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2020WHITE PAPER 序言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平静。自Alpha Go人机大战重新掀起人工智能热潮以来,经历了炒作与狂热、泡沫褪去后落地的艰难以及隐私伦理的挑战。而在过去的半年,人工智能与产业的结合前所未有的紧密。2020年是足够记入史册的一年,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服务等领域快速响应,从“云端”落地,在疫情之中出演关键角色,提高了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数字技术的试金石,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验证了对社会的真正价值。疫情后时代,长周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成为重点,新基建赋予了人工智能全新使命,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未来产业头雁效应,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新的业态,实现新的蜕变、新的发展。从需求侧看,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抗疫恢复形成双重牵引,各行各业充分认识到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已是必然趋势;从供给侧来看,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展至今,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成熟,产业参与者聚焦价值领域,去伪存真成为主旋律。由此,我们认为人工智能正在进入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发展阶段,其特征是“泛在智能”:一是“泛”于基础设施建设。在新基建的春风下,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转变为像网络、电力一样的基础服务设施,向全行业全领域提供通用的AI能力,为产业转型打下智慧基座。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促进产业数字化升级和变革。二是“泛”于更加多元的应用场景和更大规模的受众。随着技术、算法、场景和人才的不断充实,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工业、医疗、城市等领域验证了AI的价值,未来会有更多产业将与智能技术进行创新融合,催生出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更多应用场景将秉承“科技向善”的信念,以更普惠、更负责任的发展为目标,泛于大众、惠于大众。对于泛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合理的制度建设将会提供坚实的保障,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敏捷灵活的治理方式更能适应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快速发展迭代、日益复杂化等特征。经过这次疫情,中国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人工智能已“泛”起巨浪,而人人都将席卷在这巨浪之中。腾讯研究院院长 司晓人工智能正在进入供需融合的创新发展期,从需求侧看,在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抗疫恢复形成双重牵引;从供给侧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成熟,已经在工业、医疗、城市等多领域落地。疫情是AI的试金石,是一次国家级别的数字化全面检验,从基础设施的完备性、数据的流通性到快速反应能力的一次全面测试。在疫情之下,AI公司不再是以往的旁观者,而是出演关键角色,提高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经过疫情,中国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进程。受疫情用工难、成本加剧、劳动力感染等风险因素的影响,制造业和服务业正在加快人机结合的进程,向制造、服务智能化进一步转型。此次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治理方面广泛落地应用,表明我国智能社会形态正在逐渐显现。从“互联网+”到“智能+”,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越来越重视技术与实体经济的结合,新基建更是进一步让人工智能肩负重任,要求人工智能技术发挥未来产业头雁效应,通过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们认为,下一个阶段的人工智能将呈现“泛在智能”,即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且获得越来越多元的应用场景和更大规模的受众。随着技术、算法、场景和人才的不断充实,人工智能正在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商业应用也在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场景、新融合、新交互和新目标的出现。 疫情期间自动驾驶应用崭露头角的背后,是自动驾驶商业化场景开始在国内外加速落地的结果,无人经济的概念获得了新的诠释。深度合成技术不断演进,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泛娱乐和数字内容已然成为了深度合成应用的主场,数字虚拟人受到市场青睐。日益严重的食物、能源和水问题是当前人类所面临最重要的全球性难题,腾讯相信人工智能会在这些地球级的挑战上发挥重要作用。多层次的治理体系、敏捷灵活的治理方式更能适应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快速发展迭代、日益复杂化等特征。主要发现一、宏观环境篇 11.1 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走向“泛在” 21.2 需求:智能应用场景持续涌现 31.3 供给:智能产业生态不断丰富 41.4 AI 走向泛在智能 6二、 技术研究篇 72.1 机器学习 8一、动力:学术研究与社会需求的高关联度 8二、进展: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打造虚拟世界试验场 8三、方向:从虚拟走向现实,助力传统行业实现智能化 102.2 计算机视觉 10一、动力:多年的投资热点正加快寻找技术变现 10二、进展:从“精度”到“安全”,技术应用日渐成熟 10三、方向:提升技术可靠性,促进与社会的融合 122.3 语音技术 13一、动力:语音交互成为智能时代应用的新入口 13二、进展:不断逼近“自然交流”的三大变革实践 13三、方向:探索产业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 142.4 自然语言处理 15一、动力:重点基础技术底座上的高频次需求 15二、进展:从“用、学、传”三方面推进技术进步 15三、方向:在变化中探索如何突破质量、场景和表达限制 16目录 CONTENTS三、 智慧抗疫篇 18 3.1 AI+ 医疗:抗击疫情一线,缓解医疗资源压力 193.2 AI+ 城市:基础设施升级,融入城市治理体系 213.3 AI+ 复工:智能化转型助力复工复产 233.4 AI+ 数字内容:多点开花,赋能内容行业生产力 263.5 小结 28四、创新经济篇 294.1 新模式:AI 助力零售向无接触经济转型 304.2 新场景:加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进程 314.3 新融合:深度合成为数字内容注入新动能 334.4 新交互:互动感加倍,多模态虚拟人融入更多场景 344.5 新目标:为地球思考,AI for FEW 挑战资源难题 36五、制度保障篇 385.1 构建多层次的治理体系,采取敏捷灵活的治理方式 395.2 立法和监管需充分考虑国际竞争、技术的经济社会价值等视角,推动先行先试 395.3 推动人工智能治理的跨学科参与和国际合作 39宏观环境篇1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发挥作用的广度和深度堪比历次工业革命。蒸汽革命成就了英国,电气和信息化革命成就了美国。如今人工智能的历史机遇正在全面展开,也将成就新的引领者。人工智能正成为未来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根据埃森哲对中国以及全球 12 个发达经济体的研究,到2035 年,人工智能将帮助各国显著扭转经济增速近年来的下滑趋势。有效应用人工智能,中国经济增长率有望上升至 7.9%,增长额高达 7.1 万亿美元。此外根据麦肯锡的预测,人工智能将每年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 0.8 至 1.4 个百分点。尤其在疫情之后的近未来,将是全球经济重建的重要时期,也很可能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期和丰富的实践场,一个“泛在智能”的世界正在加速成为现实。谁能更好地拥抱智能,谁就能率先擘画出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