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1证券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行业评级:非银行金融增持(维持)保险增持(维持)沈娟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4040002研究员0755-23952763shenjuanhtsc陶圣禹执业证书编号:S0570518050002研究员021-28972217taoshengyuhtsc王可021-38476725联系人wangke015604htsc相关研究1非银行金融:创业板注册制启航,券商受益显著2020.062银行/非银行金融:掘金创业板打新,紧握改革红利2020.063非银行金融/银行:行业周报(第二十四周)2020.06一年内行业走势图资料来源:Wind多维保障风云涌,凭风直起新生态互联网保险行业深度研究核心观点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几何?一是险企渠道延伸,二是萌发新产品、新模式,三是或构建行业分层次竞争格局。互联网渠道短平快,适合作为中小险企的渠道延伸;海量流量积累带来的量变酝酿质变,诸如相互计划等新业态的探索或萌发新商业模式,出现新的变革与生机;综合险企积极拥抱变化,从多维度切入,形成完备的产品条线与战略矩阵,以标准化、简单化的产品引流,同时结合医养产业链的延展,以定制化、高端化的产品增强客户粘性,提升价值水平,最终实现价值的健康成长,前景始终光明。个股推荐优秀行业龙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立足当下:监管驱动多层次保障体系,广阔流量逐步实现转化2011年后互联网保险行业监管逐步规范,多层次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从人身险业务看,健康险等保障型险种具备较高的长期增长空间,互联网健康险占比持续提升,目前较为依赖第三方渠道。从财险业务看,过去五年行业集中度有所下滑,但优质互联网险企正在逐步积累竞争优势。整体来看,互联网流量潜力可观,转化路径和模式亟待探索。产业链梳理:核心参与者多维度切入,构建多层次竞争体系互联网保险产业链参与模式包括B2B2C、B2C、2A等结构,核心打法包括流量和场景。从典型的企业来看,水滴商城基于流量池,构建“筹款+互助+保险”闭环;慧择网利用底层数据库赋能,搭建矩阵式媒体营销体系;众安在线布局场景化运营,逐步建立自有平台。从产品竞争的维度看,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丰富了保险产品的层次,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多层次产品竞争:互助计划、互联网医疗险与互联网重疾险支付宝依托流量优势推出相互宝网络互助计划,保障范围相对局限,核心优势是价格低廉,高触及频率增强用户粘性,促进激活风险保障意识。伴随用户基数不断积累,未来在保障形式和范围等方面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互联网医疗险多定位获客型产品,目前增长动能强劲,整体看依然以价格竞争为主,部分险种在客群区分、保障扩展等方面有创新尝试,高端化、场景化的长期型产品或成发展方向;互联网重疾险目前以低价竞争为主,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频频成为爆款,复杂型产品销售依赖于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未来传统代理人渠道可能错位竞争,高端化与产业链延伸或成关键。翘首展望:商业模式变革逐步酝酿,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分层目前险企对互联网渠道掌控力较弱,盈利模式有待验证,但是基于流量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在酝酿。短平快的互联网渠道成为中小险企的选择,而代理人高端转型势在必行。综合险企可自设互联网公司,利用简单型的产品引流,但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还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医疗、康养产业链的协同布局,开发综合型产品,实现价值的提升。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利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消费者偏好风险。重点推荐EPS (元) P/E (倍)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收盘价(元)投资评级目标价(元)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19 2020E 2021E 2022E601318CH中国平安73.42买入92.52-100.23 8.41 10.31 12.09 13.98 8.73 7.12 6.07 5.25601628CH中国人寿28.17买入38.72-42.59 2.06 2.27 2.66 3.13 13.67 12.41 10.59 9.00601336CH新华保险45.25买入53.33-60.95 4.67 5.19 6.00 7.03 9.69 8.72 7.54 6.44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2正文目录核心观点.5立足当下:监管驱动多层次保障体系,广阔流量逐步实现转化.7监管深化:明确业务监管界限,推动多层次保障体系形成.7现状概览:人身险结构不断优化,财险集中度有所下滑.8健康险增长动能强劲,自营平台发展起步.8财险集中度有所下滑,非车险占比持续提升.8厚积薄发:互联网流量潜力可观,正逐步实现转化.10产业链梳理:核心参与者多维度切入,构建多层次竞争体系.11上下游角度:立足产业链一环,以流量、场景定位.11水滴商城:流量池打法,构建“筹款+互助+保险”闭环. 11慧择网:矩阵式媒体营销,长期健康险强劲.12众安在线:布局场景化运营,自有平台逐步建立.13产品竞争角度:构建多层次产品竞争体系. 14相互保险及互助计划:流量取胜,未来具备拓展空间.15相互制保险制度在我国有初步探索. 