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电力南充供电公司南充嘉陵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国网四川电力南充供电公司南充嘉陵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国网四川电力南充供电公司南充嘉陵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国网四川电力南充供电公司南充嘉陵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国网四川电力南充供电公司南充嘉陵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国网四川电力南充供电公司南充嘉陵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补充报告(公示本)成都科技大学环保科技研究所国环评证乙字第3248号二一四年四月成都目录1项目由来情况.12 已批复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22.1工程建设内容. 22.2环境质量现状. 32.3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33建设方案调整后工程情况.53.1工程建设调整方案. 53.2调整后工程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 63.3补充评价的评价内容. 83.4方案调整后的工程建设内容. 83.5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43.6补充评价的评价标准、评价适用范围和评价因子. 163.6.1评价标准. 163.6.2评价范围. 163.6.3评价因子. 173.7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83.8工程分析. 193.8.1工艺流程图简述. 193.8.2主要污染工序. 204 环境质量现状补充监测及评价.234.1历史资料. 234.2引用环境现状监测. 235调整后环境影响分析及预测.245.1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245.1.1水土流失的影响. 245.1.2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 255.2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265.2.1声环境. 265.2.2电磁环境. 285.2.3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355.2.4居民敏感目标环境影响预测. 355.3输电线路和其它工程交叉或并行时的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365.4电磁环境安全防护范围. 366与原报告表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376.1工程情况比较. 376.2生态环境影响结果比较分析. 376.3声环境影响结果比较分析. 376.4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比较分析. 386.4.1变电站. 386.4.2新建双回架空输电线路. 387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407.1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407.2进一步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 408公众参与调查情况.418.1原报告表公众参与调查情况. 418.2建设方案调整后的公众参与调查. 418.2.1发布环评公示. 418.2.2方案调整后公众意见调查. 449结论.469.1本项目建设必要性和与规划符合性. 469.2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及变化分析. 469.3项目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及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性分析. 489.4建设项目环保可行性结论. 49附图*附件*附表*11项目由来情况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能满足南充市南充嘉陵区东南部区域规划区及其周边乡镇新增电力负荷的需要,嘉陵南变电站作为嘉陵区的主供电源,将优化嘉陵区电网结构,转移南充市保光110kV变电站的负荷,缓解保光站的供电压力;进一步提高嘉陵区的供电可靠性。2013年*月,建设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委托成都科技大学环保科技研所编制了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四川省环保厅以“*”文件对该项目进行了批复(附件10)。该报告表中关于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嘉陵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化工园22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嘉陵南化工园110kV输电线路工程以及配套的通信工程。该工程至今尚未动工建设。随着嘉陵区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原拟建站址用地性质调整为绿地,本次需调整变电站站址位置,将站址选定在嘉陵区规划的*,距离原站址约300m,由此也引起了部分输电线路路径的调整。