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演讲与辩论 ;以慢制胜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1 页 演讲与辩论 ;以慢制胜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演讲与辩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如下情况:当消防队接到求救电话时,常会用慢条斯理的口气来回答,这种和缓的语气,是为了稳定说话者的情绪,以便对方能正确地说明情况。又如,两口子争吵,一方气急败坏,一方不焦不躁,结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风。再如,政治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 “冷处理 ”的方法,缓慢地处理棘手的问题。这些情况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场合, “慢 ”也是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好办法。论辩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论辩局势下,快攻速战是不利的,缓进慢动反而能制胜。 例如, 1940 年,丘吉尔在张伯伦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由于他力主对德国宣战而受到人们的尊重。当时,舆论欢迎丘吉尔取代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丘吉尔也认为自己是最恰当的人选。但丘吉尔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采取了 “以慢制胜 ”的策略。他多次公开表示在战争爆发的非常时期,他将准备在任何人领导下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当时,张伯伦和保守党其他领袖决定推举拥护绥靖政府的哈利法克斯勋爵作为首相候选人。然而主战的英国民众公认在政坛上只有丘吉尔才具备领导这场战争的才能。在讨论首相人选的会议上,张伯伦问:“丘吉尔先生是否同意参加哈利法克斯领 导的政府? ”能言善辩的丘吉尔却一言不发,足足沉默了两分钟之久。哈利法克斯和其他人明白,演讲与辩论 ;以慢制胜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2 页 沉默意味着反对。一旦丘吉尔拒绝入阁,新政府就会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哈利法克斯只好首先打破沉默,说自己不宜组织政府。丘吉尔的等待终于换来了英国国王授权他组织新政府。 再举一例,在某商店里,一位顾客气势汹汹找上门来,喋喋不休地说:“这双鞋鞋跟太高了,样式也不好 ”商店营业员一声不吭,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一直没打断他。等这位顾客不再说了,营业员才冷静地说: “您的意见很直爽,我很欣赏您的个性。这样吧,我到里面去,再另行挑选一双,好 让您称心。 ”“如果您不满意的话,我愿再为您服务。 ”这位顾客的不满情绪发泄完了,也觉得自己有些太过分了,又见营业员是如此耐心地回答自己的问题,也很不好意思。结果他来了个 180的大转弯,称赞营业员给他新换的实际上并无太大差别的鞋,说: “嘿,这双鞋好,就像是为我订做的一样。 ”营业员以慢对快,以冷对热,让顾客把怒气宣泄出来,达到了心理平衡,化解了这一场纠纷。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概括出在论辩中要正确使用 “以慢制胜 ”法,至少要注意以下三点: 其一,以慢待机后发制人 俗话说: “欲速则不达。 ”在时机不成熟时仓促行事 ,往往达不到目的。论辩也是如此, “慢 ”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必须的。 “以慢制胜 ”法实际上是论辩中的缓兵之计,缓兵之计是延缓对方进兵的谋略。当论辩局势不宜速战速决,或时机尚不成熟时,应避免针尖对麦芒式的直接交锋,演讲与辩论 ;以慢制胜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3 页 而应拖延时间等待战机的到来。一旦时机成熟,就可后发制人,战胜论敌。如第一例中,丘吉尔在时机不成熟时,不急于成功,以慢待机。在讨论首相人选的关键时刻,以沉默表示反对,最终赢得了胜利。 其二,以慢施谋以弱克强 “以慢制胜 ”法适用于以劣势对优势、以弱小对强大的论辩局势。它是弱小的一方为了战胜貌似强大的一方而采取的 一种谋略手段。 “慢 ”中有计谋,缓动要巧妙。这里的 “慢 ”并非反应迟钝,不擅言辞的同义语,而是大智若愚、大辩若讷的雄辩家定计施谋的法宝之一。如第一例中,丘吉尔面对张伯伦的追问,装聋作哑,拖延时间,实际上是假痴不癫的缓兵之计。在这一种韧性的相持中,张伯伦一方终于沉不住气了,丘吉尔以慢施谋终于取得了胜利。 其三,以慢制怒以冷对热 “慢 ”在论辩中还是一种很好的 “制怒 ”之术。论辩中唇枪舌剑,自控力较差的人很容易激动。在这种情况下,要说服过分激动的人,宜用慢动作、慢语调来应付。以慢制怒,以冷对热,才能使其 “降温减压 ”。只 有对方心平气和了,你讲的道理他才能顺利接受。如第二例中的营业员,就是以冷静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平息了对方的怒气,化解了矛盾。 总之,论辩中的 “快 ”与 “慢 ”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兵贵神速,“快 ”当然好。可是,有时 “慢 ”也有 “慢 ”的妙处。 “慢 ”可待机, “慢 ”可施谋, “慢 ”可制怒。 “慢 ”是一种韧性的战术, “慢 ”是一场持久战, “慢 ”演讲与辩论 ;以慢制胜 -论辩中的缓兵之计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 第 4 页 是舌战中的缓兵之计。缓动慢进花的时间虽长,绕的弯子虽大,然而在许多时候,它却往往是取得胜利的捷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