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报告之一: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报告之一: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报告之一: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报告之一: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报告之一: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报告之一: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相关主管机关核准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据此开展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正在或将要与本研究报告所分析的企业发展业务关系。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本公司可能存在对报告的客观性产生影响的利益冲突,不应视本证券研究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因素。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深度报告 【行业证券研究报告】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智能网联汽车系列报告之一 核心观点 5G 应用及特斯拉技术革新将驱动智能网联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 5G 核心应用领域之一,随着5G商用的正式落地,5G-V2X建设有望加速。特斯拉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目前是全球领先公司之一,未来其规模的扩大将推动智能网联的发展。特斯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从分布式到集中式,通过软件系统的OTA升级,实现对汽车整体功能和性能的升级。特斯拉的快速发展,预计将拉动包括智能驾驶传感器、车联网设备以及智能座舱系统等快速发展。 智能汽车:ADAS 系统、智能座舱是核心组成部分。智能汽车涉及 ADAS 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热管理系统和其他等。ADAS产业链核心点:芯片、算法、智能转向、制动、雷达。进入门槛较高的智能制动和智能转向领域,国内供应商以部分细分产品为突破口,有望获取一定市场份额。芯片和算法具有高技术难度,该市场主要是龙头公司之间竞争,国内科技龙头包括在华为、寒武纪、地平线以及在算法领域的 BAT 等。毫米波雷达国内供应商中,德赛西威和华域汽车等公司的24GHz实现了量产,77GHz也稳步推进。车载摄像头技术相对较低,国内供应商具有较大机会。 智能座舱系统:域控制器是核心,部分公司已布局。域控制器实现量产的国外主要包括伟世通、博世、安波福、大陆集团和电装。域控制器2019年渗透率不到 1%,未来渗透率将逐步提升。德赛西威基于高通 820A 打造的智能座舱控制器,非上市公司中,布谷鸟科技基于恩智浦芯片打造了Auto Canbin座舱域控制器。国内企业与国外零部件巨头在技术积累、量产应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智能座舱布局的公司: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均胜电子。 车联网:汽车行业主要突破口是车载终端及软件系统。车联网产业链中,上游和中游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更重要。上游汽车行业主要参与软件系统领域,汽车公司由于掌握丰富车辆行驶资源和数据,对于开发和推广高精度地图具备较大优势,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公司参与该领域。在应用软件领域,零部件公司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汽车软件开发。在产业链中游,V2X车载模块是汽车公司切入领域,已有部分公司完成 V2X 车载模块的量产。计算芯片主要仍由半导体龙头垄断,汽车公司可以基于外购的芯片进行车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汽车公司中,德赛西威、均胜电子等在车载终端设备以及软件系统等车联网产业链部分有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未来智能汽车、网联汽车渗透率有望逐年提升,积极布局智能网联汽车的公司有望受益。建议关注:均胜电子、华域汽车、德赛西威、拓普集团、科博达、伯特利、保隆科技、银轮股份、三花智控、星宇股份、得润电子。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汽车需求、自动驾驶汽车推广进程低于预期、企业自身自动驾驶进程低于预期、疫情控制时间不确定性影响汽车需求。 Table_BaseInfo 行业评级 看好 中性 看淡 (维持)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0年03月22日 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姜雪晴 021-63325888*6097 jiangxueqing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2060001 联系人 周翰 021-63325888-7524 zhouhanorientsec 相关报告 若出台刺激需求政策,疫情控制后将加强需求释放的力度: 2020-02-24 疫情影响行业利弊均有,继续看好特斯拉产业链及低估龙头公司:复盘非典汽车行业表现及现阶段投资策略 2020-02-04 特斯拉国产化率提升,预计更多公司将进入配套体系:特斯拉产业链系列报告之二 2020-01-06 资料来源:公司数据,东方证券研究所预测,每股收益使用最新股本全面摊薄计算,(上表中预测结论均取自最新发布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可能未完全反映该上市公司研究报告发布之后发生的股本变化等因素,敬请注意,如有需要可参阅对应上市公司研究报告)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2 目 录 1 5G应用及特斯拉技术革新将驱动智能网联快速发展 . 