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十四五”能源规划及相关投资机遇分析报告.ppt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十四五”能源规划及相关投资机遇分析报告.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2021“十四五”能源规划及相关投资机遇分析报告.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2021“十四五”能源规划及相关投资机遇分析报告.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2021“十四五”能源规划及相关投资机遇分析报告.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2021“十四五”能源规划及相关投资机遇分析报告.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十四五”能源规划及相关投资机遇分析报告,1,投资要点,1、作为全球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第一大国,我国十四五能源的发展道路同时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我国能源 供给结构和消费模式亟待转型,煤炭消费比例过高造成难以遏制的碳排放量增长,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存在能源安全 隐忧;与此同时,我们欣喜的见证了我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卓越发展成果,技术领先型和经济型经过十三五 期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具备完全平价的大规模开发能力。2、十四五期间我国需要竭力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因此对非化石能源的需求形成每年超过上万亿千瓦时的电力缺 口。由于我国水电资源与核电开发进度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主要电力供给的增量只能依靠光伏与风电新增在装机的 补充。我们估算十四五期间,光伏与风电每年新增装机需要分别达到60-90GW和25-37GW,合计建设规模达到85- 127GW,远超十三五期间66GW的均值;2026-2035年期间,我国光伏与风电的年均装机容量可达到210/89GW,再 上一个飞跃的台阶。3、展望远期,我国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持续降低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新能源将迎来长达30年发展周期。由于 光伏可以很好的靠近负荷中心进行分布式发展,预期未来非水可再生能源增量供给中60%为光伏,40%为风电提供, 预计2025/2035年/2050年我国光伏累计装机可达到688/2785/4014GW,风电累计装机可达到427/1321/1846GW。4、在能源消费侧,为了尽早降低对原油的依赖和控制碳排放,我国新能源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需要尽快提速。十 四五期间新能源车年销量复合增速将达到38%,从2019年的120万辆增长到2025年年销售量达到600万辆,同时充电 桩保有量也需要从2020年的138万个增长到2000万个。 将带动包括造车新势力、锂电产业链、智能配电网乃至电化 学储能等一系列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发展。5、投资建议: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与风电新增装机,以及电动车的销售量将同步进入加速上行拐点,目前产业链产 能接近饱和,龙头企业仍需加速扩产以满足高速增长的下游需求。重点推荐各行业龙头企业,光伏:通威股份、阳光 电源、捷佳伟创、太阳能;新能源车:比亚迪、三花智控、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天奈科技,风电:东方电缆、日月 股份、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特高压设备:国电南瑞。6、风险提示:我国能源发展规划不及预期,我国新能源发电建设速度和消纳能力不及预期,我国新能源车销售量不 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国际政治局势震荡等。,目录,一、我国能源发展现状1、能源消费总量和各种能源消费结构 P52、各行业能源需求现状 P63、我国化石资源极不均衡,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企 P74、巴黎协定与中国减排目标 P95、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风险与问题 P10二、我国能源转型的中长期目标及路径1、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目标 P132、我国实现能源转型的路径 P153、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需求与供给展望-积极情景vs保守情景 P164、2025-2050我国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预测 P185、我国中长期电力消费目标P19三、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投资方向1、我国新能源发电在十三五建设成果、十四五展望及投资建议 P242、我国电动车产业链十三五发展成果、十四五展望及投资建议 P293、储能系统展望(电化学储能、氢能) P334、特高压主设备行业展望 P365、其他关键技术展望 P40,我国能源发展现状,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876543210,25,30,35,40,45,5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能源消费总量,增速(%),69%,17%,4%,9%,我国是全球能源第一消费大国,2019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占全球的24%;原油消费量保持6.8% 的高速增长,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4.5%。