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行业深度报告:百舸争流,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浪潮再起.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证券行业深度报告:百舸争流,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浪潮再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证券行业深度报告:百舸争流,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浪潮再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证券行业深度报告:百舸争流,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浪潮再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证券行业深度报告:百舸争流,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浪潮再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 证券 证券 行业深度报告 1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Main 百舸争流, 证券行业 并购重组浪潮再起 增持 ( 维持 ) 投资要点 结合我国 券业发展历史 及海外经验 , 并购重组是成就龙头的重要方式 :1) 自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成立以来 35 年,政策导向 (如“分业经营”、“综合治理”、“一参一控”、“扶优限劣”) 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掀起 四波并购重组浪潮,由此推动了证券行业的高速发展和内部 整合。 2)许多券商 抓住机遇 壮大起来 , 境内 通过 并购整合 以拓展 区位以及业务资源;跨境整合布局海外;跨界收购 探索互联网券商 模式 。 另外合并容易整合难,在整合过程中券商还会面临人员流失、文化融合等诸多挑战 。 3) 典型代表 中信证券通过一系列收购外延式扩张,逐步完善业务条线,打开全国以及海外市场 ,飞速提升盈利能力, 从中型券商发展至 行业 绝对 龙头 。 4)对标海外, 龙头同样通过并购重组壮大,例如 嘉信理财通过并购重组转型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后,再吞并亚美利证券以扩大市场规模,成为当前全球市场的巨头经纪券商。 政策利好 强者恒强 ,行业 新一波并购重组机遇已然来临 : 1) 证券行业营收 /净利润集中度逐渐提升,头部化趋势明显。 行业竞争 格局 加剧,“强者恒强”特征逐渐突出, 在相对成熟的海外证券市场,集中度保持高位 ,我国券商 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2)政策 频出利好 强者恒强, 资本市场迎科创板大机遇 ; 股权管理办法出台 提高 券商准入门槛 ; 监管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龙头券商将直接受益 。综合现有行业竞争格局以及政策导向来看, 行业整合 机遇已然来临。 3)对外开放进程明显加速, 短期不论从牌照齐全程度还是经验现状来看, 外资券商都 尚未形成竞争优势。长期来看,海外顶级投行在全球资产配置、跨境投融资、衍生品等工具运用等方面 优势突出, 将对国内券商 的 资管、投行等业务形成一定冲击,加剧市场竞争 , 境内券商可通过并购重组 扩大规模 加以 应对 。 龙头券商优势突出 , 尾部 券商 因股东流动性恶化 +自身经营不善 面临生存困境 : 1) 政策推动打造航母级券商,提高券商股东门槛, 行业发展未来将更倚重资本 中介 业务( 两融、衍生品、 FICC),头部券商的业务综合实力、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更突出。 2019年 以来上市券商 争相再融资,加码 资本中介业务 及科技金融,马太效应明显。 2) 近年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 部分券商 股东 出现现金流短缺的困难 或将面临资产出让。 3) 尾部券商自身 经营不善或违规交易难以继续经营 。 2018年行业内有 34 家券商净资产收益率不到 1%, 19 家为负 ; 华 信证券 2018年 巨额亏损且 违法开展业务 ,被 证监会撤销全部业务许可 ,由国泰君安托管 等 。 由此, 头部券商或迎来并购整合良机。 