根据四川省电力公司*号文(附件1),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四川省电网建设规划和国家现行产业政策。本工程变电站和线路路径已取得相关规划部门原则上的同意(见附件6、7),该工程建设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建设单位委托原评价单位编制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补充报告。22 已批复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主要内容2.1工程建设内容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嘉陵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户外布置):主变压器:本期2*MVA,终期3*MVA;110kV出线:本期*回,终期*回;10kV出线:本期24回,终期36回;无功补偿:本期2(4008+6012)kVar,终期3(4008+6012)kVar。本次按照终期规模进行评价。2、化工园220kV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工程本工程需扩建化工园220kV 变电站110kV 出线间隔2 个(15#、19#),其土建构架、基础等在初期工程中完成,本次仅在变电站预留场地内安装电气设备,不新征土地。化工园220kV变电站已在南充化工园220kV 输变电及其110kV 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按终期规模进行了评价,四川省环保厅以*号文对其进行批复,本次扩建的2个间隔包含在其评价内容中。故本次环评不再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3、110kV输电线路工程从220kV化工园站至110kV嘉陵南站止,线路长度约为*km,其中*km 位于规划的南充化工园内,*km 位于南充文峰片区规划区内。双回路架空段:新建架空线路长2*km,其中化工园站出线侧长2*km,嘉陵南站进线侧长2*km,共使用*基双回铁塔,*基钢管杆;利用原*旧线路长约2*km,据现场调查,既有线路对地最低高度为*m。化工园站出线侧约2*km位于规划的南充化工园内;嘉陵南站进线侧约2*km 位于南充文峰片区规划区内。新建双回路段及利旧段均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垂直逆相序排列,导线型号为* 单分裂钢芯铝绞线。单回路架空段:在化工园站进站处采用两个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共计约*km(化工园15#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19#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导线三角排列,采用*单分裂钢芯铝绞线,新建*基单回路铁塔。均位于规划的南充化工园3内。电缆段:在嘉陵南进站时采用电缆同沟敷设,长2*km,电缆为*mm2截面的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YJLW03-*);电缆沟在本次施工时实施,电缆沟断面*m(宽)*m(深)。均位于南充文峰片区规划区内。4、通信工程架空段:沿架空输电线路架设光缆作为通信工程。电缆段:沿电缆沟敷设光缆作为通信工程。鉴于通信线路对环境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不对其进行专门评价。2.2环境质量现状1、工程区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本工程所经地区多为农村地区,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因本项工程建设不涉及新增大气、水污染物的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质量基本无影响,因此本次环评没有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监测评价,仅对评价区域开展了电磁环境和声环境的现状监测评价,对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分析。本工程的现状监测共布设了5个监测点,监测点位布设具有代表性和合理性,根据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可知,工程区电场强度、电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 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要求,无线电干扰符合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要求,噪声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区域环境现状质量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2、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经现场调查,本项工程评价范围内无重要文物区、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敏感目标。本工程嘉陵南110kV变电站评价范围内有*处居民敏感保护目标(距站界最近距离为*m),线路评价范围内有*处居民敏感保护目标(距线路边导线最近距离为*m,无跨越民房)。2.3环境影响预测结果1、嘉陵南110kV变电站4电磁环境:根据类比预测,变电站站界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0.139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5310-4 mT,站界处频率为0.5MHz的无线电干扰最大值43.45dB(V/m)。