2010-2019年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持续上升, 2019年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8%(-1.5 ppt.);天然气、水 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1.3 ppt.) 。展望未来,清洁能源产业仍将是我国能源发展主方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水电、核电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增速将继续领先。在国际上,为缓解疫情的冲击,各国政府或将可再生能源、能效、氢能及碳捕获等清洁能源技 术作为经济复苏计划的核心,清洁能源已是新经济增长点,关乎未来发展主动权、产业竞争力和能源安全。,煤炭消费总 量, 58%,石油消费总 量, 19%,天然气消费 总量, 8%,可再生能源 消费总量, 15%,图1: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亿吨标准煤),图2: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010vs2019),2010,2019,各行业能源需求现状,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76,表明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较高,2012年和2013年下降到0.5左右,2016年开始回升,2019年为0.54。我国终端能源比例中工业用能占比过高,主要由于我国高耗能行业不断扩张,能 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造成大量间接能源出口。,0,400,800,1200,1600,2000,农业,建设工程,工业,建筑用能,交通运输,2018,2035,2050(积极),0.69,0.76,0.49,0.47,0.29,0.14,0.21,0.43,0.50,0.54,0.80.70.60.50.40.30.20.1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图3: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图4:我国终端消费各主要部门情况(2018-2050),单位:百万吨标准煤,我国化石资源极不均衡,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企,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炭消费量极其巨大。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是最廉价的能 源。2017 年,按热值计算我国发电用煤市场价为汽油零售价的13%,为民用天然气的39%,为民用电的17%。加之一些 地方政府和企业偏爱煤炭,助推惊人的煤炭消费量居高难下。 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2017年我国人均石油可采储量 只有2.56吨,天然气3971立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值的7.8%和15.3%。2019年我国石油储产比已经接近稳产临界值。我国煤炭储量2/3 集中在华北和西北,石油可采储量60%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天然气可采储量65%,集中在西北和西南,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80%集中在西南和中南。能源供需逆向布局,形成大量的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基本格 局,对运输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市场和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注:一般来说,当油田储产比小于10-14时,产量开始递减,很难保持稳 产;若要保持稳产,必须新增可采储量。因而这样的储产比常被称为稳产 临界储产比;但不同地区和油田该值可有较大的变化范围,需视具体情况 而定。,图5:一次能源消费结构(2019),0%,120%100%80%60%40%20%,全球,中国,煤炭消费量,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我国化石资源极不均衡,油气对外依存度高企,俄罗斯13.8%,中东41.8%,西非13.6%,中南美洲11.7%,其他亚太地区8.3%,近几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剧升,从2000年的26.4%升至80%,并且42%的石油进口来自中东地区。中国已经成为对中东石油依赖最大的国家,这种格局还将长期存在。高企的原油对外依存度,意味着更大的供应风险、价格风险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世界银行测算,国际原油价 格上涨10 美元/桶并持续一年,发展中国家GDP 增长率会下降0.75 个百分点。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也影响石 油产量、价格和供应量。我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原油油轮要经过亚丁湾索马里附近海域和马六甲海峡。索马里海盗对我国航运构成 严重威胁,历史上商船多次遇袭;马六甲海峡和中缅油气管道也遭遇过袭击威胁。,图6: 2019年中国原油及成品油主要进口来源国及占比,我国的碳排放情况,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35,000,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欧洲北美洲全球其他地区中国大陆,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由于过度以来化石能源,我国不仅碳排放量高居全球第一,而且排放量仍在以领先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的速度增 长。