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LNG、L-CNG加气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LNG、L-CNG加气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XX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LNG、L-CNG加气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XX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LNG、L-CNG加气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XX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LNG、L-CNG加气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XX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LNG、L-CNG加气站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 行) 项目名称 : 大连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LNG、 L-CNG 加气站 建设项目 建设单 位 (盖章) : 大连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 O 一 四 年 四 月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 ,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 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大连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大连保税区九号路 LNG、 L-CNG 加气站 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大连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潘龙庆 联系人 刘咏梅 通讯地址 大连保税区市场大厦 608-026 联系电话 0411-87620620 传真 0411-87628643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大连保税区九号路(黄河中路)南侧 保税 区填海区 B-3 地块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建 扩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D4500 占地面积( m2) 2711 绿化面积( m2) 总投资 (万元 ) 106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21 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比例 2%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年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公共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客流量迅猛增大。近年来,以天然气汽车引领的清洁能源行动正在我国各大中小城市如火如荼的发展,目前这种发展主 要集中在城市的公交和出租车上 。发展天然气清洁汽车,打造绿色物流,是治理交通干线及沿途区域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本项目由 大连港联新能源有限公司 出资 1060 万元,于 大连保税区九号路(黄河中路)南侧 保税区填海区 B-3 地块 建设 LNG、 L-CNG 加气站 , 加气站等级为三级。 2、产业政策符合性 本项目属燃气生产和供应业(行业代码 为 D4500), 根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 年修订版 ) ,本项目属于“ 第一类、鼓励类: 七 、 石油、天然气 : 3、原油、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 施及网络建设”中的生产项目,为国家产业政策鼓励类的项目。 本项目已经取得大连市燃气管理处(以下简称燃气处) 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 意见,但在随后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单位对本项目加气站建站规模进行了调整,由燃气处 2 批复 中 的二级加气站 调整 为三级加气站,总投资由 1060.28 万元经重新核算后改为 1060 万元,占地面积经实际测量改为 2711m2。 根据该意见的条款,待项目前期工作完备后,建设单位将最终版本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相关文件报燃气处申请行政许可。 3、 用地 规划符合性 根据大连市规划局关于保税区报大连市规划委员 会挂牌项目规划条件及用地红线的复函(大规函发 2012330 号),本项目建设选址地块 大连保税区填海区 B-3 地块,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营业网点(加气站) 。用地面积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土地 合同 , 实测 面积 为 2711m2。 4、工程内容 本项目 加气站建站等级为三级,设置 1 台 60m3LNG 储罐 。 