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要求。声环境:根据理论预测,变电站站界噪声昼、夜间贡献值均为46.3dB(A),满足评价标准要求。2、输电线路电磁环境:根据理论预测,110kV输电线路新建单回路段通过城市规划区、新建双回路段通过居民区(规划区)和非居民区、电缆段通过城市规划区时,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场强度和无线电干扰值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的要求。声环境:根据类比分析,本工程输电线路投运后,产生的噪声昼间最大值为53.8 dB(A),夜间为43.4 dB(A),均满足评价标准的要求。3、居民敏感目标经过预测,本项目建成投运后,工程运行在周围敏感目标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噪声均满足相应评价标准及环境功能区相应质量控制标准的要求。4其它环境影响分析采取报告表中提出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环保措施后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不利影响。53建设方案调整后工程情况3.1工程建设调整方案随着嘉陵区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原嘉陵南110kV变电站站址用地性质调整为绿地,因此需调整嘉陵南变电站站址,站址调整也导致线路路径较原方案有一定的调整。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同当地国土和规划管理部门综合比选,最终该工程的调整如下:(1)将嘉陵南变电站变电站站址由南充市嘉陵区文峰镇*调整到嘉陵区规划的*,距离原站址约300m,变电站的规模及主要设备选型与原方案一致。(2)由于本次站址方案进行了调整,因此输电线路路径部分发生了变化。原方案输电线路路径方案线路从220kV化工园站至110kV嘉陵南站止,线路长度约为*km。双回路架空段:新建架空线路长2*km,其中化工园站出线侧长2*km,嘉陵南站进线侧长2*km;利用原*旧线路长约2*km;单回路架空段:在化工园站进站处采用两个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共计约*km(化工园15#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19#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电缆段:在嘉陵南进站时采用电缆同沟敷设,长2*km。调整后的输电线路路径方案线路从220kV化工园站至110kV嘉陵南站止,线路长度约为*km,双回路架空段:新建架空线路长2*km,其中化工园站出线侧长2*km,嘉陵南站进线侧长2*km,利用原*旧线路长约2*km;单回路架空段:在化工园站进站处采用两个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共计约*km(化工园15#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19#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电缆段:在嘉陵南进站时采用电缆同沟敷设,长2*km。经分析,输电线路调整后的路径方案与原方案相比,仅嘉陵南变电站至利旧段接点约*km线路发生了调整,其余线路保持原方案不变。63.2调整后工程建设内容及项目组成建设方案调整后本工程项目组成见表3-1,调整后设备选型见表3-2。表3-1 本工程建设方案调整后项目组成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 营运期南充嘉陵南110kV 变电站新建工程 主体工程 为户外布置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户外布置 噪声扬尘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建设内容 本期 终期主变(MVA) 2* 3*110kV出线(电缆) *回 *回10kV出线(电缆) 24回 36回无功补偿 2(4008+6012)kvar 3(4008+6012)kvar辅助工程 供排水系统、站内道路 同上 环保工程 事故油池(20m3)、化粪池(2m3) 同上 办公及生活设施 主控制室与值班室 同上 仓储或其它 同上 占地 总占地5340m2,其中围墙内占地3899m2。 110kV 间隔扩建工程 主体工程 化工园220kV变电站为户外布置变电站,主变采用户外布置,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室外布置。 本次间隔扩建已包含在南充化工园220kV输变电及其110kV配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中建设内容 初期 本期 终期主变(MVA) 2* 无 2*220 kV出线(架空) * 无 *110kV出线(架空) * * *10kV出线(架空) 16 无 24新建110kV 输电线路工程 主体工程 嘉化线 从220kV化工园站至110kV嘉陵南站止,线路长度约为*km,该线路共使用*基双回铁塔,*基单回铁塔,*基钢管杆。双回路架空段:新建架空线路长2*km,其中化工园站出线侧长2*km,嘉陵南站进线侧长2*km;利用原*旧线路长约2*km。新建双回路段及利旧段均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垂直逆相序排列,导线型号为*单分裂钢芯铝绞线。单回路架空段:在化工园站进站处采用两个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共计约0.5km(化工园15#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19#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导线三角排列,采用*单分裂钢芯铝绞线,新建3基单回路铁塔。