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清代:纳兰性德 原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译文 明明是一生一世,天作之合,却偏偏不能在一起,两地分隔。经常想念、盼望却不能在一起,看着这一年一年的春色,真不知都是为谁而来? 蓝桥相遇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即使有不死的灵药,也不能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与她相会。如果能够像牛郎织女一样,渡过天河团聚,即使抛却荣华富贵也甘心。 注释 争教:怎教。销魂,形容极度悲伤、愁苦或极度欢乐。 蓝桥:地名。在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上,传说此处有仙窟,为裴航遇仙女云英处。此处用这一典故是表明自己的 “蓝桥之遇 ”曾经有过,且不为难得。 药成碧海难奔:淮南子 览冥训: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高诱注: “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宫,为月精。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这里借用此典说,纵有不死之灵药,但却难像嫦娥那样飞入月宫去,意思是纵有深情却难以相见。 饮牛津:晋代张华博物志: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诸者, 年年八月,有浮搓来去,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搓上,多资粮,乘搓而去。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此人问此何处,答曰: 君还至蜀郡问严君平则知之 ”,故饮牛津系指传说中的天河边。这里是借指与恋人相会的地方。 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 上片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明白如话,更无丝毫的妆点;素面朝天,为有天姿的底蕴。这样的句子,并不曾经过眉间心上的构思、语为惊人的推敲、诗囊行吟的揣摩,不过是脱口而出,再无其他道理。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明明天造地设一双人,偏要分离两处,各自销魂神伤、相思相望。他们在常人的一日里度过百年,他们在常人的十分钟里年华老去。纵使冀北莺飞、江南草长、蓬山陆沉、瀚海扬波,都只是平白变故着的世界,而不是真实发生过的人生。万千锦绣,无非身外物外,关乎万千世人,唯独非关你我。 下片转折,接连用典。小令一般以频繁用 典为大忌,此为通例,而才子手笔所向,再多的禁忌也要退避三舍。这,就是容若。 “浆向蓝桥易乞 ”,这是裴航的一段故事:裴航在回京途中与樊夫人同舟,赠诗以致情意,樊夫人却答以一首离奇的小诗: “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 航见了此诗,不知何意,后来行到蓝桥驿,因口渴求水,偶遇一位名叫云英的女子,一见倾心。此时此刻,裴航念及樊夫人的小诗,恍惚之间若有所悟,便以重金向云英的母亲求聘云英。云英的母亲给裴航出了一个难题: “想娶我的女儿也可以,但你得给我找来一件叫做玉杵臼的宝贝。我 这里有一些神仙灵药,非要玉杵臼才能捣得。 ”裴航得言而去,终于找来了玉杵臼,又以玉杵臼捣药百日,这才得到云英母亲的应允。 这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裴航娶得云英之后还有一个情节:裴航与云英双双仙去,非复人间平凡夫妻。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浆向蓝桥易乞 ”,句为倒装,实为 “向蓝桥乞浆易 ”,容若这里分明是说:像裴航那样的际遇于我而言并非什么难事。言下之意,似在暗示自己曾经的一些因缘往事。到底是些什么往事?只有词人冷暖自知。 那么,蓝桥乞浆既属易事,难事又是什么?是为 “药成碧海难奔 ”。这是嫦娥奔月的典故,颇为易解,而容若 借用此典,以纵有不死之灵药也难上青天,暗喻纵有海枯石烂之深情也难与情人相见。这一叹息,油然又让人想起那 “相逢不语 ”的深宫似海、咫尺天涯。 之后所写的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也是一个典故。传说大海的尽头就是天河,那里曾有人每年八月乘槎往返于天河与人间,从不失期,好奇的人便效仿踏上了探险之路。漂流数日后,那人见到了城镇房屋,还有许多男耕女织的人们。他向一个男子打听这是什么地方,男子只是告诉他去蜀郡问问神算严君平便知道了。严君平掐指一算后,居然算出那里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词人用这个典故,是想说自己虽 然知道心中爱的人与自己无缘,但还是渴望有一天能够与她相逢,在天河那里相亲相爱。结句则采用了中国诗词用典时暗示的力量,纳兰容若有意让词意由 “饮牛津 ”过渡到 “牛衣对泣 ”的典故,他是权相明珠之子,家产本不贫穷,现在用 “相对忘贫 ”之语,无非说如果他若能同她相见,一个像牛郎,一个像织女,便是做睡在牛衣中的贫贱夫妇,他也满足。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全词直抒胸臆,落落大方,将一段苦恋无果乃至悲痛终生的感情完美呈现,丝毫没有其他爱情词中小女人式的委婉,表达了词人纵然无法相守也保留着一线美好的愿望。 纳兰性德( 1655 1685),满 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 “纳兰词 ”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 拟古决绝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