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China Unicom 中国联通 车联网 白皮书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1 目   录  摘要  . 2 1 车联网概述  . 3 1.1 车联网概念及特征  .3 1.2 车联网发展机遇与挑战  .3 2 车联网业务愿景  . 5 2.1 车载信息生活  .5 2.2 智能安全驾驶  .6 2.3 绿色高效出行  .7 2.4 联通车联网业务发展规划  .7 3 联通车联网演进及部署策略  . 9 3.1 车联网系统架构  .9 3.2 车联网网络演进  . 11 3.2.1 车联网技术路线  . 11 3.2.2 车联网关键技术  . 12 3.3 车联网网络部署  . 18 3.3.1 车联网网络部署方案  . 18 3.3.2 车联网网络建设思路  . 19 4 总结与展望  . 20 5 致谢  . 21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2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体被 连接 在一起 , 逐渐实现 万物互联 。在智能交通领域,为了提高交通效率和驾驶安全性以及提升用户体验,汽车、行人和交通设施都 通过 V2X 等技术 接入通信网中,通过交通系统中不同元素的联网信息互通,享受通信技术发展给交通带来的便利 ,从而形成 更 广义 的 车联网 。车联网是实现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 预测 , 车联网 的应用 可提高 30%的交通效率,减少 80%的交通事故,降低30%的排放量,从而可以有效缓解或解决由于车辆快速增长而带来的各种问题,并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出行模式。  车联网作为新兴技术,产业链涉及各个方面, 需要汽车制造商、芯片制造商、通信运营商以及内容服务提供商 等 通力合作。这样 不仅打破了传统汽车 制造 行业的壁垒,同时也是 对 通信运营商 、 互联网 、 OTT 的 机遇和 挑战。 该 白皮书旨在从运营商的角度,对车联网的技术发展和网络部署进行 探索 及规划,从而 寻求 运营商在车联网产业中 从传统的通信管道提供商到新型的业务运营商的转型 ,创造新的 利润 营收点,促进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本白皮书以车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为基础,描述了车联网发展的业务愿景,定义了车联网的基本系统架构,从运营商角度探索了车联网演进的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初步 给出了中国联通的车联网部署方案及规划 思路 。 中国联通 期望与产业各界共同探讨车联网的发展路线及合作模式, 共同推动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  本白皮书 的 部分阐述 尚存 偏颇 之处, 欢迎产业界同仁 指正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3 1  车联网 概述  1.1  车联网概念 及特征  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与车、车与人、车与道路基础设施 以及车与网络 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和信息交换的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实现实高效的信息交互实现智慧交通,从而实现车、人、路和基础交通设施的智能管控,为人们提供高效、绿色的出行。  车联网具有技术整合、信息共享、产业融合的特点。车联网是将定位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有机的运用,并由此衍生出诸多增值服务。信息共享是将车、道路、人等信息共享,用户可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应用交互,大大改善车生活体验,使得出行更加高效,便捷;产业融合是指芯片厂商、网络提供商、软件提供商、汽车提供商等构建了全新的汽车产业生态,也使得传统的车企走向开放和融合。  1.2  车联网 发展机遇 与 挑战  车联网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机遇,不管在国家政策方面,还是市场需求方面,车联网的发展都具有强大的驱动力。  国家政策大力扶持车联网发展,为车联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 3 月的 “ 两会 ” 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 “ 互联网 +”行动计划。 7 月初,工信 部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首次提出要出台车联网发展创新行动计划( 20152020),要求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组织开展车联网试点和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车联网示范。