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笔试,写作技巧指导.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教资笔试,写作技巧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资笔试,写作技巧指导 笔试 (Written Test)是一种与面试对应的测试,是以填写的方法考核应聘者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测量应聘人的基本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及能力的差异。 一、写作技巧指导 (一 )考情分析 写作题是综合素质科目中,所占分值最高、考试难度最大的一类题型。 分析 2012 下半年至 2018 下半年的考题,小师妹为大家总结出以下考试特点: 1. 分值: 50 分,占总分三分之一。 2. 命题形式: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开放式作文,以开放式作文为主。 其中, 2013 年上半年幼儿为话题 (以 “成长 ”为话题 )作文, 2014 上半年中学为命题(以 “我的梦想 ”为题 ) 作文,其余均自拟标题,为开放式作文。 3. 材料性质:每年作文题均有材料,材料分以下 5 类:故事 (3 次 )、对话 (6 次 )、阐述观点类 (13 次 )、名言 (2 次 )/格言 (1 次 )、社会现象 (2 次 )。除了 2012 年下半年幼儿明确要求从教育角度外,其余均未明确要求。阐述观点类居多, 2015 年下中学及 2016 年的考题,均考 查材料引发的思考及感悟,更多是对生活、社会问题的思考、认识。其中, 2016 年中学、 2017 年上半年幼儿、 2017 下半年中学考查对社会现象 (学生高分低能、老人碰伤、共享单车、地铁 “右立左行 ”的规则、济南老火车站被拆 )的认识、思考。 4. 考查主题: (按照时间、幼小中顺序 )实践、身教重于言传、赏识 /发现、成长、挫折、平等、学高与身正、读书、梦想、善于倾听 /看问题的角度、目标、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人品与能力、温暖感动的话语、做独特的自己、律人先律己、阅读的重要性、用挫折磨砺自我、居安思危、昂扬向上、善 于在生活中寻找幸福、付出才能有回报 /启发、与其悲叹昨日不如走向明天、实践。 重复主题: (1)挫折, 2013 上小学、 2015 下中学 ; (2)阅读, 2014 上幼儿小学、 2015 下小学 ; (3)幸福, 2014 下中学、 2016 上中学 ; (4)实践, 2012 下幼儿、 2016 下中学 ; 趋势: 2012 年下幼儿卷明确要求教育角度立意, 2013 下幼小中、 2014 下中学以及 2015 下幼儿卷能明显看出教育立场的倾向外,其余材料内容跟高考接近,尤其从 2016 年上半年开始更多考查 对人、生活、社会现象的思考、认识,难度系数增大。 5. 文体要求: 2014 上半年中学要求写记叙或论说文,大部分要求写议论文 /论说文,其余自选文体。 6. 字数要求:小学、幼儿,不少于 800 字 ;中学,不少于 1000 字。 (二 )写作训练策略 1. 最好选择议论文,并且要训练熟练二三种议论文的结构模式。 2. 如写记叙文、散文类,也最好选择片段情景式结构法,即除开头结尾外,中间三段描述三个情景片段,不宜采取事件展开的结构。 3. 建构每个考生的 “论据库 ”。 4. 进行作文模块 的专题训练。 (按照历年高频考题如挫折、梦想等依次训练 ) 5. 考前要训练快速审题立意,按相关作文模式迅速展开论证,保证在 40 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作文。 (三 )作文写作要点 1. 审题立意 需要在练习过程中,围绕材料内容深入思考相关的内容,从其中挑选出最佳的立意。所谓 “审文体 ”,就是必须明白考试中要求写作的文体是什么,考试中常写的文体有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如果不限文体的话,想快速完成一篇规矩作文,首选议论文。 2. 作文的标题 标题是立意的外化,要能够明确的体现出立意,同时要注意标题的优化,可以适当的用自己擅长的修饰方法, 设计更好的标题。 常见的作文标题主要有: 并列短语 (比如 “言与行 ”、 “读书 理解 运用 ”、 “忘记与铭记 ”) 偏正短语 (比如 “崇高的价值 ”、 “我的教师梦 ”、 “乐之人生 ”) 动宾短语 (比如 “说 细节 ”、 “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 主谓短语 (比如 “勤能补拙 ”、 “成就皆从辛勤来 ”、 “最可贵的是好奇心 ”、 “眼界决定一切 ”) 疑问句式 (比如 “你准备好了吗 ?”、 “你是巨人吗 ”) 单复 句式 (比如 “人贵有自知之明 ”、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 ”、 “其身正,不令而行 ”) 其次,从写作技巧上,标题要重点突出,点明主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引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电影片名、歌曲名等拟题。 仿写、借用、改写成语、格言、俗语、歌词拟题。 巧用修辞手法拟题。 3. 开头和结尾 开头段有 “引议题法 ”“引言法 ”“提问法 ”“比兴法 ”等几种开头技巧 (重点训练这四种技巧 ),特别要注意使用修饰语言的修辞方法,增加文章文采和语言的气势,例如排比句、比喻句、引用等开头,然后顺 利地、自然地引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里面要体现出立意贴切,也就是要自然地引到教育这个角度,站在准教师的角度。 