5 2 智能网联产业链 . 9 3 智能汽车:ADAS系统、智能座舱是核心组成部分 . 10 3.1 智能汽车产业链 . 10 3.2 ADAS系统:国内企业突破口 . 11 3.2.1 ADAS产业链核心点:芯片、算法、智能转向、制动、雷达 11 3.2.2 从竞争格局分析国内企业在产业链上的突破 12 3.2.3 ADAS已经布局的公司分析 16 3.3 智能座舱系统:域控制器是核心,部分公司已布局 . 17 3.3.1 智能座舱系统构成 17 3.3.2 智能座舱系统国内外差距 18 3.3.3 域控制器国内外竞争格局 19 3.3.4 其它硬件产品竞争格局分析 21 3.3.5 智能座舱布局的公司:德赛西威、华域汽车、均胜电子 22 4 车联网:汽车行业主要突破口是车载终端及软件系统 . 25 4.1 车联网产业链的核心构成 . 25 4.2 汽车行业在车联网产业链中的突破口 . 26 4.3 主要汽车公司车联网布局 . 27 5 主要投资策略 . 30 6 主要风险 . 31 mNrPmRsRxOsQtPnNqMqOyQ7N8Q8OpNpPmOqQfQqQnOjMoMsRbRrQrRMYrMrRMYtRrO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3 图表目录 图 1:国内5G已经进入商用阶段 . 5 图 2:智能驾驶与网联化发展紧密结合 . 6 图 3:5G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往智能网联方向发展 . 6 图 4:特斯拉Model S与其他车型ECU数量对比 . 7 图 5: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进化路线 . 7 图 6:特斯拉OTA升级示意图 . 7 图 7:特斯拉Autopilot示意图 . 8 图 8:特斯拉持续促进行业往智能网联化发现发展 . 8 图 9:智能网联汽车体系的主要构成情况 . 9 图 10:智能汽车的构成部件情况 . 11 图 11: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各部分技术含量高低 . 12 图 1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各部件竞争格局与进入门槛情况 . 12 图 13:智能转向和智能制动领域国内公司机会 . 13 图 14: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份额情况 . 14 图 15:国内毫米波雷达市场份额情况 . 14 图 16:2018年全球毫米波雷达市场份额情况 . 15 图 17:国内毫米波雷达市场份额情况 . 15 图 18:全球车载摄像头市场份额情况 . 16 图 19:智能座舱系统主要构成情况 . 18 图 20:国内智能座舱系统主要差距方面 . 19 图 21:国外主要供应商推出座舱域控制器的时间情况 . 19 图 22:座舱域控制器出货量和渗透率情况 . 20 图 23:全球液晶仪表盘市场份额情况 . 21 图 24:全球抬头显示市场份额情况 . 22 图 25: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主要产品构成情况 . 22 图 26:理想One四屏互动系统产品示意图 . 23 图 27:华域汽车智能座舱构成情况 . 24 图 28:华域汽车智能座舱概念图 . 24 图 29:均胜电子智能座舱系统构成情况 . 25 图 30:均胜电子智能座舱电子类产品配套情况 . 25 图 31:车联网产业链主要构成情况 . 25 图 32:汽车行业在车联网车联网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参与情况 . 27 图 33:德赛西威车联网解决方案情况 . 28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4 图 34:德赛西威车联网产品布局情况 . 28 图 35:均胜电子车联网解决方案 . 29 图 36:均胜电子车联网产品布局情况 . 29 图 37:公司为一汽大众开发的车联CNS 3.0系统车机 . 30 表 1: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对网络通信传输的要求 . 6 表 2:智能转向和智能制动产品国内外主要供应商情况 . 13 表 3:国内外激光雷达公司的产品布局情况 . 15 表 4: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国内公司落地情况 . 17 表 5:国外部分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情况 . 18 表 6:国内外座舱域控制器主要供应商情况 . 21 表 7:德赛西威智能座舱产品主要客户情况 . 23 表 8:车联网产业链各部分核心组成部分及其竞争壁垒 . 26 表 9:汽车板块上市公司在车联网产业链各部分的产品情况 . 27 表 10:德赛西威车联网产品客户情况 . 28 表 11:均胜电子车联网产品客户订单情况 . 30 表 12:主要智能网联汽车公司估值表 . 31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5 1 5G应用及特斯拉技术革新将驱动智能网联快速发展 5G 的落地对于汽车智能网联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5G 作为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经过近年来的实验室测试、场外测试、规模试验、预商用、规模部署之后,在2020年已实现正式商用。智能网联汽车是5G的核心应用领域之一,随着5G商用的正式落地,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发展。 图 1:国内5G已经进入商用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东方证券研究所 5G对于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网联汽车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驾驶和网联化发展是紧密结合的。