投资建议 : 国内券业已达新一波并购整合时点,已有竞争格局下,头部优势在逐步扩大,集中度不断上行,且仍有提升空间。政策面上监管助力龙头做大, 中部券商或通过并购重组突围 ;对外开放竞争加剧,头部券商要直面海外券商挑战,对标海外,并购整合是最佳路径。 建议关注龙头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 中金公司、 东方财富。 风险提示: 1) 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2) 市场活跃度下滑。 Table_PicQuote 行业走势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1、证券行业:证券法大修落定,重塑资本市场监管体系2019-12-28 2、证券行业: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积极看好券商 2019-09-11 3、证券行业 2019年中报综述:投资驱动业绩增长,龙头保持稳健 2019-09-06 Table_Author 2019年 12月 31日 证券分析师 胡翔 执业证号: S0600516110001 021-60199793 huxdwzq 研究助理 朱洁羽 zhujieyudwzq -14%0%14%29%43%57%71%2019-01 2019-05 2019-09证券 沪深 3002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内容目录 1. 证券行业历经四次整合,并购重组造就龙头 . 4 1.1. 政策导向及环境变化带动行业整合,并购重组成券商快速扩张方式 . 4 1.2. 龙头的诞生:中信证券并购扩张史 . 9 2. 参考海外经验,并购为券商提升实力的重要手段 . 12 2.1. 海外券 业集中度显著高于我国,龙头通过并购重组壮大 . 12 2.2. 对外开放加速,国内券业将直面海外挑战 . 15 3. 新一波并购整合机遇已然来临,龙头恒强 . 17 3.1. 集中度提升,龙头优势明显,尾部面临经营困境 . 17 3.2. 政策利好密集出台,助推龙头做大做强 . 21 4. 投资建议 . 25 5. 风险提示 . 26 3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表目录 图 1:证券行业历经 4波并购重组浪潮 . 4 图 2:广发证券借助分业经营契机壮大 . 5 图 3:中信证券收购历程 . 9 图 4: 2006年起中信证券资本实力逐步领先 . 10 图 5: 2006年起中信证券营收、归母净利润逐步领先 . 10 图 6:并购重组后中信证券股基成交额市场份额提升 . 10 图 7:并购重组后中信证券营业部数量提升 . 10 图 8:美国证券行业营收 CR10稳定较高 . 12 图 9:美国证券公司数量逐年下滑 . 12 图 10:嘉信理财的三次战略转型 . 12 图 11:嘉信理财兼并收购历史 . 13 图 12: 2009年起嘉信理财营业收入稳步提升 . 14 图 13: 2009年起 嘉信理财净利润稳步提升 . 14 图 14:嘉信理财利息净收入提升、佣金收入下滑 . 14 图 15:嘉信理财利息 +资管收入占比提升,佣金占比下滑 . 14 图 16: 20142018证券行业营收集中度逐渐提升 . 17 图 17: 20142018证券行业净利润集中度逐渐提升 . 17 图 18:上市券商 2019年化 ROE止跌回升 . 17 图 19: 上市券商杠杆率高于全行业水平 . 17 图 20:上市券商业务结构趋于均衡 . 18 图 21: 券商集中度低于其他金融子行业集中度 . 18 图 22:行业佣金率持续走低 . 19 图 23: 2016年以来投行业务集中度高于 40% . 19 图 24: 2018、 2019H1 IPO承销规模 CR5高于 50%. 19 图 25:再融资承销规模 CR5持续上升 . 19 图 26:场内股票质押履约担保 率相对较低 . 19 图 27:两融扩容后余额持续走高 . 19 图 28: 2018年 34家券商净资产收益率不到 1% . 21 图 29:券商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 25 表 1: 1995-2001政策导向分业经营 . 5 表 2:综合治理期间,部分问题券商及对应托管收购方梳理 . 6 表 3:部分一参一控涉及券商及整合结果 . 7 表 4: 2009至今重大券商并购重 组事件整理 . 8 表 5: 2018年底中信证券营业部地理分布 . 11 表 6: 对外开放政策梳理 . 15 表 7:合资券商情况梳理(亿元) . 16 表 8: 2019年以来上市券商再融资梳理 . 20 表 9:科创板自提出以来超预期 推进 . 21 表 10:上市券商实际控制人及属性、第一大股东及持股比例梳理 . 22 表 11: 2019年以来政策利好密集出台 . 24 4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1. 