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干预公众低碳消费项目成果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传播干预公众低碳消费项目成果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传播干预公众低碳消费项目成果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传播干预公众低碳消费项目成果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传播干预公众低碳消费项目成果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传播干预公众低碳消费项目成果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传播干预公众低碳消费项目成果报告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2019-1 1 总报告: 中国 2030 和 2050 年传播干预低碳消费领域识别报告 . 1 前言 . 1 一、居民消费 . 2 (一)消费的分类 . 2 (二)消费的统计与测算 . 3 (三)居民消费碳排放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 4 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 5 三、 中国家庭碳排放现状及近年来整体变化趋势 . 7 (一)家庭消费有关领域碳排放的现状 . 7 (二)中国 2030 和 2050 年碳排放情况预测 . 13 四、家庭消费 碳排放重点领域及影响因素 . 16 (一)交通领域 . 17 (二)居住领域 . 22 (三)衣着领域 . 26 (四)食品领域 . 30 (五)家庭设备领域 . 36 (六)通信领域 . 38 (七)杂项商品与服务 . 40 五、结论与建议 . 40 (一)结合消费减排的特点,开展对于公众低碳消费的意识引导 . 41 (二)政府是公众消费的倡导者, 需要通过行政和经济的手段引导公众进行消费 . 41 (三)通过加强公众参与使公众在低碳决策的过程中加强参与感,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具有获得感 . 42 (四)对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水平进行多种形式的管制 . 42 (五)基于 2030 和 2050 的消费排放干预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 . 43 分报告一:家庭消费碳排放识别的国际案例研究 . 45 一、家庭消费碳排放国别案例研究 . 46 (一)英国 . 46 (二)芬兰 . 47 (三)美国 . 48 目 录 2 二、影响家庭碳排放因素的研究综述 . 50 参考文献: . 53 分报告二:国内外传播干预低碳消费的案例和经验总结报告 . 55 一、野生救援蔬食项目 . 57 (一)形成蔬食合作联盟 . 58 (二)发挥明星效应 . 59 (三)举办大型宣传月 . 60 (四)充分利用媒体资源 . 60 二、光盘行动 . 63 (一)政府支持 . 65 (二)民间支持 . 65 (三)走进校园 . 66 三、绿色采购计划 . 67 (一)美国的政府绿色采购 . 68 (二)日本的绿色采购 . 69 (三)欧盟的政府绿色采购 . 72 四、国外碳标签制度 . 74 (一)政府支持并推动,企业响应 英国、欧盟、德国、日本、韩国 . 74 (二)企业联合推动 美国 . 77 五、各国以政府为主导的绿色消费案例 . 79 (一)英国:绿色政策改变公众行为 . 79 (二)新加坡:培养民众绿 色消费习惯 . 80 (三)澳大利亚:政府节能补贴 . 81 六、归纳干预低碳消费和行动的 途径和方法 . 83 (一)政策及基础条件干预 . 83 (二)不同形式下传播的间接干预 . 86 (三)直接产品及服务干预 . 92 1 传播 干预 公众 低碳 消费 项目 2019-1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中国 2030 和 2050 年传播干预低碳消费领域识别报告 2 总报告: 中国 2030 和 2050 年传播干预低碳消费领域识别报告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稳步 发展, 2010 年正式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随着经济发展增加的碳排放总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跃居世界首位,超过了美国和欧盟。 在国际减排压力日益增加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的碳排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在气候变化领域履行了重要的国际职责,中国与美国于 2014 年 11 月联合发布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承诺碳排放在 2030 年左右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并且在 2015 年 12 月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方重申了这一承诺。实现这一 “承诺 ”任重而道远 ,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前国际和中国碳排放情况做深入研究 。 本文将基于当前家族碳排放 数据,探讨影响中国 家庭消费 碳排放主要因素,而家庭作为能源消费主体, 从各个层面、多个领域影响着中国碳排放情况,因此将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关注点 。 一、居民消费 (一) 消费的分类 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 动力 之一 , 消费的升级与结构性调整有助于 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模 方 式。 树立低碳 为理念的消费模式不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公民社3 会责任的体现 。 居民家庭消费 涵盖衣、食、住、行、用 等多 个方面,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目录, 国家统计局将消费分为八大类 别 ,主要包括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和其他用品和服务。 (二) 消费的统计与测算 个体消费既是消费者自我意愿的体现,同时作为家庭一员,也会受到家庭文化、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通过研究家庭消费的碳排放水平可以有效的显示消费领域的碳排放水平。 