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XX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XX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XX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XX污水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名称: XX 省 XX 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海 林 市 水 务 局 编制日期: 2014 年 04 月 04 日 XX 市 环境科学研究所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 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 项目名称: XX 市污水 治 理 二期工程 环评文件: XX 市污水 治理 二期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类别: 扩建 委托单位: XX 市 水务局 编制单位: XX 市 环境科学研究所 评价证书:乙级,国环评乙字第 1707 号 法人代表: 张绪明 项目负责人: 王 玫 项目技术审查: 汤日斌 报告表编制人员 姓 名 职称 工作分工 登记证编号 上岗证书号 签字 汤日斌 高级工程师 审核 B17070001 王 玫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B17070006 潘雯雯 工程师 编写人员 B17070018 3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7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12 环境质量状况 1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6 评价适用标准(总量控制指标) 17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8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7 环境影响分析 28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33 结论与建议 3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审批意见 37 注释 38 附录: 图 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 2 厂区平面布置图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XX 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建设单位 XX 市 水务局 法人代表 解建学 联系人 李振纲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13763613487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XX 市城镇规划区东南部,斗银河末端北岸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水污染治理 8023 占地面积 42000m2 绿化面积 12600m2 总投资 (万元) 9231.08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105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14%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2016 工程内容及规模: 1 项目由来 XX 市位于 XX 省东南部, XX 市以西 12 公里,是 XX 市的卫星城市。行政区总面积 8816平方公里,总人口 44万。 XX市排水管道建设年代较早,始建于上实际六十年代,主要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斗银河两岸,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共敷设合流管道 23.0公里,管径为 DN400-DN1800,沿斗银河设雨、污水排放口多个,雨、污水就近排入斗银河。为解决 XX 市污水对环境的污染, XX 市筹措资金,于2008 年进行了 XX 市污水治理工程的建设,新建处理规模为 2.0 万m3/d 污水处理厂 1 座,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35.5 公里,管径为DN300-DN1200,阶段性的解决了 XX市的污水 收集及处理的问题。 但是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及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污水排放量不断的增加,对城市的污水收集系统及污水处理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 XX市城区南部城区,排水管网极不完善,污水 2 直接排入海浪河,进而造成 XX市附近水体的污染。