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报告编码19RI0796 头豹研究院 | 传媒深度研究 400-072-5588 2019年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教育团队 教育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革新教育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领域的过程,使教育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2012年以来,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由2014年的2,110.0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8年的3,10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10.1%。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中国教育行业的一大显著增长点,未来中国将推动各级政府优化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维护保障经费标准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教育财政投入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力度,使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有望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热点一: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促进教育领域深化改革 热点二:智慧教育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热点三:内容或渠道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7年中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42,562.0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4,207.8亿元,同比增长8.9%,占GDP比例为4.1%,自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六年保持在4%以上。与此同时,中国学前教育、小学、初高中、高等教育等各教育阶段学生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均保持逐年稳步增长,可预计未来随着中国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教育信息化市场也将随之不断发展壮大。 技术推动下的智慧教育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正在成为信息时代全球教育改革的“方向标”。智慧教育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包括智慧环境、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科研、智慧评价、智慧服务等核心要素。创新应用科技提升教育智慧,打造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培养大批智慧型人才将成为信息时代智慧教育的终极目标. 当前,从事教育信息化软、硬件产品生产的企业,由于技术服务差异性并非十分显著,建立内容或渠道优势有望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教育信息化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技术、内容和渠道三方面,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或独特的销售渠道是企业现阶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卢佩珊 邮箱:csleadleo 分析师 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传媒系列深度研究乘在线教育之风,在线校外辅导及备考行业快速成长 传媒系列深度研究教育起跑线教育消费升级下的学前教育行业 传媒系列深度研究少儿素质教育促进孩童发展的“实用主义” 传媒系列深度研究打破学科界限,STEAM引领教育新风潮 2 目录 1 方法论 . 5 1.1 方法论 . 5 1.2 名词解释 . 5 2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教育信息化定义 . 7 2.2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 7 2.3 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特征 . 9 2.3.1 “三通两平台”. 9 2.3.2 “三全两高一大” . 11 2.4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规模 . 12 2.5 中国教育信息化市场产业链分析 . 13 2.5.1 产业链上游 . 14 2.5.2 产业链中游 . 15 2.5.3 产业链下游 . 15 3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驱动因素 . 16 3.1 国家政策相继出台,为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持续释放红利 . 16 3.2 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促进教育领域深化改革 . 17 3 3.3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有助于教育领域的科技化发展 18 4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制约因素 . 19 4.1 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匮乏,硬件投入比例过大且应用滞后 . 19 4.2 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浪费严重 . 20 4.3 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不足,系统设备有效运维能力亟待加强 . 20 6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 21 6.1 教学硬件与软件深度融合发展 . 21 6.2 教育信息化将从平台、资源、模式等多重维度协同发展 . 22 6.3 智慧教育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 . 22 7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竞争格局 . 23 7.1 竞争概况 . 23 7.2 典型代表企业分析 . 25 7.2.1 视源股份教育信息化辅助硬件设施厂商 . 25 7.2.2 天喻信息专业的教育云平台服务商 . 26 4 图表目录 图 2-1 教育信息化1.0与2.0时期比较 . 9 图 2-2 “三通两平台”工作要点 . 9 图 2-3 “三全两高一大”工作要点 . 11 图 2-4 中国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2014-2023年预测. 13 图 2-5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产业链分析 . 14 图 3-1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政策汇总 . 17 图 3-2中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20132017年 . 17 图 7-1 中国传统教育信息化企业示例 . 24 5 1 方法论 1.1 方法论 沙利文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深入研究10大行业,54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已经积累了近50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10,000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教育,信息科技行业,人工智能行业等领域着手,研究内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客观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研究院的每一份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砥砺前行的宗旨,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从执行的层面阅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弗若斯特沙利文本次研究于2019年01月完成。 1.2 名词解释 智能班牌电子班牌的升级版,区别于旧版电子班牌,智慧班牌在功能服务上有更全面的体现。智能班牌是以云平台为基础,结合互联、物联系统实施校园管理,实现校园大数据、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交流。 6 三通两平台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M(兆)1M=1024KB。 Mbps是电信部门衡量网络带宽的单位,意思是兆比特位每秒。