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送 审 本) 项 目 名 称:花城新区干坝塘文化广场园林景观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攀枝花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4月 国家环境保护部 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2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花城新区干坝塘文化广场园林景观工程项目 建设单位 攀枝花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法人代表 唐成斌 联系人 张燕军 通讯地址 攀枝花宾馆南楼5楼 联系电话 0812-5791127 传真 邮政编码 617000 建设地点 仁和区仁和镇干坝塘村 立项 审批部门 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文号 攀发改2013431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公园管理N7851 占地面积(平方米) 62252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8355 总投资 (万元) 6875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34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0.49% 评价经费(万元) 建设工期 2014年4月2015年1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依据攀枝花市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花城新区北起金沙江,南至总发下线口,西起攀枝花大道,与旧城相接,东至内环路、成昆高速与机场路,共分为流沙坡、炳草岗、渡仁、沙沟、总发五大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59.2km2,城市建设用地面积33.92km2。本项目位于花城新区渡仁片区,为规划的“干坝塘市级中心”中的广场用地,见附图7。 项目建成后有助于完善攀枝花市城市服务功能、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有助于促进攀枝花市以及花城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攀枝花市建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社会文明”的幸福城市的需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项目应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参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的要求,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为此,攀枝花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北京华路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3 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接受委托后,环评单位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在完成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环评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要求编制完成攀枝花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花城新区干坝塘文化广场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现上报审批。 二、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修正),本项目属于鼓励类第二十二条“城市基础设施”第13项“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按照规定,本项目属于鼓励类。 2013年10月9日,攀枝花市花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开展花城新区干坝塘文化广场园林景观工程前期工作的请示(攀花投201377号文,见附件1)。 2013 年 10 月 10 日,攀枝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了关于同意花城新区干坝塘文化广场园林景观工程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攀发改2013431号,见附件2):“同意该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估等前期工作”。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三、外环境关系及规划选址合理性分析 1、外环境关系及水文水系分布 (1)水文水系分布 项目区东北面225m处原为桶子树沟,现为桶子树沟弃土场建设用地(目前已满容),桶子树沟弃土场建设有一条排洪涵洞。 项目区西南面40m处原为干坝塘沟,现规划为花城新区干坝塘中心湖区园林景观工程建设项目。其中景观湖面积65879m2,正常蓄水量12万m3。 项目西面1743m处为仁和沟,水流由南向北流经5.6km,从右岸汇入金沙江。 