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深度报告 【行业证券研究报告】 计算机行业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车联网系列报告三 报告起因:本次报告是我们继“政策+技术”双重催化,智能网联走向新征途和从车联网示范区情况,看智慧路网的建设内容和市场规模后的第三篇智能网联报告,本次报告聚焦商用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机会进行研究分析。 核心观点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原因包括:1商用车对于成本节约、安全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有明确的付费方;2商用车的部分应用场景更适合试点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且有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按照“云-管-端”进行分析,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分为基础连接、人车交互、车车交互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处于第二阶段,行业发展以政策监管驱动为主,市场驱动为辅。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806亿元,复合增速28%;到2025年,运营服务和硬件终端将成为产值最高的模块,产值占比分别达到21%和45%。 设备端:政策是核心驱动因素,以网联化为基础,并向智能化升级。商用车车联网设备可以分为三代;一代以网联化设备为主(T-box);二代产品基础网络向3G/4G升级,可实现视频传输;三代增加ADAS等智能驾驶模块,通过AI技术促进商用车从被动安全走向主动安全。其中,两客一危的政策监管力度最强,处于二代产品渗透过半三代产品开始渗透的阶段;货车的设备升级相对滞后,重卡仍以网联化设备为主并开始向智能化升级,中轻卡还处于网联化设备的渗透初期;渣土车等由于安全监管的需求,各地政策推动三代产品渗透。整体来看,三代产品渗透率低,未来市场空间在300亿量级。商用车类型众多,不同车型对于设备的要求不同,决定了设备市场整体较为分散的市场格局。但随着产品的升级,技术门槛提升,未来市场将走向集中。 平台端:服务于政策监管和运营服务。主要分为政府平台、车企平台和第三方运营平台等。政府平台的主要参与机会在于软件建设,其市场规模的增长与设备的渗透与升级同步。整车厂通过平台搜集数据向汽车后市场迈进,车企平台虽然拥有最核心的数据,但难以跨域品牌鸿沟;第三方运营平台可以实现跨品牌的服务,但比较难拿到主机厂的CAN协议,未来如果可以跟整车厂进一步合作,提高获取数据的质量,则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外的情况看,整车厂和第三方运营平台的合作趋势已经十分显著。 5G-V2X和无人驾驶,商用车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的自动驾驶不同于乘用车最重要的一点功能,就是卡车编队智能驾驶技术,可以实现降低油耗、降低人工成本、优化道路利用等核心功能。同时,从场景的角度看,港口、环卫、物流、矿山等更容易实现高级别的自动驾驶,经济效应显著,目前商用车整车厂已经开始在以上场景布局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建议关注受益于商用车车载监控主动安全产品(三代产品)渗透的车载终端设备标的:锐明技术(002970,未评级)、鸿泉物联(688288,未评级);以及旗下具备商用车车联网平台的公司千方科技(002373,未评级)、四维图新(002405,未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力度不及预期,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Table_BaseInfo 行业评级 看好 中性 看淡 (维持) 国家/地区 中国 行业 计算机行业 报告发布日期 2020年04月07日 行业表现 资料来源:WIND、东方证券研究所 证券分析师 游涓洋 010-66210783 youjuanyang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5080001 证券分析师 浦俊懿 021-63325888*6106 pujunyiorientsec 执业证书编号:S0860514050004 相关报告 从车联网示范区情况,看智慧路网的建设内容与市场规模: 2020-03-10 “政策+技术”双重催化,智能网联走向新征途: 2020-01-03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目 录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 5 设备端:政策仍是核心驱动要素 . 8 设备端以网联化为基础,并向智能化不断升级 . 8 主动安全设备未来发展空间大,市场走向集中 . 11 政策是核心驱动因素,不同类商用车的设备更新节奏不同 . 14 两客一危:已迈入主动安全时代 14 重卡&中轻卡:网联设备在中轻卡的渗透空间较大 16 渣土车:智能化产品需求高,市场空间较大 19 平台端:服务于政策监管和运营服务 . 