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年航空运输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9 年 6 月 19 日,目录投资聚焦.1机场板块:免税业务助推板块价值发现 .3航空服务业务覆盖成本 非航业务收入贡献业绩 . 3航空服务业务相对稳定 流量决定体量. 3非航业务决定着机场真正的价值空间 . 5免税红利带动机场价值重估. 6贸易战背景下机场板块的稳定性价值凸显 . 8航空板块:多重利好 航空股蓄势待发.10收入端有望量价齐升 . 10两重利好:航空提价逻辑理顺叠加供需格局改善助力票价提升 . 12成本端:2019 年有望油、汇、费多点减负. 17不惧短期扰动,人民币大幅贬值概率较小 . 21民航发展基金减半征收 大幅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 22估值:板块估值中枢有抬升的趋势. 23行业评级与投资主线.25风险因素.25,表目录表 1:上海机场免税店面积规划. 8表 2:上市机场财务状况具有较强的防御性特点. 9表 3:国内航空票价定价机制相关政策. 12表 4:国内运量靠前的优质航线定价市场化开启. 13表 5:国内几条优质航线目前全价票情况 . 14表 6:燃油在航空公司的营业成本中具有较高的占比 . 17表 7:油价变化时各个公司的业绩弹性(单位:亿元) . 18表 8:不同燃油附加费对应的航空燃油价格范围. 19表 9:当燃油价格在不同价位时对燃油成本上涨的覆盖率 . 20 表 10: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变化时各个公司的业绩弹性(单位:亿元) . 21 表 11:2019 年各个航空公司的估值水平相对较低 . 24,图目录图 1:头部机场飞机起飞架次占比情况. 4图 2:近几年主要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情况(单位:架次) . 4图 3:几家上市公司的旅客吞吐量国内占比都居于行业前列 . 4图 4:货邮吞吐量占比中上海浦东机场遥遥领先 . 4图 5:上海机场近几年非航收入占比逐年提升. 5图 6:上海机场非航收入中商业餐饮收入增速最快(单位:亿元). 5图 7:全球免税市场保定稳定增长(单位:亿元). 7图 8:2017 年亚太地区占据了免税市场的将近半壁江山. 7图 9:机场为免税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 7图 10:近几年机场营业收入整体维持低速增长(单位:%) . 9图 11:近几年机场归母净利润增速相对不高(单位:%). 9图 12:近些年中国民航客运量整体保持稳定增长 . 10图 13:国内居民人均乘机次数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 11图 14:航空业以及三大航空平均航距处于历史高位(单位:公里). 12图 15:京沪航线 2014 年恢复正增长. 12图 16:2018 年三大航客公里收益指标改变了同比持续下滑趋势 . 14图 17:客公里收益在经历多年下降之后 18 年开始有所抬升. 14图 18:中国民航客座率持续攀升 . 15图 19:供给和需求增速差额(08 年以后整体需求增速快于供给增速) . 15图 20:前十大机场起落架次增速趋缓 . 16图 21:航空煤油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走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17图 22:2018 年航油均价同比大幅上涨 28% . 17图 23:三家机构预测全球原油新增需求(百万桶/日) . 19图 24:2018 年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处于 2010 年以来的高位 . 22图 25: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异常波动 . 22图 26:民航发展基金整体收入规模逐年增长(单位:亿元) . 23图 27:各家上市公司 2018 年缴纳民航发展基金情况. 23图 28:近期消费相对于周期行业有估值溢价 . 24图 29:2011 年以后三大航的估值中枢有整体提升的趋势(单位:倍). 24,机场预期改善 航空蓄势待发,交运行业 2019 年中期策略报告,2019 年 6 月 19 日,机场预期改善:机场的收入来源分为航空服务业务收费、非航业务收入两部分;航空服务为,政府定价,收费标准是基于成本和用户承受能力双重考虑,该业务能为机场贡献稳定业绩, 但是业绩弹性较差;非航业务收入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也是机场强大客流量变现的重要渠道, 可以类比商贸零售,且又有商贸零售不具备的无获客成本、高净值人群、强制停留等优势, 使得机场具有一定的成长性;而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免税提成的大幅提升事件又让市场看到 了机场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流量变现空间;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目前市场风格开始趋 于保守,具有稳健经营能力板块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而机场板块恰恰符合稳健投资风格。 