证券 行业 历经四次整合 ,并购重组造就龙头 1.1. 政策 导向及环境变化 带动 行业 整合,并购重组 成券商快速扩张 方式 证券行业 早期整合 以 监管 清理乱象和解除风险为主 , 后期整合 呈现 逐步“市场化”趋势 。 自 1985 年 1 月我国第一家券商深圳特区证券成立 ,我国证券 行 业发展至今不过35 年,相对海外百年券业 ,我国证券行业 历史较短,但是发展较快,扩张迅速,截至2019Q3共有 131家证券公司,行业总资产 7.02万亿。 在这 35年中, 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掀起 多起 并购重组浪潮, 早期( 19952010)行业乱象丛生,风险暴露较多,监管导向行业整合,后期( 2012年后)行业整合呈现“市场化”趋势,券商为了自身 发展壮大 进行兼并收购。行业多次整合 推动了证券行业的高速发展,也 造就了 一些实力强劲的综合型券商 。 图 1: 证券行业历经 4 波并购重组浪潮 数据来源: 证监会,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整理 ( 1) 1995-2001: 证券市场初兴, 混业经营滋生 风险 致 政策主导 规范 整合 在 1985-1995的最初 10 年里,各地金融机构纷纷发起组建证券公司,截至 1995年底我国的证券公司的数量达到了 97 家,总资产规模超过 832 亿元。 当时证券公司主要分为三大类 :全国性证券公司 、各省 /市银行或财政部等设立的 地方性证券经营机构、 信托或租赁等非银金融机构设立的 兼营性证券机构。 混业经营 形成资金的体外循环, 为双重体制并存背景下灰色利润 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如银行与其关联证券机构私下互为融通款、券的行为时有发生; 信托公司 挪用 证券公司的客户 保证金来归还融资款项 等 。 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阻断混业经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证券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法明确银证分离,证券法实施1995 - 2001 混业经营乱象丛生,“分业经营”并购潮2004 - 2006 证券市场风险暴露,“综合治理”并购潮2008 - 2010 综合治理历史遗留,“一参一控”并购潮2012 - 2014 政策主导扶优限劣,“市场化”并购潮5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分类管理引发增资扩股、信托法明确信证分离,由此掀起行业第一波并购重组浪潮 。 表 1: 1995-2001政策导向分业经营 时间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结果 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 , 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银证分离、银信分离 1996 关于人民银行各级分行与所办证券公司脱钩的通知 进一步推动了银行、证券、保险的分业经营。 银证分离 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对证券公司实行分类管理,将证券公司划分为综合类券商(最低资本为 5 亿元)和经纪类券商;规定了中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明确证券业务专营。 分业经营;增资扩股 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信托公司停止存款业务、放弃结算业务、剥离证券经纪与承销资产。 银信分离、信证分离 2001 关于证券公司增资扩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证券公司增资扩股属于企业行为。凡依法设立的证券公司均可自主决定是否增资扩股,中国证监会不再对证券公司增资扩股设置先决条件。 增资扩股 数据来源: 证监会 , 国务院,银保监会等,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整理 银证、信证分离过程中, 部分 券商通过并购重组 不断壮大 。 典型代表如 广发证券 和中国银河证券。广发证券 首先借 银证分离 和信证分离 的 两次 契机,先后收购了 近 80 家证券营业部, 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实现了走出珠三角 、 走向全国的目标 , 使得广发证券一跃成为我国证券业规模较大的券商,社会影响力 也 大大增加。