随着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为了进一步改善 XX水质,保护松花江流域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的持续快速发展,进一步完善排水管网系统,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 XX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已迫在眉睫,成为 XX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 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有关规定,受 XX 市水务局 的委托,XX 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了 XX 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对现场进行了实地踏查并收集了相关资料,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导则以及国家、地方的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审查。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 城市现状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XX 市城区排水管道经过多年建设,特别是近几年各级政府对“三供两治 ”项目的重视, XX 市的排水管道得到了极大 的完善。但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现状的排水管道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1) XX 市部分城区无排水管道, ( 2)中心城区排水管道为合流制管道 2.2 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 污水处理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和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不仅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实力、社会发展程度和人口素质,也增强了吸引外资的动力。污水处理系统的完善与否与本地的经济发展和繁荣息息相关,并且对于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 XX市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XX市污水治理二 期工程的开始,是 XX市城市发展的要求。 2.3 环境保护的需要 目前, XX污水处理厂处理量已接近设计规模,若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不及时开展,部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将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3 势必对河流造成严重程度的污染,排水工程发展的滞后,不仅污染了环境、威胁到居民健康,而且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阻止城市品位提升的重要因素。 2.4 水源保护的需要 水环境状况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其重要性日益突出。海浪河作为 XX 市供水的水源,从战略上考虑,必须加快XX市污染的治理。 XX 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的建设,是保护海浪河城市水 源、保证流域地区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环境质量、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具体措施。 2.5 整个污水处理厂安全运行的需要 XX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于 2008年建成投产,运行状态较好,但由于运行年限较长,存在工艺和电气设备故障率高、自控系统不能完全起作用、冬季水温低,运行效果不能完全保证等问题。因此需对现有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或更新,在不影响土建设施的情况下,采用一些保温、防雪的措施,为保证改造期间不长时间停水,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的建设也是必要的。 3.项目基本情况 3.1 项目名称 XX 市污水治理 二期工程 3.2 项目建设地点 XX 市污水处理厂位于城镇规划区东南部,斗银河末端北岸,即 XX 钢厂与斗银河之间,距海浪河 1700m。 XX 市污水治理 二期工程建设在 XX 市污水处理厂院内北侧预留空地,不新增土地。 3.3 项目总投资 本工程总投资 9231.08 万元。 3.4 项目建设内容 XX 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主要由污水处理厂和配套污水管网 2部分组成。污水管网:新建污水管线共 18196m,管材为 HDPE 双壁波纹排水管,管径为 DN400DN600;污水处理厂:新增 2.0 万 m3/d污水处理厂 1 座,与 XX 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 合建,新建污水处 4 理厂采用预处理 +CWSBR 生化处理工艺,新建建构筑物主要为:CWSBR 反应池、除磷加药间、除臭设施等;改造建构筑物主要为:污水提升泵房、紫外消毒间、二次提升泵房、鼓风机房等,同时为保证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常运行,对现有的 CASS 反应池曝气系统进行改造,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总占地面积 4.2 公顷。 