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已经进入了国家“ 中国制造 2025”的战略规划,成为 “中国制造 2025”的重点推动产业之一。工信部在 2016 年发布的信 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将实现面向车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操作系统、智能感知、智能认知等关键技术突破,推动车联网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作为发展目标之一。  庞大的汽车市场必然带来车联网产业的巨大需求。 2016 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为 9497.66 万辆和 9385.64 万辆,增速分别为 4.5%和 4.7%, 2016 年销量超过千万辆的仅中国和美国两大市场,其中,中国稳坐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位,数量达 2802.82 万辆,增长 13.7%; 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如图如图 1-1 所示, 预计 2020 年全球联网汽车总量将达 到 2.2 亿辆 ,同时 车联网 市场 规模 将突破 6500 亿人民币;中国 车联网 用户将超过 4000 万,渗透率将超过 20%,市场规模超过 2000 亿人民币 。巨大的汽车市场为车联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4 图 1-1 全球和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面对车联网的商机和潜在的利润刺激了各行各业进军车联网。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运营商、设备制造商、互联网公司、芯片商等加入车联网的新市场和新产业生态,例如设备商华为、博世以及沃达丰联手于德国测试 LTE-V2X, Nokia 和 Continental、德国电信在德国 A9 公路 进行车联网 测试 ;芯片厂商 Intel 助力数据分析赋予交通运输 “芯 ”动力;高通联合 LG 将 5G 和 Cellular-V2X 通信应用于汽车领域,百度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 IDG);小米 发力车联网,发布首款行车记录仪;北汽与国内领先的 UBI 驾驶行为分析专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微软向丰田授权车联技术专利,扩大与车企合作;上汽通用汽车发布企业车联网 2025 战略。目前 , 中国联通在车联网市场上占据明显优势,联通具有 9 年 以上 的汽车行业运营经验,目前已经与 55 家车厂直接签署合同, 后装市场 占有 超过 70%的 份额 ,车联网连接数超过 2000 万 。  车联网运营面临颠覆性变革,联网技术不断演进,业务模式不断创新和多样化 ,服务运营走向场景化和个性化 。车联网技术从传统 4G LTE 到 LTE-V 汽车互联的阶段,包括 V2V( Vehicle to Vehicle,车到车)、 V2P( Vehicle to Pedestrian,车到人)、 V2I( 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车到基础设施)和 V2N( Vehicle to Network,车到网络),采用终端、网络、平台和应用的统一架构来满足车 联 网的业务需求。车联网业务模式从传统业务 telematics 向自动驾驶迁移, V2X 业务模式将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新进入者也将使目前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5 2  车联网业务 愿景  2.1  车载信息生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人们的出行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汽车成为人们外出的主要交通工具。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不仅仅满足于汽车带来的最基本的便利,在线导航、车内消费、影音娱乐等服务应运而生,在不远的将来,语音识别、文字信息朗读、人眼动作识别等新技术会被广泛应用在汽车上,使得人们的车载信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未来的车载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远程 信息服务和生活娱乐服务。   远程 信息服务 主要是指利用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实时获取车主所需的数据信息,并发生下载、消费等行为的服务。信息服务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车主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从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使得出行更加高效,便捷。