中国银河证券 成立于 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和人保等五大信托公司所属证券业务部门合并重组,其注册资本金达 45 亿元,堪称当时我国证券业的巨无霸。 在政策推动及 前一阶段证券业的原始积累之后 , 证券公司开始 增资扩股 扩大规模 。 比如 中信证券 在 1999年获准增资 18 亿至 21亿元 ;海通证券于 2000年获准增资 23.6亿至 33.6亿元 等 。 图 2: 广发证券 借助分业经营契机 壮大 数据来源: 证监会,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整理 银证分离契机1994 年 ,收购广发银行 19 家证券营业部,扩充广州省内网点。1996 年 , 收购了西南、华中、华东、东北、分属于四大专业银行及人保公司的 5 家证券营业部 ,打开全国市场。信证分离契机1996 年底 , 收购了中银信托所属的 5 家证券营业部 。1998 年 , 托管收购了广东国际信托的 9 家证券营业部 ,后 陆续托管收购省内 10 家中小 信托 的 49 家证券营业部 。6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 2) 2004-2006: 证券市场 运作不规范 的 风险暴露,政策引导综合治理 2004 年证监会启动了为期 3 年的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证券行业第二次并购重组浪潮正式启动。 自从 2001 年开始,我国证券市场持续下跌、交投清淡,直接打击了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证券行业。 2001 年, 28的证券公司亏损 ; 2004 年全行业亏损103.64亿元。在这过程 中 ,我国证券业长期以来不规范运作 的 问题彻底暴露,比如公司治理结构薄弱、挪用客户资产、违规高息融资、财报失真等等 , 为此, 监管 于 2004年 8月开始 综合治理,行业 开启 第二次整合。 优质同业 托管券商在综合治理 中 并购问题券商的经营资产, 为后期 发展取得先发制人的优势地位 。 在综合治理期间,是券商倒闭或整合的高峰 ,至少有 26 家券商被 优质同业 或 国家政策性投资公司托管或 整合 。 例如 广发证券先后托管武汉证券、河北证券、第一证券、珠海国投、长财证券等, 营业部家数增加了 55 家,一方面填补了公司在多个省区营业网点的空白,省际覆盖率达 87%,另一方面 增加了客户 59 万户,增加客户资产 107亿元。 另一些“大而不能倒”的问题券商,则通过 国家政策性投资公司 (中央汇金、建银投资等) 以 行政注资的方式提供救助。 如南方证券 在 2004 年 被行政接管,由深圳市政府负责清算,最终被建银投资收购,成为目前的中投证券 ; 2005年中信证券和建银投资共同出资成立中信建投证券,受让曾为 我国三大证券公司之一的 华夏证券(因挪用客户保证金、违规委托理财造成巨额亏损,资不抵债因而破产重组)的全部资产及业务; 中央 汇金注资国泰君安和银河证券 等。 表 2: 综合治理期间,部分问题券商及对应托管收购方 梳理 问题券商 国家政策性投资公司托管 问题券商 优质同业托管 南方证券 建银投资(控股) 华夏证券 中信证券、建银投资共同出资 宏源证券 建银投资(控股) 金通证券 中信证券(收购) 齐鲁证券 建银投资(控股) 万通证券 中信证券(收购) 西南证券 建银投资(控股) 锦州证券 广发证券(收购) 中金公司 建银投资(控股) 福建华福 广发证券(收购) 银河证券 中央汇金(控股) 第一证券 广发证券(收购) 申银万国 中央汇金(控股) 河北证券 广发证券(收购) 国泰君安 中央汇金(参股) 武汉证券 广发证券(收购) 广东证券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托管) 亚洲证券 华泰证券(收购) 中国科技证券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托管) 联合证券 华泰证券(收购) 中关村证券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托管) 兴安证券 海通证券(托管) 甘肃证券 海通证券(托管) 天一证券 光大证券(收购) 昆仑证券 光大证券(收购) 数据来源: 证监会,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整理 7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综合治理后,整个证券行业朝着规范化运作的方向前进 ,业绩明显好转 。 从 2006年起,我国证券行业整体盈 利能力显著提升,行业规模迅速壮大,自身实力不断增强,行业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2006年,我国证券公司累计实现营收 600亿元,净利润 255亿元, 盈利公司 95家,扭转了连续四年整体亏损的局面,各项财务指标超历史最好 水平。 ( 3) 2008-2010: 同业竞争 /关联交易 等问题暴露 , “一参一控“引领整合 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实施过程中,为解决部分证券公司长期经营不善造成的 较大 风险,以汇金公司、建银投资和中信 集团 为代表的金控平台对这些公司进行了全面的资产重组 /注入 ,造成 了 同一股东参股或者控股多家证券公司的情况 。 此 种 股权结构 可能 导致同业竞争或者关联交易 , 监管 于 2008 年 8 月 规定 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 , 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即“一参一控”) ,再一次 吹响行业整合的号角 , 主要 围绕汇金系、建银系、中信系、广发系、明天系等金融控股平台展开,共涉及 20家左右的证券公司 。 表 3:部分 一参一控涉及券商及整合结果 金控平台 证券公司 处理结果 汇金系 申银万国 申万并购宏源 宏源证券 中金公司 中金并购中投 中投证券 国泰君安 转让予上海国际集团 建银系 宏源证券 建银控股 西南证券 建银参股 中投证券 转至汇金 齐鲁证券 转至汇金 瑞银证券 转至汇金 中信建投 转至汇金 中金公司 转至汇金 中信系 中信金通证券 转为区域子公司 中信万通证券 转为区域子公司 中信建投证券 转让 53%,保留 7%股份 明天系 新时代证券 新时代吸收远东,由明天控股 远东证券 恒泰证券 恒泰吸收长财,由明天参股 长财证券 太平洋证券 转让予山东九羊 数据来源: 证监会, 东吴证券研究所 8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 4) 2012-2014:政策扶优限劣, “市场化” 并购 重组 造就 龙头 复苏后的证券行业开始谋划更大的发展空间,券商做大做强的渴望也变得日益强烈 ,在管理层 “扶优限劣” ,促进证券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理念的推动下 ,一股旨在壮大自身 综合实力 的 整合 浪潮席卷了整个证券行业 。 境内方面 ,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以求区位互补、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实现 IPO、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并购重组整合区位以及业务资源。 跨境方面 ,中信证券 于 2012年收购法国里昂证券, 2014年国金证券收购香港券商粤海证券, 2015 年光大证券收购香港最大证券经纪商新鸿基金敲集团有限公司 70%的股份,纷纷布局海外。另外,互联 网企业、银行及其他实体企业也开启跨界收购 ,如东方财富 2014 年收购宝华世纪证券,涉足香港证券业务领域, 2015 年 9月收购西藏同信证券,成为首家获得境内证券业务牌照的互联网公司。 表 4: 2009至今重大券商并购重组事件整理 公告 时间 事件 金额 并购方式 整合效果 2019/11/5 华创证券收购太平洋证券5.87%股份 尚未公布 现金收购 区位互补,形成业务关联 2019/5/28 天风证券收购恒泰证券29.99%股份 不超过 45 亿 元 现金收购 优化资源配置,对公司资产进行补充调整 2018/12/24 中信证券并购广州证券 不超过 134.6 亿元 换股合并 提高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 2016/11/4 中金公司并购中投证券 167 亿 换股合并 夯实客户基础,为财富管理转型奠定基础 2015/4/16 东方财富收购西藏同信证券 44 亿 现金合并 取得国内市场的证券业务经营资格 ,探索互联网券商模式 2014/12/17 东方财富收购宝华世纪证券 1.3 亿港元 现金合并 拓展海外业务,延伸公司业务范围,拓展市场覆盖面 2014/7/25 申银万国并购宏源证券 400 亿元左右 换股合并 整合北京、新疆、上海以及香港 4 个地区的资源和优势,吸纳银行、保险、信托和租赁等金融业务资源 2014/4/22 国泰君安收购上海证券 35.71 亿元 现金合并 实现 IPO 2014/1/16 广州证券并购天源证券 6 亿元 现金合并 迅速扩大网点和规模,实现区位优势互补 2014/1/10 方正证券重组民族证券 132.02 亿元 换股合并 区位互补,进一步扩大方正证券的经营网络 2012/7/20 中信证券并购里昂证券 8.4 亿元 现金合并 实现海外布局 数据来源: 证监会,公司公告,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整理 券商 并购 收益与挑战并存, 合并容易整合难 。 回顾我国券业的 四波并购重组浪潮,从监管引导行业整顿清理,逐步转向证券公司通过市场化整合做大做强 。并购重组过程9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中,通过并购,证券公司能够迅速形成区位互补、扩大业务规模,提高盈利能力与竞争实力。