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 及评级说明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研究 策略专题 主要观点: 安徽省成功突围 , 诠释“最强风投” 。 从一穷二白到优势产业的 崛起, 安徽省在近 10 年内完美诠释“中部崛起”,省会合肥也成为最强“风投”。安徽省 通过重仓科技、向智能制造转型实现 突围成功 , 可以看到 安徽省地方产业 实现 跨越式 发展的秘诀 。 安徽省经济 发展: 实现 “中部崛起”。 近 10 年安徽省经济 发展驶入快车道 , 横向 则进一步缩窄 与长三角 其他省市 的差距 , 经济位次 已经上升至 2019 年的 11 位。 安徽省经济崛起的契机 ,离不开 “强省会”和龙头城市集合资 源优势的带动,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和融入长三角策略的双重契机。 安徽省经济崛起的路径: 完成从农业大省到工业大省的转变。 安徽省地方产业突围,离不开“制造强省” 的 战略定位 以及 合肥“工业立市”的发展方向。产业升级和重塑则是安徽经济崛起的核心。 我们 从四个方向对安 徽省产业升级进 行解析: 1) 产业变迁,向新型工业化迈进。2018 年 第二产业 GDP 比重 达到 46%,同时 2015 至 2017 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速超过 30%,远超上海和江苏 。 2) 产业结构水平,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升级。 安徽省通过加大科技转型力度,以及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结构优化。从 2014 年到 2018 年安徽专业镇个数从 149 增加到 209 个。3) 区位优势: 承东启西,形成产业协同合力。 3 小时高铁圈覆盖包括江浙沪在内的 7 省 , 需求侧 制造业终端覆盖临近消费大省人口合计 2.7 亿。 4)人口优势:低成本 +高质量双重优势。 依托中 科大释 放工程师红利, 安徽能够 承接高端制造业的研发和生产。 同时 , 通过 积极加入人才争夺, 2018年人口净流入 28.3 万人,仅次于广东和浙江。 安徽省 优势产业投资历程 : 从一穷二白到优势产业崛起之路 。 从 80 年代的 农业 大省到向制造业大省的转变,再到近 10 年重仓面板和芯片为代表的新型高端制造业, 安徽 清晰诠释了产业升级的路径。 家电、面板、芯片等 当前 新型优势产业 崛起有四类因素 。 1)“人才” +“政策” ,安徽省发展特色化优势产业的前提条件 ; 2)“龙头 +配套” ,产业集群发展模式促进产业链一体化 ; 3)承接产业转移 ,安徽作为中部 省份将承接制造 业的转移大势 ; 4)“ 屏 -芯 -端” 共同发展 形成合力 。 汽车、机械、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 , 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和“龙头 +配套”的规模优势。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以皖系车企加入混改并入局 新能源为例,可以看到向高端产品和工业智能化进行转变的产业升级思路。 进击的安徽 : “智 +”,制造业的升级之路 安徽省优势产业成长与发展 启示 报告 日期 : 2020-07-08 分析师: 尹沿技 执业证书号: S0010520020001 邮箱: yinyjhazq 研究助理 : 方晨 执业证书号: S0010120040043 邮箱: fangchenhazq 相关报告 1.科技产业策略专题系列一: 华安证券 _策略研究 _策略专题 _新动能当立,科技长牛会不会来? 从长周期视角看当前科技股的位置 2020-04-08 2.科技产业策略专题系列 二 : 华安证券 策略研究 策略专题 聚焦 5 G 应用,探寻最佳赛道 从产业视角看 5G 投什么 2020-05-06 策略研究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 及评级说明 2 / 47 证券研究报告 安徽省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转型升级,抢占“智能制造”高地。 从安徽省的产业发展方向来看 ,从“两化融合”到人工智能, 都显示出未来加码智能制造的决心。一方面 , 安徽省近年重点投资项目已经聚焦高新产业;另一方 面, 伴随“一核两地多点”的产业链完善和龙头企业的领衔,人 工智能领域 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础 将迎来长足发展。 投资建议 和个股推荐 : 延续科技主线,关注安徽龙头企业。 结合安徽省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及“龙头 +配套”的发展模式 。 行业关注安徽省面板、芯片、新能源和人工智能 。 公司聚焦 安徽公司及相关产业布局安徽的 龙头 ,包括: 电子 ( 京东方 A、 兆易创新、长信科技、三利谱 ); 计算机(科大讯飞);汽车(江淮汽车、国轩高科、蔚来);家电(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 风险提示 : 1) 产业 升级进度 不及预期 ; 2) 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拖累工业智能化转型速度; 3) 部分 公司估值过高,警惕调整风险。 策略研究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 及评级说明 3 / 47 证券研究报告 正文 目录 1 引言:安徽省优势产业的崛起之路 . 6 2 安徽省总体情况: “ 中部崛起 ” . 10 2.1 安徽省经济情况:从落后向前赶超 . 10 2.2 安徽省发展的引擎: “ 强省会 ”+“ 龙头城市 ” 带动 . 12 2.3 安徽 省发展的契机: “ 中部崛起 ”+ 深度融入长三角 . 13 3 安徽经济崛起的路径:从农业大省, 到工业大省,再到向制造业强省迈进 . 15 3.1 安徽省的产业变迁:向新型工业化迈进 . 15 3.2 安徽省的产业结构 水平:产业集群化推动产业升级 . 17 3.3 安徽省的区位优势:承东启西,形成产业协同合力 . 19 3.4 安徽省的人口优势:低成本 +高质量的双重优势 . 21 4 安徽省优势产业投资历程:从一穷二白到优势产业的崛起之路 . 