典型的信息服务业务包括地图下载 /更新、在线导航服务、交通信息获取等。以在线导航为例,车联网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导航服务。车辆通过网络与云端服务器连接,请求导航服务,应用服务器通过云端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将规划的最优路线发送给车辆,这种服务可以随时在有网络覆盖的地方为用户提供。   生活娱乐服务 主要是指通过网络为车主提供娱 乐服务,一般以大连接和大流量等业务类型为主。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高清视频下载、兴趣点提醒、车载智能家居 、旅游出行 等。以车载智能家居为例,如 图 2-1 所示 ,车联网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车主提供安全、稳定、高效的智能家居系统服务,包括家用电器远程控制、泊车引导等。目前已有许多企业在开展车载智能家居的研发工作,例如大众 +LG、上汽+通用、福特 +亚马逊、宝马、谷歌、苹果等等。汽车与智能家居联动的体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过于复杂的连接形式、不稳定的使用体验都需要改善。但是,智能家居更广泛的连接性、兼容性都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未来可通过更多设备、更多形式来享受智能家居服务。  图 2-1 车载智能家居 互联示意图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6 2.2  智能安全驾驶  智能安全驾驶是目前车联网发展的重要应用场景,智能与网联相结合是未来安全驾驶技术发展的方向。随着传感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车辆可以主动感知周围环境状态,获取周围路况信息,用于行车决策。 但是,基于单车传感器的智能驾驶的弊端在于 ,信息探测范围较小,通常都在 100-200 米之内,而且容易受到环境如光照、天气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成本高、安全性差, 因此需要网联化弥补这一缺点。网联化使得车辆可以与周围的车辆、行人、路 侧 设备等任何具备通信能力的物体相连,通过数据传输,获取周围的环境信息。网联化的探测范围相比智能化更大,但是它只能在网络覆盖的区域才能发挥作用,且受网络的容量和传输速率的影响较大 。因此,网联 与 智能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  智能安全驾驶业务主要包括两个 发展 阶段: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   辅助驾驶 是指车辆通过获取周围环境信息,通过语音或屏幕显示等方式提醒驾驶员需要注意的事项,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做出决策控制车辆。典型的辅助驾驶业务包括紧急刹车预警、交叉路口预警、行人碰撞预警等。如 图 2-2 所示。以行人碰撞预警为例,行人和车辆定期向周边广播自己的速度和位置等信息,车辆收到行人的消息,根据行人的位置、运动速度和方向判断是否存在碰撞风险,若风险存在,车辆则向驾驶员发出行人碰撞预警。同样,当行人终端收到车辆的信息,判断存在碰撞风险时,向人发出警告,该警告可以为声音和 /或震动等形式。   自动驾驶 是自动驾驶是车联网发展的最高级阶段,未来汽车 可能 不 需要 方向盘,汽车完全 依靠车内和云端 中央控制器进行 协同 决策和控制。典型的应用场景包括自动泊车、远程驾驶、商用车编队行驶等。以商用车编队行驶为例,具有相同任务的车辆按照一定的规则行驶,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一定的车速、一样的行车路线,某些时刻按照既定的规则改变队形等 , 可以 达到 节约车辆能耗,降 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  图 2-2 车 辆 /行人交叉路口防碰撞场景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7 2.3  绿色高效出行  现阶段,交通问题 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 因素之一。 截至 2017 年 3 月底,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经突破 3 亿辆,其中汽车达 2 亿辆, 并以每年近两千万的数量激增, 与时俱进 发展创新技术产业 ,保障交通安全和提高交通效率,意义重大。 车联网可以将交通基础设施、单车、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与网络连接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高效的行车环境,助力于新能源的普及和交通效率的提升 。   高效出行 是指通过车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取用户行为信息,优化交通设施管理,提高交通效率,缓解城市拥堵。典型应用主要包括交叉路口智能信号灯、自适应巡航增强等。