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 年,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统筹推进 “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 四个全面 ” 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三大攻坚战成效突出, “ 六稳 ” 工作有序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绩亮眼,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塑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全省生产总值 ( GDP)初步核算数为 71067.5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5116.4 亿元,增长 1.1%;第二产业增 加值 28310.9 亿元,增长 2.6%;第三产业增加值 37640.2 亿元,增长 8.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7.441.351.3 调整为 7.239.853.0 。人均生产总值 70653 元,增长 5.2%,按年均汇率折算为 10242 美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 138.3 万人,比上年增长 1.1%。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 51.7 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 11.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3.29%,比上年降低 0.06 个百分点。 物价保持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3.2%。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 3.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2.0%;食品价格上涨 10.6%,非食品价格上涨 1.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7.6%,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 1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 0.3%,购进价格下降 0.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2.8%。 常住人口平稳增长。全年出生人口 118.39 万人,出生率 11.77; 死亡人口 75.44 万人,死亡 率 7.50 ;自然增长率 4.27 。年末常住人口 10070.21 万人。其中, 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的 18.06%, 15-64 岁人口占 66.17%,65 岁及以上人口占 15.7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61.51%,比上年末提高 0.33个百分点。 二、重点战略 动能转换提质加速。 “ 四减四增 ” 深入推进,全年压减煤炭产能 875 万吨,生铁产能 465 万吨, 粗钢产能 923 万吨,焦化产能 777 万吨。 “ 四新 ” 经济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占比达到 28%,投资 占比达到 44.8%。实有市场主体 1038.5 万户。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 216.8 万户,比上年增长 29.0%; 新登记 “ 四新 ” 经济企业增长 37.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2562 家,总量 1.1 万家,增长 2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 40.1%,比上年提高 3.2 个百分 点。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增加值分别增长 5.5%、 5.7%和 9.3%,依次高于规模以 上工业 4.3、 4.5 和 8.1 个百分点。光伏电池、智能电视、服务器和光电子器件等新兴工业产品产量 分别增长 32.3%、 25.5%、 16.6%和 13.4%。软件业务收入 5505.9 亿元,增长 16.0%;软件业务出口 15.2 亿美元,增长 12.5%。 乡村振兴持续深化。农业 “ 新六产 ” 培育壮大,累计培育家庭农场 7.3 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21.0 万个。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 40 万人。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 294.6 亿元, 比上年增长 38.6%。休闲农业持续升温,认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 11 个、示范点 28 个, 山东最美休闲乡村 37 个,齐鲁最美田园 35 个,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区 (农庄) 32 个。农村饮水安 全两年攻坚行动进展顺利,完成 400 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饮水提升、 1316 个饮水型氟超标村改水和 2985 个无集中供水设施村通水工程。农村新增清洁取暖 162 万户,改造农村危房 4.4 万户,完成涉 农街道村庄改厕 55.4 万户。 海洋强省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趋优,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 化与综合利用产业增加值居全国首位。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12 处,总数为 44 处,占全国的 40%。新增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创建项目 22 个。举办首届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青 岛论坛和东亚海洋博览会等活动。设立 “ 中国蓝色药库 ” 开发基金 50 亿元,建成现代海洋药物、现 代海洋中药等 6 个产品研发平台。新增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63 家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超算升级项目获国家立项。 三大攻坚成效显著。积极化解金融风险,年末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 2498.0 亿元,比年初减少 106.8 亿元;不良贷款率 2.89%,较年初下降 0.45 个百分点,自 2014 年以来首次实现 “ 双降 ” 。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实施产业扶贫项目 1581 个,覆盖带动贫困人口 85.9 万人,改造贫困户危房 3.2 万户。污染防治持续加力 ,重污染天数平均 12.3 天 ,细颗粒物 ( PM2.5) 平均浓度 50g/m3,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5.42。国控地表水达到或优于 类水质比例为 65.1%,劣五类水体控制到 1.2%。近岸海域符合第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 90.0%。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开工建设 4 条高铁,鲁南高铁日照至曲阜段建成通车,高铁通车里程 达到 1987 公里,省内高铁成环运行。公路通车里程 28.0 万公里,比上年增加 4683 公里。其中,高 速公路通车里程 6447 公里,增加 389 公里,开工建设 5 条,建成通车 9 条,实现 “ 县县 ” 通高速。 新增油气长输管道里程 1066.8 公里。黄水东调二期工程、峡山水库胶东调蓄省级战略水源地工程和引黄济青改扩建主体工程建成通水,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南水北调工程尾工全部 完成。沿海港口生产型泊位 596 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326 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 机总容量 3374.3 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 24.0%,比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省外电力总调入 934.1 亿千瓦时,增长 33.7%。海阳核电一期、山东 -河北特高压交流环网等重大能源工程建成投运。 “ 双招双引 ” 推深走实。中国(山东) 自由贸易试验区新注册企业 7758 家。