4 (2)外环境关系 项目位于仁和区仁和镇干坝塘村片区,紧邻炳仁路,西面紧邻在建的三线博物馆。 项目区北面1m为炳仁路,北面40m为规划的行政前驱广场建设用地;东北面225m为桶子树沟弃土场,东面2m为规划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用地;南面1m为炳仁路,西南面40m为干坝塘中心湖区规划用地,西南面1272m为攀枝花大道南段;西南面1038m为峻岭天下;西面774m为攀枝花市第九中学;西北面596m为攀枝花市车管所。项目区外环境关系见表1-1及附图3。 表1-1项目外环境关系情况表 序号 方位 距离(m) 名称 数量 相对高差 (+、-)(m) 备注 1 1 炳仁路 1处 +5 / 2 北面 40 行政前驱广场规划用地 1个 +10 3 东北面 225 桶子树沟弃土场 1条 +20 / 4 东面 2 文化活动中心规划用地 1个 -5 5 40 中心湖区规划用地 1个 -22 / 6 1038 峻岭天下 1个 -52 约3500人 7 西南面 1272 攀枝花大道南段 1条 -68 / 8 774 攀枝花市第九中学 1条 -20 在校师生3000人 9 1025 弯腰树社区 1处 -26 约2000人 10 西面 1743 仁和沟 1条 -92 / 11 西北面 596 攀枝花市车管所 1座 -34 / 2、规划选址符合性分析 (1)规划符合性分析 根据攀枝花市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详细规划(2012 年 9 月),花城新区共分为流沙坡、炳草岗、渡仁、沙沟、总发五大片区,本项目位于花城新区渡仁片区,为规划的“干坝塘市级中心”的文化休闲用地(见附图7)。项目建设符合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符合花城新区建设需要。 2013 年 12 月 13 日,攀枝花市环境保护局出具了关于印发攀枝花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见附件4)。 (2)选址合理性分析 2014年2月19日,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出具了关于花城新 5 区干坝塘文化广场园林景观工程拟选址的复函(攀住规建函201440 号,见附件5),同意该项目在花城新区干坝塘拟选址。 项目所在区域无自然保护区、文物景观、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项目区附近无重大环境制约要素,项目建成后不影响当地区域总体发展规划。 综上,从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分析,评价认为项目规划选址从环保角度是可行。 四、建设项目概况 1、建设内容和规模 项目净用地面积62252m2,其中水景面积2267m2,绿化面积28355m2,硬质铺装31630m2。 2013年10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了花城新区干坝塘文化广场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主要包括乐活休闲广场、休闲绿地空间、揽湖悦水空间三个片区,建设内容如下: (1)乐活休闲广场:阳光草坡、台阶灌木、跌水景观、景观台阶、林荫树阵、铺装广场、文化灯柱、主题水景、木棉树阵、特色坐凳、林间休息区、休闲树阵。 (2)休闲绿地空间:步游道、三角绿地、特色台阶、阳光草坡、休憩草坪、组团林带、特色花树、特色挡墙。 (3)揽湖悦水空间:特色灌木花台、景观台阶、草坡台阶、组团林带、阳光草坡、特色广场灯、集散广场、林中步道。 2、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施工期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2。 6 表1-5 施工期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 环境问题 主体 工程 砂浆搅拌房:5个,10m2/个,H=3m,彩钢瓦顶棚,三面设彩钢瓦遮挡,一面为进出料通道,搅拌房内设 1 台水泥砂浆搅拌机(1.5m3),作为扫尾阶段零星砂浆的现场拌合。 噪声 废气 固废 辅助 工程 施工场地围墙:长约1180m,高3m,砖混结构。 / 公用 工程 给水系统:市政供水管网。 排水系统:见环保工程。 消防设备房:20m2,砖混结构。 配电房:20m2,砖混结构,内设1台500kVA变压器。 废水 噪声 环保 工程 车辆冲洗区:2个,20m2/个,混凝土硬化地面,设5%坡度,每个配套设置有洗车废水收集地沟(2 条,20m/条,断面 30cm30cm,砖混结构,水泥抹面)、洗车废水沉淀池(4个,10m3/个,砖混结构,交替使用)。 废水收集地沟:长20m,断面30cm30cm,砖混结构,水泥抹面,用于收集混凝土养护废水和砖料润湿废水,出口接废水沉淀池。 废水沉淀池:10m3,砖混结构。 雨水收集地沟:长60m,断面40cm40cm,夯实土沟。 雨水沉淀池:80m3,夯实土坑。 洒水车:1辆,4.5m3,租用市政设施。 垃圾桶:5个,50L/个,高密度聚氯乙烯材质,内衬专用垃圾袋。 化粪池:6m3,砖混结构。 废水 固废 生活 设施 工人休息室:3间,20m2/间,砖混结构; 办公室:1间,25m2,砖混结构。 本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不设集中施工营地。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仓储或 其它 工具房:25m2,砖混结构。 水泥库房:5 间,30m2/间,H=5m,混凝土地坪,彩钢瓦顶棚,四周 030cm为砖混结构围堰,围堰上部至顶棚用彩钢瓦遮挡,水泥袋装堆放。 石灰库房:5 间,20m2/间,H=5m,混凝土地坪,彩钢瓦顶棚,四周 030cm为砖混结构围堰,围堰上部用彩钢瓦遮挡,石灰袋装堆放。 砂石料堆场:5个,50m2/个,土质地坪,露天,四周敞开。 石渣临时堆场:1个,2000m2,土质地坪,露天,四周敞开。 周转材料堆场:50m2,H=5m,土质地坪,彩钢瓦顶棚,四周敞开,用于堆放钢材、脚手架、水管等材料。 