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8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数字经济时代人才流动报告2018年8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2018The Talent Mobility and Growing Digital Economy数字经济开启人才就业新生态1、数字经济新时代2、人才就业新演进01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流动1、数字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相辅相成2、人才流动是城市数字经济的生命力3、数字经济助推中小企业人才发展4、数字经济相关岗位成为人才热门首选5、数字经济提升人才薪酬待遇02展望与建议1、趋势展望2、发展建议03引言目录引 言当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正进入新阶段,数字化转型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在数字经济的变革浪潮之中,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能否有效流动和发挥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报告围绕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流动课题展开研究,基于对数字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动数据的客观分析,挖掘数字经济中人才流动的特征和趋势,探究价值和意义,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我国从 “人口红利” 向 “人才红利” 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数字经济开启人才就业新生态1.1 数字经济新时代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持续蓬勃发展、广泛渗透和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经济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的技术经济范式向数字技术经济创新应用推动的数字经济范式转变。2016 年 G20 杭州峰会,在中国倡议下通过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正加速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2017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27.2 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 GDP 的比重达到 32.9%,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加速融合,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显示出新时代的巨大活力。1.2 人才就业新演进数字经济不仅带来技术能力、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刺激经济迅猛增长,亦伴随着人才就业生态的演进。自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再到现代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引领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人才就业生态不断演进:就业门槛从对人才体力、身体素质的要求演变为对知识、技术能力的要求;就业经济规模(亿元) 占GDP比重201426.1%27.5%30.3%32.9%2015 20162258232017272000161640 18630125000030000025%30%35%20%15%10%5%200000100000150000500000 0%数字经济开启人才就业新生态图 1-1 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及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领域在机械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不断扩展,新旧岗位不断更迭;就业方式打破物理空间、时间约束,变得愈加多样灵活。数字经济推动人才就业规模持续扩张。数字技术自身发展,同时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 , 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相关行业从业人数不断上升,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数字化人才正逐步成为就业主力,呈现出向 IT/ 通信 / 电子 / 互联网行业集中流入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自 2003 起高速增长,截至 2015 年达 349.9 万人,复合增长率达 157%。数字经济促进人才就业领域不断丰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大量传统行业 + 数字化 + 互联网化的“跨界”合作模式应运而生。传统行业的大规模转型,产生了大量既要具备行业业务能力,又要掌握数字技术行业应用的复合型就业需求。另外,大量互联网企业借助数字技术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激活了新就业领域。数字经济带动人才职业能力提升。 随着数字技术融入各行各业,掌握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如数字化营销、大数据分析等),以及人工智能尚无法取代的综合性技能的人才将享有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争夺数字经济人才势必会成为 “人才争夺战” 的重中之重。图 1-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数(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注:CAGR 是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的缩写,意思是复合年均增长率2003116.8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123.7130.1138.2150.2159.5173.8185.8212.8222.8327.3336.3349.9CAGR=157%数字经济开启人才就业新生态狩猎采集时代就业门槛:体力 + 身体素质就业方式:个体分散、大自然就业门槛:体力 + 经验就业方式:相对集中、农田就业门槛:机械工具 + 技术+ 较少人力就业方式:规模化、集中化就业门槛:信息化工具+ 信息技术就业方式:平台化、数据化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图 1-2 就业生态不断演进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流动022.1 数字经济发展与人才流动相辅相成中国的人才流动活跃于经济发达区域,而这些区域城市同时也是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领跑者。脉脉大数据选取了 2017 年(2017 年 4 月到 2018 年 4 月,下同),脉脉平台上相关城市的招聘求职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城市整体人口数据进行对比校正。来自脉脉职场大数据显示,2017 年,接近一半的全国招聘和求职需求集中在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上海、北京、深圳、杭州和广州的人才流动活跃位于全国前列。同时,成都、武汉、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也显示出人才吸引力。整体上与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这些区域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保持领先,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形成了较大的吸引力,产业和人才相辅相成。一些城市正是因为数字经济和人才就业,发生了极大的转型和改变。同时,这些区域以外的一些城市,得益于数字经济开放、自由、灵活的特点,正凭借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相关产业,成为人才流动的新目标。企业招聘数量全国占比人才求职数量全国占比京津冀中西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 8 % 12.7 %天津 1.1 % 0.7 % 广州 5.1 % 12.7 %深圳 6.9 % 4.9 % 上海 9.6 % 8.3 %杭州 5.9 % 2.9%苏州 1.2 % 0.7 % 成都 2.9 % 2.0 %武汉 1.8 % 0.9 %西安 1.7 % 1.2 % 郑州 1.5 % 0.6 % 图 2-1 2017 年全国企业招聘和人才求职主要领先城市数据数据来源:脉脉职场大数据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流动022.2 人才流动是城市数字经济的生命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了经济发展与城市活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 年全年出生人口 1723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12.43,2017 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均下降。即使是数字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人才流动的背后是人才资源的配置,要支撑未来经济发展及数字化转型的需求,高效合理的人才流动显得尤为必要。而人才流动的竞争,也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一)北京发达的数字经济正虹吸人才在京津冀地区,北京数字经济发展 “一枝独秀”,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 (2018),在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中北京是唯一进入前十的北方城市,领跑京津冀地区。在领先的数字经济大环境下,北京地区人才就业整体态势活跃,根据脉脉人才流动数据显示,2017 年北京地区企业招聘行为及人才求职行为全国占比分别达到 8.0%、12.7%,大幅领先于京津冀地区其他数字经济核心城市。(二)长三角数字经济带来人才繁荣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呈现双向协同、互补发展趋势,核心城市相对集中,上海、杭州、宁波、无锡均位列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前十。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强相关,数字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也不断为城北京87.912.7%8.0%7.0%1.1%0.6%0.4%天津69.6石家庄64.414.0% 100.080.060.040.020.012.0%10.0%8.0%6.0%4.0%2.0%0.0% 0.0指数 招聘行为 求职行为2017 年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与招聘、求职行为占比情况(京津冀代表城市)数据来源:脉脉职场大数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 (2018)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流动02市人才就业赋能。根据脉脉人才流动数据显示:2017 年上海地区企业招聘行为及人才求职行为全国占比分别达到 9.9%、8.4%;杭州地区企业招聘行为及人才求职行为全国占比分别达到 5.9%、2.9%。(三)珠三角数字经济打造人才引力珠江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同样呈现协同互补、多级发展的趋势,广州、深圳作为珠江三角地区数字经济核心城市分列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排名第二、第四位。珠三角城市由于具备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加之本地政策扶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优势明显,人才需求体量大,就业市场活跃。根据脉脉人才流动数据显示:2017 年深圳地区企业招聘行为及人才求职行为全国占比分别达到 6.9%、4.9%;广州地区企业招聘行为及人才求职行为全国占比分别达到 5.1%、2.9%。指数 招聘行为 求职行为2017 年城市数字经济指数与招聘、求职行为占比情况(长三角代表城市)数据来源:脉脉职场大数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 (2018)上海89.09.9%8.4%2.9%5.9%1.5%0.8%1.2%0.7%杭州85.9南京73.4苏州70.612.0% 100.080.060.040.020.010.0%8.0%6.0%4.0%2.0%0.0% 0.0数字经济下的人才流动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