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1 页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代:孟浩然 原文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注释 张丞相:指张九龄( 673-740),唐玄宗时宰相,后贬为荆州长史。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济: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2 页 端居:安居。 耻 (ch)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徒:只能。 楫:( j)划船用具,船桨 赏析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 意思。这是一首干谒诗。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这首诗赠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只是为了保持一点身份,才写得那样委婉,极力泯灭那干谒的痕迹。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 “涵 ”,有包含的意思。 “虚 ”,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 “太清 ”指天空。 “混太清 ”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 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3 页 吞没了云、梦二泽, “云、梦 ”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 ”,摇动(动词,生动形象)。 “岳阳城 ”,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有的版本作 “气吞云梦泽 ”),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四句实写湖。 “气蒸 ”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 ”两字放在 “岳阳城 ”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 “欲济无舟楫 ”,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 ,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 “舟楫 ”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 “端居耻圣明 ”,是说在这个 “圣明 ”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4 页 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 “垂钓者 ”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 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 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 “垂钓 ”也正好同 “湖水 ”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本文是一首述怀诗,写得很委婉。在唐代,门阀制度是很森严的,一般的知识分子很难得有机会登上政治舞台。要想在政治上寻找出路,知识分子须向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求助,写些诗文呈送上去,希望得到赏识,引荐提拔。公元 733 年,孟浩然西游长安,时值张九龄出任朝廷丞相,便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希望他给予帮助。但由于诗人顾虑 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这种苦闷的心情,是不难领会的。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DOC 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 互联网 , 我司不 为其真实性 及所产生的后果 负责,如有异议请 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第 5 页 两句的意思是说: “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 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 孟浩然( 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 “孟襄阳 ”。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 “不才明主弃 ”之语,玄宗谓: “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