设计加气规模: LNG 日加气能力为 2.0 万 m3; CNG 日加气能力为 1.0 万 m3。 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站房、加气罩棚、储罐区以及 LNG 储罐、 LNG 泵撬、 L-CNG柱塞泵、空温式高压气化器、 LNG 加气机、 CNG 加气机等设备 及相关配套设施。 工程内容详见表 1。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1。 表 1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1 占地面积 m2 2711 2 建构筑物面积 m2 1155.74 3 建筑面积 m2 614.38 4 场地道路面积 m2 1325.96 5 容积率 % 23.7 6 绿化面积 m2 205.8 7 绿化率 % 7.7 8 实体围墙长度 m 149 5、 加气站 建站等级 本项目设置 1 台 60 m3 的 LNG 储罐 和 1 组 8m3 的 CNG 储气瓶组 , 根据 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 GB50156-2012) , 对于 LNG 和 L-CNG 合 建 站, LNG 储罐单罐容积 60 m3、 CNG 储气设施容积 9 m3 的 加气站等级为三级。 3 6、主要设备 本项目主要设备见表 2,主要参数如下: 表 2 本项目加气站主要设备 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储罐 60m3LNG 低温储罐 台 1 8m3CNG 储 气瓶组 组 1 二 LNG 加液机 台 2 三 CNG 加气机 台 2 四 L-CNG 柱塞泵 套 2 五 高压空温式气化 器 台 2 六 高压水浴式加热器 台 1 七 程序控制盘 台 1 八 低温 LNG 双泵撬 - - 1 潜液 泵 台 2 2 LNG 卸车 增压器 台 1 3 EAG 加热器 台 1 LNG 储罐: 全容积: 60m3 充装系数: 90% 容器类别:三级 设计压力: 1.2MPa 工作压力: 1.0MPa 设计温度: -196 设备外形尺寸: DN290013422 日蒸发 量: 4.5m。 辉绿岩( ):土黄色,已风化成土状。控制层厚: 2.80m。 4、 气象、气候 项目区域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海 洋性特点,平均降雨量 687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 6472%、平均风速 36m/s、 ,平均大气压: 1014.4hPa。 日照时数 2600 小时、全年无霜期 190 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宜居城市。 项目区域内全年平均气温 10.3 ,夏季最热月 8 月平均气温 24.4 ,极端最高温度:35.2 ;冬季最冷月 1 月平均气温 -5.3 ,极端最低温度: -22 。由于受蒙古高原和太平洋亚热带二个气团的影响,每年 10 月至次年 3 月多为北到西北风, 4 月至 9 月多为南到东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 4.4m/s,冬季主导风向: N、 NW,夏季主导风向: SE、 S。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大连保税区于 1992 年 5 月和 2000 年 4 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是目前中国大陆开放程序最高、政策最优的综合性经济区域之一。 大连保税区比照国际惯例,实行“境内关外”管理模式,享受免税、保税等优惠政策。海关对出、入区的货物实行 24 小时通关服务,进区货物可以实现“直提直放”。境内外的经济法人和自然人可在保税区设立外商独资、中外合资 (合作 )、港澳台资以及内资等企业。企业类别包括贸易公司、加工企业、仓储企业、物流分拨企业、商业服务企业 及金融机构等。 大连保税区经过多年建设,区内水、电、汽等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区内绿树成荫, 10 道路整洁,环境优美,社会服务优良。 大连保税区经济发展己具规模,形成了以电子、机械、塑料、家用电器为主的加工产业,以汽车、石油为主体的国际贸易大市场,及为其配套服务的仓储物流体系。区域经济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迅速增长。 大连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作为大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大连保税区行使管理职能。大连保税区以大窑湾港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建立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度开放的自由贸易区。 11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引用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大连工厂乘用车 24 万辆产能建设项目中 1#点位 监测 统计数据 ,见表 9。 该点位位于东城天下社区,距离本项目距离为 2.4km, 在本项目大气评价范围内。 监测时间为 2012 年 2 月 17 日 24 日。 