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公示版) 建设单位: 南京新农土地整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一四年六月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 前 言 1. 项目背景 青龙山林场是新农集团所辖三级企业,由于种种原因,林场职工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尤其是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职工还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棚户区内,住房面积小,基础设施非常不完善,公共服务十分不到位。 为改善青龙山林场职工民生,2013年以来,新农集团将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作为扫除民生死角的重要推手和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力举措,积极推进改造工作。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林场棚户区改造被列入市政府2013年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南京市城中村危旧房改造项目计划,被纳入江苏省20132015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并将其作为2014年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计划下达。 该项目主要改造青龙山林场范围内成排、成片、成栋的交通基础差、市政配套无、年久失修的居民聚居地。在此背景下,南京新农土地整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拟在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山林场内七里岗社区建设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 2. 项目由来与评价过程简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该工程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南京新农土地整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核实有关材料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技术方法,经现状监测、工程分析和环境预测评价后汇总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本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了报批稿,提交至建设单位和环保主管部门,供决策使用。 3.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特点 (1)建设内容:A1地块总用地面积为38580.75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01386.11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84856.2平方米,其中新建住宅建筑面积为56997.47平方米,保留住宅建筑面积为22000平方米,商业配套5876.7平方米,物管用房340.87平方米,可安置居民898户(其中新建住宅660户,保留5栋居民住宅238户);地下建筑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I 面积16529.91平方米,主要为地下停车场。建筑密度22.7%,容积率为2.2,绿地率30%。 A2地块总用地面积为61668.72平方米。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7528.95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135521.09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121295.01平方米,可容纳居民1476户,商业及配套13684.08平方米,物管用房54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2007.86平方米,主要为地下停车库、人防等。建筑密度16.3%,容积率为2.18,绿地率30%。 (2)A1地块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新建4栋18F的居民住宅楼以及沿街商业建筑,保留5栋7F的原有建筑;A2地块主要建设10幢18F的居民住宅楼、1栋8F的综合楼及沿街商业建筑。居民楼于地块内均匀布置,商业设施位于项目北侧临近老104国道位置,中心地带为景观绿化区。 本项目沿街商业用房主要功能定位为:服装专卖、文体用品、精品百货、超市等与居民生活相关的便民服务设施,禁止引入餐饮、KTV、汽修等高噪声商业类型。 (3)商业设施使用需由新的投资方到环保部门重新办理环保手续。 (4)该项目共分两期建设,整体建设期为2014年7月- 2017年12月。 4.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次评价的工作重点是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及施工产生的粉尘以及施工噪声等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应重点关注项目建成后,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 本项目主要环境问题包括: (1)施工期 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废气等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机械作业时机械设备等产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生产作业过程中冲洗、浸泡溢流等形成的施工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 运营期居民及商业污水、生活污水等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居民厨房废气、地下车库汽车尾气等对环境的影响。 运营期项目周边道路交通噪声对本项目居民的影响。 运营期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外部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环境影响及控制措施。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前言 III 5. 主要评价结论 本次评价认为,本项目用地性质符合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江宁区淳化街道(淳化新市镇、土桥新市镇)总体规划(20132030)的要求,在二期工程所占用的基本农田依法经江苏省政府批准调整完毕的前提下,项目符合所在地土地利用规划;项目选址和布局均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拟采用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合理、有效、可靠,治理措施可行。项目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外环境对本项目的影响也较小。周边公众对本项目的建设持支持态度。 在全面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的基础上,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的建设可行。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 目 录 第1章 总则 . 1 1.1 编制依据 . 1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 4 1.3 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 . 7 1.4 评价范围及环境保护目标 . 10 1.5 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 12 1.6 评价技术路线 . 15 第2章 建设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 16 2.1 现有项目概况 . 16 2.2 拟建项目概况 . 18 2.3工程分析 . 27 第3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38 3.1 自然环境概况 . 38 3.2 社会环境概况 . 43 3.3 环境现状评价 . 47 第4章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9 4.1 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59 4.2 营运期环境预测与评价 . 63 第5章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77 5.1 社会环境影响因子筛选 . 77 5.2 社会环境影响预测 . 77 5.3 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78 第6章 环境风险评价 . 80 6.1 施工期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80 6.2 运营期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 81 第7章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 86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I 7.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 86 7.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 . 91 7.3 经济、技术可行性论证 . 98 第8章 清洁生产分析与循环经济 . 100 8.1 产业政策分析 . 100 8.2 清洁生产分析 . 100 第9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 103 9.1 总量控制因子 . 103 9.2 拟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分析 . 103 9.3 总量控制分析与平衡方案 . 104 第10章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 105 10.1 项目投资、经济效益分析 . 105 10.2 社会效益分析 . 105 10.3 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 105 10.4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05 第11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 107 11.1 环境管理计划 . 107 11.2 环境监测计划 . 108 第12章 公众意见调查 . 110 12.1 网络公示调查 . 110 12.2 调查目的、方式、原则及内容 . 111 12.3 公众参与调查表调查 . 114 12.4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 116 第13章 项目选址及布局可行性分析 . 117 13.1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 117 13.2 平面布局合理性分析 . 122 13.3 商业用房限制、准入条件 . 123 第14章 评价结论 . 125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目录 III 14.1 结论 . 125 14.2 建议与要求 . 133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 1 第1章 总则 1.1 编制依据 1.1.1 国家法律、法规及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2000)32号令;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96)77号令;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2004)31号令;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主席令第54号,2012年2月29日; (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实施; (9)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 (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2011第9号令,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2013年2月16日; (12)关于印发的通知,环办 2013103号,; (13)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6394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6年7月6日; (14)关于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通知,建科2008221号,2008年12月4日; (15)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 (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 (17)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 201337号),国务院,2013年9月10日;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 2 (18)关于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2】130号),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2年10月29日。 (19)太湖流域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604号,2011年11月1日。 1.1.2 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省人大常委会1993年12月29日; (2)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决定(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3)江苏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苏发 19964号; (4)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省政府1993年第38号令; (5)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范,苏环管200246号; (6)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意见,苏环管200535号文; (7)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苏环控1997122号; (8)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环保局,2003年3月; (9)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692号; (10)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2007年6月7日; (11)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2修订),常委会公告第112号,2012年1月12号; (12)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省政府令59号,2009年10月30号; (13)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8年11月18日; (14)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13113号); (15)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2年2月1日。 (16)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苏政办发20139号;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 3 (17)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 (18)江苏省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及江苏省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3年本),2013年8月; (19)江苏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9年4月1日起实施; (20)关于新建居住建筑设置阳台污水收集系统的通知,苏住建规20117号); (21)南京市水环境保护条例,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2011年12月28日; (22)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的若干意见,宁政发2011133号,南京市人民政府,2011年6月28日; (23)市政府关于批转市环保局的通知,宁政发201434号,南京市人民政府,2014年1月27日; (24)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2第287号,2012年11月23日; (25)关于实施有关要求的通知,宁环办 201418号; (26)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公众参与工作的意见,宁环办 201419号; (27)南京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宁政发201474号)。 1.1.3 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 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 -2008),国家环境保护部;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 93),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 2009),国家环境保护部;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 -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 -2011),国家环境保护部; (7)江苏省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实施细则(试行)(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6年4月); (8)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苏政复(2003)29号文);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 4 (9)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1999年3月18日)。 1.1.4 有关规划与项目文件 (1)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 2030); (2)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 2030); (3)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淳化新市镇、土桥新市镇)总体规划(20132030); (4)南京市江宁区排水专项规划; (5)环境影响报告书委托合同; (6)项目设计说明;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项目相关文件及技术资料。 1.2 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1.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根据现场考察及资料分析,确定该项目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见表1.2-1。 表1.2-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一览表 环境因素 工程内容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居住环境 空地 地表水 声 土壤 景观 经济 交通 就业 舒适 健康 美观 方便 建 设 期 土建工程 -2 -1 -2 -1 -1 +2 -1 +1 运输 -2 -2 -1 +1 -2 +1 材料堆放 -2 -1 -1 -2 营 运 期 商业 -1 -1 +1 +1 -1 +1 +2 +2 +2 +2 公建 -2 -1 -1 -1 +1 +2 -1 +1 +2 +2 +2 +2 绿化 +1 +1 +2 +2 +2 +2 +1 道路 +1 +3 +1 +2 说明:“+”、“-”分别表示有利、不利影响;“0”至“3”数值分别表示无影响、轻微影响、中等影响、重大影响。 1.2.2 评价因子 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见表1.2- 2。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 5 表1.2-2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 项目 现状评价因子 影响评价因子 总量控制因子 地表水 pH、COD、BOD5、氨氮、SS、总磷 一般影响分析 COD、SS、氨氮、总磷、动植物油、LAS 地下水 pH、总硬度、氨氮、氯化物、CODMn 大气 SO2、NO2、PM10一般影响分析 噪声 等效声级Ld(A)和Ln(A) 固废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土壤 pH、总铬、汞、砷、铅、镍、铜、锌 生态环境 植被、水土流失 植被、水土 流失 1.2.3 评价标准 1.2.3.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秦淮河项目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IV类标准。 本项目废水排放执行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第一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1996)三级标准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 1999)B等级标准。废水经科学园第一污水厂处理后排向秦淮河项目段,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中一级A标准。具体见表1.2-3。 表1.2-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为无量纲) 类别 pH SS*CODCrBOD5NH3-N TP LAS 6-9 60 30 6 1.5 0.3 0.3 注:*SS采用水利部试行标准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 表1.2-4 废水排放标准 单位:mg/L 参 数 pH SS BOD5COD 氨氮 总磷 动植物油 LAS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B等级标准 69 400 300 500 45 8.0 100 2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69 10 10 50 5(8)* 0.5 1 0.5 *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 6 1.2.3.2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地下水监测结果可知,项目所在区域地下水能够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93)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1.2-5。 表1.2-5 地下水质量标准 标准 指标 限值 单位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 93)类标准 pH 6.58.5 无量纲 总硬度 450 mg/L 高锰酸盐指数 3.0 mg/L 氨氮 0.2 mg/L 氯化物 250 mg/L 1.2.3.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1.2-6。 表1.2-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取值时间 标准值(g/m3) 标准出处 SO2年平均 6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2012) 二级标准 日平均 150 1小时平均 500 NO2年平均 40 日平均 80 1小时平均 200 PM10年平均 70 日平均 150 1.2.3.4 环境噪声和场界噪声执行标准 根据市政府关于批转市环保局的通知(宁政发2014 34号文),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噪声为2类功能区,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2类及4a类标准,噪声排放标准见表1.2-7、1.2- 8。 表1.2-7 声环境质量标准 等效声级:dB(A)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2类 60 50 4a类 75 55 青龙山林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总则 7 项目边界噪声排放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值(GB22337- 2008)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2-8。 表1.2-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值 类别 昼间(dB(A) 夜间(dB(A) 标准来源 2类 60 50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值(GB22337- 2008) 项目营运期卧室、起居室内的噪声级执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