通过近些年节能减排的努力和发展非化石能源的举措,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强度已经有明显下降,2018年 比2005年下降45.8%。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积极履行在建设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的义务。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并 认真实施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图7:全球主要经济体(区域)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巴黎协定与中国减排目标,巴黎协定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获得通过、2016年4月22日在纽约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该 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巴黎协定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 制在1.5摄氏度以内。在巴2113黎协定的框架之下,中国提出以下目标:到2030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下降60%到65%。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总的能源当中的比例,要提升到20%左右。到2030年左右,中国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达到峰值,并且争取尽早的达到峰值。增加森林蓄积量和增加碳汇,到2030年中国的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我国能源现状存在的风险与问题,能源安全风险比较突出海上通道占我国油气进口总量的80%左右,安全风险比较突出。当前,我国油气进口量不断上升,国际经济政治局势愈发复杂多变,我国获取能源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我国需要提升油气核心和底线需求保障能力。在供给 侧,要加大油气开采产量;在消费侧,要加快成品油替代,推广新能源汽车。化石能源占比过重,单位能耗和碳排放过高根据IMF和BP的数据,201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262吨标准煤/百万美元,显著高于180的全球均值,在主要国家中仅次于印度,与美国的115和德国的96拉开明显差距,我国能源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2010 年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最大CO2 排放国,2019年我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达到7.0吨,高于4.5的全球均值。我国高耗能行业 集中度很低,这是工业部门能效低、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存在短板部分关键技术依然首先,芯片、软件、控制系统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突出。,我国能源转型的中长期目标及路径,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目标,2018-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低于2000亿吨,2050年当年低于25亿吨,2060年实现碳中和。人口在2050年达到13.8亿GDP增长4.2倍至380万亿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在2030年以后稳定在60亿吨标准煤以下煤炭消费总量在2030年以后控制在10亿吨标准煤以下天然气在2040年达到5800-6000亿立方米的峰值综合能源的利用极大的减少对进口原油的以来;单位能耗在2050年较2018年减少85%;电气化率达到60%以上。,我国中远期能源发展目标,表2:低于2摄氏度情景我国能源发展分解目标,我国实现能源转型的路径,能源 转型,新能源,控制煤炭 消费,节能措施,电力市场 化改革,提升系统 灵活性,碳排放交 易,大规模开发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消除分布式发电以及风 电的行政障碍。严格推行减煤措施能源消费终端提升综合用能效率,推进工业与交通领域的再电 气化,促进能源供给侧改革。确保电力部门改革中的关键参与方作为主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开 发利用,电网公司需要制定新时代下的输电方案,可 提供适 当的市场激励对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公平博 弈至关重要。调动电力系统负荷侧响应机制,提升系统灵活性。进一步出 台碳税以及碳交易底价政策,在还其他行业如工业领域推行碳市场,对能源部门实行进行严格的碳排 放限额。 有效的碳定价机制可以将碳排放成本纳入到电 力成本之中, 确保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的公平竞争。