结尾是文章的 “豹尾 ”,是文章的完美收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式: 点睛式 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归纳总结,揭示中心,点明意义,卒章显志,可以起到归纳总结、画龙点睛的作用。 照应式 一是呼应标题,二是照应开头。首尾照应,能达到收束全篇、突出主题的效果,给读者以浑然天成的美感。 引用式 用名言、俗语、警句、歌词、诗文结尾,收束有力,余音绕梁。能够很好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建议首先构建自己的素材库,结合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挑选其中的热门话题进行逐一限时练习,同时不断修改完善,这样才能自如应对 ! 二、写作真题和范文 【历年真题】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 ?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 ,了解孩子的心灵。 ”马克思说: “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 ”高尔基说: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 ”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请以 “师爱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 1000 字。 【参考范文】 师爱无限 高尔基曾经说过: “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引用 )师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开始,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原则。 (引出论点 )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发自心灵深处对学生的爱,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自我肯定的积极情感,并转化为学生自信、向上、进取的动力,从而达到教人、育人的目的。 师爱是心灵的沟通。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 “教育的奥秘 ”,他的座右铭是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们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人的深处。 ”作为教师,就要做一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观察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样,你会感到一种心灵的愉悦,这份愉悦来自学生带给你的感动,它如蒙蒙细雨般滋润,如融融春意般温暖。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人者,人恒爱之。 ”只要你付出爱,用心去爱,就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的爱。 师爱需要换位意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 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需要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当有了缺点或错误时,往往害怕老师批评,特别是不希望老师当众批评。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陶行知先生曾告诫师范生:“未来的先生们 !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 !”的确,我们必须蹲下身子,学会变成孩子,要有一种换位意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真正理解学生,真正把师爱转化为激发学生追求进步、积极进取的力量源泉。 师爱需要讲究艺术。有些教师埋怨: “为什么我付出那么多的关 怀,那么多的爱心,学生仍不懂礼貌,不尊重老师,一点也不理解老师的一番苦心 ?”这恐怕就是老师爱的方式不当的原因。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是对学生爱得太过分,失去师之尊严,就是束得太紧,管得太死,以至学生 “谈师色变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近似溺爱,对学生缺乏基本要求,事事包办代替,从不轻易放手。过犹不及,爱学生不等于放任自流,但更不能吝于施与,关键是要讲究分寸,讲究艺术。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教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也要注意师道尊严,才能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分论点 ) 师爱是催生百花的春风,是抚慰心灵的 阳光,是滋长希望的土壤。作为一名教师,如何用 “心 ”去爱学生,让你对学生的爱孕育出教育的累累硕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去做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 师爱无限。 (呼应标题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