主要建(构)筑物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进厂溢流检查井 2.8m4.2m 座 1 已建 2 粗格栅间 9.0m18.0m 座 1 已建 3 污水提升泵房 9.0m12.0m 座 1 改造 4 细格栅间 10.0m16.0m 座 1 已建 5 旋流沉砂池 3.65m 座 2 已建 6 CWSBR 反应池 45.0m43.0m 座 2 新建 7 紫外消毒间 8.0m16.0m 座 1 改造 8 排水泵站 9.0m12.0m 座 1 改造 9 除磷加药间 9.0m7.5m 座 1 新建 10 鼓风机房 12.0m24.0m 座 1 改造 11 配电间 12.0m10.0m 座 1 已建 12 污泥贮池 8.0m12.0m 座 1 已建 13 污泥脱水间 12.6m34.0m 座 1 已建 14 综合楼 15.0m36.0m,二层 座 1 已建 15 车库、仓库、机修 12.0m36.0m 座 1 已建 16 锅炉房 15.0m18.0m 座 1 已建 工程主要技术经济表 5 名称 指标 二期污水处理厂新增规模 2.0 万 m3/d 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总占地 4.2 公顷 配套建设污水管网 18196m 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改造 改造 CASS 反应池曝气系统 工程投资 9231.08 万元 3.4.1 污水管网体系 3.4.1.1 排水体制 根据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排水体系论证、 XX 市城区管网实际情况及城市的总体规划,分流制更适合于 XX 市长远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最小,故本工程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 3.4.1.2 排水系统分布 根据 XX 市地势标高、河流及铁路等实际情况,将 XX 市城区分为三个排水区,即: 1河东排水区; 2河西排水区; 3城南排水区。 河东排水区 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在河东排水区沿斗银河东岸河东路铺设污水截流干管,起点为河东路与城区北部规划边界交点处,沿斗银河东岸向南敷设,在英雄街处转向东南方向敷设,最终 接入污水处理厂。沿四季春大道、北平东街、北林街、福利街、新华街、友谊街、子荣街由东向西敷设污水主管道,起点为城区东部规划边界,终点为河东路污水截流干管。 河西排水区 沿斗银河西岸的河西路由北向南敷设污水截流干管,起点为河西路与城区北部规划边界交点处,沿斗银河西岸由北向南敷设至前进街,折向东敷设,穿越斗银河后,汇入河东排水区污水截流干管。 1 福利街以北至规划边界区域,西河路以东区域沿四季春大道、玄武西街、北林街由西向东敷设污水主管道,起点为西河路,终点为河西路污水截流干管;西河路以东区域沿武侯路由北向南敷设污水主干管,至北平西街后折向东敷设至铁西路,沿铁西路向南敷设至福利街,沿福利街折向东敷设,接入河西路污水截流干管;沿西 6 堤路由西北向东南敷设污水干管,至福利街后折向东敷设,接入福利街污水主干管。 2福利街以南至铁路区域,沿育新街、新华街、友谊街、和平街、英雄街、胜利街 -前进街由西向东敷设污水主干管,起点为城区东部规划边界,终点为斗银河西岸污水截流干管。 城南排水区 整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沿蜀山路敷设污水主干管,起点为蜀山路与规划边界交点处,终点为污水截流干管。沿铁南街、城南街、滨河街由西向东敷设污水干管, 起点为城区西部规划边界,终点为蜀山路污水主干管。 3.4.1.3 排水管网材质 本工程采用技术成熟、造价较低、输水量大、强度好、可承受一定内压、检修方便的聚乙烯双壁波纹排水管,管道接口采用承插式连接,管道基础为中粗砂基础。 3.4.1.4 规划年限 XX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年限:近期为 2020年,远期为 2030年。 3.4.2 工程规模 3.4.2.1 污水量预测 1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 根据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及现状统计数据, XX 市建成区 2013年人口为 20.0 万人,预计到 2015 年规划人口将达到 21.0 万人,到2020 年规划人口将达到 25.0 万人,预测到 2030 年人口将达到 30.0万人。 综 合 生 活 用 水 定 额 是 根 据 室 外 给 水 设 计 规 范 ( GB500132006 )要求,结合 XX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资源充沛程度、用水习惯等实际情况确定的。 2015 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按平均日 110L/人 d。 2020 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按平均日 120L/人 d。 2030 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按平均日 140L/人 d。 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如下: 7 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表 年份 项目 2015 2020 2030 人口(万人) 21.0 25.0 30.0 供水普及率 90% 95% 100% 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标准( L/人 d ) 110 120 140 最高日综合生活用水量(万 m3/d) 2.08 2.85 4.20 2工业企业用水量预测 XX 市 2013 年工业产值为 18.0 亿元,根据城市发展与布局,对不同年限内全镇的工业产值预测如下: 2015 年为 21.1 亿元, 2020年为 32.2 亿元, 2030 年为 51.86 亿元。 