20 车联网平台主要车企平台、政府平台、第三方运营平台 . 21 平台市场机会包括软件和运营服务,后者增长潜力大. 24 5G-V2X&无人驾驶,商用车有望率先落地 . 26 投资建议和标的 . 29 锐明技术:商用车车载监控龙头,技术水平领先 . 29 鸿泉物联:商用车增强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提供商 . 33 风险提示 . 35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图表目录 图1:商用车车联网发展阶段 . 6 图2: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规模(亿元) . 7 图3:服务于监管的商用车车联网设备的三代产品 . 8 图4:商用车车联网设备端不断升级. 9 图5:T-box在产业链的地位 . 9 图6:通用视频监控产品的情况(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示例) . 10 图7:主动安全智能防控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 12 图8:不同车型针对不同场景,其对于设备和服务的需求各异 . 13 图9:商用车市场保有量 . 14 图10:商用车市场销量高 . 14 图11:锐明技术客车前装收入不断提升 . 16 图12:货车销量(万台) . 17 图13:渣土车解决方案 . 19 图14:鸿泉物联和锐明技术渣土车收入对比 . 20 图15:车联网平台架构示例 . 21 图16:政府监管平台 . 22 图17:一汽集团的车联网服务 . 23 图18:中寰卫星(四维图新旗下)收入和利润情况 . 24 图19:主动安全管理平台系统界面 . 24 图20:Ford, Volvo等多家OEM以与 Verizon Connect, Spireon等 TSP玩家达成合作 . 25 图21:中美商用车车联网渗透率比较 . 25 图22:中美商用车车联网单车价值比较 . 25 图23:中国与发达国家商用车产业利润分布对比 . 26 图24:自动驾驶应用场景多涉及商用车 . 27 图25:矿车无人驾驶 . 27 图26:卡车编队行驶 . 29 图27:公司市占率全球第二 . 30 图28:海外和国内收入齐头并进 . 30 图29:公司处于产业链中游 . 30 图30:分项收入情况(万元) . 31 图31:分项单价情况 . 32 图32:校车监控解决方案 . 32 图33:鸿泉物联主营业务构成产品收入结构拆分 . 33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图34:鸿泉物联主营业务构成产品毛利结构拆分 . 33 图35:鸿泉物联主营业务构成按应用领域拆分 . 34 图36:鸿泉物联收入、利润及增速 . 34 表1:商用车在网联化和智能化方面有望先行发展 . 5 表2:2025年我国商用车车联网产值分布 . 7 表3:T-box的升级伴随着通信模块、边缘计算能力、功能模块的升级 . 10 表4:基于AI的商用车主动安全解决方案 . 11 表5:不同商用车设备渗透率不同 . 11 表6:不同类型的商用车市场有不同的主要参与企业. 13 表7:货车领域的政策列表 . 14 表8:运营客车逐步向主动安全产品过渡 . 15 表9:货车领域的政策列表 . 16 表10:卡车T-box市场规模大致测算(暂不考虑单价、销量变化、不考虑微卡) . 17 表11:前五名重卡企业的网联化终端供应商情况 . 18 表12:相关厂商的客户集中度高 . 18 表13:渣土车项目的平均单价高 . 19 表14:政府平台与第三方运营平台功能对比 . 21 表15:整车厂均有自己的车联网平台 . 22 表16:第三方商用车平台案例:分别通过与OEM合作、后装、以及和政府合作切入市场 . 23 表17:不同企业在特定场景进行自动驾驶布局 . 28 表18:相关上市公司 . 29 表19:分项功能与摄像机个数 . 31 表20:鸿泉物联业务梳理 . 34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政策、技术、需求的三重催化之下,智能网联汽车迎来加速发展:15G的商业化加速车联网技术迭代升级;推动智能网联进入新台阶;2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11 部委联合下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网联汽车作为新基建的一部分,受到政策强力去东莞;3需求方面,乘用车的应用场景仍在不断探索,智能驾驶是潜在的强需求;商用车有更强烈的安全需求,而车联网平台是B端服务和G端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用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有望先行。商用车是生产资料,更注重使用效率和成本节约,乘用车是消费品,更倾向于驾驶者的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商用车体积庞大,驾驶难度高,对于驾驶安全的需求更为强烈。我们认为,商用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有望先行,原因如下:1商用车对于成本节约、安全管理的需求更为迫切,对B端的服务需求和来自G端的监管需求较强,有明确的付费方;2商用车的部分应用场景更适合试点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如在封闭园区、封闭道路和矿区、码头、港口等,而另外一些场景有较为清晰的商业模式,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卡车等。 