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2019.1出品方: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数据来源:导语:又逢岁末,年关将至。旧岁已完,新春复始,春为岁首,是为春节。春节是全球华人最重要的节日,这其中,年货更是我们为家人送上的最用心的礼物。尽管如今的交通与物流已高度发达,与“回家”两个字相伴的,除了火车票,依然还有年货。如果我们乘上时光机器,纵览中国人购买年货的变化,会发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年货清单有了许多变与不变。 首先, 要从水仙花的故事讲起。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2019.101 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时光旅行一千年,年货何时号水仙? 从“年货”看人口流动和消费变迁过年时养水仙花,可能是许多80、90后朋友们年幼时的年货交集之一。虽然他们也许最近已不再养水仙,但年幼时父母或者祖辈养水仙花的扑鼻香气,却已经深深镌刻在人们的大脑中。将水仙花作为必备年货这一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能够跨越时间维度的生物,从现在开始,不断地跃向过去。离我们最近的,是1951年的老舍。是年,老舍在北京的春节中写到:老舍的儿子舒乙也曾多次回忆父亲在春节时养水仙有独门技艺,往往引得来客称赞真香。再往前,是十里洋场的上海。1925年,世界书局出版了当代旅行宝典上海宝鉴,详细记述了上海风貌和习俗,其中对过年是这样描述的:与北京在街铺、货摊子里购买年货不同,上海人喜欢去邵万生购买年货。但相同的是,上海人也要购买水仙过年。同时期的广东,在1922年成文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中是这样写的: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购办年货向劳合路白克路角之邵万生为多,与亲友互相馈送。此时马路各处售卖腊梅花水仙花天竹者至伙。各户皆购之为点缀。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粤西以冬为春,不特春花之冬,即夏秋之花,亦花于冬。若梅,若杏,若桃,若李,若梨,若水仙,若月季,与榴,与桂,与菊,同时争放于小雪以后,大寒以前。过年时家置水仙一盆,若开花茂盛,家必兴隆,否则衰败。正月荐新品物,除椒盘、柏酒、春饼、元竹之外,则青韭卤馅包、油煎肉三角、开河鱼、看灯鸡、海青螺、雏野鹜、春橘金豆、斗酒双柑。至於梅萼争妍,草木萌动,迎春、探春、水仙、月季,百花接次争艳矣。果实罗陈列市街,相传六十日生涯。山蔬也恐憎人听,嫩笋从来号绣鞋。虽然在别的诗作中能找到汤团和年糕,但熙熙攘攘的邵万生和遍街售卖的水仙花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嫩笋。而且这个笋不能只用来吃,老的笋,切成薄片和猪肉一起煮。嫩的笋,要用来绣鞋底。在沪城岁时衢歌出版后3年,上海开埠,而未开埠前的上海,过年可以说是相当素净了。此时若是我们在北京,恐怕也难以从岁末除夕的街市中看到水仙,但他会在正月后开放。在北京人潘荣陛写下的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能看到这样的描述,:那广东呢?虽然此时的广东没有文字材料可以记录他的岁时习俗,但在19世纪中期从广东走向美国加州的淘金客,确确实实地将过年养水仙的习俗带到了美国。看来,北京、上海和广东,在20世纪开始时,都已经有了将水仙花作为过年必备的习俗了。时间洪流继续向前,到了19世纪,情况有所不同。比如上海,在刻于1840年的沪城岁时衢歌中描绘道:2019.1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02 图 1:转引自pacifichorticulture/articles/relict-gold-the-long-journey-of-the-chinese-narcissus/,由Peter Britt摄于1850年的俄勒冈,展示了淘金矿工Toi Kee为了庆祝春节而准备的水仙花。大部分的华人淘金客都来自广东,这批淘金客们到达加州扎根。在过春节时,他们也将自己的水仙花分给美国邻居,希望能够分享自己的春节快乐。这种善意却并没能避免这些淘金华工被驱赶的命运。随着排华令的颁布,他们有的离开了美国,有的迁移到了美国的其他地方,有的聚集到了旧金山的中国城。但他们留下了水仙花。在中国人工作过的加州北部一些山坡上,我们依然能看到盛开的水仙花。他们更加留下了养水仙来欢度春节的习俗如今的美国,是除了日本和东南亚之外,水仙球茎进口的最大国家。时间再往前,300年,400年,甚至更早。在这个时间点上,水仙完全从北京和江浙一带有关春节的记述中消失了。在更早的宋、元、明时期,人们仍然写诗歌颂水仙的美丽和不畏寒的香气,但此时所有记述岁时节令风俗的书中,比如明朝时期记录北京的帝京景物略、南宋时期记录杭州的梦梁录,我们都可以看到水仙作为一种寻常花卉被描述,但它与春节再无联系,也无人专门养育水仙花。