在部分自动驾驶阶段,要实现车道内自动驾驶、换道辅助等功能,网联化需要逐步发展到联网协同感知阶段。在有条件自动驾驶阶段和完全自动驾驶阶段,尤其是实现协同式队列驾驶、车路协同控制等方面,必须联网进行协同决策与控制。 目前的智能驾驶汽车主要为自主式智能驾驶汽车,采用车载传感器探知车辆周围的环境信息,自主做出决策判断,是独立于其他车辆的自动驾驶。进一步发展到智能网联汽车,需要与网联功能充分融合,5G将进一步推动智能驾驶汽车的网联化。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6 图 2:智能驾驶与网联化发展紧密结合 资料来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3:5G推动智能驾驶汽车往智能网联方向发展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东方证券研究所 5G已经可以满足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技术要求。对自动驾驶而言,其对网络通信的传输延时和传输速率要求逐步提升。L2级别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即要求传输时延在 100毫秒以下,而目前的4G-LTE 网络的传输时延在 98 毫秒左右,已很难满足 L2 级别自动驾驶的需求。而目前 5G 网络的传输时延是1毫秒,可以满足所有自动驾驶级别的时延需求,为智能网联发展提供技术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对于车联网V2X系统,5G将推动LTE-V2X系统向5G-V2X系统全面升级。根据发改委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大城市、高速公路的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 覆盖率将达到90%,同时加快推进5G-V2X系统的建设。随着5G商用正式落地,5G-V2X建设有望加速。 表 1: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对网络通信传输的要求 自动驾驶级别 自动化程度 传输时延(毫秒) 传输速率/车(Mbps) L1 驾驶辅助 100-1000 0.2 L2 部分自动化 20-100 0.5 L3 条件自动化 10-20 16 L4&5 高级自动化/全自动化 1-10 100 资料来源:华为、东方证券研究所 特斯拉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方面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公司之一,未来其规模的扩大将推动智能网联的发展。 特斯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首先体现在其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上。特斯拉在最初研制电动车时就开始逐步摆脱传统汽车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尽量减少ECU的使用数量,从而对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在Model S上,特斯拉的ECU数量相较于传统燃油车以及普通新能源车已经大幅下降;据统计,相同级别传统燃油车中ECU数量大约是70个,普通新能源车日产Leaf上有约30个,而Model S仅有15个左右。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7 Model 3电子电气架构进一步集中化,架构仅包括CCM(中央计算模块)、BCM LH(左车身控制模块)和BCM RH(右车身控制模块)三个模块。其中CCM负责信息娱乐系统、辅助驾驶系统和车内外通信;BCM LH和BCM RH负责车身、底盘、安全及动力系统等。对照博世提出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进化路线,Model 3已经直接达到Vehicle Computer 层级,是目前行业中最先进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 图 4:特斯拉Model S与其他车型ECU数量对比 资料来源:第一电动、东方证券研究所 图 5:汽车电子电气架构进化路线 资料来源:博世、东方证券研究所 以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为基础,特斯拉可以通过软件系统的OTA升级,实现对汽车整体功能和性能的升级。通过OTA技术对车载软件进行更新,实现AP、地图、娱乐系统等功能升级,不断改善用户体验;OTA 升级可以解决特斯拉用户遇到的汽车使用故障问题,从而避免去实体店进行维修,有效降低使用成本。OTA 升级有效提升了特斯拉的服务附加值,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汽车的价值链。 图 6:特斯拉OTA升级示意图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8 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硬件设备中,Autopilot套件包括8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一个增强版前向毫米波雷达。计算芯片是基于英伟达的芯片而自主研发的Tesla FSD。FSD采用双芯片设计,同时集成了CPU、GPU、NPU等核心部件,在性能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在智能网联方面的技术优势,使得特斯拉的车型在全球畅销,推动汽车行业持续变革。 图 7:特斯拉Autopilot示意图 资料来源:特斯拉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在供应链上,特斯拉的快速发展,有望拉动包括智能驾驶传感器、车联网设备以及智能座舱系统等一系列零部件及系统的快速发展,推动零部件供应商持续变革。 特斯拉智能网联汽车的迅速发展也迫使传统车企持续进行变革,将长期发展重心转向智能网联汽车,同时更加关注消费者乘车的智能驾驶体验。特斯拉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吸引了大批互联网科技巨头加入,包括谷歌、微软、百度等,有利于产业的良性竞争,同时激发了更多的创业公司在智能网联行业发展。 