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科创引领,硬核浦东.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浦东新区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科创引领,硬核浦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浦东新区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科创引领,硬核浦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浦东新区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科创引领,硬核浦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浦东新区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科创引领,硬核浦东.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浦东新区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科创引领,硬核浦东.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分析师:陈龙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40002 分析师:徐驰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19080003 Email: xuchir.qlzq 分析师:卫辛 执业证书编号: S0740520080006 Email: weixinr.qlzq 研究助理:张文宇 Email: zhangwyr.qlzq 相关报告 投资要点 1、 历史视角:浦东新区 30 年开发开放回顾 ( 1) 1990-1995 年:“八五期间”政策先行,浦东步入开发新阶段 ( 2) 1996-2000 年:基础设施与功能区开发并进,浦东开发初现雏形 ( 3) 2001-2012 年: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 , “对内开放” 辐射长三角 ( 4) 2013 年至今:上海自贸区引领浦东“新一轮 对外 开放”高地 2、 经济视角:“金融 +贸易”为基石,“浦东速度”全国领先 浦东新区的定位主要是以金融服务为中心, 1997-2018 年间金融业产值增长 9.8 倍,金融业占浦东新区 GDP 总值从 1997 年的 11.39%增加到 2018年的 22.08%。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的两大支柱地区: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相对而言, 浦东新区 金融优势明显, 第三产 业占比 75.8%。 在高质量发展及产业升级趋势下,浦东新区借助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制度优势,以及临港产业园等功能区,或大力发展“金融 +科技”、整合科技创新要素。 3、 政策视角:“五大中心”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政策导向下,浦东新区聚焦自贸区、长三角一体化,新增科技中心建设。通过梳理 2013 年以来支持上海和浦东新区发展政策,我们发现浦东新区发展由原来的的“四大中心”建设,新增科技中心建设,近期的政策文件更加聚焦于上海科技创新发展、自贸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 。 对标深圳,浦东新区或进一步提升区域 科技 创新动力。 上海存在高技术产业在全市工业中比重小,内部指标之间不平衡,部分制造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特点。浦东新区中临港产业园、张江高科等科创功能区应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提升区域创新动力。 浦东新区或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放宽企业准入门槛。 在构建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浦东作为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要想促进产业平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更应有针对性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继续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加大对硬科技产业链企业投入大力优惠政策。 此外,从融资角度看,发展权益市场引导资金及全社会资源向关 键技术领域配置以实现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浦东新区金融配置功能强大,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成效好, 资本市场融资制度改革与创新也或是未来发展建设的重头戏。 展望浦东新征程: 浦东发展 30 周年 中 基本建成了经济、金融、航运、贸易 “四个中心 ”, 未来将聚焦于科技中心建设,形成 “五大中心 ”联动发展 。我们结合浦东新区现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从科技创新、自贸区建设、金融、区域规划、长三角一体化 等 方向 看 未来浦东发展 或 在 各 领域的 “ 破局 点” : 1)科技创新加强人工智能、区块链及 5G 新技术研发公关; 2)自贸区新区以产业升级为引导开创对外开放及国内国外新协同重要试验田; 3)继续壮大引进金融科技企业,稳固浦东金融中心地位; 4) 区域规划进一步形成 “一主、一新、一轴、三廊、四圈 ”的总体空间结构 ,优化资源要素流动机制; 5)以浦东新区为核心着力提升上海及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版图增长潜力。 4、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 浦东新区 未来 或在于以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借助科技创新及资本市场制度与创新成为“示范高地”,上海依托强大的贸易服务及金融配置功能,料将是通过发展科技创新企业的优化产业结构见效最快的地区。 因此 ,对于浦东新区 30 周年主题的投资方向 : 1)从估值角度提振看, 浦东新区功能区建设、物流、机场,如:外高桥 、张江高科、浦东金桥 等,受益于政策推进带来的资产重估预期,或将是每一轮浦东新区主题 投资 过程中的龙头。 