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中国人口与养老 分析报告 2019年 3月目 录 1. 中国人口 老 龄化趋 势 明显, 养 老压力 将 直线上升 . 5 低出生率高寿命,中国老龄化速度高于平均水平 . 5 未来人口倒 U 型走势,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 7 人口预测的方法 . 8 相关参数设定 . 8 预测结果 . 12 2. 养老模式 发 展不平衡 . 14 居家养老 . 14 经济保障 . 14 生活照料负担 . 18 机构养老 . 20 社区养老 . 23 3. 养老金沟 壑 难填 . 24 社会养老:基本养老保险 . 25 管理混乱导致个人账户空账问题 . 26 养老金收不 抵支状况加剧 . 27 企业帮助养老 . 28 企业年金 . 28 职业年金 . 29 个人负担养老 . 29 商业养老保险 . 30 个人储蓄 . 30 子女赡养 . 30 4. 他山之石 : 日美养 老 产业的 经 验 . 31 日本:养老金统筹与养老保障制度的结合 . 31 日本养老模式的借鉴意义 . 31 日本的养老金管理及医护制度 . 32 促进老人再就业政策 . 36 美国:以二三支柱为核心的多元养老模式 . 37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三支柱模式 . 37 美国养老模式 . 41 5. 中国养老 产 业的前 景 展望 . 42 养老产业有待继续市场化,人才培训市场广阔 . 42 养老金管理及缺口的弥 补 . 45 图 1: 中国 60 岁 及 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10%的标准 . 5 图 2: 中国 65 岁 及 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7%的标准 . 5 图 3: 收入越高 的 国家老龄化程度越深 . 6 图 4: 中国老龄 化 速度高于其收入水平 . 6 图 5: 人口出生 率 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滑 . 7 图 6: 中国平均 预 期寿命逐年提升 . 7 图 7: 中国平均 预 期寿命高于所在收入层水平 . 7 图 8: 中国总和 生 育率下行后趋于稳定 . 9 图 9: 日本生育 率 和女性就业占比高度负相关 . 9 图 10: 美国生育 率 和女性就业占比高度负相关 . 9 图 11: 子 女教育支出很高 .10 图 12: 亚洲国家 生 育率更低 . 11 图 13: 新生儿男 女 比例缩小 . 11 图 14: 人口在 2027 年 达到峰值,随后下降 .12 图 15: 2020 年人口结构预测 .13 图 16: 2030 年人口结构预测 .13 图 17: 2040 年人口结构预测 .13 图 18: 2050 年人口结构预测 .13 图 19: 老龄人口 比 重将持续攀升 .13 图 20: 居家养老 占 绝大多数 .14 图 21: 老年人主 要 生活来源占比 .15 图 22: 历年老年 人 主要生活来源占比 .15 图 23: 女性老年 人 更依赖家庭供养 .16 图 24: 农村老年 人 更依赖家庭供养 .17 图 25: 老人年龄 越 高,对家庭的负担越重 .17 图 26: 老年人抚 养 比直线攀升 .18 图 27: 养老看护 营 收逐年上升 .19 图 28: 中国养老 机 构分类 .21 图 29: 老年人平 均 床位数量较低 .22 图 30: 养老机构 职 工仍不足 .22 图 31: 养老金参 保 人数对比 .25 图 32: 第一支柱 占 绝对多数 .26 图 33: 基本养老 基 金结余额增速呈下行趋势 .26 图 34: 征缴收入 的 增幅下降 .27 图 35: 基本 养老 保 险支出增速超过征缴收入增速 .28 图 36: 企业年金 参 保人数增长缓慢 .29 图 37: 企业年金 基 金累计结存增幅呈下降趋势 .29 图 38: 日本为世 界 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31 图 39: 日本社会 保 障支出结构 .34 图 40: 美国老龄 化 程度较深 .37 图 41: 401K 计划规模不断扩大 .39 图 42: 个人储蓄 养 老金计划规模不断扩大 .40 表 1: 各年龄育 龄 妇女的规格化生育率 . 11 表 2: 老年人主 要 养老资金来源 .15 表 3: 居家养老 服 务营业范围和评估系统的差异 .20 表 4: 养老设施 的 资金来源及机构获得的政府补贴情况 .21 表 5: 机构养老 : 与英美的比较 .23 表 6: 养老金三 大 支柱占比及替代率 .25 表 7: 养老方面 的 相关政策 .42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本文将阐述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前景,我国的养老模式、养老金体系,并结合日本、美国的经验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前景做出展望。 持续走低的出生率和稳步提升的人口寿命,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我国 人口结构越老越趋向于老龄化。人口走势的预测模型显示,未来人口 老 龄化程度将越来越明显。 60 岁与 65 岁的人口所占比重将持续上升。 至 2030 年,65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2.65 亿人,占比将达到 18.51%; 2050年 65 岁以上人口将达到 3.48 亿人,占比将达到 26.49%。中国社会未来将面临巨大的养老压力。养老产业的完善和革新迫在眉睫。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 构养老。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约为 96%、 1%和 3%。居 家养老为我国主流养老方式,约 96%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但由于 独生子女政策的施行和人 口老龄化的影响,完全依靠家庭养老的模式难以适应未来的趋势。目前选择进入养老机构的,多为是高龄、空巢 独居的老人,平均年龄在 80 岁以上。而养老机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亟待变革。社区养老按照多地发布的“ 9073”养老规划,市场空间广阔。对于养老金的来源,中国养老金体系按资金来源分成三大保险支柱,分别为基本养老保险、年金制度和商业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为最主要、覆盖人数最广的保险方式,但存在缺口并逐渐扩大; 企业帮助养老和个人负担养老还有待发展。 日本养老模式是以培养养老医护人员为核心、重视老人福利的“保健 医疗 福利”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应对老龄化的方式为强制入保险、提升退休年龄、提高公共养老金统筹水平、推进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改革等政策;美国以第二、第三支柱的养老金核心,发展多元养老模式。 近年来中国的政策对于养老问题的关注点,逐渐从完善养老服务,转 向支持养老产业及相关市场的发展。我们认为对于养老产业未来会以家政服务养老看护行业、完善养老机构、扶持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机构 等为重点。