15相互宝为网络互助计划,激活风险保障意识.15目前保障形态较为简单,未来具备发展空间.17互联网医疗险:增长动能强劲,长期产品迎发展契机.19消费需求旺盛,增长动能强劲.19高端化、场景化或成未来发展方向. 19监管放开费率调整,长期产品迎发展契机. 21互联网重疾险:产品不断更迭,低价是核心竞争力.22低价是核心竞争力,产品形态持续演变.22保障内容日趋丰富,客户服务为成功要素. 25年龄结构变化促进渗透率提升,代理人渠道错位竞争.26翘首展望:商业模式变革逐步酝酿,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分层.27渠道能力尚未成熟,盈利能力有待验证.27对行业格局有所冲击,未来竞争或分化.28上市险企全面布局,逐步积累竞争优势.29重点推荐标的.30中国平安(601318 CH,买入,目标价:92.52100.23元):代理人转型改革深化,生态建设逐步落地.30中国人寿(601628 CH,买入,目标价:38.7242.59元):渠道下沉能力优异,质态提升助力增长领先。.30新华保险(601336 CH,买入,目标价:53.3360.95元):规模与价值共同驱动,产能释放充分.30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3风险提示.31图表目录图表1:全文逻辑图.6图表2:互联网保险相关监管政策梳理.7图表3:互联网财险和人身险占行业总保费比例变化.7图表4:互联网人身险部分险种保费占比变化.8图表5:互联网人身险销售渠道变化.8图表6: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前十大(2018).8图表7: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前十大(2019).8图表8:互联网财产险险种结构变化.9图表9:互联网车险各个渠道保费贡献度变化.9图表10:互联网财产险CR8变化.9图表11:互联网财产险CR3变化.9图表12:四家财产保险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保费收入变化. 9图表13:四家互联网财险公司月度市场占有率变化. 10图表14: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变化. 10图表15:18H1-19H1各类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规模及使用率.10图表16:互联网保险产业链梳理.11图表17:水滴保险商城年化新单保费变化. 12图表18:慧择网社交媒体营销账号数量变化. 12图表19:慧择网长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及同比增速变化.12图表20:众安在线各大生态保费收入贡献占比. 13图表21:众安在线人均保单件数.13图表22:众安在线人均保费贡献.13图表23:众安在线自有平台总保费贡献度. 14图表24:众安在线尊享系列总保费来源于自有平台比例.14图表25:信美相互保险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当期保费收入.15图表26:信美相互保险退保率变化.15图表27:相互宝升级内容.16图表28: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帮助成员与分摊人数. 16图表29:相互宝老年防癌互助计划帮助成员与分摊人数.16图表30: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人均分摊金额(元). 16图表31:相互宝老年防癌互助计划人均分摊金额(元).16图表32: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与部分目前在售一年期重疾险对比.17图表33:相互宝老年防癌互助计划与部分目前在售防癌险及防癌医疗险对比.17图表34: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和老年防癌互助计划疾病年化发生率变化(万分之).18图表35:人保健康医疗保险保费收入.19图表36:部分互联网医疗险概况.20图表37:好医保终身防癌医疗险产品信息. 21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4图表38:部分互联网重疾险概况(1).23图表39:部分互联网重疾险概况(2).24图表40:众安在线分生态渠道费用占净保费比例变化.25图表41:中国太保重疾险客户年龄分布(截至2018年).26图表42:我国网民年龄结构变化.26图表43:互联网保险竞争格局展望.27图表44:众安在线综合成本率变化.27图表45:泰康在线净亏损/营业收入变化.27图表46:互联网保险用户与互联网网民规模对比(截至2018年). 28图表47:上市险企代理人数量.28图表48:中国平安电销、互联网及其他渠道新业务价值.29图表49:中国平安电销、互联网及其他渠道新业务价值率.29图表50:重点推荐公司估值表.31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5核心观点互联网保险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几何?一是险企渠道延伸,二是萌发新产品、新模式,三是或构建行业分层次竞争格局。互联网渠道短平快,适合作为中小险企的渠道延伸;海量流量积累带来的量变酝酿质变,诸如相互计划等新业态的探索或萌发新商业模式,出现新的变革与生机;综合险企积极拥抱变化,从多维度切入,形成完备的产品条线与战略矩阵,以标准化、简单化的产品引流,同时结合医养产业链的延展,以定制化、高端化的产品增强客户粘性,提升价值水平,最终实现价值的健康成长,前景始终光明。个股推荐优秀行业龙头,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新华保险。监管驱动多层次保障体系,核心参与者多维度切入。2011年后互联网保险行业监管逐步规范,多层次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从人身险业务看,健康险等保障型险种具备较高的长期增长空间,互联网健康险占比持续提升,目前较为依赖第三方渠道。从财险业务看,过去五年行业集中度有所下滑,但优质互联网险企正在逐步积累竞争优势。整体来看,互联网流量潜力可观,转化路径和模式亟待探索。互联网保险产业链参与模式包括B2B2C、B2C、2A等结构,核心打法包括流量和场景。从典型的企业来看,水滴商城基于流量池,构建“筹款+互助+保险”闭环;慧择网利用底层数据库赋能,搭建矩阵式媒体营销体系;众安在线布局场景化运营,逐步建立自有平台。