2015年,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 45m3/万元,重复利用率为 60%。 2020年,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 40m3/万元,重复利用率为 60%。 2030年,工业万元产值耗水量为 35m3/万元,重复利用率为 65%。 工业企业用水量预测如下: 工业企业用水量预测表 年份 项目 2015 2020 2030 工业产值(万元 /年) 211000 322000 518600 万元产值耗水量( m3/万元) 45 40 35 重复利用率( %) 60 60 65 工业用水量(万 m3/天) 1.04 1.41 1.74 3未预见水量预测 未预见水量按综合生活用水量及工业用水量之和的 10%计。 2015 年 0.31 万 m3/d; 2020 年 0.43 万 m3/d; 2030 年 0.57 万 m3/d。 4需水量预测 需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 m3/d 8 年份 项目 2015 2020 2030 综合生活用水量 2.08 2.85 4.20 工业用水量 1.04 1.41 1.74 其它用水量 0.31 0.43 0.60 需水量合计 3.43 4.69 6.54 5污水量的计算 城市所产生的污水量与城市的供水量密切相关,参考我国北方各城市的排水系数, XX 市 2015 年排水系数取 0.8, 2020 年排水系数取 0.85, 2030 年排水系数取 0.9。 污水量预测表 单位:万 m3/d 年份 项目 2015 2020 2030 需水量合计 3.43 4.69 6.54 排水系数 0.8 0.85 0.9 污水量合计 2.74 3.99 5.89 3.4.2.2 污水处理规模 根据上述污水量预测结果, 2020 年污水量为 3.99 万 m3/d。考虑XX 市的实际情况,经过 XX 市 现有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目前 XX 市污水总处理规模为 2.0 万 m3/d,因此本次 XX 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中,污水处理厂 近期 2020 年 建设规模为 2.0 万 m3/d, 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4.0 万 m3/d。 XX 市污水治理一期工程中,污水处理厂预处理部分按 4.0 万m3/d 建设 , 经校核能够满足本次二期工程设计要求。因此本次设计新增 2.0 万 m3/d 二级生物处理部分,同时新增污水处 理厂二期工程需要的设备。 3.5 厂址选择及 总平面布置 9 XX 市现状污水处理厂位于斗银河末端与钢厂之间位置,该位置具有以下优点: 1 交通便利,供电方便; 2 地势较高,防洪条件较好; 3 管道短,节省工程投资; 4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 XX 市污水治理工程污水处理厂占地 4.2 公顷,现状污水厂中预处理部分设计及安装按 4 万 m3/d 设计 , 且预留了生化处理部分的用地,因此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选址位于现有污水处理厂预留用地,不再进行厂址比选 XX 市 污水处理厂总占地面积 42000 平方米,其长度 216 米、宽 175 米, 二期工程 位于厂区北侧的 预留 用地。 本期工程主要新建的建(构)筑物为 CWSBR 反应池、除磷加药间两个单体,按上期工程预留用地,新建 CWSBR反应池位于现状 CASS池北部,现有旋流沉砂池出水直接进入 CWSBR 反应池,水力流程较合理;除磷加药间设在现状鼓风机房南侧空地,加药间临近 CWSBR反应池和 CASS反应池,加药管道较短。 完成后的总平面图, 管理区设于厂区的 东 北角, 主要包括综合楼和机修车库, 综合楼包括办公室、中心控制室等; 预处理位于厂区西部,向东为 CWSBR 反应池位 和 CASS 反应池 , CASS 池 南部为 紫外消毒间和污水二 次提升泵房 , 处理后的污水提升后排入海浪河;鼓风机房及配电设施 位于预处理设施南部;污泥深度处理设施设在厂区东南部,距离管理区较远。 厂区平面布置:污水处理构筑物按(半)地下式构筑物进行设计,附属性构筑物(办公生活用房)建于地上,整体与周围主体环境相匹配。设置主干道与外围主干道相连。 办公生活区包括办公室、控制室、化验间等。 生产区包括污水处理设施 预处理系统、 CWSBR 生化处理系统、除磷加药系统及污水二次提升系统。 配套设施区主要包括高低压配电间等。 厂区内部公共工程包括道路、给排水、通讯、绿化区。 10 道路: 与一期工程道路结合, 设置主干道宽为 4m, 转弯半径为9m,便于车辆进出、管道养护及满足消防要求。道路采用沥青路面,道路与建(构)筑物间操作人员出入处用人行道板连接。 3.6 公用工程 3.6.1 厂区给排水 XX 市 污水处理厂用水量 200m3/d,污水处理厂距市政给水干管较近,污水处理厂给水 采用市政管网直接供水 ,二期工程依托现有的供水系统。 厂区内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厂区内排水管道排至粗格栅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 厂内雨水通过雨水管道自然排入斗银河,汛期时由排水泵站提升排放。 3.6.2 供热 XX 污水处理厂 冬季采 暖 由 一台 1 吨 热水锅炉, 型号为DHGN1.05-0.7/95/70-AII 型 , 配 陶瓷多管 除尘 器 ,除尘效率 95%,年燃煤量 270 吨,烟囱高度为 25 米 。二期建设依托现有供暖系统。 3.6.3 供电 XX 污水处理厂利用 XX 钢厂原有专用高压输电线路 T 接引入,按二级负荷设计,高压侧电压等级为 10KV.在污水处理厂鼓风机房内设 10KV 变配电所一座,内设 S9-630/10/0.4 型变压器二台 ,本工程依托现有供电系统。 3.7 人员编制 本项目新增工作人员 5 人,全部为生产人员。 