我们认为机场行业属于目前市场环境下为数不多可进可退板块。,航空蓄势待发:收入端有望量价齐升,首先,较强的经济发展韧性会带动航空需求持续稳定 增长,加上人均乘机次数潜在提升空间,叠加高铁对航空业的冲击负面影响消除,航空客运 量预期能保持稳定增长;其次,航空供需逐渐优化,国内主要航线市场化定价逐渐放开,提 价逻辑理顺,叠加波音事件的影响,助推提价预期。成本端多点减负:首先,目前市场普遍 预计原油供给充足,不考虑不可控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预计今年的价格中枢要低于去年; 其次,人民币汇率短期扰动因素不改长期逻辑,我们认为随着扰动因素的减弱或者消除,基 本面对汇率的支撑力度会有所增强;最后,民航发展基金征收标准减半,将大幅确定性增厚 上市公司业绩。估值中枢有抬升预期,航空公司的提价逻辑理顺,成本转嫁能力将逐渐提升; 燃油附加费在油价高企时也是有效的成本转嫁手段;我们判断,未来航空板块消费属性变强, 估值中枢将逐渐提升。行业评级: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当前经 济转型从重量到重质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目前板块很难出现系统性机会,我们给予交通运输 行业“中性”评级。建议积极关注机场、航空等板块结构性机会;机场较深的护城河和稳定 的业绩为板块提供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免税店为代表的非航业务又为其成长性打开了想 象空间,我们判断,在市场偏谨慎的背景下,机场板块的可攻可守价值将会凸显。航空板块 预计会受到收入端增收、成本端减负的共同驱动,同时加上估值中枢抬升预期,我们认为目 前航空业上市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投资窗口期。建议关注上海机场、白云机场、 深圳机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风险因素:其他免税业态的负面影响,油价、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等。,本期内容提要:,首次评级,交通运输板块相对沪深 300 表现,投资聚焦关键假设点看好航空和机场的结构性机会主要基于几点假设:1、航油价格同比不会出现大幅上涨,避免成本过快增长;2、人民币汇率 虽有短期扰动,但不具有大幅贬值基础;3、航空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因为航空业属于政策管制较多的行业,政策变动对业绩 影响较大;4、热门航线机票价格顺利提价;5、上海等地市内免税店业务不会对机场店造成太大冲击。推荐逻辑受免税业务催化 机场业绩弹性预期改善机场的收入来源分为航空服务业务收费、非航业务收入两部分;航空服务为政府定价,收费标准是基于成本和用户承受能力双重考虑,该业务能为机场贡献稳定业绩,但是业绩弹性较差;非航业务收入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也是机场强大客流量变现的重要渠道,可以类比商贸零售,且又有商贸零售不具备的无获 客成本、高净值人群、强制停留等优势,使得机场具有一定的成长性;而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免税提成的大幅提升事件又让 市场看到了机场强大的议价能力和流量变现空间;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目前市场风格开始趋于保守,具有稳健经营能力板块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而机场板块恰恰符 合稳健投资风格。我们认为机场行业属于目前市场环境下为数不多可进可退板块。航空板块存在多方面利好 蓄势待发收入端有望量价齐升。主要受益于一大稳定(客运量稳定增长)、两大利好(航空提价逻辑理顺、波音事件发酵改善供需格局 助力提价):客运量稳定增长:首先,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韧性较强,会带动航空需求持续增长;其次,国内人均 乘机次数相比发达国家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未来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高铁对航空业的负面影响消除。