从产品竞争的维度看,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丰富了保险产品的层次,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竞争格局。互助计划、医疗险与重疾险形成多层次产品竞争。支付宝依托流量优势推出相互宝网络互助计划,保障范围相对局限,核心优势是价格低廉,高触及频率增强用户粘性,促进激活风险保障意识。伴随用户基数不断积累,未来在保障形式和范围等方面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互联网医疗险多定位获客型产品,目前增长动能强劲,整体看依然以价格竞争为主,部分险种在客群区分、保障扩展等方面有创新尝试,高端化、场景化的长期型产品或成发展方向;互联网重疾险目前以低价竞争为主,性价比较高的产品频频成为爆款,复杂型产品销售依赖于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未来传统代理人渠道将错位竞争,高端化与产业链的延伸或成关键。商业模式变革逐步酝酿,预计未来行业竞争分层。目前险企对互联网渠道掌控力较弱,盈利模式有待验证,但是基于流量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在酝酿。从行业竞争策略来看,或有所分化,短平快的互联网渠道成为中小险企的选择,而代理人高端转型势在必行。从产品竞争的维度来看,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主要在中低端的标准化保险市场竞争,部分资源丰厚、科技能力优秀的险企向中高端或非标准化拓展。而综合险企可自设互联网公司,利用简单型的产品引流,但核心竞争力的来源还是依托资源优势,通过医疗、康养产链的协同布局,开发综合型产品,实现价值的提升。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6图表1:全文逻辑图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7立足当下:监管驱动多层次保障体系,广阔流量逐步实现转化监管驱动多层次保障体系,广阔流量逐步实现转化。我国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早有尝试,2011年后行业监管开始逐步规范,目前互联网保险渗透率边际提升,多层次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从人身险业务看,健康险等保障型险种具备较高的长期增长空间,互联网健康险占比持续提升,目前较为依赖第三方渠道。行业竞争格局不稳健,短期费用投入以价换量效果明显。从财险业务看,严格监管使互联网车险大幅萎缩,车险销售渠道逐渐移动化。过去五年行业集中度有所下滑,但优质互联网险企正在逐步积累竞争优势。整体来看,互联网流量潜力可观,转化路径和模式亟待探索。监管深化:明确业务监管界限,推动多层次保障体系形成我国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早有尝试,2011年后行业监管开始逐步规范。我国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开端可追溯至1997年,在互联网萌芽时期,中国保险学会主导成立中国信息保险网,同年,新华人寿促成首份互联网保单。2000年开始平安、太保等险企陆续成立保险网站。随后,以慧择(HUIZ.O,无评级)、优保网(未上市)为代表的中介信息服务网站开始涌现。2011年9月,原保监会发布相关办法,明确规定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准入门槛、基本经营规则、充分信息披露机制等,标志着互联网保险开始走向专业化及规范化。2015年,在互联网行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时,原保监会明确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等概念的界定,规范行业竞争。2019年银保监会进行监管升级,更新原有暂行办法,明确各参与主体的责任边界,消除不同销售渠道之间的监管套利空间,进一步深化监管体系。图表2:互联网保险相关监管政策梳理发布时间发布政策2011年9月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2015年7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2018年10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草稿)2019年12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华泰证券研究所互联网保险渗透率边际提升,多层次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在上一轮互联网行业浪潮中,各类产品通过互联网创新不断突破时间、地域的界限,互联网人身险和财产险渗透率也在2015年达到顶峰。随后行业保费增速有所放缓,叠加同年监管层对代理人准入机制的放松,险企对渠道经营的战略重心发生转换,使得互联网保险渗透率在2016-2017年逐步下滑。2018年得益于健康险等非车险种的快速增长,互联网财险渗透率边际回暖,人身险的节奏稍慢于财险,截至2019年,两者的渗透率分别为7.2%、6%,处于良性上升态势。由于互联网保险有着更加开放的平台以及更为标准化、可复制化的产品,或将激发并挖掘社会消费中的各类新型保险需求,助力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图表3:互联网财险和人身险占行业总保费比例变化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银保监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8现状概览:人身险结构不断优化,财险集中度有所下滑健康险增长动能强劲,自营平台发展起步互联网健康险占比持续提升,目前较为依赖第三方渠道。从互联网人身险的险种占比看,过去三年健康险持续提升,截至2019年保费占比12.7%,年金险占比相应下滑。考虑到健康险相比年金险件均一般较低,因此以保单数量衡量的占比提升应当更快。