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 2019 年 12月 编 委 会 编委会主任 马 建 副 主 任 侯福深 主 编 侯福深 副 主 编 冯锦山 赵 轩 主要执笔人 (以内容出现的先后为序) 总 报 告: 陈轶 嵩 赵 轩 冯锦山 主题研究: 孙 宁 任毅龙 冯锦山 陈雨虹 程 煜 丁晓华 前瞻示范: 陈轶 嵩 赵 轩 赵俊玮 刘佳慧 程 洪 詹惠琴 石清华 邹德斌 姜 洋 王思文 技术创新: 赵 轩 陈轶 嵩 赵俊玮 边明远 市场推广: 叶建红 纪雪洪 王学成 政策法规: 尹志芳 李强治 统 稿:冯锦山 成军浩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1 报告摘要 “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是关于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的研究性年度报告, 2019 年首次启动编写。本项报告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编写完成,是一 部全面论述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产业发展的重要著作。 智能共享出行是以共享出行方式为主要场景,以具备 有条件 自动驾驶及以上智能化水平的电动汽车为载体,通过与智能化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进行高效协同,实现高等级智能化载运工具的出行供给与交通出行需 求的高效连接、实时匹配的一种出行即服务的出行社会生态系统。 智能共享出行的发展是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将引发汽车产业链的重构,推动汽 车产业价值链重心从制造环节向出行服务转移,并催生巨大的汽车产业价值增量。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快向出行服务商转型,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公司也纷 纷加快布局智能共享出行领域。 本项报告 由总报告、主题研究、前瞻示范、技术创新、市场化推广、政策法规等 六 部分组成。总报告篇 从宏观层面综述了 2018-2019 汽车智能共享出行产业发展现状,总体而言,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有所放缓,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前瞻示范项目逐渐落地,自动驾驶共享出行商业化预期增强;技术创新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为智能共享出行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智能共享出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政策准入门槛总体偏紧, 但 在部分城市的网约车政策修订中,也 呈现出 优化创新和 适度放宽的趋势。 主题研究篇则聚焦城市 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水平 评价、智能共享出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新能源汽车在共享出行领域的深度应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汽车共享网点的布局等问题开展了 专项 研究。前瞻示范篇 对自动驾驶出租车、智能公交和物流、出行即服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及国际案例进行了总结回顾。技术创新篇则重点聚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在智能共享出行中的应用 , 市场化推广篇则从发展规模、运营模式、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分时租赁 、网约车两种主导的共享出行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政策法规篇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两个维度,对我国的智能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2 共享出行政策体系进行了梳理。 本项报告 为社会公 众全面了 解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 但鉴于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属于 战略 新兴领域, 且处于行业起步的初期阶段和塑型期,相关的基础数据 缺乏 ,技术体系、研究边界、分析范式等 尚在探索中 ,因此本书汇集的相关统计数据和资料难免存在疏漏,有待后续持续更新和迭代。未来,编委会将紧紧依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工作委员会及相关专家智慧,努力将本项报告打造成权威的智能共享出行行业年度报告,助力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行业发展。 感谢领导、专家及各位作者对本项报告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1 目 录 总报告 . 1 B.1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总体进展 . 1 一、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有所放缓,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 1 二、前瞻示范逐渐落地 ,自动驾驶共享出行产业化预期增强 . 5 三、技术创新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成为主要驱动力 . 8 四、智能共享出行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准入政策门槛总体偏紧 . 11 II 主题研究篇 . 13 B.2 中国典型城市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水平评价 2019 . 13 一、城市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水平评价体系构建 . 