均位于规划的南充化工园内。电缆段:在嘉陵南进站时采用电缆同沟敷设,长2*km,电缆为*mm2截面的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YJLW03-*),电缆沟断面*m(宽)*m(深)。均位于南充文峰片区规划区内。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噪声扬尘固体废弃物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噪声辅助工程 沿嘉陵南110kV变电站化工园220kV变电站的110kV线路建设2根*芯光缆(架空线路部分采用OPGW光缆,电缆线路部分采用阻燃型普通非金属光缆) 7表 3-2 本工程建设方案调整后主要设备选型统计项目 设备 规格新建南充嘉陵南1110kV变电站 主变压器 型号:SZ50000/110配电装置 110kV配电装置 采用户外GIS布置10kV配电装置 选用*系列金属封闭型小车式高压开关柜,内装真空断路器。化工园变电站110kV间隔扩建 110kV配电装置 采用户外GIS布置嘉化线路工程新建线路 双回路架空线路 导线 *地线 *铁塔 塔型 导线排列方式 基数 基础双回路直线塔 * 垂直逆相序排列A CB BC A * 钢筋混凝土现浇基础* * * *双回路转角塔 * * * * *双回路终端塔 * *双回路终端钢管杆 * *合计 32单回路架空线路 单回路转角塔 * 三角排列AB C * *合计 *8续表 3-2 本工程建设方案调整后主要设备选型统计项目 设备 规格嘉化线路工程利旧线路 架空线路 双回路直线塔 * 垂直逆相序排列A CB BC A * /* * *双回路转角塔 * * * *合计 15电缆线路 双回敷设 *3.3补充评价的评价内容2013年*月在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中已对南充嘉陵南110kV变电站和原线路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四川省环保厅以“*”文件对其进行了批复。由于站址及输电线路路径进行了调整,需对南充嘉陵南110kV输变电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补充评价,其评价内容为:(1)嘉陵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本次按终期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嘉陵南110kV变电站至化工园220kV变电站110kV输电线路(以下简称为“嘉化线”)由于输电线路路径、线路长度、铁塔型式、沿线居民敏感目标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需补充评价输电线路施工期环境影响;由于输电线路调整后的路径方案与原方案相比,仅嘉陵南变电站至利旧段接点约*km进行了调整,其余线路保持不变,因此在运行期,本次重点预测评价嘉陵南变电站至利旧段接点段输电线路,即嘉化线新建双回架空线路段和双回电缆线路段,其余路段引用原报告结论。3.4方案调整后的工程建设内容1、嘉陵南110kV变电站新建工程(1)变电站规模(与原规模一致)主变压器:本期2*MVA,终期3*MVA;110kV出线:本期*回,终期*回;10kV出线:本期24回,终期36回;9无功补偿:本期2(4008+6012)kVar,终期3(4008+6012)kVar。本次嘉陵南110kV变电站按终期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2)变电站总平面及竖向布置南充嘉陵南110kV变电站位于南充市嘉陵区规划的*。为全户外布置变电站,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户外布置。变电站征地面*m2,围墙内占地面积*m2。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采用平行布置,主变布置于110kV配电装置和10kV配电装置之间。站区具体布置如下:110kV配电装置布置于站址东南侧,向东南电缆出线;10kV配电室及二次室布置在站址西北侧,向西北电缆出线;主变布置于10kV配电装置及110kV室外配电装置之间;主控综合楼布置于站址西南侧;变电站进站道路及大门设在站址西南角。整个站区布置紧凑,工艺流畅。站区方位与出线条件相适应,进站道路引接顺畅。变电站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四。(4)站内竖向布置站区竖向布置主要原则:工艺要求合理,交通运输方便,土石方平衡,建构筑物的基础工程量小、场地排水路径顺捷等。站址范围内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场地原始地面标高在*m,相对高差仅15.0m。经初步计算,站区土石方挖方为*m3,无填方,弃土用于文峰新城规划区的建设。嘉陵南110kV变电站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四。(3)站区道路站内道路的布置以满足生产运行、检修、施工安装和安全消防的需要为原则,站内公路采用公路型道路,路面为混凝土路面,车行道路面宽*m。站区进站道路从东南侧的道路上引接,进站道路长*m,宽*m,转弯半径* m。(4)给排水系统给水系统水源可引接城市自来水或从嘉陵江取水。排水系统变电站内利用城区市政排水管网;少量生活污水经化粪池(2m3)收集处理后,10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变电站内设有防渗事故油池(20m3),当出现事故,产生废油经排油管排入事故油池。变压器油回收利用,少量废油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按照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607-2011)和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HJ2025-2012)相关规定进行回收、处置,不外排。