票价提升预期较强:在航空供需逐渐优化(客座率逐年抬升)的背景下,新的催化因素不断出现,催化一,国内主要航 线市场化定价陆续放开,航空提价逻辑理顺;催化二,良好的供需格局叠加波音事件的影响,波音 737MAX 事件后国内 宣布停飞、后续订单交付或者投入运营预期会推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供给缺口,改善供需格局,助力提价弹性。,成本端多点减负航油价格中枢下移概率大。航油是航空公司最大的成本项,2018 年国内航油均价较 2017 年整体抬升 28%,给航空公司 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目前市场普遍预计原油供给充足,不考虑不可控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预计今年的价格中枢要 低于去年。不惧人民币短期扰动,目前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近期人民币出现了快速贬值,但是我们认为目前人民币尚不具备大 幅贬值的基础,一方面是由于美联储提前结束缩表的预期压制美元指数,另一方面则是国内政策托底经济修复了市场预 期,我们认为随着扰动因素的减弱或者消除,基本面对汇率的支撑力度会有所增强。 民航发展基金减半征收确定性的大幅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估值中枢有抬升预期目前看航空公司周期属性强于消费属性,但是我们认为,航空股未来会有周期属性减弱,消费属性增强的趋势,主要逻辑:航空公司成本传递能力在不断增强。而随着优质航线价格市场化的放开,航空公司的提价逻辑理顺,成本转嫁能力将逐 渐提升,对油价的敏感性也将下降。燃油附加费在油价高位时也是有效的成本转嫁手段。所以我们认为,未来航空板块估值中枢会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目前消费板块相对周期板块有39.7%的溢价。 市场表现催化剂航空:油、汇两端往对航空公司有利的方向发展,旺季热门航线顺利提价;机场:业绩稳定向好,免税后续利好催化。行业评级交通运输行业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当前经济转型从重量到重质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目前板块很难出现系统性机会,我们给予交通运输行业“中性”评级,建议积极关注机场、航空等板块结构性机会。机场较深 的护城河和稳定的业绩为板块提供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以免税店为代表的非航业务又为其成长性打开了想象空间,我们判 断,在市场偏谨慎的背景下,机场板块的可攻可守价值将会凸显。航空板块预计会受到收入端增收、成本端减负的共同驱动, 同时加上估值中枢抬升预期,我们认为目前航空业上市公司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投资窗口期。建议关注上海机场、白 云机场、深圳机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春秋航空、吉祥航空等。风险因素其他免税业态的负面影响,油价、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机场板块:免税业务助推板块价值发现航空服务业务覆盖成本 非航业务收入贡献业绩机场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部分:航空服务业务收费、非航业务收入。航空服务业务,指机场以航空器、旅客和货物、邮件为对象,提供飞机起降与停场、旅客综合服务、安全检查以及航空 地面保障服务。公司相应取得包括航班起降服务、旅客综合服务、安全检查服务、航空地面服务和机场建设费返还收入。我国机场的航空服务业务收费定价由中国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相关规定,对收费标准进行管控和调整。根据关 于印发民用机场收费改革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民用机场收费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通用航空民用机场收 费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民用机场收费标准调整方案的通知等规定,民用机场的起降费、停场费、客桥费、旅客 行李和货物邮件安检收费由民航局依据机场管理机构提供设施及服务的合理成本、用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核定基准价; 头等舱、公务舱休息室出租、办公室出租、售补票柜台、值机柜台出租等实行市场调节价,由机场管理机构根据其提供 设施和服务水平与用户协商确定,并通过航空价格信息系统备案。