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电力成都供电公司成都红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国网四川电力成都供电公司成都红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国网四川电力成都供电公司成都红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国网四川电力成都供电公司成都红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国网四川电力成都供电公司成都红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国网四川电力成都供电公司成都红砂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版) 项 目 名 称: 成都红砂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盖章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编制日期: 2014 年 5 月 13 日 国 家 环 境 保 护 总 局 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录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1.1 内容及规模 . 1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11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 12 2.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 12 2.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 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3 3.环境质量状况 . 14 3.1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14 3.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16 4.评价适用标准 . 18 5.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19 5.1 工艺流程图简述(图示) . 19 5.2 主要污染工序: . 20 6.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 22 6.1 主要生态影响 . 24 7.环境影响分析 . 25 7.1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 25 7.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 31 8.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 39 8.1 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 . 41 9.公众参与 . 46 10.结论与建议 . 53 1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成都红砂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法人代表 * 联 系 人 * 通讯地址 * 联系电话 * 传 真 * 邮政编码 * 建设地点 成都 市 龙泉驿区行政 管辖范围内 立项审 批部门 国家电网公司 批准文号 国家电网基建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 技改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电力供应业 D442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22425 其中:环保 投资 (万元 ) *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 产日期 * 1.1 内容及规模 1.1.1 本项目建设必要性 目前, 成都市 龙泉驿区 主要由柏合 220kV 变电站( 2 180MWA)供电, 2010年负载率达 90%以上。根据区域 城镇 发展规划,龙泉驿区主城区将由龙泉镇扩展到大面 、平安、兴龙、柏合 等 乡镇 ,该区域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预计至 2015 年最大负荷将达到 550MW,现有的供电电网将无法满足区域负荷增长需要。本项目建设可以改善区域供电能力,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当地城乡 社会 经济发展需求。 1.1.2 本项目与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为电网改造及建设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是国家发改委 2013 年第 21 号令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 年本 ) 中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国家电网公司以 *( *号 文 ) 同意本项目 建设 ,符合四 川电网建设规划。 