表1:商用车在网联化和智能化方面有望先行发展 乘用车 商用车 总体情况 使用目的 消费品 生产资料 更新周期 5年左右 2-3年左右 行驶范围 城市或城市周边 全国 网联化(基于蜂窝网络的Telematics) 车联网功能 从方便车主的角度出发 对车辆的监控出发,有更强烈的安全需求。 车联网(蜂窝网络)具体应用 影音娱乐、驾驶辅助、人机交互、个性体验、个人助理、车辆安全 油耗管理、司机考勤、调度管理、监控预警、维修保养、车辆跟踪 车联网参与方 车企、消费者、车联网服务运营商 车企、物流司机、物流车队、甲方客户、货主方、车联网服务运营商 车联网设备数量 较少,只留一个接口给车联网设备即可 较多,大货车往往接入78个车联网设备 网联化(基于C-V2X) 车联网(C-V2X)应用 安全类、效率类、自动驾驶类应用 较乘用车增加卡车编队应用 智能化 ADAS系统 利用ADAS进行监测、预警 利用ADAS进行监测、预警;政府强制性推动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信息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我国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处于人车交互的阶段。车联网从1.0阶段的“基础连接“,到目前2.0阶段 以“人车交互“为核心,并逐渐向3.0阶段的“车车交互/万物互联“发展,我们按照“云管端”的三个层面进行分析:1在 1.0 阶段,主要基于 2G/3G 网络和车内网,通过北斗/GPS 定位模块进行车辆位置、CAN 总线数据等基础信息的搜集,相关的云控平台主要由 OEM 搭建;2在 2.0 阶段,网络升级到 4G/5G,一方面数据传输量增加,另一方面终端硬件的功能提升,云平台除了数据搜集也增加了后市场服务,车队管理等丰富的功能。网络层面也在不断进行 V2X 的探索;3在 3.0阶段,也就是未来的阶段,V2X网络逐步普及,V2V(车车交互)、V2I(车路交互)等成为可能,同时车载传感器不断增加,数据的深度挖掘和交互带来全行业价值,自动驾驶成为可能。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图1:商用车车联网发展阶段 数据来源:我国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东方证券研究所 商用车车联网的发展过去以政策监管驱动为主,未来逐步走向市场驱动。在商用车车联网发展初期主要是政府监管政策推动,在2011年开始,交通部、工信部要求“两客一危”车辆安装具有形式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2013 年扩大监管范围从“两客一危”到重型载货车及牵引车。此类政策成功带动了车联网1.0的发展。而在随着2018年交通部发布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新标准,主动安全设备和 ADAS 系统成为法规强制要求,进而带动了车载终端的升级,进一步加速了车联网2.0的发展。关于政策对于商用车车联网的作用,报告后续章节也将详细阐述。 商用车车联网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根据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2018-2025年,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预计将保持 28%的复合增速,2025 年市场规模达 806 亿元,前装市场占比 37%,后装市场占比 63%(此处车联网仅包括基于前装、后装的车联网硬件提供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车队、物流管理等服务的车联网市场,未包括自动驾驶等相关的泛车联网市场)。其中,前装的市场需求驱动因素包括:政策监管、技术升级和主机厂产品升级;后装的市场需求驱动因素包括:政策监管、下游客户结构变化(车队用户占比提升)以及下游客户需求升级等。同时,车联网渗透率有望从2018年的32%提升到2025年的62%。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图2:中国商用车车联网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2019商用车车联网白皮书,东方证券研究所 运营服务和硬件终端未来将成为产值最高的模块。1硬件终端:预计到2025年商用车车联网硬件市场规模在 172亿,产值占比达到21%,从GPS、T-Box、车机等基础车联网设备向加载 ADAS的高端智能网联设备升级;2运营服务(平台服务):预计到2025年商用车运营服务市场规模在367亿,占比达到45%,从车辆定位、车队管理、安全/降本方案等方案走向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行业降本增效增值服务等。 