除了广东。1637年冬天,距今不到500年,这是英国商船第一次来到中国。他们没有能够获准进入广州,而是进入了澳门。与商船同行的商人彼得芒迪记录下了他在澳门的所见所闻,他在游记彼得芒迪的欧亚游记中写道,此时的澳门人喜欢摆一种盆景,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2019.1许多走廊和庭院里都装饰着花草,或摆放着栽种在各式花盆里的小型花木。长在岩石上的小树尤为引人注目,人们将岩石置于盘里或其他容器中,水漫过了树根及部分树干,树会越长越大,我所见过的有些树长到三或四英尺高。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03 04 根据植物学家和历史学家简基尔帕特里克的研究,这种所谓的被水漫过了树根的岩石上的小树,实际上就是水仙花。考虑到彼得芒迪们到达澳门的时间和这类盆景的普遍性,这也许就是水仙花在中国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养育等待春天来临的证据。对水仙啧啧称奇的彼得芒迪还做了另一件事,他在游记中写道:彼得芒迪在游记中直接用了Chaa这个生造的单词,说,Chaa,what it is,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他当时还不知道,20年后,茶叶正式进入英国,立刻遍布英国的所有咖啡厅,和丝绸、瓷器、园林、家具一起,成为中国在17世纪文化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国刮起了一阵猛烈的中国风,并且作为一种主导消费品,在决定后两百年的国际贸易流向和世界经济形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现在,让我们最后一次开动时光机,回到一千多年前,水仙流入中国的源头。在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中,广动植第三木篇描述了这样一种植物有一种名为茶的饮料,是用某种药草煮出来的水,需趁热喝,据说它对健康有益袛,出拂林国。苗长三四尺,根大如鸭卵。叶似蒜,中心抽条,茎端有花六出,红白色,花心黄赤,不结籽。其草冬生夏死,与荞麦相类。2019.1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这里的袛,对应的是水仙的希腊名Narkissos,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水仙科植物Narcissus。而拂林国,实际上就是当时的拜占庭帝国。而这条将水仙运抵中国的道路,就是丝绸之路。正当水仙等货物抵达中国时,中国的产品也正在源源不断地抵达拜占庭。根据伊本忽尔达兹比赫在道里与诸国志中的记载,这些产品包括纸、白绸、彩缯、金花锦、瓷器、麻药、麝香、沉木香、马鞍、貂皮、肉桂、薑其中许多产品,在未来一千年内,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结束时光机器的运行,回到现实,我们不难发现,一朵小小的水仙,背后是整个世界经济要素流动的惊涛骇浪。通过丝绸之路流向中国,和其他产品一起换回“纸”这一对欧洲来说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在气候适宜、对外活动最为剧烈的闽粤两地成长为中国南方的春节必备习俗。见证了茶叶和瓷器运往英国。顺着美国西部的淘金热,被淘金客们带向美国。跟随走马上任的官员,走向国家的权力中心北京。在商人和冒险家的行囊中颠簸着,打开刚刚开埠的上海大门。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消费习惯,通过人口流动被传播出去。而这样的人口流动,不仅仅出现在过去的一千年间,在21世纪的中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剧烈。2015年年末,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这样的流动人口,也正在改变改变中国的消费结构。因此,今天我们想要沿着水仙的故事,用中国数据实证解答两个问题:第一, 流动人口们在购买年货时,都有着怎样的消费习惯?第二, 流动人口在购买年货寄回老家时,是否也改变了中国的消费习惯?我们使用2016年到2018年的京东数据来进行这两项研究。我们首先根据每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和不同时间的邮寄地址,识别出他是否存在一个老家。而若一个消费者的现住地和老家不在一个城市,那么我们就认为,他属于流动人口,是一个暂且漂泊在异乡的人,他在另外的地方还有一条根。我们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是,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在规模和购买行为上有什么差异?它由几个子问题组成。先看第一个子问题,中国哪些城市流入了最多的流动人口?我们在2016年到2018年每年取规模前十名的城市,排序如下表。