1.1.3 项目建设内容及地理位置 根据 建设单位委托函 及 国家电网基建 *号文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 新建红砂 220kV 变电站; 桃乡 500kV 变电站 扩建 2 个 220kV 出线 间隔 ; 新建桃乡变 至 红砂变 220kV 线路; 完善与本线路相配套的 通信工程 。 本项目新建变电站位于 成都 市 龙泉驿区 龙泉街道 *,桃乡 500kV 变电站(原名龙泉 500kV 变电站) 2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 *, 新建线路 位于 成都 市 龙泉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1.1.4 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及上报程 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号令)、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保局第 18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本项目建设单位委托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收集了有关工程资料,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 2号)规定,确定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类别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依据 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和四川省环保厅对输变电工 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我公司编制了 成都红砂 220 千伏输变电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表(含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建设单位按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上报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审批。 1.1.5 项目组成及评价内容 ( 1)项目组成 本项目项目组成见 表 1。 3 表 1 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新建变电站 主体工程 新 建 红砂 220kV 变电站, 采用户外布置, 即主变采用户外布置、 220kV 和 110kV 配电装置 均 采用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户外布置 ,架空出线 。 主 变 容 量 本 期2*MVA,终期 3*MVA; 220kV 出线本期 *回,终期 *回; 110kV 出线本期 *回,终期 *回; 10kV 出线本期 *回,终期 *回 ; 10kV 无功补偿本期 25*Mvar,终期35*Mvar。永久占地约 *hm2。 施工噪声 施工扬尘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噪声 工频电 磁场 无线电干 扰事故油 生活污水 辅助工程 新建进站道路 *m 同上 无 公用工程 新建 40m3 事故油池、 2m3 化粪池 同上 无 办公及生活设施 新建 单层 综合楼 ,面积约 *m2 同上 无 仓储或其它 无 无 无 桃乡变电站间隔扩建 主体工程 桃乡 500kV 变电站为既有变电站 , 本次在原站内预留场地 和基础 上扩建 2 个 220kV 间隔,不新征地,无土建施工。 变电站 采用户外布置,即主变为户外布置, 500kV 配电装置为 HGIS(复合式组合电器) 户外布置 , 220kV 配电装置采用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 开关设备) 户外布置,架空出线。 施工噪声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噪声 工频电磁场 无线电干扰 项 目 现有规模 本 次 扩建 规模 扩建后规模 主变 * * 500kV 出线 * * 220kV 出线 * 2 回 * 辅助工程 进站道路(利旧) 无 无 公用工程 60m3 事故油池(利旧)、 2m3 化粪池 及地埋式生化处理装置 (利旧) 无 无 办公及生活设施 综合楼 (利旧 ) 无 无 仓储或其它 无 无 无 输电线 路 主体工程 新建 桃乡 变 至 红砂 变 220kV 线路, 路径 长 约*km,采用同塔双回逆相序 架设 ,导线采用双分 裂,分裂间距为 *mm,导线 型号为 *,使用杆塔 *基, 永久占地面积约 *hm2。 施工噪声 施工扬尘 生活污水 生活垃圾 水土流失 工频电磁场 无线电干扰 运行噪声 辅助工程 完善与本项目相配套的通信工程 , 即与新建线路同塔架设一根 *芯 OPGW光缆, 长度 为 *km,光缆型号为 *。 无 无 公用工程 无 无 无 办公及生活设施 无 无 无 仓储或其它 无 无 无 4 ( 2) 环境影响评价规模 新建红砂 220kV 变电站 , 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评价 , 即: 主变容量 3*MVA,220kV 出线 *回 , 110kV 出线 *回 , 10kV 出线 *回 , 10kV 无功补偿 35*Mvar。 桃乡 500kV 变电站(原名龙泉 500kV 变电站) 本次 扩建 2 个 220kV 出线间隔,仅在原站内预留场地 和基础 上进行 间隔设备安装 ,不新征地 ,无土建施工 。桃乡 500kV 变电站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 *,为既有变电站。 