在需求端,特斯拉的车型凭借其先进的智能网联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消费者传统的汽车消费习惯。目前消费者对汽车智能网联的需求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图 8:特斯拉持续促进行业往智能网联化发现发展 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9 资料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2 智能网联产业链 智能网联汽车以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为基础,构建汽车与交通服务的新业态,达到全面改善汽车驾驶感受、提升交通效率的目的。 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区别在于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车联网系统。ADAS系统有效解放了驾乘人员在驾驶和乘坐汽车时所受的约束,提升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降低汽车的使用门槛等。智能座舱系统将汽车从普通的乘坐出行工具打造成集出行、生活、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应用场景。车联网技术将汽车置身于 V2X 的网络体系中,打造更高效的汽车交通体系。 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基础上,V2X车联网系统将各个终端连接起来。在地面上,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侧设备进行 V2V、V2P 和 V2I 的信息通信。通过实时获取车辆周边交通环境信息,与自身车载传感器的感知信息融合,作为车辆的决策与控制系统的输入。导航卫星等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高精度地图导航。云端决策平台通过 V2N 连接,对地面上各个交通设备进行全局交通规划,有效协调地面交通,从而提升整体交通效率。内容和服务提供商通过 TSP 服务集成商,再通过 V2N 链接,实现对智能网联汽车内容服务支持。 通过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体系构建,产业链下游可以进一步发展无人驾驶物流、共享出行等新的产业业态,从而持续扩大整个智能网联汽车体系的发展空间。 图 9:智能网联汽车体系的主要构成情况 资料来源:车联网白皮书、东方证券研究所 智能网联汽车V 2 V行人移动智能终端移动网络与云端路侧设备V 2 PV 2 IV 2 N智能网联汽车V2X 全局交通规划云端决策平台智能汽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内容、服务提供商TS P 服务集成商导航卫星有关分析师的申明,见本报告最后部分。其他重要信息披露见分析师申明之后部分,或请与您的投资代表联系。并请阅读本证券研究报告最后一页的免责申明。 HeaderTable_TypeTitle 汽车与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中汽车公司的突破点及布局 10 3 智能汽车:ADAS系统、智能座舱是核心组成部分 3.1 智能汽车产业链 相较于传统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在多个系统方面均有了较大的变化和改进,涉及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系统、汽车安全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热管理系统和其他系统等。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构成主要包括感知层、决策层和执行层三大核心部分。 感知层主要传感器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智能照明系统等。车辆自身运动信息主要通过车身上的速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惯性导航系统等部件获取。 决策层根据智能驾驶汽车感知层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的决策判断,达到替代人类驾驶员判断的效果,决策层的核心是算法和芯片。 执行层主要包括智能驱动、智能转向和智能制动三个部分。智能驱动系统中电机系统提供动力,电控系统实现控制。智能转向系统主要包括EPS电子辅助转向系统、SRW线控转向系统和AIFS主动前轮独立转向系统等。智能制动基本部件包括传感器、电控单元、电子真空泵等,系统级的部件包括ESP车身稳定系统、IBS智能刹车系统等多个系统。 智能座舱的构成主要包括全液晶仪表、大屏中控系统、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抬头显示系统、流媒体后视镜等核心部件是域控制器。 智能汽车中,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进一步智能化,其中智能安全气囊可以根据碰撞情况、乘员情况等,调整打开时间和强度,实现最好的保护。驾驶员检测系统、胎压检测系统也逐步成为智能汽车的标配,通过车载摄像头、TPMS部件等实现。 智能照明系统包括主动转弯照明、弯道灯照明、汽车夜视系统等;通过这些智能照明系统,驾驶员可以有效拓展视野,提升对道路上的车辆行人的辨识度,提高驾驶安全性。 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相较于传统的汽车热管理系统,新增了电池热管理、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同时对汽车空调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热管理系统成为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他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还包括无钥匙进入/启动系统、车辆远程控制系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