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经济影响:扰动不改向好趋势.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新冠”经济影响:扰动不改向好趋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新冠”经济影响:扰动不改向好趋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新冠”经济影响:扰动不改向好趋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新冠”经济影响:扰动不改向好趋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 年 2 月 3 日 主要观点: 消耗的是真实财富,创造的是经济增长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疫情使得对防护、医疗救治物品大增的消耗,是对社会财富的真实损耗,但是相关物品的生产,却让当期的经济增加值上升。正如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一样,可控的疫情 不影响最终生产、即供应不受影响,消耗的是真实财富,创造的是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的一个悖论表现是,注重当期经济增加而非财富增长 。短期的经济增长可能受到影响,但长期的趋势不会改变,反而有更大的成长空间,趋势上中国经济渐离“底部徘徊”阶段、缓慢步入回升的时点状态,不会因此改变 。 “新冠”疫情经济影响的双面性 综合来看,短期由于供求两方面都受到影响, 2020 年 1 季度的经济增长回升势头将暂时停止,原先已表现出的经济内在动力回升趋势将受阻,经济增速仍将原地踏步,或略有下降,预计 1 季度 GDP 增速将在 5.5 6.0 之间。但当疫情消除、对冲性宏调政策出台后,经济将恢复正常回升态势;疫情造成的短期压力,甚至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调整。 与 2003 年“非典”疫情影响的比较 2003 年的“非典”疫情,并没有改变当期及随后的经济运行态势,2020 年的“新冠”疫情对经济更是只有扰动,不改变趋势。从“非典”影响面来看, 2003 年开始全社会隔离控制时,疫情已扩散,现在受到疫 情直接冲击的经济比重要小得多。从时间上看, 2003 年防控严格对经济冲击最大时期为 3-6 月 份 生产经营正常的时期;而 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期限主要集中 2-3 月,而这段时期本身就是生产经营淡季(节日长假和年初计划调整期,企业招工季)。 流动性需求下降减缓货币增长压力 “新冠”疫情对短期经济造成了影响, 1-2 季度经济增长回升态势将暂停;经济回升放缓的同时,金融市场受情绪影响,初期表现更为猛烈,市场波动性将加大,对货币市场的交易需求将下降。整体而言,2020 年上半年,因疫情影响经济回升放缓和金融活跃度下降,市场对 流动性需求的增长或有较明显下降。 降准、降息或提前 受疫情影响, RRR 下调的时间或有提前, 2 季度初即发生调整的概率大增。“新冠”疫情对当期通胀的影响将是结构性的,非核心消费品价格将增加下行压力 。 当前迟迟不出台的“降息”动作,除了受到前期以一般 CPI 衡量的高通胀影响外,更主要的因素为基准利率体系转换改革。在“新冠”疫情发生后,受短期经济下行和核心通胀下行的影响,市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或受到冲击,货币当局提前降息的概率日期: 2020 年 2 月 3 日 首席 分析师 胡月晓 021-53686171 huyuexiaoshzq 执业证书编号: S0870510120021 报告编号: 相关报告: 期限结构波动中缓降趋势明了 ( 2020 年 1 月 13 日) 货币增速回落中迎来降息 ( 2020 年 1 月 16 日) 2020 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 ( 2019 年 12 月 17 日) “新冠”经济影响:扰动不改向好趋势 证券研究报告 /宏观研究 /专题研究 带 格式 的: 行 距: 单 倍行 距2020 年 2 月 3 日 将显著上升。 宏观专题 2020 年 2 月 3 日 目 录 一、 2019“ 新冠 ” 影响:扰动不改趋势 . 1 1.消耗的是真实财富,创造的是经济增长 . 1 2.疫情影响经济的方式 . 2 3. “新冠”疫情经济影响的双面性 . 3 4.与 2003 年“非典”疫情影响的比较 . 5 二、“新冠”对 2020 年宏调政策的影响 . 8 1.流动性需求下降减缓货币增长压力 . 8 2.降准、降息或提前 . 9 3.信息、生物产业将得到优先支持 .11 三、“新冠”疫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 12 1.股市核心资产机会不变 . 12 2.债市短期波动上行,中长期平稳趋升延续 . 13 宏观专题 2020 年 2 月 3 日 图 图 1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增长状况 . 