木材堆场:50m2,H=5m,水泥地面,彩钢瓦顶棚,四周敞开。 表土临时堆场:2个,3200m2/个,土质地坪,表面使用彩条布遮盖,堆场坡脚四周设土袋临时挡墙,堆放表土用于后期绿化覆土。 项目弃土采取即挖即运的方式,因此项目区不设置弃土临时堆场。 固废 粉尘 项目施工期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见表1-3。 7 表1-3 施工期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1 轮式装载机 ZL50 台 2 2 平地机 160B 台 2 3 推土机 TY160C 台 2 4 液压挖土机 DWZL5 台 2 5 车载起重机 QY25-K 台 4 6 风锤 C-4Z-2 台 2 7 空压机 5.0m3 台 2 8 混凝土振捣棒 ZDN130 台 40 9 钢筋剪切机 GQ-40 台 4 10 水泵 / 台 4 11 潜污泵 QJ150 台 2 12 干混砂浆搅拌机 (自带储料罐) ZK-LJ-120型,30t/罐 台 2 13 叉式装卸车 / 台 3 14 水泥砂浆搅拌机 1.5m3 台 5 15 卡车 20t 辆 2 16 汽车 45t 辆 5 17 废水沉淀池 10m3,砖混结构 个 1 18 洗车废水沉淀池 10m3/个,砖混结构 个 4 19 雨水沉淀池 80m3,夯实土坑 个 1 20 化粪池 6m3,砖混结构 个 1 营运期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表1-4。 8 表1-4 营运期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主体 工程 本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为 62252m2,其中水景面积 2267m2,绿化面积28355m2,硬质铺装31630m2。 废水 固废 废气 噪声 辅助 工程 公共卫生间:1个,30m2,砖混结构。 废水 固废 给水 系统 生活、消防给水:供水水源为市政给水管网,由室外给水管网供水。 绿化给水:中心湖区景观湖供水,设置2台加压泵。 噪声 给 排 水 系 统 排水 系统 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详见环保工程)引入城市污水管网,再经拟规划建设的攀枝花市干坝塘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仁和沟。 雨水:室外雨、污水分流,雨水全部汇入景观湖。 噪声 废水 公用 工程 供电系统 箱式变电站:4 台,800kVA/台,总装机容量为 3200kVA,由 1路市政10kv电网供电。 噪声 废水 室外雨水管网:总长 360m,DN300,双壁波纹管,每 50m设置一个雨水检查井,共7个,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 室外污水管网:总长 200m,DN400,双壁波纹管,每 50m设置一个污水检查井,共4个,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用于收集室内外生活污水。 噪声 废水 环保 工程 固废 室外垃圾桶:15个,50L/个,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内衬专用垃圾袋。 垃圾收集房:1间,20m2,H=3m,砖混结构。 固废 依托设施 景观湖区景观湖:水面面积65879m2,库容12万m3,主要为农灌用水。 / 4、项目运营期主要设备设施一览表 项目运营期主要设备设施见表1-5。 表1-5 工程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变压器 800kVA 台 4 2 室外雨水管道 DN300,双壁波纹管 m 360 3 雨水检查井 600,H=2.3m 个 7 4 室外污水管道 DN400,双壁波纹管 m 200 5 污水检查井 600,H=2.3m 个 4 6 垃圾收集房 20m2 间 1 7 室外垃圾桶 50L 个 15 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5人。 9 工作制度:工作时间8:0018:00,年工作日365天。 7、主要原辅材料及动能消耗 项目施工期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见表1-6。 表1-6 施工期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情况表 类别 名称 耗量 来源 主要化学成分 备注 石渣 2185185m3 攀枝花 石英、长石、云母等 景观湖填筑 钢筋 505t Fe、C、Si、Mn、S、P等 商品砼 10102m3 硅酸钙、石膏、砂、石、H2O等 预拌砂浆干混料 2300m3 SiO2、Al2O3、CaO、CaCO3、MgO等 用于墙体抹面 木材 1200m3 / 水泥 300t 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 砂子 1200m3 石英、长石、云母等 石灰 100t CaCO3、CaO 砂浆原料 方形地砖 33万匹 SiO2、Al2O3、CaO、CaCO3、MgO等 砖 200万匹 攀枝花 SiO2、Al2O3、CaO、CaCO3、MgO等 水溶性乳胶漆 3.74t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丙烯酸醋、水等 腻子 12.8t 外购 硅酸镁、硫酸钙、白水泥、胶粉等 绿化覆土 18940m3 项目区 剥离表土 / 落叶乔木类 1640株 攀枝花、黄葛树、凤凰木、垂柳等 常绿乔木类 7890株 香樟、小叶榕、盆架木、白兰花等 棕榈类植物类 570株 大王棕、霸王棕、糖棕、蒲葵等 观花观叶小乔木类 3114株 龙牙花、黄奎、大花紫薇、夹竹桃等 灌木类 31773株 苏铁、黄金榕、扶搡、栀子等 草本类 38012m2 天门冬、文殊兰、金边吊兰、美人蕉等 水生植物类 3780m2 睡莲、水葱、芦苇、梭鱼草等 藤本植物类 3430株 紫藤、炮仗花、金银花、常春藤等 主 (辅)料 草坪类 24300m2 攀枝花 麦冬、蔓花生、马蹄金等 电 17708kw.h 当地电网 / 能源 柴油 17t 攀枝花 烷烃、烯烃、环烷烃、S等 水量 自来水 12111m3 自来水管网 H2O 项目营运期能耗情况见表1-7。 