14 二、城市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水平评价思路 . 15 三、典型城市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水平评估 . 22 四、典型一线城市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水平对比 . 31 五、主要结论 . 41 B.3 智能共享出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43 一、智能共享出行的三个发展阶段 . 43 二、 相关机构对未来智能共享出行的预测 . 44 三、分析框架和共享出行用户调 研 . 45 四、智能共享出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 49 B.4 共享出行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 以滴滴出行平台为例 . 53 一、发展背景 . 53 二、出行服务助力新能源汽车应用推广 . 53 三、平台聚合 充电服务提供 基础支撑 . 58 四、产业链深度合作谋求共赢 . 61 五、展望新能源智能共享出行时代 . 63 B.5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汽车共享网点的布局优化 . 64 一、背景介绍 . 64 二、国内外研究基础 . 65 三、数据来源及分析 . 66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2 四、研究方法 . 67 五、研究结果 . 70 六、研究结论 . 75 III 前瞻示范篇 . 77 B.6 智能共享出行前瞻示范 . 77 一、自动驾驶出租车开启商业化落地示范 . 77 二、智能公交和物流车示范运行 加速前行 . 82 三、一体化出行平台与 “出行即服务 ”开始探索 . 85 B.7 智能共享出行新型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 90 一、未来智能出行对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需求 . 90 二、面向智能共享出行的高精度 地图建设 . 97 三、面向智能共享出行的智慧公路建设探析 . 107 B.8 案例研究:谷歌在加拿大的未来出行城市示范 . 114 一、项目概况 . 114 二、项目目标 . 115 三、未来出行示范要点 . 116 四、挑战与思考 . 126 五、结语 . 127 IV 技术创新篇 . 128 B.9 人工智能在智能共享出行中的最新应用 . 128 一、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交通系统 . 128 二、人工智能技术与智能车辆技术 . 130 B.10 自动驾驶在智能共享出行中的最新应用 . 133 一、智能共享出行是多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载体和重要结合点 . 133 二、无人驾驶时代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将殊途同归 . 134 三、自动驾驶成为智能共享出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 135 四、自动驾驶出租车成为产业界和科技界的普遍选择 . 137 V 市场化推广篇 . 141 B.11 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稳步发展 . 141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3 一、总体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 141 二、 A 借 X 成为当前国内分时租赁服务的主导模式 . 143 三、分时租赁车辆呈现明显的电动化趋势 . 143 四、分时租赁用户群体特征 . 144 五、分时租赁覆盖主要出行场景,用户使用时长快速增长 . 145 六、分时租赁社会效益显著 . 147 七、供需两侧协同助力分时租赁不断取得突破 . 148 B.12 网约车市场渗透 率快速提升 . 150 一、网约车业态整体得的较大进展 . 150 二、网约车各细分领域发展进程不一 . 153 三、我国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合作发展态势 . 159 四、网约车平台运营发展趋势 . 164 五、未来展望 . 169 VI 政策法规篇 . 171 B.13 国家层面智能共享出行政策分析 . 171 一、行业发 展面临的宏 观政策环境向好 . 171 二、国家层面智能共享出行政策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 173 B.14 地方层面网约车政策和法规实施进展分析 . 177 一 、 细化政策纷纷出台,准入门槛总体偏紧 . 177 二、合规化取得积极进展,但难度仍然巨大 . 179 三、部分城市和区域的改革实践 . 180 X 附录 . 182 B.15 智能共享出行相关统计数据 . 182 一、共享出行月活用户数量及使用情况 . 182 二、网约车和分时租赁订单量、营业额等 . 184 三、智能共享汽车 /出行工具发展情况 . 185 四、国际智能共享出行相关数据 . 186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1 总报告 B.1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总体进展 陈轶 嵩 1 冯锦山 2 赵 轩 1 ( 1.长安大学汽车学院 2.中国汽 车工程 学会产业研究部) 汽车智能共享出行 以 无人驾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基础,以精准匹配出行供需资源为目标,在使用时间、合乘空间及汽车使用权等方面进行多维度共享,有效融合乘客出行需求、车辆利用需求及路网畅通需求。汽车智能共享出行的发展在提升 出行效率、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推动技术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2018-2019 年, 我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取得了 显著 发展 。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高速发展,无人驾驶汽车示范 测试方兴未艾 ,汽车共享出行新模式 推陈出新 ,汽车共享一体化出行服务平 台 积极探索 ,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不断 完善 。 