表 9 常规污染物监测结果统计 ( mg/m3) 污染 因子 任何一次值 日平均值 浓度 范围 最大值 检出率 % 超标率 % 超标倍数 浓度 范围 最大值 超标率 % 超标 倍数 SO2 0.013-0.501 0.501 100 0.8 0.002 0.034-0.192 0.192 14.3 0.28 NO2 0.013-0.072 0.072 100 0 0 0.024-0.058 0.058 0 0 PM10 0.026-0.248 0.248 100 - - 0.063-0.147 0.147 0 0 根据统计结果, SO2 监测结果 超过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限值,一次值 最大值超标倍数 0.002 倍,日均 值最大值超标倍数 0.28 倍; NO2 的 小时均值、日均值浓度以及 PM10 的日均值浓度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 标准要求 。超标原因:监测期间为采暖期,可能是周边高架点源在特殊天气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2、 噪声现状监测统计结果 对项目 选址空 地 内 进行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布点监测 ( N390236.51 E1214853.73) ,监测时间为 2013 年 12 月 26 日 22:00 至 12 月 27 日 21:00,监测单位为普尼有限公司。监测结果表明: 噪声昼间 等效声级 为 60.9dB(A)、 夜间 等效声级 为 52.5dB(A),其监测值 满足 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 3 类标准(昼间 65dB(A)、 夜间 55dB(A))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与本项目最近的环境敏感目标是 西 北 侧 的 保税区医院和乾豪格林小镇小区 。 本次评价的环境控制目标为: ( 1) 大气环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二级标准要求。 ( 2) 声环境: 环境敏感目标处 属于 1 类功能区 , 控制环境敏感目标 的 声环境质量 不因本项目的运营而 降低 。 12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根据大政办发 200542 号关于调整大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中二级标准。 表 10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污染物 浓度限值( mg/m3) 小时值 日均值 采用标准 SO2 0.5 0.15 GB3095-2012 NO2 0.08 0.20 PM10 - 0.15 噪声环境质量标 准: 根据 关于印发大连市金港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的通知(大开管发 200712 号), 本项目所 在区域属于 3 类功能区 , 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3 类标准。 表 11 声环境质量标准 类别 昼间 夜间 3 类标准 dB(A) 65 55 项目位置 13 污染物排放标准 水: 生活污水 经市政管网排入 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 ,其排放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B21/1627-2008)中表 2 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具体见表 12。 表 12 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限值 序号 污染物 排放限值 ( mg/L) 1 CODcr 300 2 SS 300 3 NH3-N 30 大气: 本项 目废气 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见表 13。 表 13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 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 (mg/m3) 非甲烷总烃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4.0 噪声: 施工期设备噪声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1023-2011)进行控制 。 表 1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昼间 夜间 LeqdB(A) 70 55 项目运营时设备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 标准( GB123482008) 3类标准。 表 1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LeqdB(A)) 昼间 夜间 3 类标准 65 55 总量控制指标 按照“辽宁省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排污总量控制暂行规定”(辽环函 1997166 号),建设项目要认真贯彻清洁生产原则和排放污染物稳定达标原则,把允许排污总量压缩至最低水平。要求本项目将所排污染物对环境影响降至最低,保证所排污染物达标排放。 1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一)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二)工艺流程说明 1、 卸车 将 汽车槽车内的 LNG 经过 低温泵 从储罐上的进液管进入 LNG 储罐。在卸车过程中 ,首先 通过增压器增大槽车的气相压力, 再 用泵将槽车内的 LNG 卸入储罐,卸车完成后需要给槽车降压。每次约消耗 9kWh 电,排出气体量约为 140Nm3。 2、 LNG 加气 LNG 受气车辆发动机需要车载气瓶内饱和液体压力较高,一般在 0.4 0.8MPa,所以在给汽车加气之前须对储罐中的 LNG 进行升压升温。本项目升压采用下进气方式,通过增压器与泵联合使用进行升压。 