3.8 项目实施进度 根据资金筹措计划及北方地区施工 工期等因素,拟定工程于2016 年秋交付使用。 11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一、 XX 市污水处理厂现状 XX 市污水处理厂 于 2007 年 6 月开工建设, 2009 年 6 月 30 日试运行, 2009 年 7 月通过验收。项目 总投资 4000 万元,建设规模为 处理废水 20000m3/d,厂区总用地面积 42000m2,主要建设有污水处理厂综合楼、粗格栅及污水泵房、细格栅及沉砂池间、鼓风机房及变电所、污泥脱水间、消毒间、锅炉房和机修车间等,工程采用CAST 法为二级处理工艺。 CAST 法是 SBR 法的变法,是间歇进水、间 歇曝气、周期排水的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XX 省环境保护厅黑环函【 2009】 46 号文关于 XX 市污水治理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函复意见如下: 一、 工程采取的主要环保设施 该项目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进行了环保设施建设。城镇污水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入斗银河,经海浪河,最后汇入 XX。对产生恶臭的主要建筑物采取了密闭措施。噪声源选用了低噪声设备及采取了隔声降噪措施,避免噪声对外环境的影响。炉渣外售;污泥脱水后与生活垃圾送城市垃圾处理厂填埋。 二、验收监测结果 据省环境监测站监测,污水总排口中 PH 值在 6.046.23 之间、色度最大日均值 4being、 SS 最大日均值为 18mg/L、 COD 最大日均值为 50.7mg/L、 BOD5 最大日均值为 13.9mg/L,氨氮最大日均值为5.28mg/L、总氮最大日均值为 5.02 mg/L、石油类最大日均值为 0.17 mg/L、动植物油最大日均值为 0.11 mg/L、总磷最大日均值为 0.269 mg/L、 LAS 最大日均值为 0.185 mg/L、粪大肠菌群最大日均值为 600个 /L、总铬最大日均值为 0.002mg/L、六价铬最大日均值为 0.002 mg/L、总砷最大日均值为 0.001 mg/L、总铅最大日均值为 0. 001 mg/L、总汞和总镉未检出。以上均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中一级 B 标准。色度平均去除率为 92.7%、SS 平均去除率为 95.4%、 COD 平均去除率为 87.1%、 BOD5平均去除率为 87.6%、氨氮平均去除率为 72.1%、总氮平均去除率为 74.8%、 12 石油类平均去除率为 97.7%、动植物油去除率为 97.0%、总磷平均去除率为 94.7%、 LAS 平均去除率为 84.5%、粪大肠菌群平均去除率为 92.8%。 1t/h 燃煤锅炉烟尘最大排放浓度为 99.67mg/m3、 SO2 的最大排放浓度为 82.23mg/m3、 NOX的最大排放浓度为 19.43mg/m3,以上均符合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中的二类区 II时段标准。厂界下风向氨和硫化氢均未检出,以上均符合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1 中的二级标准。 污 泥 均 符 合 城 镇 污 水 处 理 厂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GB18918-2002)中的标准要求。 场界噪声昼间、夜间各监测点均符合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2)中的 2 类标准要求。 二、 XX 市污水 处理厂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验收监测结果及现场核查、调查污水在线监测数据,该工程按照环评及批复落实了环保设施,环境管理规范,各项设施运行正常,无明显环境问题。 13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XX 市位于 XX 市西部,地理位置东经 12803 12957,北纬4402 4538之间,地处张广才岭东端, XX 上游的海浪河两岸。XX 市为 XX 所辖县级市,距 XX 市 12 公里,东与 XX 市、林口县接壤,西与五常市相联,南与宁安 市、吉林省敦化市交界,北与林口县、方正县毗邻,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总面积为9900 平方公里,辖区七县二乡,全市总人口 45 万余人, XX 城区人口为 12 万左右,地区面积为 20 平方米。 XX 市污水处理厂位于 XX 镇的东南部,斗银河末端北岸与钢厂之间。(见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 2、 气象 特征 XX 市座落在 XX 盆地的东部,静风频率高,平均风速 2.5m/s,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大气层结构稳定,以 D 类为主,占 51.2,其次是 F 类,占 33.33,年逆温天数发生频率为 60,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年平均气温 3.5 ,最高气温 36.5 ,最低气温 -38.8 ,年平均降水量 466mm,年平均气压 985.8hpa,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最大冰土深度为 191cm;基本雪压值为 33kg/m3;全年日照时数 2559 小时。 3、水文 特征 海浪河为 XX 的第一大支流,全长 212.8m,流域面积达 5251.4平方公里,它发源于 XX 市海源林场以西的张广岭东麓,源头地区海拔高度 1681m,流经长汀镇、 XX 地区,于 XX 市区龙头山下汇入XX,落差达 1430m,水能丰富。