表2:2025年我国商用车车联网产值分布 硬件 通讯运营商 运营服务商 内容提供商 整体市场 市场规模(亿元) 172 147 367 120 806 市场规模占比 21% 18% 45% 15% 主要内容 GPS、TBOX、车机等基础车联网设备 车外:4G/5G 车内:Wi-F、蓝牙 车辆定位、车队管理、安全/降本方案等 车内影音娱乐等基础内容服务 基于基础车辆信息的简单管理,开始向增值服务延伸 未来趋势 加载ADAS等高端智能网联设备 方式多元、标准统一的通讯方式 商用车全生命周期管理、行业降本增效增值服务 基于位置信息的相关用车、生活服务内容 硬件迭代和服务升级带来商用车车联网更大的价值想象空间 数据来源:IHS,东方证券研究所 我们报告将分别阐述“硬件终端”和“平台端”的商用车市场机会,同时展望在5G-V2X和无人驾驶时代商用车车联网应用的发展。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设备端:政策仍是核心驱动要素 设备端以网联化为基础,并向智能化不断升级 商用车车联网设备可以分为网联类和智能类,按照产品升级路线可以大致分为三代。 1 一代产品:以实现网联化功能为主,设备主要以 GPS 模块为核心,通过车载设备(前装 T-box,后装OBD)与汽车CAN总线通信,将位置信息、车况信息等数据发送到平台(整车厂平台以及政府监管平台等),其背后主要既有2G的通信技术作为支撑; 2 二代产品:基础网络向 3G/4G 升级,在网联化的基础上逐步加入智能化的要素。由于基础网络向 3G/4G 升级,可以回传的数据量增加,所以在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摄像头等设备,可以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完整再现事件过程。同时,可以实现车辆信息的更高频的传输。 3 三代产品:技术走向 AI,在网联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智能化的水平,从被动安全走向主动安全。基础网络以4G作为支撑,在二代产品上增加ADAS等智能驾驶模块,并通过提升边缘计算的能力,采用 AI 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识别驾驶行为,从而辅助驾驶,并实现高效监管。 我们预计,随着 5G和V2X网络的逐步普及,商用车车联网设备将进一步升级。 图3:服务于监管的商用车车联网设备的三代产品 数据来源:锐明技术招股说明书,东方证券研究所 设备的升级会促进单价的提升:一代产品的单价在几百元量级,二代产品的单价在小几千元量级,而三代产品单价在大几千元量级。而一代产品的渗透率较高,以前装为主,二代三代产品渗透率还在不断提升,为了加速渗透,部分产品以后装为主。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图4:商用车车联网设备端不断升级 数据来源:东方证券研究所 网联化设备以T-box为核心。T-box(行驶记录仪)作为车辆与外部的信息交换中心,可通过CAN总线通信、传感器感知等形式,获取车辆状态、车况信息等数据,或通过北斗/GPS等获取车辆经纬度、速度、方向、海拔等数据,能将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上传到后台,也可以接收后台下发的指令并回传执行结果。一代产品以网联化为主,二代三代产品也包括了网联化模块。 图5:T-box在产业链的地位 数据来源:兴民智通公告,东方证券研究所 HeaderTable_TypeTitle 计算机行业深度报告 智能网联汽车,商用车先行 T-box 不断升级换代,向网联化控制器方向发展。T-box 从传统的单片机方案(多采用 GPS+2G组合),向中控显示屏车机形态发展,经过几代的升级换代,走向网联化控制器方向。新一代的T-box主要由移动通信单元(4G/5G)、C-V2X 通信单元、GNSS 高精度定位模块、微处理器、车内总线控制器、存储器等部分组成。实现车-云平台、车-车、车-道路设施等各个交通参与方的实时通信,是车辆实现智能网联和政府实现智能交通的关键组成部分。 表3:T-box的升级伴随着通信模块、边缘计算能力、功能模块的升级 T-box 具体产品情况与功能 第一代(2014年左右) 主流的是单片机方案,多采用2G+GPS组合,功能相对简单。仅仅是can总线数据(发动机、变速器等数据)的采集、存储、上传。 第二代(2015-2016年) 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定位切换成了北斗/GPS双模定位。设计丰富的接口,增加了功能的扩展性,比如故障诊断、低功耗设计、睡眠唤醒等。 第三代(2016年) 国内各大主机厂对T-box的环境要求更明确,要求防护等级需要达到IP54以上,且主要元器件必须是车规级,并且对数据安全更加重视 第四代(2017年之后) 2G逐步被市场淘汰,T-box通讯均升级成4G,4G模块Open CPU技术方案成为行业内的主流方案,拥有更强大的边缘计算能力,支持车载以太网、OTA、各种协议的故障诊断、蓝牙、WIFI等功能,甚至集成了CAN网关等。 数据来源:鸿泉物联官网,东方证券研究所 智能化设备包括视频监控设备、ADAS 设备等。智能类设备主要包括视频监控设备和 ADAS 设备两类。其中,视频监控主要以车内方案为主,如果加入边缘计算和 AI 的能力,则可以提供驾驶员状态智能监控功能(DMS)。ADAS设备包括前视方案和环视方案,环视方案包括了商用车需求较高的盲区监测(BSD)等技术和应用。我们认为,二代产品和一代产品的划分清晰,主要由于网络传输能力的提升,加入了视频监控设备;二代产品和三代产品的划分,主要在于视频方案是否应用了足够的AI技术。 图6:通用视频监控产品的情况(第二代&第三代产品示例) 数据来源:锐明技术,东方证券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