非航收入,主要是指除航空服务业务外,由机场依托航空服务业务提供的其他服务。服务收费主要依据市场情况和服务 质量等因素,主要包括货邮代理业务、特许经营权业务、租赁业务、地面运输业务、广告业务等。机场在非航收入领域 具有较强的自主权,也是机场盈利的主要来源;针对非航部分机场一般采取自主经营或者出租的模式进行。航空服务业务相对稳定 流量决定体量机场航空服务业务的收费对象主要有几类:航班收费(航班起落架次)、旅客收费(旅客吞吐量)和货邮收费(货邮吞吐量); 这三个指标的就决定了航空服务业务的整体收入体量。按照航班起落架次指标,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白云机场为国内机场飞机起落架次的三甲,A 股上市公司中飞机起降架次 国内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上海机场(4.6%)、白云机场(4.3%)、深圳机场(3.2%)和厦门港务(1.7%)。,图 1:头部机场飞机起飞架次占比情况,图 2:近几年主要机场航班起降架次情况(单位:架次),0.0%,1.0%,2.0%,3.0%,4.0%,5.0%,6.0%,北京/首都 上海/虹桥,广州/白云 深圳/宝安,上海/浦东 厦门/高崎,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0,000,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北京/首都,上海/浦东 深圳/宝安,广州/白云 上海/虹桥 厦门/高崎,从旅客吞吐量的角度看,市占率最高的机场为首都机场,上市公司中上海机场的市占率最高(5.85%),白云机场(5.51%) 紧随其后。机场货邮吞吐量与旅客吞吐量结果的存在一定的差异,最高的为浦东机场(23%),远高于首都机场(12%),主要受益于上 海机场辐射腹地(长三角)较高的经济水平。,北京/首都,广州/白云,上海/浦东,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2018 年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机场的格局,首都机场、虹桥机场、白云机场为第一梯队,深圳机场、厦门 港务进紧随其后;而且从历史数据也能看出机场的成长空间都是渐进式的,除非产能扩张,很难带来快速的扩张拉开与其他 机场的差距,也就意味着对应的航空服务收入很难拉开较大的差距。,非航业务决定着机场真正的价值空间机场航空服务业务由相关监管机构定价,而定价又是以覆盖成本为基本准则,所以机场的利润端则需要通过非航业务体现, 非航业务的提升以及预期是机场投资价值的关键。由于航空服务特殊性,成长受限明显;而机场巨大的客流量为期发展零售、餐饮、广告等业务提供了先天条件;且机场的客 流相对于商超又具备自身优势:无获客成本,因为机场属于人流密集区域,所以机场商业基本不需要营销来获客;高净值人群,目前国内乘机需求尚未发展成大众消费,所以乘机人群具有相对高净值特点,具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强制停留属性,候机过程属于强制停留时间,增加消费概率;截留国外消费的关键节点,免税店的目的就是为了截留一部分国外消费,使得消费停留在国内,而机场扮演这种角色具 有天然优势,也正是免税店业务的超预期为机场非航业务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非航业务占比提升是趋势随着非航业务业态逐渐拓展,非航业务的收入占比逐渐提升是未来机场板块的趋势。以上海机场为例,2014 年以来(2014 年以前因为统计口径调整造成不可比),公司的非航空收入占比整体逐年增加(从 2014 年 50.4%增加到 2018 年的 57.4%); 从细分项可以看出,航空服务业务的两个细分项近几年的复合增速都低于 10%,而非航收入的最大占比的商业餐饮收入复合 增长率高达 39.86%。,2018年,2014年,复合增速(右轴),免税红利带动机场价值重估免税行业是指部分国家和地区授权一家或几家企业,允许其在运输工具、口岸或市内设立门店,向出入境旅客销售免税商品的零售 行业。全球常见的免税店业态包括出入境免税店、离岛免税店及市内免税店。根据销售场所不同,免税店又可划分为机场免税店、 市内免税店、邮轮免税店等。免税店在购买进口商品具有渠道优势目前购买海外商品的渠道有:国内专柜、跨境电商、免税店、代购和海外专柜等。在传统的进口商品购买渠道中,免税店具 有明显的优势,优势主要体现在:相对于海外专柜和代购的低税率渠道,免税店具备产品渠道、售后服务更可靠的优势;相 比国内专柜、跨境电商又具备成本优势。国内专柜渠道成本最高,该渠道要承担进口环节的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主要综合税率在 25%-50%不等;跨境电商成本相对较低,渠道的税收方式不同,通过海外 B2C 直邮方式发货的征收行邮税、通过保税仓途径发货的征收 跨境电商综合税。行邮税征收对象是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物品价值在 5000 元以下(20 种不予免税商品 除外)可以免除行邮税,若物品总价值超过额度则需对超出部分征收行邮税(主要税率在 3%-50%不等)。