表1-7 营运期能耗情况表 类别 名称 年耗量 来源 主要化学成分 电(kW.h) 95万 市政电网 / 能源 柴油(t) 0.5 攀枝花 烷烃、烯烃、环烷烃、芳香烃、S等 水量 自来水(m3) 34.8万 自来水管网、龙树水库 H2O 10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 仁和区位于四川省西南角,地处北纬26062647,东经1012410156之间。东临会理县,南接云南省永仁县,西靠云南省华坪县,北连盐边县,全区幅员面积 1727.07km2。仁和区属于攀枝花市管辖的县级区,区有23种民族杂散居住,享受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区政府驻地仁和镇,距离市政府13km,北至成都788km,南距昆明335km。 攀枝花市城市新区(花城新区)位于攀枝花市的江南片区,北起金沙江,南至总发下线口,西起攀枝花大道、与旧城相接,东至内环路、成昆高速与尾矿库。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 59.3km2。 项目区位于仁和区仁和镇干坝塘村,项目区中心位置地理坐标为北纬263117.66,东经1014352.66,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二)地形、土壤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海拔最高点位于盐边县境内的柏林山穿洞子(4195.5m),最低点位于仁和区平地镇师庄(937m),相对最大高差3258.5m,一般相对高差1500m2000m。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属扬子台地西缘,康滇地轴北段,是一个长期上升的隆起区域。岩层以砂岩为主,其次为花岗岩、变质岩、玄武岩等。该地区属地震多发区,地震基本强度定为7级。 花城新区地质构造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及其滇藏“歹”字型构造中段复合部位中部。构造十分复杂,褶皱、断裂发育,并伴有多期的岩浆活动。大地构造具有明显的三个构造层,即晋宁期地槽,震旦纪至古生代地台和中生代的坳陷。出露的地层较全,自元古界的前震旦系到新生界的第四系均有露头,其中以巨厚的中生界地层占主导位,主要的地质环境问题 12 是滑坡、泥石流和地震。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是著名的川滇地震带,其中较大的有 1955 年 9 月 23 日拉酢 6级地震,2008 年 8 月 30 日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发生的 6.1 级地震。农业区及攀钢矿区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是水土流失。 (三)气候特征 本地区主要受南亚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了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四季不分明,日照充足,阳光辐射强,湿度小,蒸发量大;又因地形以山地为主,相对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差异和地区差异显著,气温日变化量大;干、雨季明显,空气暖热干燥。主要气象特征如下: 年平均气温:21.9 相对湿度:48% 无霜期300天以上 年平均降雨量:596.2mm 年平均蒸发量:2736mm 年平均日照数:2798.6h 年平均风速:1.31.6m/s 主导风向:SE 静风频率:3359% 本地区河谷地带易形成辐射逆温,近地层逆温显著。年逆温天数215天,逆温层平均高度为318m。冬季逆温天数最多,春秋两季逆温较弱,夏季逆温最弱。 (四)水文 攀枝花市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主要以金沙江、雅砻江和米易的安宁河、盐边的三源河、仁和的仁和沟,这两江三河构成了攀枝花市水系主干。 仁和区的河流属于金沙江流域,分为金沙江、仁和沟(大河)两个水系,还有巴关河、摩梭河、迤资河等。 13 金沙江水系 金沙江自云南华坪县流入攀枝花市,横穿市区,在三堆子附近与雅砻江汇合后,从平地师庄出境,流经攀枝花市江段长约130.5km,占金沙江总长的 4%。落差高达 78m,江面宽约 200m。金沙江径流量随旱季和雨季的变化而变化。枯水期平均流量约500m3/s左右,平水期平均流量多在6001500m3/s,丰水期平均流量多在20005000m3/s。河宽100300m,平均比降6,平均含沙量0.77kg/m3,流速16m/s。 仁和沟水系 仁和沟是金沙江南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乡海拔2378m 的方山南麓。自南向北经平地、大田,于岔河处纳入第一大支流大竹河,再经总发、仁和,于仁和桥处纳入小河,过前进,于渡口桥处汇入金沙江。仁和沟全长 65.08km,流域面积 697km2,多年平均流量为8.32m3/s。 (五)资源 1、矿藏资源 著名的攀西钒钛磁铁矿是我国三大共生矿基地之一,储量丰富。攀枝花的煤炭资源也较丰富,现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宝鼎矿区和红坭矿区。已查明的煤炭资源为6.5亿吨,其中工业储量4.2亿吨,远景储量2.3亿吨。另外矿区深部还有预测储量约9.3亿吨,可作为后备资源。 2、森林资源 本地区森林覆盖面积 31.9 万千亩,平均覆盖率为 38.9%,较全省和全国平均值高。森林分布以米易盐边两县覆盖率较高,攀枝花市覆盖率为36.9%,主要分布在远郊的山区。 (六)植被与生物多样性 仁和区境内有各种植物130科、372属、546种。中药材665种,粮食品种167个,蔬菜品种263个,水果品种322个。