以交叉路口智能信号灯为例,车联网可以为交叉路口提供一个智能的管理机制,网络通过收集周边车辆速度、位置 等 信息,对 信号灯 参数进行动态优化,从而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绿色出行 是指结合车联网技术,利用单车、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出行。典型应用主要包括共享单车和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等。以 福特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 CHARIOT 为例, 如 图 2-3 所示。 用户可以通过终端 APP 获取车型、租赁有效时间、所在网点等信息, 基于身份 信息验证 取车,根据用车时间来进行收费。汽车分时租赁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减少尾气排放,保证出行舒适的同时降低出行成本 ,尤其 适合 限号愈发 严格的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 。 目前在国内商业化运营汽车共享的品牌有易多汽车共享 、 EVNET 和 EVCARD 等公司 。 分时租车是移动互联网 +车联网的复合性业务,属于新兴行业 , 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图 2-3 汽车 分时租赁 示意图  2.4  联通车联网业务发展规划  结合技术发展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联通 车联网服务可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8 第一阶段,以基础性 车载 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形态,传统的 Telematics 服务是典型代表,该阶段主要通过2G、 3G、 4G 技术承载中低速信息流,主要实现定位导航、车载娱乐、远程管理和紧急救援等基本功能,该阶段实现用户习惯培育,积累初步的用户规模;  第二阶段,以实现安全预警、部分自动驾驶服务和中高速业务为目标,该阶段以 3G-HSPA、 4G 和 LTE-V2X 等通信技术为支撑,网联化、智能化的汽车电子开始得到较广泛应用,安全预警和汽车环境感知能力逐渐增强,汽车逐步从代步工具向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信息娱乐平台转化,业务形态更加丰富,形成一定规模的安全类、娱乐类、共享类、辅助自动驾驶类、智能交通类业务,车辆联网普及率和业务创新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  第三阶段,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万物互联和围绕用户各种生活需求服务为目标,高级 /完全自动驾驶将解放驾驶者双手和大脑,以用户为中心服务能力得以完善, 5G 通信将提供充分推动助力,网联化、智能化的汽车电子得到大规模普遍应用,安全预 警和汽车环境感知能力显著增强,驾驶者注意力也得以释放,车联网业务形态将进入快速迭代和极大丰富阶段,车联网产业 与 智慧旅游、智慧家居和智慧商务等服务趋于融合,汽车空间真正开放给业务开发者,形成汽车和交通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新生态。  车联网业务发展,迫切需要建设跨行业的综合大数据 及 云 平台 ,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中国联通积极与 政府、行业机构和企业共同 合作, 构建综合大数据及云平台,形成对用户、设备、数据、服务等基础信息元素的统一管理、大数据智能分析、跨行业信息集聚、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等基础支撑能力 。 推动 统一的数据交互标准和规范,逐步实现与政府监管平台、企业级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等互联互通 , 支撑综合信息服务、安全与能效应用、汽车服务化和智能化转型应用的便捷开发与高效部署 ,全面 提升 智能出行的服务 水平 。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9 3  联通车联网 演进及部署 策略  3.1  车联网 系统架构  为满足车联网的业务需求,未来网络将采用“终端 网络 平台 应用”的统一架构,打造“多模通信 +人车路协同 +车云同步”的云网协同一体化网络,如图 3-1 所示。  图 3-1 云网协同一体化网络架构  ( 1)  立体化通信网络  支撑 未来车联网 发展必然是 一个立体化 通信 网络架构,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实现多模接入、车车直通、支持多种低时延高可靠业务的车联网通信。横向实现 3G/4G/5G 网络共存,依据不同的业务需求(例如 Telematics业务, V2X 业务)选用不同的网络及技术,实现多模通信。纵向实现车车之间无缝联通,在有网络覆盖情况下,可通过基站实现车车通信,而在无网络覆盖情况下,可通过 V2V 实现车车之间直接通信。通过网络实现路边设施信息回传与管理,实现 RSU( Road Side Unit)的快速、灵活、低成本的部署,实现数据与业务分流,降低网络时延,避免资源冲突,实现数据与业务的回传。