕道与本工程线路平行接近或相互交叉。汽汽车运输条件较好, 施工运输时,乡村道的部分地段通过整修或拓宽,可改善运输条件。 全线交通运输条件情况较好,线路运输距离为 汽车运距 10km,人力平均运距 1.2km。 2施工工序 输电线路施工工序包括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本输电线路施工周期约 4 个月。平均每天部署技工 10 人,民工 30 人,共 40 人。 九、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7: 11 表 1-7 主要技术经济 序 号 名 称 单位 输电线路 间隔扩建 合计 1 占地面积 永久占地 m2 0.41 - 临时占地 m2 1.09 - 2 挖方 m3 9046 - 3 填方 m3 7316 - 4 弃方 /借方 m3 1730/0 - 5 砍伐量 株 600 - 6 总投资(静态) 万元 3393.78 303.24 3697.02 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产生的少量弃土在塔基下征地范围内堆放,不另外设置弃土场。 与项目相关的原有污染物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 220kV 输电线路工程为新建工程,目前尚未动工建设,经本次评价现场走访调查了解,线路沿线无原有污染问题存在。 安宁 220kV 变电站 目前正在建设中,根据现场调查,建设过程中没有造成环境污染以及扰民投诉。 红格大面山风电场升压站尚未进行建设,根据现场调查,升压站站址处不存在环境遗留问题。 本项目线路与甘泉 -橄榄 500kV 一、二线的交叉点处周边无敏感目标,属于农田环境,根据现场调查,交叉点处不存在环境遗留问题。 12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 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等) : 一 、 地形、 地貌 、地质 1 地理位置 盐边县地处攀枝花市北部,地理坐标介于北纬 2625 2721和东经 1010810204之间 , 面积 3269.453km2。东邻米易县、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南接市郊仁和区,西与云南省华坪县、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毗邻。盐边县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一般海拔 1000 3000m,相对高差 700 1500m,最大相对高差 3228.5m。境内最高海拔 4195.5(柏林山穿洞子),最低海拔 967m(境界 雅砻江出境处),有 “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 之说。 地面纵坡度,全县分为南、中、北三大部份。北部山势陡峭,大都在海拔 3000m以上,为高中山地貌;中部地势和缓,均海拔 3000m 左右,为中低山地貌;南部为河谷低山区,均海拔在 2000m 以下 , 县政府驻桐子林镇,距攀枝花市 28 km,距桐子林火车站 3 km,距攀枝花机场 44km、西攀高速公路 18km, 境内矿产资源富集,光热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 项目位于 攀枝花市 盐边县红格镇 、桐子林镇 境内,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 2 地形 、 地貌 本工程线路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 境内, 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的恃点,相对高差 较大,地貌为构造剥蚀中山、高中山地形。拟建线路沿线地形地貌较为简单,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海拔高度在 11901600m 之间。线路大部分在台地、山坡、山脊上走线,部分地带偏坡较大。 本工程线路路径受到安宁工业园区规划用地、大面山风电规划用地与变电站(升压站) 相对位置及现有建筑设施、电力线路、公路等因素限制,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