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基于经济、社会、环境框架的分析和实用指南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一带一路” 倡议的目标是推动沿线各国实现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愿景1,与联合国在2015 年可持续发展峰会上正式通过的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向一致。作为承载凝聚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发展经验的重要平台,经济园区以有限资源进行滚动式开发,形成高效的产业聚集带动所在地经济发展的模式,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则在过去十几年的建设发展中,积极把中国园区的发展实践同东道国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持续同全球合作伙伴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经验,同时也有效地助力了所在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在探索利用经济园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最佳途径,以实现在经济园区的规划、开发和经营中的经济、环境、社会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基于以上情况,本报告旨在帮助境外合作区的政府决策者、开发商、运营者和入区企业了解创建一个可持续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切入点,最终实现合作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实现 2030 议程。同时,本报告还期望重点凸显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注重实用性 。本报告贯穿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规划、开发和经营的全过程,提供了一套基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用指南,通过与 2030 议程紧密结合,能更好地帮助政策制定者、园区运营者等了解经贸合作区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溢出效应。 二是体现互学互鉴 。园区的发展模式在中国实践过程中取得诸多成绩,但园区发展模式并非中国首创;尽管中国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在成长中不断提升。因此,本报告在案例的选择上,既参考了中国国内已经成熟的园区发展经验,也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实践进行总结,同时还吸纳了海外园区同行的良好实践。通过这样的比较,找到三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助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运营者构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总体来看,本报告涵盖了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的基本框架和相关政策,注重政策性、理论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具有可读性和实操性。相关人员通过本报告可以了解全球园区发展的通行做法,增强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助推沿线地区实现 2030 议程做出更大贡献。报告撰写组2019 年 4 月前言1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亿人通过快速工业化提供的就业和收入摆脱了贫困。各类经济区已成为启动 20 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快速工业化进程、实现持续的工业多元化和升级目标的重要工具。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中国也在海外建立经贸合作区,分享工业化经验,促进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今天,这些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共建 “一带一路” 的重要平台。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 193 个成员国于 2015 年正式通过的 2030 年可持发展议程有着很多潜在的协同效应。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境外经贸合作区致力于推动国内外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工业化(可持续发展目标9),促进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创造体面就业和收入(可持续发展目标8),帮助减少贫困(可持续发展目标 1)、饥饿(可持续发展目标 2)和不平等(可持续发展目标 5 和 10),同时改善健康和福祉(可持续发展目标 3),提高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可持续发展目标 6、7、11、12),减少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排放(可持续发展目标 13、14 和 15)。“一带一路”沿线的境外经贸合作区不仅可以成为推动东道国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引擎,还在促进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助力东道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具有潜力。当然,许多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取得瞩目成绩的同时,仍存在提升的空间。这份报告回顾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就境外经贸合作区如何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工业化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建议。该报告的数据来源基于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于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2 月间对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行的全球调查问卷。同时,本报告在文献回顾及问卷调研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对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南非进行的 67 次实地半结构式访谈内容,这些来自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所在国管理部门、开发商、运营商、入区企业和工人的一手见解极大地充实了本报告的观点和结论。以上这些都为创建一套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实用指南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这些指南将助力把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因素综合运用到规划、开发和运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当中。 本报告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历史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作用和现状以及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所获得的政策指导和支持,此外还重点总结了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第二、三、四章分别关注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其中每章都先强调了境外经贸合作区迄今为止在这些领域的经验和成就,其次提供了实用指南,确保境外经贸合作区在未来为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该指南包括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一些全球经济特区的实例,阐述了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的“商业案例”,以及在这些领域采取措施如何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第五章对前文进行了总结,并就如何加强境外经贸合作区在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 ,包括:1)创建可持续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2)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为境外经贸合作区创建经验和知识共享机制;3)探索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融资的新方式。执行摘要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一、境外经贸合作区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发展历程2.境外经贸合作区实践与国际经济特区理论的探讨2.1 发展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 2.2 新地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 3.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2030议程的重要平台 4.中国政府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二、境外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经验分享及指南 经济视角1. 境外经贸合作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现状与经验2. 境外经贸合作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用指南2.1 政策和制度安排 2.2 符合所在国优先产业 2.3 多元化的激励政策 2.4 选址 2.5 选取商业模式 2.6 渐进式开发 2.7 多种收入来源 2.8 锚定优先入驻企业 2.9 地方联系 11233468814141516171820212222目 录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三、境外经贸合作区可持续发展现状、经验分享及指南 环境视角1. 境外经贸合作区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与经验 2. 境外经贸合作区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用指南 2.1 环境政策、战略和管理系统 2.2 能效措施 2.3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2.4 水资源管理 2.5 废物管理 2.6 减排和气候适应性运营 2.7 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 四、境外经贸合作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现状、经验分享及指南 社会视角1. 境外经贸合作区社会可持续发展现状与经验 2. 境外经贸合作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用指南 2.1 重新安置计划 2.2 劳动标准 2.3 工人住房 2.4 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2.5 安全 2.6 良好的工资结构和激励制度 2.7 社会基础设施 2.8 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管理 242426262728293031323434373738394041414244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2.9 社区参与 五、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调研问卷 后记 45474748495365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图 1 可持续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图 2 受访园区的盈利状况 图 3 受访园区的运营年数 图 4 受访园区的投资额 图 5 受访园区的盈利模式(可多选) 图 6 受访园区吸引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可多选) 图 7 受访园区选址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可多选) 图 8 受访园区包含的配套功能区域(可多选) 图 9 受访园区入驻企业采购渠道(可多选) 图 10 受访园区入驻企业采购本地化面临的障碍(可多选)图 11 受访园区采取的环保措施(可多选) 图 12 受访园区对入驻企业的要求(可多选) 图 13 受访园区与当地社区主要的互动形式(可多选) 图 14 受访园区遇到的主要劳工问题(可多选) 图 15 受访园区为解决劳动相关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可多选) 图目录589910101111121225353536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