为了增强基于基站通信的低时延高可靠业务,考虑沿公路部署光纤传输管道,引入边缘云计算,实现业务下沉,在靠近移动用户的位置上提供 IT 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并将业务存储和存储 分发能力下沉至靠近用户侧(如基站),降低网络传输时延。  ( 2)  云网协同平台  智能交通TSP 服务自动驾驶网络通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驾驶辅助能力智能导航能力安全连接能力增值服务能力路径规划能力车辆协同能力中国联通车联网云服务平台车辆直联3 G /4 G /L T E - V 2 X /5 G 移动网络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手机手机手机终端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API 接口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10 打造车联网 协同 互联 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在功能上,车联网云平台一方面具有网络管理能力,包括业务管理 、 连接管理 ,具有 车联网通用业务分析组件; 实现车车协同和车云协同;另一方面具有网络开放能力,例如进行大数据分析拓展新的业务渠道,或者向第三方企业开放网络接入功能,允许第三方企业进行业务定制。统一的云平台是未来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具备以下特性,如图 3-2 所示:云平台作为连接网络与应用服务的桥梁,首先应支持共性平台建设,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灵活性 、安全性、开发性以及稳定性;其次需要保证各类用户的体验,具有网络开往能力,实现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支持泛在接入,通过模块化实现云平台的灵活弹性,保证用户永远在线,并对客户做出实时响应。最后,要实现多场景支撑功能,例如:主动安全,路径规划、共享数据以及协同感知等。  协同互联云平台能力开放 、 互联互通泛在接入 、 灵活弹性永远在线 、 实时响应通用性 、 灵活性 、安全性 、 开发性 、 稳定性主动 安全 、 协同路径规划 、共享数据 、 协同感知实现多场景支撑功能支持共性平台建设保证各类用户体验图 3-2 车联网协同 互联 云平台 核心 特点  ( 3)  业务综合化和多样化  未来车联网业务以“ Telematics智能网联 智能交通 ”为基本路线,将朝着综合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已有的 Telematics 业务主要提供远程信息服务,例如智能导航、视频下载、故障诊断等。随着 LTE-V2X 标准化的完成,辅助驾驶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中,包括主动安全(交叉路口防碰撞、前向刹车提醒、超车提醒等)、交通效率(红绿灯车速引导、交通信息及路径规划等)和信息服务(汽车分时租赁、兴趣点提醒、充电站引导等)。在 5G 阶段车联网将实现自动驾驶功能,包括高级驾驶、编队行驶、传感器信息共享、离线驾驶等。  在大数据时代,针对车联网海量数据,融合通信网络大数据、个人用户大数据以及智能汽车和智能交通数据,提供大数据分析及推广服 务,打造基于互联网和汽车的大数据生态圈。  ( 4)  运营 商的产业角色  在 传统 车联网产业链中,服务用户的不仅是车厂和 4S 店,还包括互联网应用提供商、软硬件提供商、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以及电信运营商,如图 3-3 所示 , 其中直接服务于用户的有 4S 店、汽车后装设备提供商以及电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11 信运营商,其他行业则是间接服务于用户 。 未来 产业链 将 呈现各行业交错模式,资金的流动也呈现多向化、快速化的特点。  对电信运营商而言,车联网产业格局处于变革期,运营商的角色也在发生变化。传统运营商在车联网产业中主要提供通信管道、维护网络稳定与安全,以流量运营为主要营收点。随着车联网产业格局的变化,运营商也在探索新的服务角色,开始向 搭建 车联网平台、开展车联网业务运营转型, 创造新的营收机会。目前的转型探索主要有一下三种方式:  ( 1)搭建 车联网业务运营平台。例如:中国联通提供汽车信息化服务支撑平台 ( Telematics Service Support Platform,TSSP), 提供丰富的车载信息服务;   ( 2)基于网络经验为汽车厂商提供车联网网络解决方案。例如: Verizon 利用  4G 网络、云计算平台,向汽车厂商等等提供全套网络连接解决方案;  ( 3)基于流量优势进行车联网相关的软硬件捆绑销售。例如: AT&T 重点定位车联网流量经营及车联网软硬件 捆绑 销售。  图 3-3 车联网产业链示意图  3.2  车联网 网络 演进  3.2.1  车联网技术路线  V2X 技术演进路线如图 3-4 所示。 目前的车联网网络以 LTE-V2X 为主, 包括 Uu 口通信以及 PC5 口通信两运营 、 维护流量 、 定制化服务流量 、 定制化服务服务流资金流服务流资金流互联网应用 、 内容 / 服务提供商T S P ( 汽车远程服务提供商 )O E M ( 整车厂 )4S 店用户前装设备提供商( 硬件 + 软件 )后装设备提供商( 硬件 + 软件 )电信运营商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12 种方式,功能上满足 3GPP 提出的 27 种应用场景( 3GPP TR 22.885),包括 主动安全,交通效率和信息娱乐 。