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什么意思_除夕的习俗有哪些.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除夕是什么意思_除夕的习俗有哪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除夕是什么意思 _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除夕是指农历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也就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因常在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大年三十。 除夕是什么意思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 “年 ”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 “年 ”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 算准了 “年 ”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 “年关 ”,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 “年夜饭 ”,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除夕习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 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 两样东西,一是火锅 .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 ;“鱼 “和 “余 “谐音,是象征 “吉庆有余 “,也喻示 “年年有余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 ;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 “烈火烹油 “。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 “更岁交子 “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 “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 ”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 ;“框对 ”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 ;“横披 ”贴于 门媚的横木上 ;“春条 ”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 ;“斗斤 ”也叫 “门叶 ”,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 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 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汉族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 “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 小小的 “福 ”字。春节贴 “福 ”字,是我国汉族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 ”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 “福 ”字倒过来贴,表示 “幸福已到 ”“福气已到 ”。汉族民间还有将 “福 ”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