变电站 初期 环境影响评价包含在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家环境保护部以环审 *文对其进行了批复 ; 变电站 最近一次环境影响评价包含在 *环境影响报告表 中, 按扩建后的规模进行了 评价,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以川环审批 *号文对其进行了批复 ,目前该间隔已建成投运,但尚未进行环保竣工验收。 变电站已完成的环评规模为主变容量 2*MVA, 500kV 出线 *回 , 220kV 出线 *回。 鉴于 本次 扩建 的 2 个220kV 出线间隔未包含在 变电站已完成环评规模中,故本次按变电站扩建后规模进行评价, 即主变 2 *MVA, 500kV 出线 *回, 220kV 出线 *回 。 新建 桃乡 变 至 红砂 变 220kV 线路 , 红砂变电站出线侧位于龙泉驿 城区规划范围内,长度约 *km, 根据设计资料, 龙泉驿城区规划范围内线路导线对地高度 按规程规定的居民区( 不低于 *m)进行考虑; 采用同塔双回逆相序 架设 ,导线 选 用双分 裂, 沿线分布有零星居民, 故 本次按 同塔双回逆相序 排列、 导线对地高度按电力设计规程规定的最低要求(即居民区 ( 包括规划 区 ) 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m、非居民区导线对地最低高度 *m)进行评价 。 配套的通信光缆 与线路同塔架设, 不涉及土建施工,施工量小,按 相关规程要求实施后,运行期产生的 环境影响较小 , 本次不 再 对 其 进行评价。 ( 3)主要设备选型 本项目设备 选型见 表 2。本项目使用的典型铁塔见附图 2 输电线路 铁 塔一览图,采用的基础型式详见附图 3 输电线路 铁 塔 基础一览图。 5 表 2 主要设备选型 设 备 型 号 新建变电站 变压器 * 220kV 配电装置 *户外布置 110kV 配电装置 *户外布置 10kV 配电装置 * 桃乡 500kV 变电站 间隔扩建 220kV 配电装置 *户外布置 输电线路 导 线 * 地 线 * 绝缘子 * 基础型式 * 铁塔 塔型 基数 塔型 基数 排列方式 * * * * 垂直逆相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6 项目总布置及选址选线的合理性 分析 ( 1)新建变电站 1) 站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根据区域 城镇 发展规划,龙泉驿区主城区将由龙泉镇扩展到大面、平安、兴龙、柏合 、龙泉街道 等 多个 乡镇,该区域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 。 根据该区域现有电力设施分布及电力负荷增长特点,龙泉驿区龙泉街道片区规划 为 *, 是龙泉驿区东北部主要的负荷增长点,而该片区尚无 220kV 电源点,区域现有供电能力 无法满足区域负荷增长需要。 因此为增加该片区供电能力,改善区域电网结构,新建变电站站址 需选择在龙泉驿区 东北部龙泉街道城区规划范围内。 根据设计资料, 本项目站址选择基本原则如下: 尽量 靠近负荷中心; 预留进出线走廊; 满足当地 城镇 总体规划要求; 靠近现有公路,便于施工; 不占压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 6 无洪涝及内涝影响。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按上述站址选择基本原则 初拟站址,再征求 *、 *的 意见 ,经 现场踏勘, 拟选站址区域居民分布较多,且零星排列,难于避让, 在综合考虑居民分布、交通运输、城区规划等条件下, 拟选 站址一 ( *) 位于 成都 市 龙泉驿区 龙泉街道 *、 站址二 ( *) 位于 成都 市 龙泉驿 区 龙泉街道 *。 根据设计资料, 两 个站址在 地理位置、 占地性质、 民房拆迁、 树木 砍伐 等 方面 基本 相同 ;站址一占地面积略小 , 新建 进站道路长度 较 短,有利于 节约土地 资源 ;站址一挖填方量较小,有利于 减少 地表扰动,降低 水土流失量 ; 站址一 评价范围内 居民分布较 站址二 少, 且 距站址距离较远, 变电站施工 期 和运行 期 对居民影响较小; *推荐站址一 。 从环保 和规划 角度分析, 采用设计单位推荐的站址一作为本 变电站站址是合理的 。地理位置详见附图 1项目地理位置图。 2)变电站总平面布置 变电站采用户外布置,即主变采用户外布置、 220kV 和 110kV 配电装置均采用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户外布置。主变容量本期 2*MVA, 终期3*MVA; 220kV 出线本期 *回,终期 *回; 110kV 出线本期 *回,终期 *回; 10kV 出线本期 *回,终期 *回; 10kV 无功补偿本期 25*Mvar,终期35*Mvar。永久占地约 *hm2。 3 台主变 基本位于站区中央 , 220kV 配电装置和 110kV 配电装置 采用背靠背布置,分别 位于 站区 东北 侧和 西 南 侧, 主控楼位于站区 东南 侧, 事故油池 位于 3#主变西北侧, 化粪池位于主控楼 南 侧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4新建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外环境关系图。 3)变电站给排水 变电 站 用 水采用打井取水的方式。站内雨水沿场地和道路坡度通过雨水口汇集后排至站外。站内 值守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 2m3 化粪池收集处理后,在 规划区污水管网 建成前用作站外农肥;在规划 区污水管网建成后排入污水管网 集中处理 。 站内设有 40m3 的事故油池,变压器发生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事故油由专业公司回收利用,不外排。 ( 2) 桃乡 500kV 变电站 220kV 间隔扩建 1)变电站概况 桃乡 500kV 变电站 为既有变电站, 位于 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 *。 变电站为户外布置,即主变为户外布置, 500kV 配电装置为 HGIS(复合式组合电器) 户外 7 布置 , 220kV 配电装置采用 GIS(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户外布置 。 现有主变容量 2*MVA, 500kV 出线 *回 , 220kV 出线 *回。 500kV 配电装置 位于站区南侧, 220kV 配电装置 位于站区北侧,主变位于 500kV 和 220kV 配电装置场地之间。 主控楼 位于站区东侧, 事故油池 位于 1#主变东侧, 化粪池 和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位于主控楼 南侧 。 变电站 总平面布置 见附图 5 桃乡 变电站 间隔扩建 总平面布置及外环境关 系图。 根据现场踏勘,变电站 现有日常运行人员 *人 , 运行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站内设置的化粪 池 和 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 收集 处理后 用于站外农肥 , 未 直接排放;生活垃圾 经 站内 垃圾桶收集后 由 值守 人员不定期清运至垃圾站, 未 影响站外环境。站内设有 60m3 的事故油池, 用于收集 主变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 。变电站自运行以来主变压器未发生事故,未 出现事故油外泄现象。 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变电站外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无线电干扰和噪声均满足相应环评标准要求。 2)变电站本次 220kV 间隔扩建 本次 桃乡 500kV 变电站 扩建 2 个 220kV 出线间隔,在原站内预留位置和基础上进行 设备安装,不新征地,无土建施工 。 变电站间隔扩建后,不 改变总平面布置方式。 本次扩建后 变电站 规模为: 主变容量 2 *MVA, 500kV 出线 *回, 220kV出线 *回。 根据 设计资料, 本线路在 桃乡变电站出线侧导线对地高度 不低于 *m。 变电站本次间隔扩建后,运行方式不改变,不增加运行人员,无新增生活污水量和生活垃圾量,不新增收集和处理措施;不增加主变压器、 500kV 配电装置等含油设备,主变事故时产生的事故油量不变,站内既有事故油池容积及设置满足相关规程规定要求,不需新增防油污染措施 。 ( 3)输电线路 1)线路路径选择合理性分析 本项目线路路径选择基本原则如 下: 满足 成都 市 龙泉驿区 总体规划要求; 尽量减少与其它线路的交叉跨越; 尽可能避让集中居民; 尽量减少林木砍伐量; 尽可能靠近现有公路,方便施工和运行检修; 尽可能避让矿区、场 区和 通讯 设施; 8 尽量缩短线路路径 。 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 首先根据 既有桃乡变电站位置和拟建红砂变电站位置,初拟线路路径,再 经多次现场 踏勘和收资, 本线路路径主要受下列条件限制: 受龙泉驿区城 市 总体规划限制, *要求线路必须在龙泉驿山上走线,不得穿越既有城区。 线路 路径选择时需采取避让或减少 对沿线既有无线电设施 等 影响的措施 。 线路 所经区域居民分布较多,且零散,需尽可能避让集中居民区。 鉴于上述 诸多原因,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多次与 *、 *、 *协商和优化,线路路径无其它比选方案,拟定路径方案如下: 本 线路从 既有 桃乡 500kV 变电站 220kV 构架出线后右转 , 向东 沿 规划 道路走线至 *后左转, 避开 集中居民点至 *村后再沿龙泉山脉走线,依次 经过 *、 *,避让 *,再 经 *、 *、 *、 *,再沿规划区道路走线至 *,再平行于 *走线至 *, 最 后 进入 拟 建 红砂 220kV 变电站。 线路路径详见附图 6线路路径 及外环境关系图。 本线路 路径 长约 *km,采用同塔双回逆相序 架设 ,导线 选 用双分 裂,分裂间距为 *,导线 型号为 *,使用 杆塔 *基(其中 铁塔 *基 、钢管杆 *基 ) , 永久占地面积约 *hm2。 本线路路径 均 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行政范围内 ,其中约 *路径位于 龙泉驿区 城区规划范围内, 沿规划道路走线。 该线路路径从环保角度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1)线路路径 基本沿龙泉山走线,减少对集中居民的影响; 2)线路采用同塔双回逆相序 架设 , 有利于 降低工频电磁场影响; 3) 在 规划区段线路 选 用钢管杆, 占地面积小,开挖面积小,有 利于节约占地,减少土地扰动; 4)线路附近 有 *国道 及 众多 乡村 道路,交通条件便利,无需新建施工运输道路 , 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5)线路路径 范围内不存在 需要特殊保护的导航台、雷达站等设施; 6) 线 路 区域 不涉及自然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生态敏感点; 7) *确认了线路路径 , 明确同意线路路径方案。 从 环境保护角度分析, 本线路路径选择合理 。 2)线路主要交叉跨越情况 本线路 与既有线路 交叉跨越时,导线与被跨越物之间的垂直 净距 按照 110kV 750kV 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GB50545-2010)考 虑, 交叉跨越情 9 况及垂直净距要求见 表 3, 导线对地 最小垂直净距 见 表 4。 