,我国各种发电方式成本比较,图8:产业规划思路,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需求与供给展望-积极情景,30,37,89,35,0,20,40,60,80,10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36,90,210,82,0,50,100,150,200,250,2020,2021-2025 2026-2035 2036-2050,表3:积极情景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19%,图9:风电期间年均新增装机(GW),图10:光伏期间年均新增装机(GW),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需求与供给展望保守情景,表4:保守情景2025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19%,30,25,95,35,12010080604020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36,60,82,0,50,100,25022420015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图11:风电期间年均新增装机(GW),图12:光伏期间年均新增装机(GW),2025-2050我国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预测,0,2000,4000,6000,8000,10000,2018,2035,2050,煤炭原油天然气,4640,4025,3536,0%,10%,20%,30%,40%,50%,60%,0,1000,2000,3000,4000,5000,2018,2035,2050,石油石油依存度,煤炭 天然气天然气依存度,图13:我国一次能源及化石能源消费量预期,图14:我国化石能源碳排放量预期,(百万吨标准煤),(百万吨),我国中长期电力消费目标,0%,10%,20%,30%,40%,50%,60%,农业交通运输,建造 建筑,工业终端消费整体,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农业,建造,工业,交通,建筑,制氢,2020,2025,2035,2050,图15:各终端部门电力消费预期,图16:我国各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电气化率,(亿千瓦时),我国电气化发展进程电动车,2019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亿吨,其中汽油表观消费量为1.25亿吨,超过成品油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其中 绝大部分都是车用汽油。中国汽车保有量约2.6亿辆,汽油表观消费量1.25亿吨。汽车油耗占世界石油消耗总量的 三分之一以上。按照1kg汽油折合1.4714kg标准煤计算,我国车用汽油每年消耗化石能源1.8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18年交通运输部门的总体能源消费量的45%。随着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不断上升,我们测算20年后国内汽车保 有量约为5.58亿辆,是2018年汽车保有量(2.4亿辆)的2.32倍,燃油消耗将更加惊人。在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下,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与指导意见,推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如果未来 新能源汽车销量能保持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到2025年和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可分别降低汽油表观消费量 约3881万吨和1.80亿吨;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分别降低汽油表观消费量约1552万吨和5400万吨。,图17:中国汽车保有量(万辆),图18: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辆),我国电气化发展进程电动车,中国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计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 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企 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要求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25%,预计需达到600万辆以上,而编制中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对2035年提出更高目标,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销量约各占50%,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4.10%,距离规划目标甚远,成长空间巨大。,0%,5%,10%,15%,20%,25%,30%,7,000,0006,000,0005,000,0004,000,0003,000,0002,000,0001,000,0000,新能源汽车销量(辆) 新能源汽车产量(辆)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0.3%,1.4%,1.8%,2.7%,4.5%,4.6%,5.0%4.5%4.0%3.5%3.0%2.5%2.0%1.5%1.0%0.5%0.0%,图19: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图20:中国新能源车年销售量,我国电气化发展进程轨道交通,铁路建设“八横八纵”格局基本形成,地均铁路密度仅为美日欧发达国家的24%。自2003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国铁线路建成 通车以来,17年我国累计投运铁路里程14万公里,高速铁路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但地均铁路密度仅为 139 公里/万平方公 里,相当于美日欧发达国家的24%。2016年由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和中国铁路总公司联合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版)将我国铁路中长期规划为:2030年铁路网规模达到20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城轨40城拥有城轨6730公里,城市化率及地铁密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截至 2019 末中 国内地累计有 40 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 6730公里。 