养老金方面,为了缩小缺口,未来可能会提高退休年龄、 政策支持二三支柱、推动养老金入市以获得更多资金来源。总体而言, 养老产业前 景光明,但初期财政支持也很必要。 1.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压力将直线上升 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压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数量庞大的老年人口的养 老问题。养老模式的改善和养老金的储备,都是政策制定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本文 将阐述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和前景,我国的养老模式、养老金体系,并结合日本、 美国的经验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前景做出展望 。 低出生率高寿命,中国老龄化速度高于平均水平 中国养老问题日趋严重的根源在于人口老龄化倾向。 2018 年,中国 60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经达到 17.88%, 65 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11.94%。 根据 1956 年联合国 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5 岁及以 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确定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 10%,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中国 65 岁以上人口占比在 2004 年 就达到了 7%,并且逐年上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60 岁及以上人口则更早就达到了 10%以上。 两个标准来看,中国都已经进入较为严重 的老龄化社会。 图 1: 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10%的标准 图 2: 中国 65 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 7%的标准 国 际横向比较来看,全球人口整体上都呈现出老龄化趋势,表现为 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逐渐攀升,且具有 “ 发达程度越高、人口老龄化越严重 ” 的特征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 2017 年,高收入国家 65 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已经达到 17.43%,中等收入国家为 7.43%,低收入国家为 3.37%。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目前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与中等收入偏上国 家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可以看出中国老龄化速度明显更快,目前老龄化程度也更深。 图 3: 收入越高 的 国家老龄化程度越深 图 4: 中国老龄 化 速度高于其收入水平 从人口变化来看,中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一直处于下滑趋势。 中国人口在建国之后经历了初期的高速增长。在 1960 年左右的“三年困难时期”中,人口增长 率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甚至负增长。随后的经济条件改善使人口增长率在 1963 年左右达 到了巅峰。 1982 年,计划生育被定位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人口增速得到了抑制。在 1988 年左右, 60 年代高增长时代出生的人群进入生育期,推动人口增长率达到一个小的高峰。之后人口一直处于较低增长水平。 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逐渐产生老龄化的趋势,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年轻人负担过重等问题。 2016 年 1 月 1 日,中国开始实行全面两孩政策。 根据一致预测,对于广大生育意愿受到压抑的民众,两孩政策的放开将会使他们的生育需求在 2017 年及 2018 年得到集中释放。 人口调查的数据显示 , 出生率在 2016 年有了一定幅度的上升,从 12.07 升至 12.95 ,二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但是在 2017 年,人口出生率并未如预期一样继续上升,而是回落到了 12.43 。这反映出中国居民生育意愿降低,放开二胎并没有起到显著效果。而在 2018 年人口出生率已经降至 10.94 ,为历史最低点。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 3.81,是除去“三年困难时期”外的最低点。 在二胎政策最有可能起到效果的两年,出生率不增反降,那么未来人口增速则更难提振。 同发达国 家的历程一样,中国人口出生率进入了低增长时代。 图 5: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滑 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平均寿命也在逐年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 2015 年达到 76.34,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也使得中国老年人口的比重相对更高。 图 6: 中国平均 预 期寿命逐年提升 图 7: 中国平均 预 期寿命高于所在收入层水平 持续走低的出生率和稳步提升的人口寿命,二者共同作用,导致我国人 口结构越来越趋向于老龄化。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 15 岁及以上人口的结构分布中,呈现“中 间大,两头小”的形状,而不是最优的“金字塔形”。 中国 2016 年人口结构分布, 和日本 1980 年的人口结构极其类似。而日本在 90 年代出现了经济衰退、深度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其重要原因就是人口结构问题。 因此,我国也应及早制定相关政策、 发展养老产业,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免重蹈其覆辙。 未来人口倒 U 型走势,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 展望中国未来养老产业的前景,首先要预测出人口结构的未来变化趋势。下面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