跨境电商综合 税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法定应纳税额的 70%征收。海外专柜购买商品与代购渠道,如未被抽检则可以实现避税,但是被抽检的情况下对于超额部分按照判定税率缴纳行邮 税(分为 3%、25%、50%三挡)。瞄准消费回流,国内免税产业具有较大空间从全球角度看,2017 年全球免税销售额为 680 亿美元,2018 年免税消费预计将达到 5000 亿元人民币。根据商务部数据,2018 年,中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体规模超过 1800 亿元,预计占全球免税市场销售额的 36%。而同时国内 免税市场的规模仅为 395 亿元,我国 2018 年免税消费额占到全球的仅 8%左右。所以消费回流还有很大的空间,国内免税市场会保 持快速增长。,机场有望充分享受免税产业发展红利2017 年全球免税渠道总机场渠道占销售额的 56%,说明机场为免税产业重要的发展平台。国内几家重要的上市机场均为头部 机场,国际航线占比较高,且在免税业务上都有所布局。,免税业务将成为机场流量变现的最佳通道2017 年 3 月,白云机场进境免税店开标,免税提成比例大幅超预期;2018 年 3 月,浦东机场 T2 航站楼原免税协议到期,新协议签订后扣点率大幅提高。上海机场免税新协议中规定,2019 年 1 月 1 日始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合同期内保底销售提成总额为 410 亿,其中 T2 航站 楼 2019 年起采用 42.5%提成率,T1 航站楼 2022 年起采用 42.5%提成率,卫星厅自启用日起始采用 42.5%提成。从上海机场可用面积指标看现在已经投入使用的面积为 4567 平米,2022 年 T1 投入使用将增加 3286 平米,而卫星厅建成以 后面积将增加 9062 平米,产能瓶颈逐渐打开。表 1:上海机场免税店面积规划,根据我们测算,2015 年到 2018 年日上浦东的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为 35%,而按照保底收入 2018 到 2022 年复合增长率仅为7.2%就能完成,所以我们判断,上海机场未来实际分成高于保底收入概率较大。目前机场免税店上海机场一枝独秀,我们认为上海机场为同样具有吞吐量和国际航线优势的白云机场和深圳机场等未来非航 业务发展路径树立了方向和标杆,对整个板块的价值发现起到引领作用。上海机场和白云机场免税业务扣点的大幅提升体现了头部机场的流量变现能力,有益于提升市场对机场价值的重塑。贸易战背景下机场板块的稳定性价值凸显长期以来,机场板块业绩都不能表现出很强的成长性,在积极的市场环境下,资金对机场板块的积极性整体不高。,深圳机场,白云机场,上海机场,厦门空港,均值,深圳机场,白云机场,上海机场,厦门空港,均值,但是,在中美贸易战升级的背景下,目前市场风格开始趋于保守,具有稳健经营能力板块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而机场板块 恰恰符合稳健投资风格。我们认为机场行业属于目前市场环境下为数不多可进可退板块。主要基于几点:机场独特的商业模式使得板块护城河效应明显,区域范围内很难出现有效的竞争对手;机场业务中的航空服务具有很强的公用事业特点,收入是基于成本的倒推,所以具有非常强的稳定性;非航业务使得具有商贸零售的特点,具有成长性,且相比商贸零售行业具有天然的比较低的获客成本以及比较高质量的 消费群体,再加上免税业务带来的增长预期,非航业务具有贡献业绩弹性的能力。通过对比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和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营业总收入等指标,可以看出机场板块表现明显 好于全部 A 股的均值。表 2:上市机场财务状况具有较强的防御性特点,注释:各个公司为 2018 年年报数据,航空板块:多重利好 航空股蓄势待发收入端有望量价齐升我们判断航空公司今年会出现收入端量价齐升格局。主要受益于客运量稳定增长、航空提价逻辑理顺、波音事件发酵改善供 需格局助力提价:第一,我们判断航空客运量能保持稳定增长:首先,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韧性较强,预期会带动航空需求持续增长; 其次,国内人均乘机次数相比国际发达国家还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高铁对航空业的冲击已 经过了最坏阶段,负面影响消除。第二,机票价格提升预期较强。催化一:头部航线价格管制放开,航线提价空间大,航空公司提价逻辑理顺,航空公司业绩 弹性增强;催化二:波音 737MAX 事件后国内该机型停飞、后续订单交付及运营会相应推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供给缺口,从 而改善供需格局,助力提价。