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巴江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巴江柳 唐代:李商隐 原文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赏析 小诗开篇即点题。 “可惜 ”二字表明诗人对巴江柳的爱怜态度。第二句描写柳色。望王山下,巴江两岸,那成行成排的杨柳,柔条纷披,新叶繁茂,青葱凄迷,如锦似绣。倒映在水中,把一江春水都染绿了,以至于分不清哪是柳色,哪是水色,意境是新鲜、优美的。诗人不用“工笔 ”去刻画杨柳婀娜多姿的形态美,而是用 “泼墨 ”去烘染它气象恢宏的色彩美,以色绘春,秀逸迷人,颇见匠心。 “绿侵江 ”,兼用拟人、夸张手法,状柳色之丰盈、浓重、苍翠欲滴。杨柳执意要分绿与巴江,让江水与它同美,一起来装点春天。一个 “侵 ”字写活了杨柳,赋予它动感和情感,可 谓以一字而尽传精神。 杨柳不仅 “风流可爱 ”,而且浓荫清凉,可以为夏日的人们消暑除热。于是诗人联想到,巴江柳应该 “好向金銮 ”, “移阴绮窗 ”,去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辞采的富丽,衬托出希望的美好。南史记载,刘悛之为益州刺史,曾献蜀柳数株,齐武帝把它们种在太昌云和殿前,巴江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玩赏不罩,甚为钟爱。诗的后两句化用这个典故,但其用世之意更为明显。 这首诗一、二句咏物写实,作者倾笔于柳色,流露出不尽喜爱之情;可柳生巴江,不得地利,徒有其色,难遇知音,惋惜之意见于言外。三、四句由柳色想到柳荫,畅言巴江柳的辉煌前程, 借历史典故,抒自我心志。但柳荫终未移入绮窗,有才难被大用,惋惜之意又深一层。由此可见,这 “可惜 ”二字,实为全诗之主眼。而无限 “惜柳 ”之情,正是诗人自伤沉沦、自叹失意的心灵写照。 李商隐这首咏物诗,不离不即,既切合于江柳,又在咏柳中表现自己的情思。全诗借柳写入,以虚衬实,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 ”,因 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巴江柳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