其中地铁 5187公里,占比 77%。对标美日德等国我国仍有较大差 距,城市化率方面2019年我国刚刚达到60.6%,而发达国家一般城市化率在60%-80%之间才是城轨建设高峰期;城轨密度方面,即便是上海等大城市面积密度也仅为0.11公里/平方公里,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15,17.5,20,3,3.8,4.5,0,5,10,15,20,25,2020,2025,2030,铁路里程数(万公里)高铁里程数(万公里),100005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40000,2014,2015,2016,2017,2018,城轨里程数(公里)城轨运营车辆(辆),图21:铁路网规模及高速铁路规划,图22:铁路网规模及高速铁路规划,能源转型主要投资方向,我国新能源在十三五期间的建设成果和十四五展望,十三五规划预期完成情况和十四五规划展望,39,22,60,25,90,37,200,40,60,80,100,光伏,风电,十三五,十四五(下限),十四五(上限),图23:风电光伏十三五建设成果与十四五规划展望(GW),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四五”规划正在紧张编制中,将决定未来5年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走向。鉴于我国正在大力 推进的能源转型,在“十四五”期间想要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将主要依靠光伏和风电来实现。展望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产业从补贴时代走入平价阶段,开发规模将提升至新的台阶。预期风电和光伏的合计 年均新增装机将提升至接近100GW左右,保证新能源市场在十四五期间继续稳步增长。储能将在十四五期间深度参 与新能源的发展,光储结合的新模式将正式打开平价户用市场。,光伏:海内外共振迎来高速发展期,硅料,硅棒或硅 锭,硅片,电池片,接线盒,汇流箱,银浆,玻璃,焊带逆变器,光伏支架,光伏组件,线缆,光伏电站,上游中游下游,光伏产业链,背板 EVA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36,90,210,82,0,50,100,200150,25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图24:国内光伏中长期年均新增装机(GW),图25: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预测(GW),61.7,89.9,104,105,105,105,120,44,30,36,55,73,90,108,106,120,140,160,178,195,228,150100500,200,250,2018 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海外国内全球,全球CAGR 14%,国内CAGR 29%,多晶硅料:产能有序释放,龙头企业享受超额收益成本处在下降通道中。由于2021年底之前需求旺盛且产能扩张较少,多晶硅价格将继续保持坚挺。硅片:产能急速扩张下,薄片化+大尺寸高效电池为未来发展方向,拉棒环节成本持续下降。新扩产能部分厂商为新进入者,2021新 一轮行业洗牌启动,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厂商维持盈利。电池片及组件:短期内PERC电池持续扩张,未来HJT引领革命性 增效PERC 电池成为市场占比最高的电池种类,N - PERT、IBC电 池、HJT等新型高效电池份额将逐步提高。设备厂商:关注行业技术高地变现环节,异质结技术逐步进入生产 性价比区间,关注相关异质结整线、核心设备生产商,行业或将复 刻2015-2020年PERC替代普通单晶的产业大潮。逆变器/支架:产品价格和盈利能力趋于稳定,需求跟随行业快速增 长,国内龙头集中度加强,海外加速替代欧美品牌。运营商:补贴拖欠有望解决加快现金回流,十四五跑马圈地加快扩 张,发电资产规模和现金流双双陡峭上行。,光伏投资策略及推荐标的,国内装机行情的相关标的弹性最大。目前,国内竞价项目落地,国内装机潮预计三季度中期放量,同期海外三季 度或为装机淡季,下半年国内战场将逐步成为光伏行情主焦点。后续关注剩余未用补贴去向及特高压配套外送、 各省分布式平价等项目落地。基于此,国信电新认为2020年下半年,光伏行情更应关注国内市场弹性标的及拥有 个体标的,关注业绩估值全面超预期带来的戴维斯双击,重点推荐国内装机行情最大受益者【阳光电源】、【太 阳能】、【林洋能源】。下游需求将在三、四季度集中爆发,尤其国内市场将有50%的同比增长空间,而当前PERC电池与普通多晶电池价 差已在2毛,PERC单晶性价比不言而喻。同时,上游硅片产能大规模扩产在即,硅片成本降低为大势所趋。基于 此,国信电新认为2020年下半年值2021年上半年,随着下游需求集中式爆发及原材料硅片产能进一步释放,光伏 行情更应关注格局最优的硅片环节,关注产能及技术产品超预期释放带来的成长空间,重点推荐当前光伏行业预 期差最大的硅片标的【通威股份】。光伏技术路径丰富且多样,而落地需靠设备商变现。光伏行业之所以可以享受较高估值,一方面是因为光伏行业 长期拥有景气的下游需求,光伏渗透率提高永远值得想象;另一方面,则是光伏行业拥有完整的、多样的、可见 的成本降低路线图,此路线图为“景气的下游需求”进一步强有力的保障,其中,电池片环节技术是此路线图中 的“皇冠上的明珠”。不同于硅片等环节制造商“垄断”核心技术,电池片环节制造商与设备商之间更倾向于相 互协作,而设备端的“新技术工业化”往往是新技术导入的关键。基于此,国信电新认为2020至2021年,随着异 质结及PERC+等新技术导入,设备厂商将率先受益于新产品订单释放,关注拥有多代电池片核心设备积累及研发 的相关标的,重点关注全球电池片设备龙头【捷佳伟创】。,30,34,44,41,39,42,48,21,26,33,30,34,37,41,51,60,77,71,73,79,89,0,20,40,60,80,100,20182019 2020E 2021E 2022E 2023E 2024E,海外国内,风电:技术升级与集中度加强是主旋律,风电产业链,核心原材料:IGBT与碳纤维供应偏紧受到电动车与光伏对IGBT需求的冲击,风电用IGBT始终处于供应偏紧,价格坚挺;碳纤维材料作为叶片轻量化的关键 材料,需求持续增长。,整机:毛利率企稳改善,进入上升通道。