2 图 2 2020 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3 图 4 中国经济增长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比较(预测,当季同比 /%) . 4 图 4 中国工业增长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比较(预测,当月同比 /%) . 4 图 5 中国经济“十年一周期”的划分 . 5 图 6 “非典”疫情不改中国经济周期向上趋势和不凡(当季同比, %) . 6 图 7 广东、湖北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名义 GDP, %) . 7 图 8 “新冠”疫情不改中国经济走出底部缓慢回升趋势(当季同比, %) . 8 图 9 中国货币增长主要依靠货币乘数提升(月度同比, %) . 9 图 10 中 国货币增长维持平稳态势不变(月度同比, %) . 9 图 11 中国 2020 年 CPI 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比较(预测,当月同比 /%) . 10 图 12 富时 100 指数疫情发生时点已具备调整需求 . 12 图 13 道琼斯工业指数的正常调整态势 . 12 图 14 中国股市核心资产形 成的逻辑 . 13 图 15 中国 10 年国债期货延续上行态势 . 14 图 16 中国 10 年国债利率和核心 CPI 联动 . 14 图 17 中国 PPI 的高波动性及和利率间的独立性 . 15 宏观专题 1 2020 年 2 月 3 日 一、 2019“ 新冠 ” 影响:扰动不改趋势 1.消耗的是真实财富,创造的是经济增长 2019 新型冠状病毒 ( 2019-nCoV,本报告简称“新冠”), 因 2019 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而被发现, 2020 年 1 月 12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 2019 年 12 月,“新冠”感染的肺炎病例出现,并有传染迹象,引起部分参与救治医生警觉, 但因 “新冠”为新病毒,这一迹象并 未引起官方重视。在呼吸科传染病权威专家钟南山院士指出,“新冠”存在人传人可能性,推翻了之前武汉市政府向社会公布“新冠”不会人传人的结论后,社会开始警觉。 2020 年 1 月 20 日,国家卫健委发布 2020 年 1 号公告,将“新冠”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 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将“新冠”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 至此 ,社会开始重视 , 甚至出现了少范围恐慌现象 。 随后 , 中央政府发布多次公告 , 成立专门领导小组 , 隔离疫区 , 动员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 ,疫情得到有序控制 。 2020 年时中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全面建成小康之际,转型 和升级中的中国经济能否更上一台阶,在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的当下,市场情绪本就难言乐观。此时“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当地政府初期应对的不当,使得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 信心产生了不少动摇,不利影响的 社会 预期 因而也得以产 生。 然而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疫情使得对防护、医疗救治物品大增的消耗,是对社会财富的真实损耗,但是相关物品的生产,却让当期的经济增加值上升。正如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一样,可控的疫情 不影响最终生产、即供应不受影响,消耗的是真实财富,创造的是经济增长! 市场 经济的 一个悖论表现是:注重当期经济增加而非财富增长,因而轮流挖坑和填坑,就可以创造出经济增长局面。其实这也是人性使然,守财本能更愿意看到增长。 因此,短期的经济增长可能受到影响,但长期的趋势不会改变,反而有更大的成 长空间,趋势上中国经济渐离“底部徘徊”阶段、缓慢步入回升的时点状态,不会因此改变。 由于疫情初期新增病人增长迅速,以及社会隔离和防护需要,防护消毒用品(口罩、酒精、消毒水等)很快销售一空,甚至出现供应跟不上 少 迹象,民间认为对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有作用的预防药物如板蓝根等,也出现断货现象;突然暴增的检验检测需求,也使得相关试剂储备不足、生产仓促间难以跟上 由于异地生产,中间运输和分配环节时间无论怎么压缩,都需要 1-2 天,但这 1-2 天的紧张就被市场情绪放大了。 