极端最大流量 4204m3/s,极端最小流量 0.27m3/s,平均流量为 32.3m3/s。年径流量 26.38 亿立方米,约占 XX 水系的 38.75。 斗银河和红甸子河为海浪河的支流,红甸子河位于城区的西侧, 14 斗银河由北向南从市区穿过,最终汇入海浪河。 4、地形与地质 XX 市座落在海浪河断裂所形成的山间盆地之中,区域内的地下含水层按埋藏条件、富水性和水质的不同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和白垩系嫩江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盆地之中,由砂、砂砾石组成,含水层厚度小于 8m,地下水埋藏深度 1-4m。 白垩系嫩江组( kcn)碎屑岩类孔隙、裂 隙潜水含水层广泛伏于第四系之下,主要由砂岩、砂砾岩组成,富水性极不均匀,单井涌水量 10m3/h。 市区内地质情况较复杂,各处变化不一,有些地段在一米以下即有淤泥层,东山、北山地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位 0.8-1.5 米。承载力为 0.16Mpa。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 XX 市地震烈度为六度地区。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XX 市城区是 XX 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区现有人口 11万人,建成区面积 9.3km2。建有卷烟、啤酒、化工、建材、机械等工业体系,经济比较发达,滨牡铁路和 301 国道都从 XX 城区通过,交通运输十分方便。 XX 市经济综合实力位居 XX 省前列,初步形成 “工业立市,农业强市,旅游兴市,财政富市 ”的发展格局。 XX 市科、教、文、卫、体、交通、运输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扫盲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体育先进市,以及 XX省文明城市先进标兵和城镇建设先进市。初步建立起了以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要框架的社会保障体系。 XX 市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城乡间、地区间的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商品流通网络初具规模。 15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 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 XX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例行监测点:市环保局、烟厂、白头山, 根据 XX 市环境监测站 2013 年例行监测数据显示: 二氧化硫( SO2)年日均浓度为 0.018mg/m3;二氧化氮( NO2)年日均浓度为0.039mg/m3;总悬浮微粒( TSP)年日均浓度为 0.080mg/m3; 各污染物浓度均能满足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要求,说明评价区域内环境空气良好 , SO2、 NO2、 ,TSP 均有环境容量。 二、水环境 海浪河为二类水体 , 根据 XX 市环境监测站 2013 年例行监测数据显示, 水源地上游 100 米断面、海南桥断面、 XX 入江口断面 三断面水质均执行 II 级标准。由以上三断面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海浪河下游较上游污染严重,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COD 均超过 II 级标准。这主要是因为斗银河大量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海浪河的结果。尤其在 2006 年,由于受斗银河“水栉霉事件”影响,海南桥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及氨氮等各项指标均严重超标。 三、区域环境噪声 XX 市污水处理厂现厂界周围环境与验收监测时的外环境相一致,验收监测报告中对厂界进 行了噪声监测,厂界噪声昼间、夜间各监测点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 2 类 标准要求。 16 四、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本项目所在区域内自然生态已被人工生态所代替,以城市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区内无古稀树木和保护树种,主要以人工栽种植物和花卉等为主。由于人群活动频繁,树木、草丛中已无大型脯乳动物,仅有鸟类、鼠类及昆虫类等小型动物。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评价区内无国家、省、市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疗养院及重要的政治文化设施等敏感区。 1、环境空气保护内容 保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确保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不对建成村屯居民造成影响。 2、水环境保护内容 施工期确保施工废水不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3、声环境保护内容 控制施工场界噪声,不对建成村屯居民造成影响。 