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是指透过摄影机视频的位置及角度精算并加上图像分析技术,让显示屏上的虚拟世界能够与现实世界场景进行结合与交互的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可以即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 专递课堂利用网上同步上课的方式,使边远地区上不齐课、上不好课的农村学校与拥有相对丰富教育资源的城市中心学校同上一堂课,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名师课堂指组织特级教师、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探索网上教研活动的组织形态,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 名校网络课堂指利用网络课堂的形式,使名校丰富的教育资源更多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 毛入学率指某学年度某级教育在校生数占相应学龄人口总数比例,标志教育相对规模和教育机会,是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7 2 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综述 2.1 教育信息化定义 教育信息化是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革新教育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领域的过程,使教育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与协作;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教育信息化能有效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使优质的学校、教师和教材资源实现高效集聚以及跨区、跨校的传播共享,有效缓解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练、管等环节信息化,使教育环境突破时空限制,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助教师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获得多层次更全面的学生反馈,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帮助学生通过智能教学设备构建的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增强学习能力和兴趣。 2.2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 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可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萌芽期(1978-2009年),教育信息化应用快速发展期/教育信息化1.0时期(2010-2016年)以及教育信息化2.0新时期(2017年至今),各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都存在不同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建设萌芽阶段:1978年中央电化教育馆成立,标志着中国教育信息化由此开始,随后一批高校如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获批开设电化教育4年制本科专业。与此同时,教育部下发了一系列教育信息化相关文件,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如1998年教育部制定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8 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信息化应用快速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1.0时代):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坚定应用驱动的工作方针,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同年9月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首次提出“三通两平台”概念,强调要以建设“三通两平台”为抓手,以应用为导向,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在政策推动下,中国开始进入教育信息化应用快速发展阶段。此阶段实现了宽带互联网和信息化终端设备在各类学校的基本普及,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均开始注重采用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管理效率。但此阶段,各类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发展程度不高,与教育各环节的融合程度不够,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并没有带来教与学的结构重组和模式重构。 教育信息化2.0发展新阶段: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化素养普遍提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建成的发展目标。此阶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融合,信息技术开始改变教学模式,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重构组织的管理架构。 9 图 2-1 教育信息化1.0与2.0时期比较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2.3 中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特征 2.3.1 “三通两平台” “三通两平台”高度概括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覆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工作要点,成为政府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对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有深远影响,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三通两平台”内容包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以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见图 2-2)。 图 2-2 “三通两平台”工作要点 来源:沙利文研究院绘制 10 “宽带网络校校通”:一方面利用政府投资帮助各级各类学校接入宽带,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资助完成各级各类学校的基本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教育部要求2016年实现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5%,其中10M以上宽带接入比例达到60%以上。为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城镇和农村的中小学比例分别达到80%和50%。 “优质资源班班通”:最大程度地使拥有互联网教学条件的班级能够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并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政府鼓励企业和社会机构根据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和师生教学需求,开发专业化教学应用工具软件,并利用教育资源平台向社会推广应用;鼓励相关教育部门系统性开发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做好“数字教材”相关标准与应用研发工作,努力为教师提供网络备课、同步导学、网上题库、学科教研、班级管理等数字化服务。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一个社交平台、资源超市、服务平台和管理平台。“人人通”可根据使用群体划分为管理、教师、学生及家长应用。“管理应用”和“教师应用”主要由教育厅/局和学校使用,帮助优化教育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学生应用”和“家长应用”主要为学生或家长提供同步导学、专项培优、辅导答疑、家长学堂、信息互动及教育社区等综合性信息化服务。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云计算服务体系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技术支持和网络服务。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25个以上省级平台互联互通,汇聚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主流教材的数字教育资源,基本形成国家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主要为教育管理提供数据服务,实现国家级和部分省级数据中心异地灾备。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各教育阶段的学生、教师、学校经费资产及办学条件的数据库,并实现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分层次开放与共享,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