宏观专题 2 2020 年 2 月 3 日 2012 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了明显的“底部徘 徊”阶段,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一直不能消除; 2019 年后,从经济迂回程度回升和投资结构改善下的增长趋势变化等因素看,中国经济内生活力重新趋强,增长渐离底部缓慢回升的态势将逐渐形成 。 图 1 中国 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增长状况 数据来源: Wind, 上海证券研究所 2.疫情影响经济的 方式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基本上是短期的,长远的影响主要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改变发生 人们不健康习惯和行为将得到修正,如吃“重口味”的野味、不注重个人卫生和健康的习惯等,对卫生保健将更受重视,社会也因此会有更健全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等,这实际上属于吃一堑之后的长一智行为,经济运转将因此更健康。短期的经济影响,则显然是不利的,但不利当中对经济结构和医疗卫生产业的发展则有正面推动作用。 首先,疫情对供给端的影响基本上是压制性的。“新冠”疫情直接导致了各地复工的推迟。除了金融行业推迟时间较短外( 2 月 3 日复工,延期 3 天) ,大部分行业至少推迟了 10 天以上(各地通知基本上规定不得早于 2 月 9 日 24 时),这样一来,短期生产放缓是必然的。另外,复工初期,出于对疫情的担忧,很多企业还 不 可能出现不“满工”的现象,各经营主体初期很可能不会出现赶工期的现象,产能利用低位状态可能仍要延续 2-3 个月。 其次,从需求角度看,“新冠”疫情对当期消费影响的压制租用是显著的。疫情爆发适逢中国春节长假,长假本来是中国传统的消费旺季、出行高峰。“新冠”疫情发生后,宅在家里隔离病毒,成为了人们不GDP 2010 下降阶段 走平阶段 上升阶段 2011 2012 2013 2014 宏观专题 3 2020 年 2 月 3 日 得已的选择。为杜绝疫情传播,疫区封城,非疫区 停开省际帮运,影院、 大餐饮等娱乐 服务 行业纷纷宣布停业。除了吃和网络游戏,人们基本上停止了其它消费,旅游取消、聚会取消,整个社会在疫情的影响下,过了一个安静、干净的春节。 但是,也有少数行业受到的“新冠”疫情的影响,出现了难得的景气行情:检验检测试剂生产行业、相关医疗药品生产企业、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大部分相关产品都出现了“脱销”、“断货”行情。由于有此次疫情的教训,人 们的防护意识会提高,医疗相关 检测 项目未来会常态化,这些都永久性的打开了相关产业的市场空间,产业发展前景得以扩展。 3. “新冠”疫情 经济 影响 的双面性 综合来看,短期由于供求两方面都受到影响, 2020 年 1 季度的经济增长回升势头将暂时停止,原先已表现出的经济内在动力回升趋势将受阻,经济增速仍将原地踏步,或略有下降,预计 1 季度 GDP 增速将在 5.5 6.0 之间。但当疫情消除、对冲性宏调政策出台后,经济将恢复正常回升态势;疫情造成的短期压力,甚至还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和调整。 图 2 2020 年“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由于受到供求两方面的双重压制,“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短期冲击,还是比较明显的。从疫情防控发展态势看,本次“新冠”疫情被控制住的速度很可能会快于市场预期;公众在渡过了初期的恐慌心态后,随着信息的公开和防治到位,经济生产和社会生活将会很快夫妇正常,预计 2 季度经济就将恢复正常状态,进入反弹期。 疫生 延期 复工 通胀 上升 消费 压制 通胀 上台阶 通胀 回落 消费 反弹 生产 赶工 投资赶工 经济 延续 升 善 疫 除 对冲 政策 宏观专题 4 2020 年 2 月 3 日 因此, 短期( 1-2 季度)看的影响虽然比较明显,但中期( 6-12 月)看的影响则比较有限,年度角度看的经济增速甚至仍能 实现小幅回升,中国经济 触底缓慢回升的离开底部态势,不会 改变 ! 图 34 中国经济增长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比较(预测,当季同比 /%) 数据来源: 上海证券研究所 从 2003 年“非典”治理的经验看, 2 季度初疫情警报能解除。疫情警报解除后,消费娱乐等服务行业将迎来一波较大的反弹。春节档期间停播的电影将重新上线,而原本从预售情况看,传媒行业今年春节本来被市场寄予了厚望。 2003 年“非典”警报解除后,类似于国际草台班子的“嘉年华”都在国内受到了热捧,吸金不少。预计 2 季度疫情解除后,消费行业将迎来一波强劲反弹。 疫情期间,工业生长偏软的态势,在疫情解除后也会发生大改变,工业经济则会出现普遍的“赶工期”现象,届时工业增加值或出现跳升。 