LNG 加气站储罐中的饱和液体 LNG 通过泵加压后由加气枪 通 过卸车(调压)增压器 LNG 槽车 LNG 低温 泵 LNG 储罐 LNG 加 液 机 LNG 车用瓶 储罐自增压器 放空 图 4 加气站 L-CNG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LNG 储罐 低温高压 柱塞泵 高压汽化器 CNG 储气瓶 CNG 车用瓶 图 3 加气站 LNG 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15 计量后给汽车加气。采用双管加气,车载储气瓶为上进液喷淋式,加进去的 LNG 直接吸收车载气瓶内的气体的热量,使瓶内压力降低,提高加气速度。 3、 L-CNG 加气 L-CNG 加气流程为利用 LNG 低温高压柱塞泵将 LNG 增压到 25.0MPa;经高压汽化器吸收空气中的热能加热 LNG,使其变成高压天然气 (CNG),完成由低温变成常温的过程 , 然后经由顺序控制盘进行储气与售气。 4、 泄压 由于系统漏热以及外界带进的热量,致使 LNG 气化产生的气体,会使系统压力升高。当系统压力大于设定值时,系统中的安全阀打开,释放系统中的气体, 降低压力,保证系统安全。正常工作状态下,系统的放空与操作过程和流程设计有很大关系。 实际操作时尽量减少使用增压器,如确实需要,则在车辆加气前两个小时根据储罐内的压力情况给储罐增压,并且不会在卸车后立即增压。 ( 三 )主要污染工序 本项目加气站营运 期间的主要污染因素包括: ( 1)废气 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为 卸车时 LNG 储罐 内由于压力变化排放的气体、由于系统吸收外界热量导致压力升高 泄压 时通过 放散塔排出的 放空气体,主要污染物为天然气中的非甲烷总烃 ; ( 2)废水 本项目产生的废水主要为 加气站员工 日常生活污水,污水中的主要污 染物为 COD、 SS和氨氮 ; ( 3)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员工日常生活垃圾。 ( 4)噪声 本项目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有 LNG 低温泵、 L-CNG 低温高压柱塞泵、 L-CNG 高压汽化器以及 仪表风系统中的小型空压机。 ( 四 )排放污染物源强核算 1、废气污染物源强核算 LNG 储罐内为饱和 LNG 液体,罐内温度为 -162,尽管低温储罐有良好的绝热性能, 16 但罐内和环境的热量交换导致少量 LNG 蒸发成闪蒸气( BOG) ,低温储罐压力控制在比外界大气压高( 1.2MPa)。 如果 BOG 气体不能及时排出,储罐可能会超压,对储罐 产生严重的威胁。影响 LNG 低温储罐内压力上升的因素包括: LNG 进入储罐产生的容积置换效应;环境大气压的下降;从环境吸收热量,包括正常吸热、火灾等的 LNG 蒸发。本项目涉及到第和第种情况。 ( 1) 容积置换( LNG 卸车时 ) 排放的废气 通过 本项目可研 ,采用槽车通过增压器和 LNG 储液泵卸车时,每次废气排放量为140Nm3,按天然气密度 0.7174kg/Nm3 计算 ,废气排放量为每次 100.436kg, 每次卸车约工作2h,则废气排放速率为 50.2kg/h, 其中非甲烷总烃含量约占 1.617%(根据体积比 1.377%换算得),则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为 0.81kg/h。 按 LNG 储罐每 2 天需补气一次计算,废气排放量为 17033Nm3/a, 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0.198 t/a。 ( 2)吸收外界热量需要泄压时排放的废气 由于系统漏热以及外界带进的热量(不考虑火灾等事故状态),导致储罐内或液相工艺管道内的 LNG 饱和液体因温度升高蒸发产生 闪蒸气 ,储罐内的压力增大,当达到一定压力时安全阀门自动打开,蒸气通过安全阀门从 放散管 排出 ,此过程即为储罐泄压放散 。 根据储罐厂家提供的资料,蒸气的日蒸发量小于 0.3%,按最大 0.3%考虑, LNG密度 按 424kg/m3( -162)计算 , 则放空气体排放量为 76.32kg/d,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1.23kg/d、 0.449t/a。 若每日泄压在 1h 内完成,则非甲烷总烃的排放速率为 1.23kg/h。 为了利于放散需要对超压发散的低温气体进行加热,本项目选用的是 1 台 EAG 加热器, 产生放散气体 150Nm3/h,天然气出口温度大于 -15,再经安全阀、放散管管道等吸收环境热量后废气出口温度约为 0。 ( 3)小结 本项目 因储罐内压力变化排放的废气 非甲烷总烃排放量为 0.647t/a。这两种废气 均通过放散管排放, 放散管 位于 厂区西南侧, 直径为 0.108m,高度为 8m。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种废气不会同时产生,因此非甲烷总烃排放速率不叠加。 2、废水污染源 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废水 主要来自 职工生活污水。 项目 员工定员 12 人,不住宿。 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办公楼生活用水额定量为 30 50L/d人, 本次评价按平均值 40L/d人计算 ,用水量 为 0.48m3/d, 全年工作 365 天, 则年用水量 175.2m3/a。 污水产生量按用水量的 80%计, 则 生活 污水 日 产生量 17 为 0.384m3/d, 年产生 为 140m3/a。 生 活污水 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入 市政 污水管网。根据类比调查,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指标按 COD 300mg/L、 SS 250mg/L、氨氮 25mg/L 计算,全年 COD、 SS、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0.042t/a, 0.035t/a、 0.004t/a。 