而LTE-eV2X 的 目标 是 在保持与 LTE-V2X 兼容 性条件 下,进一步提升 V2X 直通模式的可靠性、数据速率和时延性能,以部分满足更高级的 V2X 业务的需求。其相关技术主要针对 PC5 的增强,采用与 LTE-V2X 相同 的 资源池设计理念和相同的资源分配格式,因此可以与 LTE-V2X 用户共存且不产生资源碰撞干扰影响。 LTE-V2X 中的增强技术主要包括载波聚合、高阶调制、发送分集,以及低时延研究和资源池共享研究等。 未来 车联网 将是 5G-V2X与 LTE-eV2X 多种技术 共存的状态, 主 要 实现 与 自动驾驶 相关的 25 种 应用场景( 3GPP TR 22.886) ,包括编队行驶、高级驾驶、传感信息交互和远程驾驶 等 。  e N B基站分配资源自主选择资源高清视频自动驾驶远程监控车载 A R/V R网络切片边缘云核心云M E CRS UV 2 I ( 5 . 9 G Hz )V 2 P ( 5 . 9 G Hz )V 2 V ( 5 . 9 G Hz )V 2 N ( 1 . 8 G Hz )eN B4 G  C el l u l a r  N etw o r kI T S p l a t f o r mV 2 X - D i r ec tV 2 X - C el l u l a rLTE - V 2X LTE - e V2 X 5G - V2X车路协同实现主动安全 资源共享提升辅助驾驶能力 5 G 网络提供自动驾驶多样化业务图 3-4 V2X 网络演进  3.2.2  车联网关键技术  3.2.2.1  C-V2X 通信  2015 年 2 月, 3GPP SA1 正式启动了 LTE-V2X 业务需求研究项目,拉开了 LTE-V2X 技术在 3GPP 各小组的标准化序幕,并于 2017 年 3 月完成 V2X 第一阶段标准的制定 。  按 C-V2X 按 业务模式 可以分为以下 4 类 , 包括:  V2N( vehicle-to- network)通信,包括动态地图下载,自动驾驶相关线路规划、远程控制等;  V2V( vehicle-to-vehicle)通信,包括核心防碰撞,避拥塞等安全类应用, V2V 安全类应用不受限于网络覆盖;  V2P( vehicle-to-pedestrian)通信,车与人之间通信,主要用于行人安全;  V2I( vehicle-to-infrastructure)通信,用于车与道路设施之间通信,提供或接受本地道路交通信息。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13 图 3-5  LTE-V2X 的分类  同时 C-V2X 根据接口的不同又可分为 V2X-Direct 和 V2X-Cellular 两种通信方式,如图 3-5 所示。 V2X-Direct通过 PC5 接口,采用车联网专用频段(如 5.9GHz),实现车车、车路、车人之间直接通信,时延较低,支持的移动速度较高,但需要有良好的资源配置及拥塞控制算法。 V2X-Cellular 则通过蜂窝网络 Uu 接口转发,采用蜂窝网频段(如 1.8GHz)。具体的 PC5 口和 Uu 口对比如表 3-1 所示。  表 3-1 基于 Uu 通信和基于 PC5 通信比对  PC5 口通信  Uu 口通信  特点   低时延,覆盖范围小   适合交通安全类、局域交通效率类业务   广覆盖、可回传到云平台   适合信息娱乐类、广域交通效率类业务  功 能增强   帧结构增强以应对高速移动带来的问题   多种信息发送周期满足多种业务需求   拥塞控制机制以应对车辆高密度场景   基于位置的频谱池资源规划及调度管理   自我感知资源和自组织通信方法   车载终端多种同步方式   本地下行广播满足低时延要求   面向车联网应用的 QoS 设置   多种信息发送周期满足多种业务需求  3.2.2.2  边缘云  车联网业务 中有关驾驶安全类业务 的主要特征是低时延、高可靠。 在时延需求上,辅助驾驶要求 20100ms,而自动驾驶要求时延可低至 3ms。边缘云是在现有移动网络中实现低时延业务的使能技术之一。  移动 多 接入 边缘计算(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MEC)是在靠近人、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一般情况下针对车联网场景, MEC 系统有两种车车R S U人场景 1基于 PC 5 的 V 2 V / V 2 P / V 2 IE T U R A N车车R S U人场景 2基于 Uu 的 V 2 V / V 2 P / V 2 IE T U R A N                               中国联通车联网白皮书 (2017)                             14 构建 方式 , 一种是在基站侧利用 若干台 通用服务器构建的 边缘 云系统 ,完成流量本地卸载 ,及植入车联网相关应用 。 另一种是在基站内部提供一定的计算能力 。 边缘云提供本地化的云服务,并可连接 公有云或者 其他网络内部的私有云实现混合云服务。  边缘云计算通过将本地云平台下沉在基站侧,可为移动终端 提供低时延业务。如图 3-6 所示,通过 LTE 蜂窝网络和 MEC 车联网平台的本地计算,在紧急情况是下发警告等服务驾驶信息给车载 OBU,相比现有网络时延,车 到车 时延可降低至 20ms 以内,大幅度减少车主反应时间。此外,通过 MEC 车联平台还可实现路径优化分析,行车与停车引导,安全辅助信息推送,和区域 交通 服务指引等。  图 3-6  基于 MEC 平台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