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2 目录 前言 . 4 第一章 中国 5G 发展概况 . 6 1.1 5G 的定义与内涵 .6 1.2 中国 5G 产业的发展环境 .6 1.2.1 政策环境 .6 1.2.2 经济环境 .9 1.2.3 社会环境 .9 1.2.4 技术环境 . 10 1.3 5G 产业发展的意义 . 11 第二章 中国 5G 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 13 2.1 5G 整体发展情况分析 . 13 2.1.1 5G 的发展历程 . 13 2.1.2 5G 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 15 2.1.3 5G 商业化应用进程 . 17 2.2 5G 产业链主要环节分析 . 18 2.2.1 上游基础元器件 . 20 2.2.2 中游网络基建设备 . 25 2.2.3 下游终端应用 . 26 2.3 5G 产业融资情况分析 . 36 第三章 5G 发展指数评价分析 . 39 3.1 指标体系构建 . 39 3.1.1 构建原则 . 39 3.1.2 数据来源和说明 . 40 3.1.3 指标体系 . 40 3.2 5G 发展指数总体分析 . 42 3 3.3 一级指数分析 . 44 3.3.1 城市发展环境指数分析 . 44 3.3.2 资金支持力度指数分析 . 45 3.3.3 5G 创新能力指数分析 . 46 3.3.4 基础支持情况指数分析 . 47 3.3.5 5G 发展成效指数分析 . 48 3.4 重点城市 5G 发展情况分析 . 50 3.4.1 北京 . 50 3.4.2 深圳 . 52 3.4.3 上海 . 54 第四章 中国 5G 发展展望和建议 . 57 4.1 发展展望 . 57 4.1.1 5G 终端产品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 5G 自主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 57 4.1.2 5G 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升级 . 57 4.1.3 推动行业技术规范及标准制定,促进 5G 规范化发展 . 58 4.2 发展建议 . 58 4.2.1 增加政策供给,强化政府导向,推动 “5G+” 多维度落地 . 58 4.2.2 加大 5G 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全面提速 5G 建设 . 59 4.2.3 注重 5G 领域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构建 5G 发展一体化通道 . 59 4.2.4 加强 5G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供 5G 安全服务 . 60 附录 . 61 2019 年全国 5G 商用试点城市指数表 . 61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4 前言 2020 年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年。但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重视培育壮大新动能成为破题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1(以下简称“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新发展模式为突破,以新发展效率为目的,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提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新基建有助于稳投资、稳就业、稳增长和促消费,是化解疫情不利影响,尽快恢复经济平稳发展秩序等的重要方式。近日,中央对加快新基建建设进度作出明确部署规划,有关部门和地方也纷纷出台相关措施积极响应,也有不少企业看到市场新机遇而主动参与到新基建的研发、投资和建设中。从中央密集部署,到地方积极响应;从企业主动参与,到资本市场追捧,新基建已 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 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5G 凭借高速率、低延时、大连接等特点,不仅满足居民高端消费需求,如 VR/AR、超高清视频、大型网络游戏等,同时还可解决城市部分地区网络拥塞现象。 5G 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联技术结合,将带动诸多行业发展,为众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通过 36 氪研究院分析,医疗健康、工业生产、媒体娱乐和金融等逐步成为 5G 应用的先导性领域。 5G 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各地政府已 从战略高度认识到 发展 5G 的必要性、紧迫性, 陆续发布 2020 年重大5G 投资项目 。部分政府立足当地禀赋、产业分布,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实际发展情况统筹规划,建立新机制、明确新主体,合理配置资源、调动社会资本,循序渐进推进 5G 发展。为全面客观衡量各地区 5G 发展情况, 36 氪研究院 以统计学多1 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比如以 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5 指标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理论为支撑,以统一数据口径和保障数据来源为根本,并结合各城市 5G 发展实际情况,构建起由 5 个一级指 标 , 14 个二级指 标 和 21 个三级指标 组 成的 指 数 体系, 从城市发展环境、资金支持力度、 5G 创新能力、基础支持情况和 5G 发展成效 这 5 个 维度 对各 城市 5G 发展情况进行数据解读。 36 氪研究院根据指数评价法得出我国 5G 发展指数 TOP30 城市排名, 其中综合排名位列 前 5 名 的 城市分别为北京 ( 85.66) 、深圳 ( 82.55) 、上海 ( 77.84) 、广州 ( 74.97) 和南京 ( 72.69) 。 从梯队分布 来看,排名 TOP10 城市为我国 5G发展第一梯队,主要包括北京、深圳、上海、 广州 、 南京 、 武汉 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重庆、天津、 济南、 青岛 等城市 位于 我国 5G 发展的第二梯队;郑州、无锡、沈阳、石家庄等城市 处于 第三梯队。总体来看,我国 46 个 5G 商用试点城市发展实力 存在一定差距 。 6 第一章 中国 5G 发展概况 1.1 5G的定义与内涵 5G 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 由 移动语音时代( 1G)、文本时代( 2G)、数据时代( 3G) 和 融合应用时代( 4G) 发展 而来 。 5G 凭借 大宽带、大连接、高可靠低时延等特点, 为 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金融科技、智慧医疗等垂直行业应用场景 提供可靠的 信息交互 支持。 