价格战对整机毛利 率的影响消化殆尽,下半年风机毛利率开启上升通道,随着 技术降本毛利率将持续增长2年以上。海上风电和大基地陆 上机型对市场格局进行洗牌和集中度加强。,风机零部件:开启国际化征程,海外份额随着海上风电崛起而弯道超车。,风塔/法兰:头部企业加速扩产,国内形成寡占格局,海外出 口提速。,运营商:补贴拖欠有望解决加快现金回流,十四五跑马圈地 加快扩张,发电资产规模和现金流双双陡峭上行。,图:国内风电中长期年均新增装机(GW),图:全球风电近五年新增装机预测(GW),全球CAGR 8.7%,国内CAGR 9.4%,钢材类,玻纤/树脂/胶粘剂类,电子元器件,变流器,塔筒,法兰,变桨/主控,发电机,叶片,结构件,整机,电缆,风电项目,上游中游下游,安装/建设,30,37,89,35,1009080706050403020100,2020,2021-2025,2026-2035,2036-2050,齿轮箱,技术升级机遇:海上风电和陆上大型化机组渗透率快速提升,零部件市场国际化前景明朗。欧洲进 入海上风电平价高速增长期,对中国供应链产能形成高度依赖。陆上风机全面进入4MW+时代,大 机型配套零部件技术门槛高,市场格局集中,专注海上或大机型的国产优质大部件制造商有望顺势 提高海外市场份额,最终从中国第一走向世界单项冠军,推荐【日月股份】、【东方电缆】。风机毛利率Q3开始回升:由于抢装期从中标到交付的订单周期延长至18个月,2020年上半年国内整 机厂商普遍消化2019年Q1之前的低价订单,风机毛利率同比持平。随着2019年上半年开始风机招 标价格持续走高,因此预期2020年下半年,风机厂商的毛利率将开始显著反弹,重点关注【运达股 份】、【金风科技】。降本领先者胜出:进入十四五期间,在地方补贴接力海上风电补贴政策的前提下,国内风电行业每 年新增装机仍然维持在25-30GW左右。同时机组大型化趋势将显著提升设备产业集中度,持续提升 产业盈利能力,降低风电度电成本,推荐【明阳智能】、【天顺风能】。,风电投资策略及推荐标的,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整车及零部件,在海外方面,德国于2019年推出政策:凡购买6万欧元以下的 电池动力汽车,最高可获得6000欧元的“环境补贴” ;美国 于2016年推出购置新能源汽车在联邦政府补贴基础上各州政 府还额外提供总额为数百万美元的退坡式减税补贴;欧盟近日 发布的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提出2030年温室气体减排 目标从40%提高为55%,这一计划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 燃油汽车的进程。,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近 2.5% ,由中国、欧洲、美国市 场领衔。根据Marklines的数据,20122019年全球新能源乘 用车销量从10.33万辆增长至209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54%。,假设未来10年新能源车销量增速为30%,则2025年全球可售 出1009万辆新能源汽车,2030年全球可售出3746万辆新能源 汽车。到2030年预计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占全球市场的三分之 一,达到1236万辆。,图26:全球新能源车年销售量预测(万辆),409,2510,600,1236,20912089,1009,3746,5000,200015001000,4000350030002500,2019,2025E,2030E,全球,国内,海外,2026-2030CAGR全球 30%国内15% 海外44%,2019-2025 CAGR全球37%,国内38% 海外36%,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锂 铜 铝 钴 镍 石墨 稀土,电解液,隔膜,负极,正极,轮毂,上游原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整车及服务,减震器 传动器 轮胎,后服务,电机乘用车电控商务车电池整车专用车,充电,换电,维保,电池回收,L3级别车型量产元年:L3是汽车自动化道路的一次跃升。将带动 热管理、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及线控制动等子环节机遇,进口替代加速,优质零部件稳健成长:全球整车行业降本压力巨 大,产业链加速向性价比更高的国内供应商转移,给予优质零部 件进口替代新机遇。,集中度提升叠加新品周期,龙头企业优势愈发凸显:2018-2020H1期间长尾竞争对手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在 此大背景下,处新产品周期及市占率可观的龙头企业具备长期投 资价值。,重点推荐【比亚迪】、【三花智控】等。,资料来源: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锂电池,锂电池动力电池、储能需求高速增长,3C市场稳健成长,2020年全球规模预计达246.3GWh。动力电池领域受新能源汽车 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成为增长最为强劲的细分领域。锂电池生产壁垒是各环节技术的积累,技术更新迭代快,持续研发投入是关键。电池制造各环节的工艺积累提升及自动化改造均 能带来电池生产效率和一致性的提升。同时电芯和电池制造环节作为连接材料端和应用端的关键环节需要与上下游持续协同研发,布局新技术路径,谨防技术进步带来的“后发优势”。行业加速洗牌,龙头企业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伴随数十家电池企业退出行业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CR3从2019年的74.2%提 升至78%,CATL、LG化学以及比亚迪仍然位列行业前三,行业仍然高度集中。补贴退补预期明确行业尾部企业将加速出清,同 时对二三梯队公司能否及时布局新技术路线和新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0,50,100,150,200,250,30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E,2020E,3C动力储能,图27: 2014-2020世界各终端锂离子电池产量及预测( GWh),50%,14%,14%,4%,4%,2%2%,1%2%,1%6%,宁德时代LG化学 比亚迪 中航锂电 国轩高科 松下亿纬锂能 力神塔菲尔时代上汽 其他,图28: 2020H1动力电池装机结构(%),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锂电池,安全性与能量密度并重,能量密度提升仍然是中长期方向。