2)而从基本面角度看,上海龙头券商、金融科技(金融开放)、创新药Table_Industry 证券研究报告 /专题策略 2020 年 10 月 19 日 科创引领,硬核浦东 浦东新区发展 30 年回顾与展望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2 - 专题 报告 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作为国内大循环 、国内国际双循环 及高质量发展背后所肩负的“新开放”真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业,将伴随政策推进过程中,行业龙头公司基本面的逐步改善,或将走出中长期趋势。 风险提示: 国内大循环 、 国际双循环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国内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力度不及预期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3 - 专题 报告 内容目录 内容目录 . - 3 - 图表目录 . - 4 - 一、历史视角:浦东新区 30 年开发开放回顾 . - 5 - 二、经济视角: “金融 +贸易 ”为基石, “浦东速度 ”全国领先 . - 8 - 2.1 “金融 +外贸 ”为基石, “浦东速度 ”全国领先 . - 8 - 2.2 浦东新区金融优势突出,并更重自主改革 . - 9 - 2.3 高质量发 展驱动,浦东新区或向 “金融 +科技 ”发力 . - 10 - 三、政策视角: “五大中心 ”建设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11 - 3.1 近 5 年浦东新区主要发展政策梳理 . - 11 - 3.2 从最新发展规划政策看 30 周年后浦东新区开发 “战略新空间 ” . - 12 - 3.3 从深圳特区 40 周年发展方向窥探 30 周年后浦东新区开放方向 . - 14 - 四、投资建议: . - 16 - 五、风险提示: . - 17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4 - 专题 报告 图表目录 图表 1:浦东新区行政规划图 . - 6 - 图表 2: 2013 年以来上海自贸区发展及扩容时间轴 . - 7 - 图表 3: 1997-2018 年浦东新区金融业生产值及占比 . - 8 - 图表 4: 2005-2018 年浦东新区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 . - 9 - 图表 5: 1995-2018 年浦东新区房地产生产值 . - 9 - 图表 6: 2000-2018 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额 . - 9 - 图表 7: 2009-2019 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 - 9 - 图表 8:近五年浦东新区和深圳 GDP 及增速 . - 10 - 图表 9:浦东新区和深圳第二、三产业占比 . - 10 - 图表 10: 2014-2018 年上海与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总收入 . - 11 - 图表 11: 2013-2020 年上海和浦东新区主要发展政策梳理 . - 12 - 图表 12: 2017-2035 年浦东新区规划空间格局 . - 13 - 图表 13: 2017-2035 年浦东新区城区规划 . - 13 - 图表 14:从科技创新、自贸区建设、金融等方向看浦东发展或在各领域的 “破局点 ” . - 14 - 图表 15:深圳特区 40 周年谋定后各领域发展主要要点梳理 . - 15 - 图表 16: 2016-18 年上海与深圳科技型企业研发状况对比 . - 15 - 图表 17: 2020 年 1-9 月新注册企业总资本 . - 16 - 图表 18:把握浦东新区 30 周年主题的细分投资方向 . - 17 -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5 - 专题 报告 一 、 历史视角: 浦东新区 30 年 开发开放回顾 1990 年代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 以浦东开放破局上海及长三角快速发展 。上海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积极扩大对内开放,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浦东 新区 通过市场与产业基地的开发,积极发挥其对区域及全国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中国 对外 开放 及经济增长 的重要标志 新区之一 。 ( 1) 1990-1995 年: “八五期间” 政策先行,浦东步入开发新阶段 在 “八五 ”计划期间,浦东新区的 开发获密集政策推动 。 1990 年 4 月 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作出 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同意上海加快浦东地区开发,在浦 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1990年 12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的初步确立。9 月 10 日,国务院出台发布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等开发开放浦东的九个法规文件,为浦东的初步开放开发定下基调,同时确定允许在第三产业及金融机构引进外资、设立证券交易所、保税区、扩大审批权等五大政策。 1992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浦东新区,上海市通过了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浦东开发开放被明确为 90 年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 1995 年 6 月,国务院颁发关于 “九五 ”期 间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通知,在财政税收和资金、扩大市场开放度和准入度以及扩大审批权限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浦东开发开放。 ( 2) 1996-2000 年:基础设施与功能区开发并进,浦东开发初现雏形 “九五 ”期间,浦东各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同时 ,重点功能区的开发作为整个浦东开发开放的关键 “ 破局 点” 。 1996 年至 2000 年,浦东新区呈现出基础设施建设与功能区开发齐头并进的建设格局,通过推进地铁、港口、机场、能源管道等各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浦东新区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对外开放格局,城市形态呈现出根本性变化。 