需要注意的是,该表格中的外来人口占比与人口普查中的外来人口占比不是一个口径,本表格以他的消费地点为主,而人口普查以户籍地点为主。但事实上很多人虽然不拥有当地户籍,却早已把自己当成当地人在生活,因此我们的外来人口占比要比人口普查更低一些。05 2019.1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06 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2019.1表格 1:分年份、分前十大城市的流入人口占比(%)排名城市2016外地人口在此城市比率2016城市2017外地人口在此城市比率2017城市2018外地人口在此城市比率20181 深圳 9.43 深圳 7.56 北京 8.432 广州 8.45 东莞 6.61 深圳 8.403 厦门 7.79 广州 6.54 东莞 7.194 东莞 7.68 北京 6.51 广州 6.995 成都 7.54 佛山 5.71 佛山 6.376 苏州 7.53 成都 5.60 苏州 6.347 武汉 7.52 西安 5.53 中山 5.958 上海 7.49 武汉 5.49 杭州 5.919 南京 7.35 上海 5.37 厦门 5.8710 惠州 7.26 天津 5.16 成都 5.84从上表可以看到,从2016到2018年,外来人口占比排名前10的城市名单变化很小,但在具体名次上,从2016年到2018年出现了不小的变动。在2016和2017年都排名前四的城市深圳、广州和东莞在2018年被北京一举超过。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上海市从2016年排行榜第8名,7.5%,落到2017年的第9名,5.3%,现在已经落出了前十名。再看第二个问题,中国哪些城市流出了最多的流动人口?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07 表格 2:分年份、分前十大城市的流出人口占比(%)排名城市2016本地人口在外漂泊比率2016城市2017本地人口在外漂泊比率2017城市2018本地人口在外漂泊比率20181 安庆 11.96 茂名 8.06 黄冈 11.072 梅州 10.27 南充 7.86 达州 10.493 茂名 10.24 安庆 7.81 荆州 10.004 黄冈 9.87 周口 7.79 南充 9.995 周口 9.67 信阳 7.68 广安 9.926 孝感 9.25 梅州 7.64 安庆 9.607 南充 9.24 孝感 7.36 资阳 9.068 荆州 9.21 潮州 7.23 茂名 9.059 六安 9.07 汕尾 6.87 周口 9.0110 广安 9.07 黄冈 6.69 孝感 8.89在这张表格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榜上有名的基本来自于人口输出大省以及经济相对不太发达的地区。但在其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比如:1.安徽省安庆市的排名逐渐下降,这有两种可能,第一是安庆市在外流动的人口回乡速度相对其他城市更快,即在外打工的人都回来了。第二,则是安庆市在外流动人口纷纷将老家父母也带进了新城市,因此变成了货真价实的新城市人。2.四川、湖北、河南和广东占据了主要人口流出城市的大部分。从人口普查看,这几个城市也确实属于最近几十年来的人口流出大省。但常常被网民称为人口流出大省的东北三省,在该表格上反而榜上无名。2019.1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年货,水仙花与丝绸之路2019.1在了解了哪个城市的人最喜欢流出到哪个目的地城市之后,我们还想知道两个问题:从哪些城市流出的人在买年货上愿意花最多的钱?流动到哪个城市的人,在购买年货上最愿意勒紧自己的裤袋?在这里,我们把1-2月收货地址为自己老家地址的购买,称之为年货。可以看到,长三角地区流出的人口,可以说是流动人口中买年货最愿意花钱的一类,他们每个人平均每人要给老家购买1000多元的年货。有趣的是,温州流出的人口在2016年排名第一,在2017年就排名第10,在2018年则从前十名中消失了。杭州则在这些年来逐渐提高,成为买年货最“大手大脚”的来源城市。表格 3:从哪个城市流出的人给老家买年货愿意花最多的钱(元)?排名城市2016给老家购买人均年货金额2016城市2017给老家购买人均年货金额2017城市2018给老家购买人均年货金额20181 温州 1212.97 南京 1005.19 杭州 1043.442 绍兴 1093.58 杭州 829.89 南京 837.423 济南 965.94 金华 815.21 济南 783.954 阜阳 940.77 郑州 813.74 苏州 747.615 宁波 916.30 无锡 810.34 台州 741.736 德州 803.18 宁波 804.22 嘉兴 733.957 南京 734.18 绍兴 737.49 绍兴 733.128 南通 704.14 南平 725.77 宁波 728.009 杭州 695.24 台州 724.08 金华 724.8710 泰州 679.02 温州 719.48 无锡 719.2808 财新会议市场研究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