中国 -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建成运营。成功举办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第十八届 泛黄海中日韩经济技术交流会、第七届山东央企经贸合作对接会、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等活动, 创新举办“ 对外经贸合作路演 ”14 期, 62 个重点外资大项目到位资金 26.2 亿美元,世界 500 强企 业投资项目 62 个。创新人才积极培育,住鲁两院院士 57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189 人,享 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3385 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 家 1416 人,泰山学者 1524 人,齐鲁 首席技师 1657 人,高技能人才 316.1 万人,获得 “ 山东惠才卡 ” 人选 5042 人。 “ 三核 ” 引领作用突出。济南、青岛、烟台三市实现生产总值 28838.1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上年增长 6.3%;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48.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4.2%,占全省固定资产 投资的比重为 44.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13702.9 亿元,增长 7.9%,对全省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贡 献率为 46.3%。进出口 9952.6 亿元,增长 6.5%,对全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 54.3%。实际使用外 资 100.2 亿美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的比重为 68.2%。 三、改革与创新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强力突破,省属国有企业混改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全年 完成混改企业 187 户。山东机场管理集团、山东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山东重工与中国重汽完成战略 重组。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全国率先完成, 179 个县市区 (含各类功能区 ) 共划转企业 757 户、资本额 5250 亿元。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顺利推进, 54 家开发区体制创新试点单位内设机构撤 减 64.9%,代管乡镇压减 46.2%。 “ 扩权强县 ” 改革持续深化,在 81 个县 (市)推进市县同权,省 财政直管县由 20 个调整扩大到 41 个。农村改革扎实推进,稳步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 点,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共清查资产 5911.4 亿元; 82.2%的村(组)成立新的集体经济组织并登记赋码。电力体制改革取得成效,一般工商业用电连续两年降价 10%,全年减少用电成本 65 亿元。 营商环境加速优化。 “ 一窗受理、一次办好 ” 改革集中推进,市县乡 “ 一窗受理 ” 试点基本完 成,帮办代办、吐槽找茬、窗口无权否决等机制全面推行。 “ 证照分离 ” 改革不断深化,对 106 项 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实施,在山东自贸区开展全覆盖试点,对中央、省级层面设定事项 523 项和 12 项 分类推进。放管服改革与减税降费协同推进,省级新取消行政权力事项 10 项,承接下放管理层级行 政权力事项 9 项。全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 1500 亿元以上。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 364.7 亿元。 质量强省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有效注册商标 129.8 万件,比上年末增长 35.2%。其中,驰名商标 789 件,地理标志商标 737 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 8146 件,增长 24.2%。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79 个,其中纳入首批 “ 中欧 10+10” 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10 个。有效期内山东省优质产品基地 35 个。 41 个品牌入围 2019 年 “ 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 ” 榜单。完成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换版升级企业 3.2 万家。制造业高端品牌培育企业新增 148 家。 20 家企业的 20 个产品获得 “ 泰山品质 ” 认证。开展重点领域标准建设,发布实施地方标准 3675 项,建设开展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分别 为 511 个和 1256 个。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加强创造,发明专利申请量 7.0 万件,发明专利授权量 2.1 万件。 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 2329 件,比上年增长 32.8%。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 10.1 万件,增长 15.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10.08 件,比上年增加 1.30 件。全年登记技术合同 35505 项,合同成交额 1152.2 亿元,增长 34.5%。平台建设提质增速,国际首个超算科技园开园启用,首批 4 家山东省实验室启动布局,建成省级 “ 政产学研金服用 ” 创新创业共同体 22 家。国家创新型产 业集群试点 11 个。院士工作站 690 家,新增 246 家。创新创业活力迸发,获国家科技奖 32 项。国 家企业技术中心 189 家,新增 8 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 9521 家,增长 41.6%。科技企业孵 化器 284 家,其中国家级 98 家,省级 186 家。众创空间 537 家,其中国家级 192 家,省级 345 家, 服务初创企业和创业团队 3.2 万个。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 162 家,省级示范创业大学 10 家。年末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增长 15.0%。其中,私营企业增长 18.4%,个体工商户增长 14.0%。 四、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5476.5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7%。粮食总产量 1071.4 亿斤,增加 7.5 亿斤,连续 6 年过千亿斤。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产品 10110 个,增长 9.1%。 林牧渔业平稳发展。林地面积 355.0 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 13040.5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 17.95%。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 698.6 万吨,比上年下降 17.7%;禽蛋产量 450.6 万吨,增长 0.7%; 牛奶产量 228.0 万吨,增长 1.3%。水产品总产量(不含远洋渔业产量) 781.9 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 664.8 万吨,淡水产品产量 117.1 万吨。年末专业远洋渔船 525 艘。 现代农业建设加强。除险加固大中型病险水库 18 座、小型病险水库 1205 座、大中型病险水闸 61 座,防洪治理受灾重要河道 9 条。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43 处,新增、恢复、 改善灌溉面积 246 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285 平方公里。健康养殖示范面积 11 万公顷,新 增国家级、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分别为 34 处和 37 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87%,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87%。 