根据排放来源的不同,家庭碳排放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部分。 直接排放主要是针对消费活动中对于能源消费的排放。 直接碳排放包括家庭用于炊事、取暖、照明、洗浴、交通等活动中对能源直接消费所产生的 CO2,直接利用的能源种类包括煤炭、液化石油气、煤气、汽油、热力和电力等,计算家庭直接碳排放主要采用排放系数法,一是采用科技部公民节能减排手册或相关机构数据,二是采用IPCC 温室气体排放指南能源排放的碳排放量,三是将不同类型的能源使用量折算为标准煤。统计数据主要来自能源类的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等。 间接碳排放是家庭生活过程中使用的各项产品与服务在其开发、生产、流通、使用和回收整个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 CO2。 服务等(教育、文化) 间接排放,不能直接计算碳排放数值, 目前国内外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核算方法(张虎彪, 2014) 只能 通过人的行为 来确定 能源4 消费水平和 碳排放水平 。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家庭能源消耗中间接消费的主要有三种方法, 主要包括 混合能源分析法、家庭代谢法和消费者生活方式分析法,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张馨等,2010)。 (三) 居民消费碳排放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 发达国家的排放过程来看 ,随着 工业排放的达峰, 居民 家庭消费排放趋于上升。 以美国为例, 80%以上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源于消费者需求,居民通过家庭和旅行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占 41%。有研究数据显示,全球居民生活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72%。 中国家庭能源需求占整个国家能源需求大约为 26%和整个二氧化碳的 30%(张虎彪, 2014) , 魏一鸣(魏一鸣, 2014)用投入产出法计算 1992 年、 1997 年 和 2002 年中国居民生活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二氧化碳排放分别为 2.74 亿万吨、 4 亿万吨和 3.92 万吨, 姚亮(姚亮, 2011)用综合生命周期法云计算 1997、 2002 和 2007 年城乡居民消费的碳排放量分别为 11.73 万吨、 12.52 万吨和 18.01 万吨。 目前,中国 家庭 消费的碳排放水平已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2000 年至 2007 年, 在直接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中,煤炭消费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 电力 、 热力、天然气 和 成品油的消费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比重由 2000年 18.5%、 11.9%、6.5%和 3%增长到 2007 年 23%、 17.2%、 15.5%和 6.5%,此外,私家车的增加也正在改变消费者的出行模式,每百户家庭中 汽车和摩托车的5 数量由 2000 年 0.5 辆和 18.8 辆增加到 2007 年的 6.06 辆 24.81 辆。2000 年至 2007 年城镇居民的间接能源消费约 占其生活总用能的87.8%,城镇居民中间接能源消费最大的是居住,占到 60%以上,其次是食品、教育文化娱乐;再次是衣着、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家庭设备电器;最小的杂项商品和服务,约占间接能源消费的 0.36%。 总体来看,居民家庭间接能源消费都要远远高于直接能源消费,并且从 2000 年到 2007 年,居民直接能源消费都在持续的增长,城镇居民直接能源消费从 2000 年的 6700.56 万吨上升到 11458.8 万吨, 其中 2007 年碳排放水平为 8535.04 万吨, 平均增长率为 7.97%, 从间接能源消费来看,则从 54033.92 万吨标煤上升到 64538.71 万吨标煤。尽管在单位 GDP 的能源强度在不断下降,但是由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导致碳排放水平的不断上升。 图 1 2001-2007 年中国家庭消费分行业碳排放强度(吨 /万元) 二、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告别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6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极大的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消费者的消费潜力。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由所求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整个社会发展的经济基础已经和四十年 前 有了本质的区别。在十九大报告等多个文件中,描述了中国未来在 2030 和 2050 年的发展愿景,提出在分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举措。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各界的获得感。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从二二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的是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基本目标是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 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第二阶段是到本世纪中叶,其基本目标是中国已经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现如今是市场经济开放的多元化社会,国家经济在快速发展的第一阶段,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导致能源消耗与排放逐步增大,对于能源的需求增大,导致碳排放量过大。第二阶段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消费结构也会逐渐发生转变,社会 经济形势的日益完善与全面发展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