表 16 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浓度及排放量表 污染物 排放浓度( mg/L) 排放量( t/a) 浓度限值 ( mg/L) 废水量 140 化学需氧量( CODcr) 300 0.042 300 悬浮物( SS) 250 0.035 300 氨氮( NH3-N) 25 0.004 30 3、固体废弃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 主要为 生活垃圾 , 产生量按 0.5kg/d人 计算,年 产生 量 约 为 2.19t/a。收集后 送至 指定 的生活垃圾 桶内 ,由 环卫部门 负责回收和 处置 。 4、噪声 本项目 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 是加气时 LNG 低温泵 、 L-CNG 低温高压柱塞泵、 L-CNG 高压汽化器 , 均属于间歇运行。 通过类比 大连公交集团姚家车场 LNG 加气站实测结果,加气时 设备运行时 1m 处噪声值约为 80dB( A) 左右 。 18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 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 及排放量 大 气 污 染 物 放散口 非甲烷总烃 0.647t/a 0.647t/a 水 污 染 物 生活污水 废水量 COD SS 氨氮 140t/a 300mg/L 250mg/L 25 mg/L 140t/a 0.042t/a 0.035 t/a 0.04 t/a 固 体 废 物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2.19 t/a 2.19 t/a 噪 声 本项目 产生噪声的设备 为加气时的 LNG 低温泵 、 L-CNG 低温高压柱塞泵、L-CNG 高压汽化器 , 均属于间歇运行 。通过类比调查 , 设备 工作时 1m 处 噪声值 为 80dB( A) 左右 。 其 他 主要生态影响: 本 项目 在已平整空地 内建设 , 不会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 19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本项目 主要设备大部分采用撬装式,在制造厂家安装完成后运至项目所在地进行调试即可。 施工时产生少量的施工废水利用 区域内 已有污水排放管网排放; 由于施工作业面相对较小,产生的扬尘污染影响很小; 开挖地基、进出水管道等产生的弃土妥善处理,可用作本项目草坪、花坛的绿化用土,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 施工过程中产生 的噪声包括开挖地基、设备吊装等施工机械噪声,以及设备调试时水泵等产生的噪声, 这类机械噪声在空旷地带的传播距离较远,影响范围可达 300m。施工作业中 需 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尤其是夜间严禁等强噪声机械进行施工,同时对不同施工阶段,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1023-2011)对施工场界进行噪声控制 , 做到文明施工。 上述环境影响 均是短期行为,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自行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1) 预测因子与计算参数 经分析,本项目卸车、储罐和管道吸收外界热量时,都 会对储罐内的压力产生影响,导致罐体内的 BOG 气体排放,而其中以 泄压放散 时 BOG 气体排放速率最大,因此 本次评价对 泄压放散 时排放 废气中的 非甲烷总烃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进行预测,其排放源强见表 17。 表 17 废气排放源强及计算参数表 污染因子 排放速率( kg/h) 排气量( m3/h) 放散管 高度( m) 内径( m) 烟气温度( ) 非甲烷总烃 1.23 150 8 0.108 0 ( 2)预测模式 预测采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中推荐的估算模式SCREEN3。 ( 3)预测结 果 将上述计算模式和计算参数输入估算模式程序,将所有气象条件作为预测条件,进行 20 模拟计算,预测结果统计见表 18。 表 18 污染物排放预测结果表 污染物 非甲烷总烃 最大地面浓度值 (mg/m3) 0.816 标准值 (mg/m3 4.0 占标准百分率 20.4% 达标情况 达标 最大地面浓度距离( m) 33m ( 4)废气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废气中的 非甲烷总烃 一次值最大地面浓度为 0.816mg/m3,占标率为 20.4%,最大地面浓度出现在项目 放散管 下风向 33m 处 ,满足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中非甲烷总烃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最高点 4.0 mg/m3 的要求 。项目与最近的环境保护 目标 大连保税区医院 距离为 95m, 经预测 95m 处 地面浓度为 0.46mg/m3, 对环境敏感目标影响不大。 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 1)设备噪声源强 本项目设备运行时 1m 噪声值 为 80dB( A) 左右 。 ( 2)噪声影响预测公式 LrrL 00plg20L 式中: Lp 距声源 r 米处的声压级 dB(A); L0声源 r0 米处的声压级 dB(A)。 L 设备消声减振处理 、墙体阻隔、空气吸收等引起的衰减值 dBA, 本项目不考虑 。 ( 3)预测结果 在本次噪声源影响的计算过程中,仅考虑距离衰减这个主要衰减因素,对于声能在传播过程中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地面吸收效应,雨雪雾和温度梯度的削减)忽略不计。该项目设备噪声源强 对各预测点的影响见表 19。 21 表 19 厂界噪声预测结 果 单位 dB(A) 预测点位 与声源距离( m) 预测 值 标准值 东 厂界 23 52.8 昼间 65、夜间 55 南 厂界 18 54.9 西 厂界 27 51.4 北 厂界 54 45.4 根据预测结果,厂界噪声均满足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 排放 标准( GB12348-2008)的 3 类标准 ( 昼间 65dB、夜间 55dB) 的要 求 。 2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为员工生活垃圾 。 生活垃 圾 送至指定的 垃圾桶 内 , 日产日清, 由环卫部门清运至垃圾中转站统一处理。通过采用以上措施,不会对内部及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 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 目产生的生活污水 排入 化粪池处理后, 污染物排放 可达到 辽宁省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DB21/1627-2008)中表 2“ 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要求 ,经市 政污水 管网排入 开发区第二污水处理厂 ,不会对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 。 营运期环境 风险 影响 专题 一、 风险识别 1、 物质危险性识别 项目在生产、运输、储存等环节涉及的风险物质包括 LNG 液化天然气 (主要成分为甲烷) 以及泄露后蒸发的天然气气体。 依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和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GB18218-2009) 判断标准,对项目涉及的化学品 物质 进行筛选, 具体如下: 22 ( 1)液化天然气( LNG) LNG 属甲类火灾危险性物质,易燃易爆。 LNG 理化性质 及危险特性 见表 20。 表 20 LNG 理化性质 及危险特性 一览表 标识 中文名:液化 天然 气;别名: LNG 英文名: liquefied natural gas 化学类别:烷烃 CAS 号: 8006-14-2 危规分类及编号: GB2.1 类 21008。 UN No.1972。 危险性类别:第 2.1 类 易燃气体 组成与性状 主要成分: 83% 99%甲烷、 1% 13%乙烷、 0.1% 3%丙烷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液体 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液化天然气是以甲烷为主的液态混合物,常压下的沸点温度约为 162 ,密度大约为424kg/m3, LNG 在泄漏或溢出的地方,会产生明显的白色蒸气云。白色蒸气云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溢出的 LNG 冷却所致。 危险特性:极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 5% 15%。当液化天然气由液体蒸发为冷的气体时,其密度与在常温下的天然气不同,约比空气重 1.5 倍,其气体不会立即上升,而是沿着液面或地面扩散,吸收水与地面的热量以及大气与太阳辐射热,形成白色云团。由雾可察觉冷气的扩散情况,但在可见雾的范围以外,仍 有易燃混合物存在。如果易燃混合物扩散到火源,就会立即闪燃回着。当冷气温热至 112 左右,就变得空气轻,开始向上升。 化天然气比水轻(相对密度约 0.45),遇水生成白色冰块。冰块只能在低温下保存,温度升高即迅速蒸发,如急剧扰动能猛烈爆喷。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其性质与纯甲烷相似,属 单纯窒息性 气体,高浓度时因缺氧而引起窒息。液化天然气与皮肤接触会造成严重的灼伤。 注:摘自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23 ( 2)天然气 LNG 泄漏蒸发后生成天然气 ,其主要物化特性 及危险特性 见下表 21。 表 21 天然气主要物化特性及危险特性一览表 标识 英文名: Natural gas 危险货物编号: 21007 UN 号: 19 1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甲烷及低分子量烷烃 外观与形状 天然气是无色、无臭易燃气体 沸程() -160 自燃温度() 482 632 相对密度 (水 1) 0.45(液化) 最大爆炸压力( kPa) 6.8 102 溶解性 微溶于水 毒 性 及 健 康 危 害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天然气的职业危害程度分级为级,车间最高允许浓度为 300mg/m3(前 苏联标准)。长期接触天然气的人员,可形成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无力等神经衰弱症,接触低浓度天然气对人体基本无毒 接触高浓度(达 20% 30%)天然气时,可引起缺氧窒息、昏迷、头晕、头疼、呼吸困难,以至脑水肿、肺水肿,如不及时脱离,可能造成窒息中毒死亡。