五、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求进。全部工业增加值 2298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其中,装备制造业增长 1.4%,高技术产业增长 1.7%。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下降 0.1%, 利润总额下降 8.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 4.3%。上榜中国企业 500 强的企业 50 家,上榜中国制造业企业 500 强的工业企业 83 家。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 (市 ) 、百强区的分别有 19 个县 (市 ) 和 12 个区。 建筑业实力不断增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 7714 家,比上年增加 481 家。其中,特级和一级建筑企业 983 家,增加 268 家。建筑业总产值 1426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6%。 六、服务业 服务业主引擎作用突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 37640.2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 ( GDP) 比重为 53.0%, 比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 78.2%。 服务业新动能增势强劲。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8.0%。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 10.8%、 10.1%和 10.8%;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 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 51.4%、 19.7%和 16.9%。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总收入 1108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接待国内外游客 93809.3 万人次,增长 8.6%。新建改建旅游厕所 2033 座。新获国家评定 5A 级旅游景区 1 家, A 级旅游景区 1229 家。旅行社 2630 家,星级饭店 637 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4 家,省级旅游度假区 42 家。全国 工业旅游创新单位 3 家。国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分别为 1 家和 20 家。国家级、省级工业旅游 示范点分别为 39 家和 337 家。青岛崂山区、潍坊青州 市、济宁曲阜市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邮政电信快速增长。邮电业务总量 649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55.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 5781.7 亿元,增长 59.0%;邮政业务总量 718.0 亿元,增长 35.9%。快递业务量 28.9 亿件,增长 32.1%。 光缆线路总长度 241.4 万公里,增长 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 1185.2 万户,比上年末增长 40.0%; 移动电话用户 10785.5 万户,增长 2.0%。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 119 部,比上年增加 5 部。 (固定) 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 3186.1 万户,新增 301.3 万户。 交通运输形势稳定。铁路、公路、水路共完成旅客运量 6.7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1.1%;货运量 36.5 亿吨,增长 4.3%。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 16.1 亿吨,增长 8.9%。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 2351.0 万辆,比上年末增长 9.4%。其中,私人轿车 1364.7 万辆,增长 9.3%。 七、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下降 8.4%。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 1.7 30.168.2 ,服务业投资比重比上年提高 9.4 个百分点。国有投资增长 8.4%,占全部投资的 24.5%。重点领域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 38.7%,比上年提高 4.9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 投资增长 3.9%,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 32.8%,航空、道路和铁路运输业投资分别 增长 63.9%、 40.5%和 27.9%。 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 8614.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1%。其中,住宅投资 6672.2 亿元 ,增长 16.7%。商品房施工面积 75767.4 万平方米,增长 9.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55942.0 万平方米,增长 10.1%。商品房竣工面积 10179.2 万平方米,下降 3.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7734.7 万平方米,下降 4.0%。商品房销售面积 12727.3 万平方米,下降 5.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11429.0 万平方米,下降 2.8%。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 2433.8 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 7.8%。 八、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577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4%。其中,餐饮收入 4128.9 亿元,增长 9.7%;商品零售 31641.7 亿元,增长 6.0%。城镇零售额 28386.7 亿元,增长 6.2%;乡村零售额 7383.9 亿元,增长 7.2%。 新兴消费潜力释放。智能商品高速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 37.8%和 63.2%, 能效等级 1、 2 级商品增长 9.2%。服务型餐饮增势强劲,限额以上餐饮配送、外卖送餐服务营业额 分别增长 24.0%和 89.5%。 网络零售拉动有力。网上零售额 4109.0 亿元,比上年增长 15.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 3445.0 亿元,增长 19.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 9.6%,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为 27.5%。 九、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旧拓新。货物进出口总额 20420.9 亿元,比上年增长 5.8%。其中,出口 11130.4 亿 元,增长 5.3%;进口 9290.6 亿元,增长 6.4%。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 4162.3 亿元,增长 4.5%; 纺织服装出口 1558.1 亿元,增长 2.4%;农产品出口 1234.5 亿元,增长 7.3%。服务贸易进出口 2379.4亿元,增长 8.9%。其中,出口 1182.6 亿元,增长 14.2%;进口 1196.9 亿元,增长 4.1%。 利用外资较快增长。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2517 家,比上年增长 16.7%;实际使用外资 146.9 亿美元,增长 18.6%。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 98.6 亿美元,增长 36.7%。新设立高技术外商投资 企业 473 家,增长 24.2%;实际使用外资 20.8 亿美元,增长 14.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