本篇报告 将 从 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市场趋势、前瞻示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政策法规等方面 分析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的 基本 进展 情况 。 一、智能共享出行 发展有所放缓 ,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随着国 民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庞大的出行需求给城市发展带来 了繁荣,同时也带来了 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事故频发等问题,截至2018 年底,我国汽车驾驶人已达到 3.69 亿,汽车保有量达到 2.4 亿。一方面,日益增长的汽车驾驶人数与汽车保有量的不均衡关系, 以及 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仅 172 辆,与发达 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 将 坚实支撑起 居民对汽车 购买的 需求 ;另一方面,驾驶人和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 也导致了 城市交通负荷的不断增加, 并给 环境 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 。 在此背景下,智能共享出行正成为汽车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共享出行市场渗透率经历爆发式增长 , 2018 年后有所放缓 。 汽车共享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网络约车、分时租赁、 P2P 租赁以及定制公交 等多种 发展模式 ,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2 这些 发展模式 呈现出较 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当前,我国智能汽车共享出行处在初期发展阶段 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 2015-2018 年,我国网约车市场渗透率保持爆发式增长态势 , 网约出租车客运量占出租车总客运量的比重 从 9.5%提高到 36.3%,网约车用户在网民中的普及率由 26.3%提高到了 43.2%,网约车服务收入年均增速 35.3%,是巡游出租车的 2.7 倍。其中, 2018 年,共享出行收入总额达到 2478亿元。根据相关报告预测, 到 2025 年,高度和完全自动驾驶汽车进入市场,汽车网联化预计达到 80%,汽车共享出行市场规模 将达到 4000 亿左右 ; 到 2030年,汽车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将达到 4 万亿元左右。 表 1 2015-2018 我国网约出租车客运量占 出租车客运总量的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 2019,国家信息中心 网约车方面,形成了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美团 打车 、高德出行等一系列重点网约车平台。 其中,滴滴 出行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逐步成为网约车市场的引领者,不仅占据 国内 网约车市场 主导地位 ,同步将业务拓展至海外市场,以及汽车资产及后市场、分时租赁、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等领域。从市场格局来看,据晚点 Late Post 2019 年 7 月 报道 ,滴滴出行日单 2400 万单,峰值为 3000 万单,高德网约车日单为 70 万单,首汽约车日单为 60-70 万单, 美团打车日单为 40-50 万单,曹操出行日单为 40 万单。 2019 年, 聚合模式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 继美团出行、高德出行发力聚合模式之后,滴滴出行也启动了聚合模式。 在运营模式中, C2C 模式受到合规性约束 , 发展 明显放缓 。而 B2C 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根据 第三方数据公司极光 2019 年 Q3 移动互 联网行业数据研中国汽车智能共享出行发展报告 2019 3 究报告统计, 2019 年第三季度曹操出行月均活跃用户数达到 475.6 万、日均活跃用户数 78.7 万,日均新增用户 8.64 万,成为国内 B2C 网约车平台引 领企业。 数据来源:极光大数据 图 1 B2C 模式网约车 APP 季度 MAU 均值变化情况 分时租赁方面,形成了首汽 GoFun、 EVCARD、华夏出行、易开出行等为代表的一批分时租赁出行平台。 从 覆盖城市数量、活跃用户数量来看,首汽 GoFun分别以覆盖 84 个城市(含加盟城市)和 169.94 万用户居于首位。从投入的车辆规模、停车位数等方面来看, EVCARD 以运营超过 5 万辆共享汽车、 52346 个停车位而领先其他分时租赁平台。从月活跃用户数量来看,只有首汽 GoFun、EVCARD 达到了百万级别。 表 2 国内重点分时租赁运营商发展情况 2019 运营商 覆盖城市(个) 运营车辆数(辆) 停车网点数(个) 停车位数量(个) 活跃用户数(万人) EVcard 65 50000+ 13000 52346 102.59 Gofun 84 30000+ 10000 36795 169.94 摩范出行 48 27000 60000 30000 26.33 盼达用车 7 20000+ / / 9.77 PonyCar 10+ 5000+ 1000+ / 7.22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分时租赁市场年度综合分析 2019及部分企业网站搜索。 传统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商升级转型。 传统汽车制造商不仅聚焦于如何制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2018Q4 2019Q1 2019Q2 2019Q3万曹操出行 首汽约车 神州专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