表 5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项目 阶段 环境 要素 保护对象 保护目标 施工期 营运期 环境 空气 报恩寺 ( N 距离 450m,受影响人数 80 人) 新海村 ( WN 距离 600m,受影响人数 30 户) 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 (GB3095-1996)二级标准 声环境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 地表水 XX 本项目东南侧有 7 户居民,已经计划搬迁,故不列入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17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3.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 类 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1-1996)二级标准。 3.恶臭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4554-93) 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01)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GB12523-2008)。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XX 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运行 后, 日处理能力 20000m3, 按满负荷运行计,由 污水 进出水 质浓度,水污染物 削减 量为CODcr 削减量为 4.4t/d, NH3-N 削减量为 0.44t/d,总磷 削减量为 0.06t/d。 污染物 排放量为 CODcr 438t/a, NH3-N58.4t/d,总磷 7.3t/d。 XX 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采暖依托现有工程,燃煤量不变。 年燃煤量 270 吨,排放烟尘量 0.35t/a,排放 SO2量 0.44t/a。 18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污水处理厂水质分析 1.1 进水水质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 现有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监测报告 ,结合城市发展对水质带来的变化,同时参照东北地区其他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确定本工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为: COD: 280mg/L BOD5: 160mg/L SS: 240mg/L NH3 N: 30mg/L TN: 40mg/L TP: 4.0mg/L 1.2 出水水质 XX 市污水治理 二期 工程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 海浪河 ,最后汇入 XX。本工程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污水的出水水质按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一级B 类排放标准设计。各项出水指标为: COD60mg/L BOD520mg/L SS 20mg/L NH3 N8( 15) mg/L TN 20mg/L TP 1.0mg/L 水温 12 , NH3 N 执行 8mg/L标准。水温 12 , NH3 N执行 15mg/L标准。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污水水质、出水水质目标和去除率见下表。 污染物去除率 项 目 设计进水水质 出水水质目标 去除率 COD( mg/L) 280 60 78.57% BOD5( mg/L) 160 20 87.50% SS( mg/L) 240 20 91.67% NH3 N( mg/L) 30 8(15) 73.3%(50.0%) TN( mg/L) 40 20 50.0% TP( mg/L) 4.0 1.0 75.0% 19 1.2 污水处理工艺 1.2.1CWSBR工艺概述 XX 市 污水处理厂 二期工程 采用预处理 +CWSBR 生化处理工艺 。CWSBR( Constant Waterlevel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即恒水位序批式反应器。 CWSBR 工艺的处理模块单元由两个柔性可移动水力帆分成三个区间:前部是进水控制区,保证连续进水,并满足最高进水负荷,中部为混合、反应、沉淀区,完成脱氮除磷、 BOD降解及悬浮物去除等反应过程,后部为出 水平衡区,保证连续出水。 工艺通过柔性水帆的往复运动调节反应池三个区域的体积,保持池内液面不变,在 CWSBR 单池内连续进水、连续出水,周期性的完成 SBR 工艺的充水、搅拌、曝气,即缺氧、厌氧、好氧,三个基本控制功能块的任意组合,以及随后的沉淀、滗水过程。可以根据进水水质情况,单个周期实现反应池的多次进水,并按照脱氮除磷各过程对有机底物、 DO的不同要求,最大程度上满足微生物的需求。同时使用恒水位滗水器进行滗水,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生化池内水面保持不变。 1.2.2 CWSBR 工艺流程 ( 1) CWSBR 污水处理工艺 流程 根据本工程进出水水质特点,出水要求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一级 B 类排放标准,其中对磷的去除要求较高,因此在该工艺前需投加药剂进行化学除磷,处理后出水可以达标。 污水 粗格栅 (已建) 污水提升泵房 (改造) 细格栅 (已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