另外对于注入非上市券商的上市券商股东来说,还能通过资产注入享受“流动性溢价”带来的资产增值 ,获取投资受益。但并不是所有的合并都一帆风顺, 还可能遇到人员流失、文化融合 等诸 诸多问题 。 例如中投证券被中金收购后 ,投行及债承业务均并入中金,阵痛期人员大量流失, 2019年 7月起改名“ 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 , 成为中金公司零售经纪与财富管理的统一平台 ,整合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申银万国与宏源证券的合并 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是申万寻求上市,二是 宏源面临危机, 三是 汇金系 券商 整合问题 ,但是 合并后 两 家券商的 业务优势和 区位优势是否能形成 “ 1+12”的整合效应 受到市场质疑 。 1.2. 龙头的诞生: 中信证券并购扩张史 中信证券 自 2004年起进行 兼并收购 ,成就当前的 龙头地位。 中信证券起步不算早,在沪深交易所成立约 6 年后的 1995 年才得以成立 , 1999 年 完成股改 , 2003 年成功上市。 至 2000年成立之初,中信证券 仅为行业内排名较为靠前 ( 15-20 名左右) 的中型券商 。 2004年 起 , 中信证券通过一系列收购 外延式扩张, 逐步完善业务条线,打开全国以及海外市场 。再伴随资本扩张(上市之初总资产 118 亿、净资产 55 亿; 2007年总资产翻 16倍 、净资产翻 10倍;截至 2019Q3,总资产达 7294亿、净资产 1637亿 ),盈利能力飞速提升, 2006年起中信证券营收及净利润上升 至 行业第一, 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 图 3: 中信证券收购历程 数据来源: 证监会 , 东吴证券研究所 1995 年成立2004 年收购万通证券拓展山东、河南市场2005 年重组华夏证券中信建投持续贡献可观盈利2006 年收购金通证券拓展浙江市场、 大幅 提升经纪业务 市占率2006 - 2 0 0 7 年收购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奠定公募基金领先地位2007 年收购金牛期货进军期货市场2013 年收购里昂证券拓展海外市场2015 年 收购昆仑金融进军外汇市场2019 年收购广州证券拓展华南地区市场10 / 27 东吴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Table_Yemei 行业深度报告 图 4: 2006年起 中信证券 资本实力逐步领先 图 5: 2006年起 中信证券营收、归母净利润 逐步领先 数据来源: Wind,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Wind, 东吴证券研究所 通过 收购万通证券和金通证券 ,中信证券的 经纪业务 市场份额大幅提升。 2000-2003年之间,中信证券的股基交易额市场份额不超过 2.5%,行业排名 10名开外。 2004年并购万通证券打开山东市场、 2006年并购金通证券打开浙江市场后,中信证券股基成交额市场份额(即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浙江 +中信证券山东)大幅提升 67%至 4.8%,排名行业第 6。在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超过 70%( 2008年行业数据) 的时代,股基成交额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带动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另外在互联网兴起之前,营业部是证券公司最主要的获客来源之一,也是服务客户最主要的窗口。对万通和金通的收购,充实 了 中信证券的营业部数量,也为后续的其他业务板块萌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图 6: 并购重组后 中信证券股基成交额市场份额 提升 图 7: 并购重组后 中信证券营业部数量 提升 数据来源: Wind, 东吴证券研究所 数据来源: 证券业协会, 东吴证券研究所 并购重组为中信打开了全国乃至海外市场 ,快速增强其综合竞争力 。 万通证券地处山东、华夏证券 覆盖东南沿海各个发达城市、金通证券曾是浙江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券商之一、近期收购的广州 证券拥有 粤港澳大湾区 的地理优势 。里昂证券业务遍及香港、纽约、伦敦等海外主要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