大宽带 即 以人为中心的应用场景,表现为超高的数据 传输 速率,广覆盖下的移动性保证等。未来在 5G 的支持下, 可实现超高清视频、云 VR/AR 等极致体验 ,用户体验速率可提升至 1Gbps( 4G最高实现 10Mbps),峰值速度甚至 达到 10Gbps。 高可靠低时延 即 连接时延达到 1ms 级别, 并且 支持高速移动( 500KM/H)情况下的高可靠性( 数据传输成功率达 99.999%)连接。这一 特点 可 为 车联网、工业控制、远程医疗等 安全性要求极高 的 特殊应用 场景 提供信息传输支持 。 大连接 即为“海量物联”, 5G 连接密度达 100 万个 /km2,可满足千亿级连接需求 , 强大的连接能力可以快速 推动 包括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等各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 1.2 中国 5G 产业的发展环境 1.2.1 政策环境 5G 作为 全球科技革命中的引领性技术, 充分发挥其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对推动 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对 5G 的建设和发展给予高度重视。2016 年 7 月, 国务院 推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务院公报 2016 年第23 号) ,要求 2020 年我国 5G 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要有突破进展 , 5G 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 紧随其后 , 国家陆续出台“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国发 201673 号)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2016-2020 (工信部规 2016 424 号) 等7 政策文件, 加速推动 5G 技术的研发、标准的制定及 5G 商用的启动。 2019 年 6月 6 日 , 工信部正式颁发 5G 牌照,我国超预期正式启动了 5G 商用 。 2020 年 3月 4 日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 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 5G 网络建设的重要性日益提升。 各省 市也 陆续出台 相关 政策,加快 5G 发展 步伐, 5G 行业迎来了政策红利期。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CAIAT 数据,截至 2020 年 2 月底,我国各省市区共出台 5G 政策文件累计达 200 余个;省 /直辖市层面出台政策占 5G 总政策数量的 20.1%,其中广 东、河南和四川各有 3 个省级 5G 政策文件,上海、北京、山东、河北、湖南、重庆、贵州、黑龙江、江西等省市各有 2 个省级 5G 政策文件。地市出台政策占 5G 总政策数量的比重达 55.39%,其中广东、浙江几乎每个地级市均有 5G 政策出台,为 5G 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表 1.2.1.1 中国 5G 产业政策梳理 时间 部门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16.07 国务院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要求 2020 年我国 5G 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要有突破进展 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信 息化规划 到 2018 年开展 5G 网络技术研发和测试工作,加快推进 5G 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到 2020 年 5G 完成技术研发测试并商用部署。 2017.01 工信部 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指出“十三五规划”末期成为 5G 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2017.08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 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 2020 年启动5G 商用。 2018.05 工信部、国资委 关于深入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指出加快推进 5G 技术产业发展。扎实推进 5G 标准化、研发、应用、产业链成熟和安全配套保障,组织实施“新一8 时间 部门 政策文件 主要内容 2018 专项行动的实施意见 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重大专项,完成第三阶段技术研发试验,推动形成全球统一 5G 标准。组织 5G 应用征集大赛,促进 5G 和垂直行业融合发展,为5G 规模组网和应用做好准备。 2018.08 工信部、发改委 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提出加快 5G 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并确保 2020 年启动 5G 商用 2019.03 工信部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9-2022 年) 指出要积极探索 5G 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 5G 的协同发展。 2019.06 发改委 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 年 ) 加快推进 5G 手机商业应用,加强人工智能、生物信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手机上的融合应用。 2019.11 工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5G+工业互联网”512 工程推进方案的通知 设定到 2022 年,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 5G 关键技术,打造 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 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提升“ 5G+工业互联网”网络关键技术产业能力、创新应用能力 、资源供给能力。 