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除夜太原寒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于谦 原文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译文 请告诉居住在远方的朋友,天气虽有些微的寒冷,但不必为它发愁。 春风吹来已经离我们不远,已经吹到了屋东头。 注释 除夜:除夕之夜,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夜晚。 太原:军镇名,又名三关镇。防区在今山西内长城以南,西起黄河,东抵太行山,在今山西省。 寒甚:即甚寒,很寒冷。 寄语:传话,告诉。 天涯客:居住在远方的人。 轻寒:轻微的寒冷。 底用:何用,底,犹 “何 ”,汉以来诗文中多用其义。 屋东头:这里是说春天解冻的东风已经吹到屋东头。意思是春天已来得很近了。 除夜太原寒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赏析 除夜太原寒甚是诗人客居太原,除夕夜天寒难耐时有感而作。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然而,诗人却栖身远方,又恰逢大寒,确实令人寂寞难熬。环境虽然极其艰苦,但是诗人在寒冬之时想到春天很快就要来到,希望 “天涯客 ”不必忧愁,表现出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出语却极为平淡。旧的一年过去了,诗人未能返回温暖的南方,与家人团圆。而是寄旅太原,滞留在寒冷的北方,在官舍度岁。远客在外,难免乡愁,况且旧年之中,诗 人经受了诸多的艰难和劳累,但他鼓励自己和同僚说: “流落天涯的他乡之客们,不用为这一点轻微的寒冷发愁。句中的 “轻寒 ”与诗题中的 “寒甚 ”对比强烈, “寒甚 ”是客观的存在, “轻寒 却表现了诗人对严寒的藐视和对战胜困难的信心,诗人深知只有蔑视它,才能战胜它,以此鼓励友人,激励自己。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指明前途,加强信心。和前两句有同样的鼓舞作用。在诗人眼中,尽管风寒冰坚,但除夜一过,新年即已开始,春天随之来临。温暖的春天,正孕育在残冬的严寒之中,和煦的春风很快就要吹遍大地。春风是那么逼近,似 乎就在屋子的东头,只要侧耳倾听,即可捕捉到它那令人欢欣的声音。随着春风的来临,除夜太原寒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大地回暖,万木复苏,新的一年开始了。诗人迫不及待地盼望着春天的到来,期待着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舒展自己的抱负,建立新的功业。 除夜太原寒甚这一富于哲理意蕴和人生体悟的诗篇,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像寒冷的天气不会长久一样,困难也只是一时的,应该振奋精神,看到困难后的光明前景。除夕虽然寒冷,诗人于谦又客居他乡,但是诗人却没有天涯游子常有的孤独和伤感,而是非常自信地告诉和自己有相同境况的天涯游子: “寒冷不足畏惧,春天即将来临。 ”最 坏的日子都会过去,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趋势往往就是这样富有哲理。 这首诗写的是除夜的寒冷,读来却给人以春天的喜悦和暖意,诗中用象征的手法,表现了诗人不畏任何艰难困苦,蔑视严酷的恶劣气候,满怀信心地和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乐观精神。诗的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因此这首小诗有它的象征性,也含有一定的哲理,诗人以平白轻松的语气,抒发激越豪情,显示了诗人铮铮骨气与刚毅果敢的上进精神。 于谦( 1398 年 5 月 13 日 1457 年 2 月 16 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 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除夜太原寒甚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 “谋逆 ”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 “西湖三杰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