仁和的优质石榴、晚熟芒果、酿酒葡萄、木瓜、板栗、香蕉、甜瓜等亚热带名、特、优水 14 果独树一帜。 项目所在地开发时间较早,受人类活动影响,在该项目的生态环境评价范围内,无重大文物古迹,无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和濒危动物。 二、社会环境概况 (一)社会环境简述 仁和区管辖8个镇,6个乡,其中2个少数民族乡镇,共604个村(267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民小组267个;81个居民委员会,32个居民小组。幅员面积17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73公顷,其中水田4762公顷,旱地4611公顷,人口密度为125人/平方公里。 花城新区包括炳三区、炳四区、流沙坡片区、攀枝花大道以东的大渡口片区、仁和镇区、仁和镇沙沟乡以及仁和镇总发乡,用地范围为:西到攀枝花大道、南至仁和区总发乡高速路口、东以尾矿坝、山脊为界、北到金沙江大道、与炳一区炳二区相邻。规划总体形成“三轴四廊五片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四条生态廊划分五个组团,攀枝花大道、花城大道、阳光大道作为新区的发展轴,联动各个片区发展,统筹布局城市中心。五片指流沙坡片区、炳三炳四片区、渡仁片区、沙沟片区、总发片区。 新区规划总人口 42 万,新增人口规模 30-35 万人,新区总居住人口容量 54万人。 (二)社会经济概况 攀枝花市工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市场体系不断完善,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实力进一步增强;电信、房地产、旅游等产业增势强劲;商品流通金融保险、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等行业平稳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3.39m2。 201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846258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5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99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31.5%;第二产业增加值721189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57.9%。 15 第三产业增加值102470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50.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842万元,在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51.93个亿。 仁和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培植支柱产业,推进“一区五园”(一区指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五园指橄榄坪、迤资、布德、灰老沟、巴斯箐工业园)建设。南山循环经济发展区被省发改委规划为四川攀枝花南山经济开发区,被省经委命名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重点企业首席服务官和首席服务员制度,加大扶持和协调力度,推进白云铸造、嘉利达防盗门、富邦钒钛制动毂等企业投产增效,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户。原煤产量达到283.4万t,洗精煤190.6万t,机焦产量达到84.6万t,全区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8.3亿元,比2011年增长37.4%;工业增加值44.1亿元,比2011年增长27.5%。 (三)科教文化事业 2012年,全区有文化馆、站1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7个。组织全区81个村的文体辅导员111人定期对乡镇、村、社区进行声乐、器乐、舞蹈辅导,开展文体活动292次。全年全区撤并学校15所,有区直属幼儿园 1 所,私立学校(幼儿园)25 所。小学入学率达到 100%,辍学率为0.16%,毕业率达99.69%,15周岁人口小学完成率100%;初中入学率为98.2%,辍学率为0.54%,毕业人数2409人,毕业率达98.2%;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7.2%。全区共有2357名初中生毕业,升入高中2134 人,升学率为89%,其中升入中等职业学校1057人,占毕业人数54%。 年内,教师参加省市区各类学科培训4091人次,教育部西部农村远程教育培训1049人次,省民族地区骨干教师培训12人次、民族教师培训136人次,市“4321”工程校长和教师培训381人次;完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5185人次。 (四)医疗卫生事业 2012年,全区有区级医院1所,区直属医疗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 16 14所,设有病床422张;有村卫生站90个,个体诊所57户,社区卫生服务站2个。全年共监督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88户次,从业人员培训1978人,新办食品卫生许可证956个,检查医疗机构289户次,取缔非法摊点5户,收缴药品、器械10种;共受理投诉举报19次;处理行政违法案件44件,罚款42户共10350元。