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年度独角兽、瞪羚企业发 展 报 告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19年2月目 录前 言第一章 独角兽及瞪羚企业概念与培育意义 .1一、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二、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培育意义 . 4第二章 江西省已初步搭建起独角兽、瞪羚企业成长梯队 .6一、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营收总额约466亿元 . 6二、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研发投入总额约16亿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三、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集中分布在3大产业领域 . 8第三章 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 10一、独角兽(潜在、种子)引领江西省创新发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二、1家独角兽企业成为江西省增长新引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三、1家潜在独角兽引领江西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13四、4家种子独角兽孕育江西省独角兽爆发新希望 .15第四章 瞪羚企业发展情况分析 . 19一、60家瞪羚企业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新动能 .19二、30家潜在瞪羚企业蕴含发展潜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附件:江西省2018年度独角兽、瞪羚企业评选标准及企业名单 . 34一、评选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4二、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名单 .36前 言在全球技术经济变革方兴未艾,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背景下,国家全面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全面展开,以科技创新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区别于传统的“中小企业-规上企业-龙头企业”的旧工业范式路线,企业作为发展新经济的承载主体,呈现出“创业瞪羚独角兽龙”的非线性成长现象。江西省按照科技型企业发展路径,重点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整体谋划、分类指导、精准施策为原则,构建“瞪羚(潜在)独角兽(种子、潜在)”梯度培育体系,完善新经济企业成长链条,催生培育壮大一批具有颠覆式创新、爆发式成长性的独角兽企业群,以及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瞪羚企业群,为江西省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内生动力。2018年10月,江西省正式启动独角兽、瞪羚企业培育工作,并形成江西省2018年度独角兽、瞪羚企业梯度培育标准(详见附件)。2018年11月,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申报工作启动。2018年12月,省科技厅与长城战略咨询联合对153家申报企业提交的数据进行核实,并顺利完成独角兽、瞪羚企业的评选工作。本报告江西省2018年度科技型企业发展报告以2018年度评选出的1家独角兽企业、1家潜在独角兽企业、4家种子独角兽企业和60家瞪羚企业、30家潜在瞪羚企业(名单见附件)为分析主体,以企业提交的申报资料为主要数据来源,系统分析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发展情况,总结独角兽、瞪羚企业成功原因,用数据和案例生动地展现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发展态势,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家、投资者等社会各界提供参考。第一章 独角兽及瞪羚企业概念与培育意义1第一章 独角兽及瞪羚企业概念与培育意义新经济时代企业呈爆发成长特征根源于产业生态的自演化。由于技术进步的加速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产业组织的规律由价值链的运动升级为产业生态的自演化,企业的发展轨迹也不再拘泥于线性成长,而更多的呈现出指数级的非线性成长路径。由于新经济的本质在于创新驱动,因此创业及企业成长的核心不再是单纯的生产函数,而是一种价值再造。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具有“创业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龙企业”四种跃迁式成长路径,如图1所示。图1-1 新经济企业成长路线图一、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概念(一)独角兽企业是颠覆式创新的典型代表独角兽企业概念的提出。独角兽为神话传说中的一种虚构生物,其形如白马,额前有一个螺旋角,有的还长着一双翅膀,代表高贵、高傲、高速、神秘和纯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独角兽null瞪羚企业nullnullnullnull2洁。在中国神话中,独角兽是一种吉祥之物,它只有在履行重要使命时才出现,它的出现被人们视为美好时代的象征。“独角兽企业”的概念,最初由种子轮基金Cowboy Ventures的创始人Aileen Lee于2013年提出,指代那些具有发展速度快、稀少,是投资者追求的目标等属性的创业企业。标准是创业十年左右,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其中,估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被称为超级独角兽。独角兽企业的成长机制。企业爆发式成长机制可概括为“1”+“3”+“5”。其中,“1”是指洞见,洞见发现并引领着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3”是指企业实现爆发式成长的三大驱动力,即人才(合伙)、资本(创业)、技术(创新)。以人才为核心的合伙制是爆发式成长的内核基因,反映了新经济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资本是实现爆发式成长的基础,反映了创业投资正在重新定义创新创业格局;创新是爆发式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反映了新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正由生产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5”是指跨界、平台、生态圈、引爆点、自成长。跨界是爆发式成长的根本途径,反映了交叉领域的边缘式创新和新业态诞生的原因;平台是爆发式成长的发展选择,反映了资源组织的新模式和赢者通吃的竞争规则;生态圈是爆发式成长的环境形态,反映了新经济下产业发展环境是企业爆发式成长的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反映了新经济下创新生态系统微观运行的生态化;自成长是爆发式成长的发展方式,反映了新经济下企业管理的自组织特征;引爆点发挥媒介的作用,企业通过引爆点来释放积蓄的能量。国内对独角兽企业的关注。根据长城战略咨询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截止到2018年3月全国共有独角兽企业164家,分布在19座城市,以“北上杭深”四座城市最为集中。随着发掘独角兽企业热潮的高涨,截止到2018年8月,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共有14个省、市、高新区在企业培育政策体系中涉及到对潜在独角兽和独角兽企业的培育,其中杭州市、深圳市和西安市分别出台了独角兽企业的专项培育计划。第一章 独角兽及瞪羚企业概念与培育意义3(二)瞪羚企业高速增长是备受关注的新经济现象瞪羚企业概念的提出。新经济时代,我国集中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经济企业。这类企业呈现出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的四大特征,通过推出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应用新技术、拓展新市场、创建新模式或构建新业态等方式,实现高速成长,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一大批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涌现出的创新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刚刚创立的几年、十几年内就实现了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业绩增长。