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 易燃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燃烧分解产物 CO、 CO2 稳定性 稳定 爆炸极限( V%) 5 15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危险特性 天然气火灾危险类别属甲类,极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处,遇明火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 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注:摘自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 经分析,天然气属于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和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GB18218-2009)中列出的易燃物 质 。 24 2、 运营 、运输、储存系统风险识别 ( 1) 运营 过程风险性分析 LNG 低温泵泄漏: 卸车时, LNG 低温泵 进出口有可能因密封失效产生泄漏 ,甚至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LNG 低温泵设在 LNG 转运撬上,发生泄漏 后 立即关闭储罐和 LNG 槽车的出液口,减少泄漏量。 加液机 泄漏: LNG 加液机 直接给汽车加气,其接口为软管连接,接口处容易漏气,也可能 因接口脱落或软管 老化 裂纹而泄漏 ,泄漏可能导致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发生泄漏后操作员立即关闭储罐出液口,减少泄漏量。 卸车软管泄漏: LNG 卸车软管与槽车连接,危险性同 LNG 加液机 。泄漏后立即关闭LNG 槽车出液口,减少泄漏量。 ( 2)运输过程风险性分析 本项目采用公路运输,全部由 LNG 供货商负责运输工作(根据项目单位与供货商签 订的 LNG 销售合同),不在本次评价内,因此不对运输过程环境风险予以评价。 ( 3)储存过程风险性分析 LNG 低温储罐,单罐容积 60m3,采用 真空粉末绝热,双层结构,内筒为 0Cr18Ni9 奥氏体不锈钢,外筒为 16MnR 容器板材制造,内外筒之间用珠光砂填充并抽真空绝热,最大的危险性在于真空破坏,绝热性能下降,从而使低温深冷储存的 LNG 因受热而气化,储罐内压力剧增,此时安全放散阀自动开启,通过集中发散管泄压。 此外 ,可能的危险性还有储罐根部阀门之前产生泄漏,如 储罐进出液管道 或内罐泄漏。发生内罐泄漏时,爆破片会自动打 开,降低内外压力,不会引发储罐爆裂。 3、 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 GB18218-2009)及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 HJ/T 169 2004)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则按下式计算,若满足下面公式,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式中: q1, q2.qn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t。 Q1, Q2.Qn与 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t。 25 本 项目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见表 22,辨识结果表明本项目属于非重大危险源 。 表 2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一览表 所属单元 危险物质 设备名称 最大贮存量 qn(吨) 临界量 Qn(吨) qn/Qn 辨识结果 储存系统 天然气 LNG 储罐 25.44 ( 424kg/m3 60m3 10-3) 50 0.508 非重大危险源 二、 风险事故源项分析 通过对本项目涉及的风险物质识别、生产环境风险识别,本项目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为泄漏、火灾、爆炸。 其污染物的转移途径和危害形式列于 表 23。 表 23 事故污染危害途径 事故类别 事故位置 事故影响类型 污染物转移途径及危害形式 火灾 装置 储罐系统 热辐射 CO 次生影响 消防废水影响 有毒有害气体无组织扩散, 消防废水产生。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爆炸 装置 储罐系统 冲击波 抛射物 有毒有害气体无组织扩散,消防废水产生。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泄漏 装置 储罐系统 毒物扩散 冻伤 有毒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人员危害。 根据项目可研报告,在本项目运营过程中,无论是加气还是卸车,均有操作员进行监督操作, 在操作员正规操作的前提下,一旦发生卸车时 LNG 低温泵或卸车软管泄漏、加气时 加液机 或软管泄漏,操作员均可以及时关闭相应阀门,阻止泄漏进一步发生,对环境及人员危害主要是 LNG 泄漏后可能造成人员冻伤,如果及时阻止, LNG 泄漏量很小,不会对场界外环境造成影响。 然而, LNG 储罐储存量大,一旦在非工作 时间发生储罐进出液管道 破裂导致 LNG 泄漏, LNG 将直接泄漏至储罐所处的 拦蓄区 内,直至气体浓度达到报警器设定浓度发出报警并自动切断阀门 ,此时站内工作人员利用 罐区设 置的 推车 式 干粉灭火器 ,及时对 泄漏 的 LNG进行覆盖。 未及时覆盖前, 溢出到地面的 LNG 将吸收地面的热量迅速气化,形成蒸气云团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的混合物,在溢出点附近及下风向区域存在发生火灾的危险区。 此时如遇到明火、火花或静电等,均有可能造成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液化天然气含 碳量低,燃烧产物几乎全部为二氧化碳,且灭火过程中产生的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