表 3 本项目线路交叉跨越情况及垂直净距要求 序号 被跨 (钻) 越物 跨 (钻) 越 次数(次) 规程规定的跨越最低允许垂直 净距 ( m) 备注 1 110kV* (拟跨越) 1 4.0 * 2 35kV 及以下等级线路 42 4.0 - 3 通讯线 20 4.0 - 4 公路 17 8.0 - 5 河流 (不通航) 2 4.0 至百年一遇洪水位 表 4 导线对地最低允许高度 线路经过地区 最低允许高度( m) 备注 居民区 * 城市 规划区内及规划区外评价 范围内有居民的区域 (不包括工程拆除居民 ) 非居民区 * 规划区外 评价范围内无居民的区域 3) 本 线路 与其它线路并行情况 本线路不与其它 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并行。 1.1.7 项目民房拆迁及林木砍伐 本项目 新建 变电 站 占地 和桃乡变电站间隔扩建 不涉及 民房拆迁。 本项目线路路径 选择时 尽可能 避让 集中 居民 ,对不能避让且不满足设计净空要求 、 影响施工和安全的零星居民进行工程拆迁, 根据设计资料, 拟 工程 拆迁 房屋 约 *2,涉及约*户,拆迁安置采取建设单位现金补偿、就近 后撤 的原则,被拆迁人员不离开居住的村庄, 不改变原来的生活 方式。本项目 线路 建成后不跨越民房 。 根据本报告预测结果, 本项目 无环保拆迁。 本项目桃乡变电站间隔扩建不涉及林木砍伐。 本项目新建变电站占地需砍伐果树约 *株,主要为 *等 经济作物 ;线路未经过 *, 按照设计规程规定 要求,为了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对不满足净距要求的零星树木 需 进行削枝,对位于塔基位置无法避让的树木 需 进行砍伐 ; 估计 全 线 砍削量约 *棵,主要为 马尾松、柏木、 柳杉、天竺桂、桉树、竹子 、梨树、柑橘、桃树、枇杷等常见树种。 1.1.8 施工组织措施 ( 1)交通运输 本项目 新建 变电站 紧邻乡村公路, 交通方便,不需新建施工道路; 桃乡变电站间隔扩建 利用既有的进站道路, 不需新建施工道路; 本项目 线路 附近 有 *国道及 众多 乡村公路可供利用, 原辅材料通过现有道路运输,不需新建施工道路。 10 ( 2)施工工序 本项目 新建 变电站施工工序主要为场 地平整、围墙修建、基础构筑、设备安装。施工周期约需 *个月,平均每天需技工 *人左右,民工 *人左右。 本项目桃乡变电站 间隔扩建施工工序主要为设备安装,施工周期约需 *个月,平均每天布置技工约 *人,民工约 *人。 本项目线路施工工序主要为材料运输、基础施工、铁塔组立、放紧线、附件安装。施工周期约需 *个月,平均每天需技工 *人左右,民工 *人左右。 ( 3)土石方平衡分析 本项目新建变电站 站址处地形平坦,挖填方量少,能就地平衡,不对外弃土;桃乡变电站 间隔扩建 不涉及土建施工,无 土石方量产生; 线路施工 土石方来源于塔基开挖,由于 塔基 位置分散,每个塔基挖方回填以后余方很少,余方堆放在铁塔下方夯实后进行植被恢复。 1.1.9 运行管理措施 本项目 新建 变电站投运后,为无人值班,仅有值守人员 *人; 桃乡变电站间隔扩建 投运后, 运行方式不变 , 不新增运行人员; 线路建成后,无日常运行人员,由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成都供电公司 定期维护。 1.1.10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原辅材料 ( 1)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消耗表 本项目原辅材料主要在建设期消耗,建成后无原辅材料消耗。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消耗见 表 5。 表 5 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能耗消耗表 主 (辅 ) 料 名称及规格 新建 变电站 变电站 间隔扩建 线路 合计 导线 (t) * * 地线 (t) * * 绝缘子(片) * * 钢材( t) * * * * 混凝土( m3) * * * * 水量 施工期用水( t/d) * * * * 运行期用水( t/d) * 无新增 无 * 2)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 表 6。 11 表 6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新建 变电站 变电站 间隔扩建 线路 合计 一 永久占地面积 hm2 * 不 新增 * * 二 土石方量( m3) 挖方 * 无 * * 填方 * 无 * * 三 绿化面积 hm2 * 不新增 * * 四 静态总投资 万元 13131 562 8732 22425 1.2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 新建 变电站和线路均为新建, 无 原有污染和环境问题。 本项目 扩建的 桃乡 500kV 变电站 为既有变电站 。 根据现场踏勘,变电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及地埋式二级生化处理装置收集处理后用于 站外农肥 ,未对站外水环境造成影响; 站内设置有垃圾桶,用于收集生活垃圾,未发生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现象; 站内设置有 60m3 事故油池,用于收集变压器 事故时排放的事故油, 变电站运行至今主变未发生 事故,未产生事故油。 根据现场监测, 变电站站界处 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 *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mT,无线电干扰值最大为 *dB(V/m),噪声昼间最大值 为 *dB( A) 、夜间最大值为 *dB( A) ,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 本项目 拟跨越的既有 *线 根据 现场监测, 跨越 处工频电场强度为 *kV/m,工频磁感应强度为 *mT,在测试频率为 0.5MHz、晴天条件下的无线电干扰值为*dB(V/m),噪声昼间 *dB( A),夜间 *dB( A),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 。 