24 4.1 产业发展历程:老产业存量竞争优化、高端制造增量优势凸显 . 24 4.2 聚焦优势产业:产业协同, “ 屏 -芯 -端 ” 形成合力 . 26 4.2.1 家电行业:从传统家电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 . 26 4.2.2 面板行业:京东方, “ 缺屏 ” 困境带来的战略机遇 . 27 4.2.3 芯片行业:合肥长鑫,内需外压的破局之路 . 29 4.3“ 制造强省 ” :夯实制造业,传统产业智能升级 . 32 4.3.1 汽车产业:改革聚焦混改以及新能源 . 33 4.3.2 机械工程 产业:新能源及智能制造,带来工业新机遇 . 33 4.3.3 建材产业: “ 龙头带动 +板块布局 ” 推动新材料产业布局 . 34 4.3.4 化工产业:升级转型聚焦精细化工 . 35 4.3.5 食品饮料产业: 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 . 36 4.3.6 轻工产业:家具制造向高端转型 . 36 5 安徽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抢占 “ 智能制造 ” 高地 . 38 5.1 安徽智造:从 “ 两化融合 ” 到 “ 人工智能 ” . 38 5.2 新兴产业:投资力度空前 . 41 5.3 人工智能:安徽制造业升级的下一个高地 . 43 6 安徽产业投资要点及推荐标的:延续科技主线,关注安徽龙头企业。 . 45 7 风险提示 . 46 策略研究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 及评级说明 4 / 47 证券研究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 1 安徽省优势产业变化:从 1980S农业 1990 S资源 2000 S家电、汽车 2010 S新兴产业 新能源 +人工智能 . 6 图表 2 安徽省产业变迁历程 . 7 图表 3 安徽省优势产业崛起因素 . 8 图表 4 安徽省 GDP 总量发展情况:近年来呈现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 10 图表 5 安徽省 GDP 总量在全国 31 个省(市)排名:从 2005 年第 15 位,大幅上升至 2019 年第 11 位 . 11 图表 6 安徽 GDP/全国 GDP 总量占比: 2009 年起走高 . 11 图表 7 安徽省 GDP 增速领先全国和长三角 . 11 图表 8 中部六省 GDP 总量:安徽稳 “4” 冲 “3” . 12 图表 9 中部六省 GDP 增量:安徽省近 3 年保持领先 . 12 图表 10 安徽 省前五大 “ 经济体 ” : GDP 总量不断上升 . 13 图表 11 前五大 “ 经济体 ” 对全省的 GDP 贡献率超过 50% . 13 图表 12 国家 “ 中部崛起 ” 战略发展历程 . 14 图表 13 1981-2018 年:安徽省 GDP 三产构成变迁 . 15 图表 14 1998-2018 年:制造业占固定该资产投资比 % . 15 图表 15 2003-2018 年:安徽高耗能企业数量及占比走低 . 16 图表 16 2015-2017 安徽信息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超长三角 . 16 图表 17 2005-2020 年:安徽上市公司市值及数量变化 . 16 图表 18 2005 VS 2020:安徽上市公司行业市值占比结构 . 16 图表 19 2000-2018 年:安徽省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总量仍有差距,但增速 . 17 图表 20 2012 年 VS 2016 年:安徽与江浙沪有 R&D 活动企业个数和研究人员显著增长,安徽增幅最大 . 18 图表 21 安徽省产业集群总量及聚集效应不断增强 . 18 图表 22 安徽省产业集群规模逐年扩大 . 18 图表 23 安徽省承东启西: 3 小时高铁圈覆盖江浙沪及湖北、江西、河南、山东 . 19 图表 24 安徽省相邻省份覆盖总人口近 2.7 亿,也是重要的消费重地 . 20 图表 25 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地图 . 20 图表 26 安徽等三地劳动力数量对比(万人) . 21 图表 27 安徽与长三角地区薪酬对比(元) . 21 图表 28 安徽省高校毕 业生人数(万人) . 22 图表 29 安徽省高等学校科技人员(人) . 22 图表 30 安徽省新型行业重点实验室 . 22 图表 31 安徽省常住人口变化以及人口净流入 . 23 图表 32 安徽省人才引进计划 . 23 图表 33 安徽省部分老优势产业 VS 新兴优势产业 . 24 图表 34 安徽省优势产业变化:从 1980S农业 1990 S资源 2000 S家电、汽车 2010 S新兴产业 新能源 +人工智能 . 25 图表 35 1980S到 2010S安徽省家电行业的发展 . 26 图表 36 安徽三大家电产业集群 . 27 图表 37 面板产业转移路径:欧 美 日韩 台湾 大陆 . 28 图表 38 2012-2018:中国大陆大尺寸 LCD 产能占比 . 28 图表 39 合肥市政府支持京东方的政策 . 29 图表 40 中国芯片进出口额(亿元) . 30 策略研究 敬请参阅末页重要声明 及评级说明 5 / 47 证券研究报告 图表 41 合肥长鑫发展沿革 . 30 图表 42 安徽制造业产业集群、专业化镇、龙头企业不完全统计 . 32 图表 43 安徽汽车产量及全国份额占比不断走低 . 33 图表 44 安徽省车企混改历程 . 33 图表 45 安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发展 . 34 图表 46 安徽省水泥产量及排名 . 35 图表 47 安徽省平板玻璃产量及排名 . 35 图表 48 安徽规模 以上化工产业产值(亿元) . 35 图表 49 安徽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产业产值(亿元) . 36 图表 50 2018 年安徽省白酒产量排名第 5 . 36 图表 51 安徽省轻工、家具制造业资产贡献率( %) . 37 图表 52 志邦家居衣柜业务营收增速不断走高 . 37 图表 53 两化融合指标 . 38 图表 54 安徽省产业发展 “ 两化融合 ” 示意图 . 39 图表 55 安徽省产业发展 “ 名牌名家 ” 计划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