目前锂离子电芯能量密度已经能够做到300Wh/kg以上, 虽然目前我国动力电池发展逐步转向循环寿命及安全性、能量密度以及制造成本三因素的综合考量,但能量密度指标 仍然是锂电池的核心指标之一,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规划2020/2025/2030年BEV动力电池单体比能 量需要达到350Wh/kg、400Wh/kg和500Wh/kg。伴随CTP、刀片电池等技术迭代,磷酸铁锂电池市场回暖。补贴政策与能量密度挂钩以及友好乘用车是三元电池快速 起量的根本原因。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安全性、循环寿命、价格等优势在初始时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补贴政 策与高能量密度挂钩,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瓶颈较为明显,三元材料电池也迅速超过磷酸铁锂电池占据市场主 流地位。鉴于目前新能源车企的盈利情况相对较差,同时对于锂电池安全性要求日渐提升,同时又叠加CTP等新技术 的推出提升磷酸铁锂电池成组后能量密度,磷酸铁锂市场逐步回暖,根据真锂研究统计2020年1-8月磷酸铁锂电池装 机量实现8.2GWh,占比达到29.50%。,8200.27, 30%,114.92, 0%,LFP LMO LTO,NCM,图29:我国EV和PHEV电池技术发展路线,图30: 2020年1-8月份各类型电池装机量统计(MWh,%),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充电桩,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8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138.2万台,充换电站542座,远低于500万/1.2万的规划。我国2019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81万辆计算,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配比仅为1:2.76,远低于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中要求的2020年1:1的水平。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17)规划,2020/2025/2030年我国充换电站保有量不少于1.2/3.6/4.8万个,充电桩数量不少于500/2000/8000万个,充电站和充电桩的建设有待加速。根据充电网络配套“先车后桩”的发展 策略,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的提升,充电桩建设将迈入快速放量阶段。运营端龙头逐步显现,跨越盈亏平衡点。截止到2020年8月,全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的共有9 家,这9家运营商占总量的90.3%;,452,36,000,48,000,138,2,000,8,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2020,2025E,2030E,充换电站(座),充电桩保有量(万),图31:我国换电站(座)与充电桩(万个)保有量及长期规划,0,50,000,100,000,150,000,200,000,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云快充,依威能源,上汽安悦,中国普天,深圳车电网,万马爱冲,图32:全国规模化运营商充电桩数量(台),储能系统投资机会电化学储能,储能本质是平抑电力供需矛盾, 新能源发展创造新的储能需求。 电能自身不能储存,而任何时刻其生产量和需求量 需严格相等,因此传统电源生产连续性和用电需求间断性的不平衡持续存在,储能技术可平抑电能供需矛盾,提高风 光消纳维持电网稳定。根据CNESA预测,理想场景下2020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092.2MW,2024年将 接近24GW,年化增速将超过65%。,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192020E,2021E,2022E,2023E,2024E,图33:中国电化学储能累计投运规模预测(MW 理想场景,20202024),9.5,250,0,50,100,150,200,250,300,2019,2030,图34:全球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预测(GW),氢能源规划燃料电池,全球产业化速度加快,我国奖励政策落地。 我国早在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就规划2020/2025/2030年燃料电池车发展目标为0.5/5/100万辆,截至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为6000辆。2020年9月21日财政部等吴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了1)奖励关键核心技术和示范应 用;2)重点发展中远途、中重载商用车;3)单个城市群奖励总额为17亿,全国奖励总额预算约在150亿;4)2021-2023年退坡速度约为8.3%、9.1%、22.2%,其中核心部件包括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空压机、质子交换膜、催化 剂、碳纸、氢气循环系统等八大类分别确立奖励额度且不退坡。氢能源燃料电池有望复制锂电发展路径,呈现爆发式增长,关键零部件有望受益。目前国内燃料电池行业尚处于“十城千辆”阶段,伴随产业化落地加快核心零部件有望受益。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约占整车成本50%以上,电堆约占 系统成本60%,膜电极约占电堆成本31%。目前上游原材料中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国内部分实现国产化,气体扩散层 尚需进口,中游系统和电堆以及下游政策和已能完全国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