12 2.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2.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2.1.1 地形、地貌、地质 本项目 新建 变电站站址 区域 地形平坦 , 线路所经区域 以 *为主, 海拔高度在*之间 , 地质划分为 *。 根据设计资料,本项目 沿线 已避开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区域。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国家标准第一号修改单(国标委服务函【 2008】 57 号文),本项目所在区域地震 基本烈度为 *度。 2.1.2 气象、水文 ( 1)气象条件 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 , 气 象 条件特征见 表 7。 表 7 本项目所在区域气 象 特征 项目 特征值 项目 特征值 地下 0.4m 平均地温( ) * 极端最高气温( ) * 地下 0.8m 平均地温( ) * 极端最低气温( ) * 地下 1.6m 平均地温( ) * 平均气温( ) * 地下 3.2m 平均地温( ) * 年平均降雨量( mm) * 平均雨日数(天) * 平均雷暴日数(天) * 平均雾日数(天) * 平均相对湿度( %) * 平均风速( m/s) * 最大风速( m/s) * ( 2)水文条件 本项目线路 跨越西江河 、 百工溪 各 1 次。 2.1.3 植被 区域植被调查本次采用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相结合法进行分析。 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工程所在区域 成都市志 、 四川植被 等 现有资料 , 进行工程区域现场调查, 记录和分析 现场植被种类和分布。 在项目区域内未发现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 保护的野生植物 。 2.1.4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调查采用基础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相结合法进行分析 ,进行工程区域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在项目区域内未发现珍稀濒危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1.5 土壤侵蚀现状 本项目所在区域以 微 度水力侵蚀为主。 13 2.2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龙泉驿区位于成都市 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为成都市东部副中心、成都市东部主城区,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 地 。 全区幅员面积 556km2,辖 4 个街道办事处、 8 个乡 镇,人口 58 万。 2.2.1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概况 ( 1)经济概况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 -2013, 龙泉驿区 2012 年 GDP 实现 631.4 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 27.45 亿元,第二产业完成 483.13 亿元,第三产业完成 120.82 亿元,人均产值 81293 元。 ( 2)教育文化概况 根据四川统计年鉴 -2013, 龙泉驿区 2012 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全区 共有小学 37 所,在校学生 33930 人,专任教师 2333 人;普通中学 18 所,在校学生 31603 人,专任教师 2450 人。 2.2.2 自然景观、文物古 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公布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四川省环境保护厅网站公布的四川省自然保护区名录等资料核实, 龙泉驿区 行政管辖范围内 有 龙泉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 根据调查,本项目距 龙泉湖省级自然保护区 边界直线最近距离约 *km, 不在本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 本项目建设影响范围内无需要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及人文景点等敏感点。 2.2.3 与城镇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 新建 变电站 站址 位于 成都 市 龙泉驿区 龙泉街道 *, 相关部门对该站址进行了确认,符合当地规划 要求。 桃乡变电站间隔扩建在 既有变电站内预留场地上进行 ,不新征地,对当地规划无影响。 本项目线路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 *对 线路路径方案 进行了确认 , 符合规划要求。 14 3.环境质量状况 3.1 建设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