图 4 中国 工业 增长在“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比较(预测,当 月 同比 /%) 数据来源: 上海证券研究所 5.705.805.906.006.106.206.306.406.506.602020-03 2020-06 2020-09 2020-12发生后 发生前 -7.00-6.00-5.00-4.00-3.00-2.00-1.0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疫情前 疫情后 宏观专题 5 2020 年 2 月 3 日 长期看,“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进程 和社会综合治理的完善。由于复工推迟,过了开工季后一般制造业行业的普通企业,将面临严峻的招工局面,这些企业的经营局面将更加困难;这类企业通常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用工以中短期工为主,因而将被市场加速淘汰“出清”。对于以长期制用工为主要形式、经营规范,因而有较高竞争力的企业,则会渡过难关,并迎来更为广阔市场空间。 4.与 2003 年“非典”疫情影响的比较 2003 年的“非典”疫情和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在爆发时间在基本一致,首次发现病例时间都在 12 月份;都是呼吸道传染病,都表位为肺炎,只是致死率不同;都起源于野生动物;都存在着较高的人群间传染性。但两次疫情间显著的不同是, 2020 年“新冠”疫情措施应对早,社会已有现成防控体系(尽管 细节上 社会 批评声不少 ) ,全国上下认识也很到位和重视。 2003 年的“非典”疫情,并没有改变当期及随后的经济运行态势, 2020 年的“新冠”疫情对经济更是只有扰动,不改变趋势。 首先, 2003 年的“非典”疫情并没有改变经济上行节奏和步伐 。 2003年,中国经济正处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周期起步期,彼时中国经济基即将开始新一轮腾飞。不过, 在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十年一周期”的划分方式已不在适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世界经济也进入了新发展模式阶段,全球经济都面临转型,增长都面临压力。 图 5 中国经济“十年一周期”的划分 数据来源: Wind, 上海证券研究所 从 2003 年 “非典”疫情时期及其后续时期的中国经济表现看,“非典”024681012141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第 1次经济周期 第 2次经济周期 第 3次经济周期 GDP=9.63 GDP=9.88 GDP=10.25 宏观专题 6 2020 年 2 月 3 日 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相当有限。虽然 2003 年“非典”时,中国政府应对经验无,对疫情的反应比之当前的“新冠”疫情,要缓慢和落后得多。 2003 年“非典”疫情病例最早出现同样在前一年的 12 月份,但直到 3 月才开始全社会有组织的隔离,期间球赛、大型演唱会等活动召开不误;待到全面隔离时,疫情已比较严重,由于当时信息产业发展远不能跟当前对比,在人员往来受到限制情况下,对经济的影响应该比现在大。但从实际情况看 ,当 3 月份开始隔离时,虽然没有当前的“封城”(因为疫情已扩散),更多地封锁措施体现为各地普遍小区封锁,对经济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但从实际情况看, 2003 年“非典”疫情发生的 1 季度和 2 季度经济增长均未受到影响, 1 季度还有跳升的异动点。 图 6 “非典”疫情不改 中国 经济周期向上趋势和不凡 ( 当季同比, %) 数据来源: Wind, 上海证券研究所 其次,从“非典”影响面来看, 2003 年开始全社会隔离控制时,疫情已扩散,当前的“疫区”概念在 2003 年的“非典”时期甚至都没有提及,当然防控的重点是广东和北京。单就 2003 年发源地广东和现在被当做疫区的湖北,两地经济比重看,现在 受 到疫情直接冲击的经济比重要小得多。 从两省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数据变化来看,2003年时广东 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要高得多, 2003年时占比为 11.5,即使是影响最严重的珠三角经济区占比也高达 9.5;而 2018 年湖北经济占全国的比重仅为 4.3,这还是近几年持续上升后的结果。 5.007.009.0011.0013.0015.0017.002000/032000/062000/092000/122001/032001/062001/092001/122002/032002/062002/092002/122003/032003/062003/092003/122004/032004/062004/092004/122005/032005/062005/092005/122006/032006/062006/092006/122007/032007/062007/09200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