从工艺和环保角度分析,嘉陵南110kV变电站的设计建设方案与站内总布置是合理的。2、嘉化线(1)路径方案新建110kV输电线路从化工园220kV变电站第15、19号间隔出线经站外终端塔左转,跨G212公路后,接至原110kV*第38号塔,利用原110kV*N38-N23号双回架空线路路径,再新建架空线路跨过G212公路后沿规划局预留电力线路通道至新建公路上,再从新建公路西侧绿带采用终端杆至嘉陵南站站外,用电缆敷设进入变电站。新建输电线路全长*km,全线位于南充市嘉陵区境内,其中化工园站出线侧约2*km位于规划的南充化工园内;嘉陵南站进线侧约2*km位于南充文峰片区规划区内。双回路架空段:新建架空线路长2*km,其中化工园站出线侧长2*km,嘉陵南站进线侧长2*km,共使用*基双回铁塔,*基钢管杆;利用原*旧线路长约2*km;化工园站出线侧约2*km位于规划的南充化工园内;嘉陵南站进线侧约2*km位于南充文峰片区规划区内。新建双回路段及利旧段均采用同塔双回路架设,垂直逆相序排列,导线型号为*单分裂钢芯铝绞线。单回路架空段:在化工园站进站处采用单回塔架设,线路长共计约*km(化工园15#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19#间隔单回线路长约*km),导线三角排列,采用*单分裂钢芯铝绞线,新建*基单回路铁塔,*基双回路终端塔。均位于规划的南充化工园内。电缆段:在嘉陵南进站时采用电缆同沟敷设,长2*km,电缆为*mm2截面的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YJLW03-*),电缆沟断面约*m(宽)*m(深)。均位于南充文峰片区规划区内。本工程电缆段工程的土建工程不属于本工11程建设内容,故本次仅针对电缆敷设工程进行评价。本工程输电线路路径方案示意图见图3-1。图3-1 本工程输电线路路径方案示意图本工程线路路径从环保角度分析,具有以下特点:输电线路沿线无重要文物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人口密集区、生态脆弱等特殊敏感目标;线路靠近和利用现有公路,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理,有利于安全巡视;地形平坦,线路沿线无不良地质段,施工方便;线路路径在规划部门划定的走廊内架设,已取得了相关规划部门原则上的同意(附件7)。应南充市城乡规划局的要求,设计单位对线路穿越原720输气管线处采用架空线路。从环保角度,拟建输电线路路径选择合理。(2)线路交叉跨越情况本项目输电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物的最小距离按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考虑,本工程线路导线对地最低允许高度见表3-3;在跨越铁路、道路、河流及各种架空线路时将严格按设计规程保留足够的净空,本工程线路沿线的主要交叉跨越见表3-4。双回路架空段单回路段段注:实线段表示单回路段,虚线段表示双回路段。化工园变电站 0.2km 0.3km嘉陵南变电站电缆段12表3-3 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序号 被跨越物名称 最低允许高度(m) 备注1 居民区 * 规划区内及规划区外评价范围内存在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2 非居民区 * 规划区外评价范围内不存在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表3-4 全线主要交叉跨越一览表被跨越物 最低允许净距(m) 跨/穿越次数 备注*220kV线路 4.0 2 钻越110 kV线路 3.0 2 跨越35kV及以下线路 3.0 13 /河流 4.0 5 跨越公路 7.0 2 /机耕道 3.0 3 /表3-5 本工程架空线路钻/跨越已建线路情况序号 本工程输电线路 规范规定导线最低高度 依塔型确定的最高导线高度 既有线路 既有线高(m) 规程规定的穿越最低允许净距(m) 本工程线路钻/跨越方式 备注1 嘉化线新建双回路段 6.0 * * * 4.0 钻越 有地形条件可利用,能满足穿越条件;评价范围不存在敏感点2 * * 4.03 * * 3.0 跨越 按照规范要求设计,评价范围不存在敏感点4 * * 3.0本工程架空线路拟跨小河5次,河面宽约10m,均采用一档跨越,不在水中立塔。两侧塔位均设置在地形相对较高处,不存在洪水冲刷或淹没的情况,且满足规范要求的垂直净空距离。跨越处评价范围内及上下游河段无饮用水源地、珍稀鱼类保护区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也无取水口等水利设施。因此,本工程建设对小河的水环境功能没有影响。本工程输电线路建成后不跨越房屋。(3)林木砍伐13本项目变电站站址所在区域目前为规划建设用地,变电站的建设无林木砍伐。本工程线路主要植被为夏稻、冬小麦、甘薯、冬油菜、桑田、油桐林、柑橘园、柏树林,据初步调查,线路路径区域内无珍稀保护树木和树种分布。根据设计规范和目前的环保政策,本工程林木砍伐的原则是:路径选择时尽量避让林木密集地区,跨越林木时,采用高跨设计,并采取张力放线方式以减少林木的砍伐;保证导线对树木(自然生长高度)的垂直净空距离不小于4.0m的要求,保证导线对果树、经济作物林或城市灌木林的垂直净空距离不小于3.0m的要求。据现场调查,嘉化线需砍伐松柏树*棵,杂树*棵,果树*棵。对于砍伐的林木都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进行补偿。(4)项目拆迁及安置本工程嘉陵南变电站在选址及输电线路在进行路径选择时,已尽可能避让民房,根据调查结果,本工程嘉陵南变站址及输电线路沿线均无民房拆迁。由后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的建设不涉及环保拆迁问题。(5)工程占地情况1)变电站本项目嘉陵南变电站总占地面积*m2,其中围墙内占地面积*m2。2)输电线路架空线路架空线路全长约*km,全线新建铁塔*基,钢管塔*基,塔基永久占地*m2,牵张场等临时占地*m2。电缆线路新建电缆线路长2*km,堆放电缆临时占地约*m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