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望江南·超然台作》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江南 超然台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望江南 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原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试着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内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满城处处春花明艳,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千家万户皆看不真切。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注释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 “忆江南 ”。 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 壕:护城河。 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一说二天)为寒食节。 望江南 超然台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咨嗟:叹息、慨叹。 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 “新火 ”。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 “雨前茶 ”。 赏析 公元 1074 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 “超然 ”,取老子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之义。公元 1076 年(熙宁九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的人生态度。词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 这首词为双调,比原来的单调的望江南增加了一叠。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景象,包括三个层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登上超然台远眺,春色尚未褪尽,和风习习,吹起柳丝千条细。首先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 “风细柳斜斜 ”,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意暮而未老 。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这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满城望江南 超然台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内皆是春花灿烂。其次,三、四句直说,直说登临远眺,而 “半壕春水一城花 ”,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 “烟雨暗千家。 ”五句是说,迷迷蒙蒙的细雨飘散在城中。 三个层次显示有一个特写镜头导入,再是大场面的铺叙,最后,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满城风光,尽收眼底。这是上片,写春景。 下片写情,乃触景生情,与上片所写之景,关系紧密。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寒食,在清明前二日,相传为纪念介子推 ,从这一天起,禁火三天;寒食过后,重新点火,称为 “新火 ”。此处点明 “寒食后 ”,一是说,寒食过后,可以另起 “新火 ”,二是说,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以上两句,词情荡漾,曲折有致,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 ”,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 “年华 ”,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 “春未老 ”相应合。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 “超然 ”二字,至此,进入了 “超然 ”的最高境界。这一境界,便是苏轼在密州时期心境与词境的具体体现。 望江南 超然台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这这首词从 “春未老 ”说起,既是针对时令,谓春风、春柳、春水、春花尚未老去,仍然充满春意,生机勃勃,同时也是针对自己老大无成而发的,所谓春未老而人空老,可见内心是不自在的。从这个意义上看,苏东坡实际上并不真能超然,这种似是非是的境界,真是苏东坡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 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 ”的成 分,寄寓作者对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更重要的是,整首词表达思乡的感情,作者以茶聊以慰藉尤其突出。 苏轼( 1037 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 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 “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望江南 超然台作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