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戴维伯奇为这类企业起了一个形象的名字“瞪羚”(非洲草原上一种具有极强的奔跑能力和跳跃能力的群居型动物)。当前,“瞪羚企业”的高成长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瞪羚企业的成长机制。瞪羚企业实现高速成长的三大机制分别是使命感、抓机会和拉长板。使命感,即拥有并坚持改变世界的梦想,是瞪羚成长的精神动力;抓机会,即拥有敏锐的感知并牢牢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是瞪羚成长的外部动力;拉长板,即最大限度地拉伸自己的长板,而非弥补短板,并依据长板整合内外部资源,这是瞪羚成长的内生动力。三大机制的联合作用是瞪羚成长的关键。国内对瞪羚企业的关注。在我国,对瞪羚企业的关注发端于我国新经济(知识经济)的高地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从2003年开始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实施“瞪羚计划”,先后制定了多项支持瞪羚企业的金融措施和优惠政策。根据长城战略咨询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中国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8)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高新区共有瞪羚企业2857家,瞪羚企业数量与规模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各地瞪羚企业的成长及其对新经济拉动作用的显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等国家高新区和山东省、天津市、成都市、宁波市等部分省市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专门针对高成长瞪羚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以加大对本地瞪羚企业的培育力度。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独角兽null瞪羚企业nullnullnullnull4二、独角兽与瞪羚企业培育意义(一)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是新兴产业的引领者。当某一领域内围绕新的商业模式或新的技术路线集中涌现出一大批由创业企业发展而来瞪羚与独角兽企业时,一个新兴产业就诞生了。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是传统产业颠覆式变革的引领者。从创意、想法孕育而生的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往往不会受到传统产业旧规则、模式的约束,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更具洞察力,因此更容易建立起符合市场需求和创新规律的新规则、新模式,不断抢占传统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挑战传统产业原有的行业格局,逐步改变行业规则和模式,最终引领整个行业发生颠覆式变革。(二)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极大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活力高成长的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是区域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来源。新经济时代的创业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一旦试错失败,企业就会跌入“死亡谷”。创业企业跨越死亡谷之后发展轨迹出现分化,大部分企业能够实现常规发展,长期保持中小规模,对经济发展产生有限的带动作用。也会有一小部分企业具备强劲的爆发力,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企业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快速提升,成为高成长的瞪羚企业,甚至是独角兽企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独角兽与瞪羚企业能带来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经济活力。瞪羚与独角兽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能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吸引产业集聚,从而产生杠杆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瞪羚与独角兽企业具备卓越的创新基因,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释放区域创新潜力的重要力量。第一章 独角兽及瞪羚企业概念与培育意义5(三)独角兽与瞪羚企业是江西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独角兽与瞪羚企业作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驱动力,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提质增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已成为我国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视察期间,对江西省工作提出了新的希望和“三个着力、四个坚持”的总体要求。他指出江西省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作为我国南部重要省份,江西省当前瞪羚与独角兽企业数量与江西省经济发展实力并不相匹配,创新创业活力有待提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江西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由以项目产能为发展核心的传统工业时代向以创业创新为发展核心的新经济时代转变,由抓大企业为主向抓独角兽和瞪羚为主的转换。赣鄱大地卧虎藏龙,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发掘与培育工作的开展,势必将江西省的高质量发展推向新的巅峰。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独角兽null瞪羚企业nullnullnullnull6第二章 江西省已初步搭建起独角兽、 瞪羚企业成长梯队江西省已经初步形成以(潜在)瞪羚(种子、潜在)独角兽为主体的科技型企业梯队。其中,潜在瞪羚企业30家,瞪羚企业60家,种子独角兽企业4家,潜在独角兽企业1家,独角兽企业1家。96家独角兽、瞪羚企业在经营效益、成长性、创新性等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推进江西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一、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营收总额约466亿元2017年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营业收入达465.60亿元,其中最高收入为103.99亿元,最低收入为315.53万元,平均每家6.54亿元。六成以上企业营收规模超亿元,其中,收入在1-5亿元之间的企业数量最多,有40家,占总数的41.67%;营收超过20亿元的企业有6家,总营收达226.26亿元,占营收总额的48.60%。图2-1 2017年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盈利能力方面,2017年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共实现净利润36.30亿元,平均每家3781.69万元。从净利润分布来看,近五成企业净利润在千万以上,7第null章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独角兽null瞪羚企业nullnullnullnull共46家,数量占比47.92%,其中,净利润在1000万-3000万之间的企业有26家,数量占比27.08%;净利润在3000万-1亿元的企业有12家,数量占比12.50%;净利润在亿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数量占比8.33%。图2-2 2017年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净利润分布情况二、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研发投入总额约16亿元2017年江西省独角兽、瞪羚企业群体研发投入规模为15.53亿元,平均每家1617.54万元,研发投入强度为3.34%。其中,研发强度分布在2.5%-5%之间的企业数量最多,有56家,占企业总数的58.33%;研发投入强度分布在5%-7.5%之间的企业有23家,数量占比为23.96%;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0%的企业有9家,数量占比9.3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