另一方面,目前互联网人身险销售依然十分依赖第三方渠道,2015-2018年自营平台呈现一定的上升态势,2019年边际下滑,相应的第三方平台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019年占比达87.19%,表明险企在互联网渠道的掌控力较弱,相比代理人-客户的传导链条更长,同时与第三方平台的利益分配关系也直接决定了相应产品的利润水平。图表4:互联网人身险部分险种保费占比变化图表5:互联网人身险销售渠道变化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行业竞争格局不稳定,短期费用投入以价换量效果明显。由于对第三方渠道十分依赖,互联网人身险行业竞争格局不稳定,提供相应产品的保险公司市场占有率波动性较大。2019年中邮人寿(未上市)实现互联网保费收入319亿元,市占率17.2%,而2018年公司甚至没有进入前十大;2018年建信人寿(未上市)实现互联网保费收入295亿元,市占率24.7%,而2019年市占率仅8%。侧面反映了在目前的行业结构中,互联网渠道是中小险企以价换量的选择,短期大量的费用投入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图表6: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前十大(2018)图表7:互联网人身险规模保费前十大(2019)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财险集中度有所下滑,非车险占比持续提升严格监管使互联网车险大幅萎缩,车险销售渠道逐渐移动化。伴随着2015年商业车险改革的推进,各财险公司拥有自主制定渠道定价策略的权利,互联网车险产品丧失独享的价格优势,形成回流传统渠道的态势,业务体量受到较大冲击。2017年原保监会发布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对保险公司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车险业务提出了合规性管控要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互联网车险的发展生态。2019年互联网财险中车险业务占比33%,处于下降趋势。从销售渠道看,2016年PC官网保费贡献度80%,2019年已大幅萎缩,移动APP等渠道相应地持续增长。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9图表8:互联网财产险险种结构变化图表9:互联网车险各个渠道保费贡献度变化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行业集中度有所下滑,优质互联网险企正在逐步积累竞争优势。在车险业务受冲击的行业背景下,互联网财险行业集中度不断下滑,2019年CR3、CR8分别为45.6%、76.6%,相较2015年分别下降34.5pct、17.6pct,行业竞争有所加剧。而从四家专业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的费用投放效率来看,以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保费收入衡量,2019年众安财产(6060HK,无评级)和泰康在线(未上市)经营效率边际提升,而易安财产(未上市)、安心财产(未上市)边际有所承压,表明头部互联网财产企业能够依托股东优势、经营管理能力和渠道优势,逐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图表10:互联网财产险CR8变化图表11:互联网财产险CR3变化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保险业协会,华泰证券研究所图表12:四家财产保险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保费收入变化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深度研究|2020年06月30日谨请参阅尾页重要声明及华泰证券股票和行业评级标准10疫情是短期刺激因素,但行业长期渗透率的提升需要时间。疫情是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短期催化因素,一方面对线下渠道有所压制,另一方面催生居民风险保障意识。从四家专业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看,2020年2月单月众安财产、泰康在线和安心财产有明显提升,但3月下滑明显,基本回到正常的波动范围。短期事件虽然是互联网险企发展的优质时间窗口,但行业有自身发展规律,长期渗透率的提升需要发展过程,对险企长期的战略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图表13:四家互联网财险公司月度市场占有率变化资料来源:Wind,华泰证券研究所厚积薄发:互联网流量潜力可观,正逐步实现转化互联网流量潜力可观,转化路径和模式亟待探索。从2007年开始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开始加速增长,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19H1网民规模8.54亿人,相较年初增长3%,渗透率进一步提升。海量的用户激活了相当一部分商业模式的变革,以资讯获取、交流通信、用户娱乐和商务等方面切入,经历了从搜索、社交到移动化的发展历程。关于如何结合互联网,发挥保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业内已有诸多探索。若作为和代理人、银保、电话坐席等销售渠道并列的渠道来看,目前互联网销售的模式较为清晰;而对于如何发挥海量流量的优势,真正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中转化路径和模式仍亟待探索。图表14: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变化图表15:18H1-19H1各类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规模及使用率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华泰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华泰证券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