客运量数据多年保持稳定增长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韧性较强,预期会带动国内居民航空需求持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 2001 年以后,客运 量数据只有三年同比低于 10%的增速,近五年的复合增长率为 11.5%,最高值为 13%,最低值为 10.6%,整体波动比较小。 在经济环境没有大的波动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航空客运量仍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45%40%35%30%25%20%15%10%5%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万人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图 12:近些年中国民航客运量整体保持稳定增长 民航客运量客运量同比增速,人均乘机次数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乘机次数还有较大的差距,说明国内的乘机需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高铁对航空业的冲击已经过了最坏阶段我们认为高铁对国内航线的影响最坏时刻已经过去,主要基于以下逻辑:首先,国内对航空需求有较强的韧性。从京沪高铁对该航线的影响来看,京沪线 2011 年投入运行,造成该航线连续三年下滑,但是从 2014 年开始恢复正增长,到 2016 航空客运量便达到历史最高值。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航空较强的需求韧性; 另外,从京沪高铁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可以看出,高铁对航空的冲击为阶段性的。另外,从平均航距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2018 年航空行业的平均航距已经达到 1438 公里,三大航的平均航距为 1418 公里, 即使考虑潜在的高铁提速因素对航空的冲击距离也很难达到这个数据。所以可以判断高铁对航空的冲击已经逐渐较弱,未来 也很难形成较大冲击。,图 15:京沪航线 2014 年恢复正增长,14381418,1,250,1,300,1,350,1,400,1,450,2 0 1 1 2 0 1 2 2 0 1 3 2 0 1 4 2 0 1 5 2 0 1 6 2 0 1 7 2 0 1 8,图 14:航空业以及三大航空平均航距处于历史高位(单位:公里) 中国民航业三大航平均,30%25%20%15%10%5%0%-5%-1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9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北京到上海航空运输量(百万人次),增速(右轴)40%35%,两重利好:航空提价逻辑理顺叠加供需格局改善助力票价提升 催化一:机票价格管制逐渐松绑,航空公司定价自主权增强我国民航票价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定价到政府指导价,从严格管制到逐步放开,最后到市场化机制定价的过程。表 3:国内航空票价定价机制相关政策,新开辟市场化航线含金量较高17 年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航国内航空旅客运输价格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开放了最新一批实行市场化调节的 306 个航段,叠加前几批开放航段数已经达到 1030 条。与之前不同的是,本期开放的 306 个航段基本上包含了国内最优质的航段,我们统计客运量前 25 航段显示,在本次开放数量就高达 19 个。表 4:国内运量靠前的优质航线定价市场化开启,新增市场化航线提价逻辑理顺2018 年 4 月底,各个航空公司便进行了一轮提价,客公里收益 2012 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2012 年以来三大航客公里收益指标持续下滑,说明票价整体是趋降的,但是在 18 年优质航段理顺提价逻辑以后,客公里收益出现首次正增长,说明优质航 线提价能为航空公司贡献更大的业绩弹性。图 16:2018 年三大航客公里收益指标改变了同比持续下滑趋势图 17:客公里收益在经历多年下降之后 18 年开始有所抬升,-15%,-10%,-5%,0%,5%,1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0.750.700.650.600.550.500.450.40,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