仁和区科技、文教、卫生事业蒸蒸日上,2002 年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步达标县”。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9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全区青壮年劳动力文盲扫除率达 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75;三级卫生网络得到巩固,卫生防疫、传染病防治、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残疾人事业和三项康复任务均取得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城镇建设繁荣,各民族间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 17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一、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08)的要求,结合项目区周边人群分布情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源分布特征和气象条件等,本次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引用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9月6日9月12日对“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医院项目”的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数据,作为本次评价的依据(监测报告见附件10)。 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1、监测点位 监测点与项目相对位置见表3-1。 表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位置表 与项目的相对位置 编号 测点名称 方位 距离 1# 攀枝花市花城新区医院拟建地 东北面 1550m 2# 攀枝花市第九中学 西北面 110m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M10、SO2、NO2; 3、监测频次 PM10均为日平均浓度,连续监测12小时以上;SO2和NO2均为小时平均浓度,监测2:00、8:00、14:00、20:00,4个小时的小时浓度。 3、监测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见表3-2、表3-3。 18 表3-2 监测方法、方法来源、使用仪器及检出限 项目 监测方法 方法来源 使用仪器及编号 检出限 PM10 重量法 GB/T15432-95 崂应中流量智能采样器等 0.001mg/Nm3 SO2 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2-2009 Unico分光光度计/A0711023 0.008mg/Nm3 NO2 盐酸萘乙二胺 分光光度法 HJ479-2009 Unico分光光度计/A0711023 0.004mg/Nm3 4、现状监测结果统计及评价结果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3、3-4、3-5。 表3-3 PM10监测结果表 单位:mg/Nm3 点位 2012.9.6 2012.9.7 2012.9.8 2012.9.9 2012.9.10 2012.9.11 2012.9.12 1# 0.104 0.103 0.102 0.109 0.112 0.104 0.104 2# 0.109 0.113 0.107 0.120 0.120 0.111 0.111 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日经浓度0.15 表3-4 SO2监测结果表 单位:mg/Nm3 监测 点位 监测时间 2012.9.6 2012.9.7 2012.9.8 2012.9.9 2012.9.10 2012.9.11 2012.9.12 02:0003:00 0.292 0.024 0.013 0.035 0.017 未检出 0.009 08:0009:00 0.030 0.019 未检出 0.048 0.010 0.015 0.024 14:0015:00 0.216 0.012 0.360 0.019 0.025 0.020 0.014 1# 20:0021:00 0.019 0.026 0.023 0.038 0.027 0.012 0.015 02:0003:00 0.026 0.017 0.020 0.09 0.009 未检出 0.019 08:0009:00 0.353 0.051 0.013 0.015 0.015 0.014 0.009 14:0015:00 0.087 0.315 0.008 0.013 0.023 0.011 0.013 2# 20:0021:0 0.088 0.033 0.015 0.023 0.014 0.013 0.010 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0.5 表3-5 NO2监测结果表 单位:mg/Nm3 监测 点位 监测时间 2012.9.6 2012.9.7 2012.9.8 2012.9.9 2012.9.10 2012.9.11 2012.9.12 02:0003:00 0.093 0.025 0.015 0.070 0.029 0.010 0.018 08:0009:00 0.030 0.009 0.016 0.038 0.014 0.013 0.011 14:0015:00 0.040 0.023 0.068 0.007 0.009 0.032 0.008 1# 20:0021:00 0.034 0.019 0.039 0.009 0.008 0.017 