2020.03 工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 5G 加快发展的通知 指出全力推进 5G 网络建设,加快 5G网络建设部署,丰富 5G 技术应用场景,持续加大 5G 技术研发力度,组织开展测试验证提升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着力构建 5G 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发挥 5G新型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支持 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料 来源: 36 氪研究院根据公开市场信息整理 9 1.2.2 经济环境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进入长周期性的深度调整阶段,潜在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曲折。在此期间,各国通过创新开拓经济增长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 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技术广泛渗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 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产业协同加快重塑经济形态和国际分工。 我 国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经济增长整体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 。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9 年我国 国内生产总值达 99.09 万 亿元,比上年增长 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70,467 亿元, 同比 增长 3.1%;第二产业增加值 386,165 亿元, 同比 增长 5.7%;第三产业增加值534,233 亿元, 同比 增长 6.9%。 但在新冠疫情等 不利 因素影响 下, 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亟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 从制造业大国 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挖掘 5G 等领域新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需要新技术的赋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竞争新优势 。 5G 是制造业 革新 发展的重要 技术 载体,抢先拥有 5G 核心技术和标准对于我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 , 抢占先机至关重要。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进程及形势为 5G 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 根据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 预计 2030 年 5G 发展将直接拉动总产出、经济增长值 分别 达 6.3 万亿万、 2.9 万亿元;间接拉动总产出、经济增长值 分别 达 10.6 万亿元、 3.6 万亿元。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 5G 不仅可以推动信息产品、服务的创新, 还 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 , 不断 创造出 新应用、新模式,丰富供给端,有效刺激消费,为扩大内需提供新的动力。 1.2.3 社会环境 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 助力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 。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 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改善趋势。10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19 年全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 30,733 元,比上年增长 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5.8%。基于此, 居民对通信、娱乐等需求逐渐 增多 ,居民对通信行业 的发展 质量 提出更高要求 。 根据 国家 工信部 披露 数据,2019 年 我国 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流量消费达 1,220 亿 GB。 由于 5G 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等特点,可实现 1 秒钟下载高清视频, 能够 完美解决人口密集处网络资源不够用导致的信号质量差等问题, 较大 程度上提升了用户体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人均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居民对高科技产品 需求增加 ,倒逼 5G 技术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普通高中、普通本专科人数逐年增加, 2019 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89.5%,以硕士为主的高学历人才规模也在逐年增长,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由于知识储备的增加, 居民对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前沿科技领域产品的关注和需求 持续提升。 通信网络是高新技术产品运作的重要基础网络设施, 因此需要不断提高通信网络的标 准和技术水平,来满足 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 消费 需求 增多 。 1.2.4 技术 环境 世界 各国积极推动 5G 技术的研发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我国 无论 从 国家层面 还是 企业层面均主动出击,抢抓 5G 技术研发和标准化的话语权。 2016 年 1 月,国家工信部启动 5G 研发技术试验,搭建开放的研发试验平台,邀请国内外 通信领域头部 企业共同参与,有力推动全球 5G 统一标准的形成,促进 5G 技术研发与产业发展 。 2019 年 9 月 , 工信部表示 , 我国 5G 标准必要专利 数量 领跑全球 , 位居第一, 专利 领先地位为国内 5G 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从企业层面来看,根据德国 IPLytics 发布的 数据 , 截至 2020 年 1 月, 全球 5G 专利声明达 95,526项, 申报的 专利族 达到 21,571 个。 其中, 中国企业 申报 的 5G 专利占比为 32.97%,领先韩、欧、美、日。华为名列第一,拥有最多的 5G 专利,中兴排名第三 。就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