0.009 02:0003:00 0.024 0.029 0.032 0.012 0.021 0.036 0.010 08:0009:00 0.063 0.042 0.019 0.017 0.029 0.037 0.013 14:0015:00 0.026 0.016 0.023 0.011 0.009 0.038 0.019 2# 20:0021:0 0.020 0.067 0.017 0.015 0.014 0.034 0.009 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小时平均浓度0.2 1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要求,结合项目区生产性质以及周边实际情况,本次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引用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于2012年9月68日对仁和沟的监测资料作为评价依据(监测报告见附件11)。 1、监测断面 本次评价在评价河段布设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具体见表3-6。 表3-6 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位置 监测点位 监测河流 点位名称 断面 仁和区污水厂排放口上游500m 断面 仁和沟 仁和区污水厂排放口下游3000m 2、监测因子 pH、SS、CODCr、NH3-N、BOD5、粪大肠菌群。 3、监测频次 地表水环境连续监测3天,每天采样一次。 4、监测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进行,详见表3-7。 表 3-7 地表水质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方法来源 使用仪器及编号 检出限 pH 玻璃电极法 GB6920-86 ORION 3 STAR 0.01 CODCr 重铬酸盐法 GB11914-89 / 5mg/L BOD5 稀释与接种法 HJ505-2009 / 0.5mg/L NH3-N 纳氏试剂比色法 HJ535-2009 氨氮自动分析仪SK-100AR 0.025mg/L SS 重量法 GB11901-89 电子天平57279 4mg/L 粪大肠菌群 多管发酵法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 / / 20 5、监测结果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见表3-8所示。 表3-8 地表水质监测评价结果 监测 点位 监测时间 pH (无量纲) CODCr (mg/L) BOD5 (mg/L) NH3-N (mg/L) SS (mg/L) 粪大肠菌群 (个/L) 2012.9.6 7.96 20.5 8.66 0.577 22 240000 2012.9.7 7.94 20.3 8.31 0.628 25 160000 断面 2012.9. 8 8.00 20.8 9.10 0.599 28 240000 2012.9.6 7.98 30.2 9.07 0.852 35 240000 2012.9.7 7.96 30.7 9.20 0.845 40 240000 断面 2012.9. 8 7.99 30.6 9.15 0.825 37 240000 评价标准 69 20 4 1.0 / 10000 由表3-8可知,仁和沟水质监测断面除pH、NH3-N达标外,其余指标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水域标准限值。超标主要原因为上游未经处理的生活面源及农业面源汇入所致。评价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较差。 随着花城新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和仁和沟沿河整治系列项目的推进,该地表水水质将逐步得到改善。 三、声环境质量 攀钢劳动卫生防护研究所监测站于2014年3月280日对项目区声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监测报告见附件12。 1、监测方案 监测布点:根据项目附近环境状况,布置4个噪声现状监测点(分别位于项目区东、南、西、北面红线范围外1m处)。 监测项目:Leq(A)。 监测时间:2014年3月28日。 监测频率:监测一天(两次),昼、夜间各一次。 监测方法: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规定测量方法进行。 执行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21 2、监测结果 环境噪声监测结果见表3-9。 表3-9 环境噪声监测结果 单位:dB(A) 监测结果 达标情况 点位 编号 监测点位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执行标准 1# 项目区东面边界外1m 52.5 46.6 2# 项目区南面边界外1m 57.5 48.9 3# 项目区西面边界外1m 53.8 46.5 4# 项目区北面边界外1m 57.2 48.6 达标 达标 2类标准 昼间:60dB(A) 夜间:50dB(A) 由表3-9可知,项目评价区域内昼间和夜间环境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四、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区位于仁和区仁和镇干坝塘村,属于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开发时间较早,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较低,没有珍稀野生动植物,无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