根据上海市政府编制的浦东新区总体规划,功能区开发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根本性规划,涵盖金融、贸易、加工、科技等各个方面。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 致力于在金融、贸易、保险等领域发挥规模效应,提升集聚服务能力; 外高桥保税区 则致力于打造外向型经济,成为浦东新区的贸易窗口,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物流分拨、出口加工等功能为主; 金桥出口加工区 重点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工业,成为上海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张江高科技园区 的重点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及开发,成为极具活力的科创窗口。 到 20 世纪末,浦东的开发开放水平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及资本的进驻,带动了浦东新区第二及第三产业并向蓬勃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6 - 专题 报告 发展。 图表 1:浦东新区行政规划图 来源:浦东新区居委会 , 中泰证券研究所 ( 3) 2001-2012 年: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对内开放辐射长三角 21 世纪后,浦东的开发开放实现了从外部驱动到内部驱动的转变,依托着产业、体制等方面的创新,推行综合配套改革,逐步提高开放水平,并进一步扩大了向长三角地区、全国地区的辐射与服务能力。 2005 年,浦东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尝试突破单项改革的局限性,引导改革往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中发展。上海拟定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3 年行动计划,明确 6 个方面 60 个具体改革事项,主要包括政府体制、市场体制、企业体制等方面。在综合配套改革的推动下,浦东的产业集聚效应尤为显著,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主体,浦东新区在信息、 物流、航运、总部经济等上的服务功能相继拓展,建立其金融机构密集、金融要素市场完备的现代金融市场。 在 2010 年世博会所带来的历史机遇下,浦东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功能完善,建设以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港区、上海信息港为核心的功能性、枢纽型重大工程以及一批市政基础设施,拓展商务、会展、旅游、文化等综合功能。 ( 4) 2013 年至今: 上海 自贸区引领浦东 “新一轮 对外 开放”高地 2013 年 8 月 22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涵盖外高桥保税区 4 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015 年,自贸试验区从原来的 28 平方公里扩展到 120 平方公里,进一步涵盖陆家嘴、金桥和张江三个片区。 2017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自贸试验区改革进入全新阶段。 2018 年 11 月,党中央再一次出台重磅举措: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在改革开放 40 周年“新开放”征程 , 在强制性技术转让、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7 - 专题 报告 准入前国民待遇、外商投资限制等方面的突破或将成为“新开放”的“破冰点”。 而作为“新开放”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的增设料将实施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建设更具国 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图表 2: 2013 年以来 上海自贸区发展 及扩容 时间轴 来源:中泰证券研究所 2020 年,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支持临港新片区金融先行先试上提出了一系列重磅举措,推动探索更加灵活的金融政策体系、监管模式和管理体制。在自贸区建设的引领下,浦东进一步发挥其辐射效应。 上海自贸区挂牌 增设上海自贸区新 片区上海自贸区扩容 全面深化改革上海自贸区2013 年 8 月 22 日 2014 年 12 月 28 日 2017 年 3 月 31 日 2018 年 3 月 31 日 2019 年 01 月 27 日建设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 区2 8 . 7 8 平方公里 1 2 0 . 7 2 平方公里 辐射 区更广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8 - 专题 报告 二、 经济视角: “金融 +贸易 ”为基石,“浦东速度”全国领先 2.1 “金融 +外贸” 为基石,“浦东速度”全国领先 浦东新区的定位主要是以金融服务为中心, 1997-2018 年间金融业产值增长 9.8 倍,金融业占浦东新区 GDP 总值从 1997 年的 11.39%增加到2018 年的 22.08%。 浦东新区发展 30 年以来 ,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载体,浦东新区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带动信息、物流、专业服务等行业加快发展,促进航运中心、总部经济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提升。陆家嘴成为国内金融机构最密集、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的地区之一,集聚着证券、期货、钻石、产权、石油等 10 多个国家级要素市场,以股票、货币、债券、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产权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日渐成熟。 图表 3: 1997-2018 年浦东新区金融业 生 产值 及占比 来源: 上海经济年鉴 , 中泰证券研究所 2000 年后,浦东新区基础建设不断完备,人口流动加剧 ,劳动力与产业相促经济增长 。 2000 年 -2012 年还是上海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期,前期浦东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已经入驻陆家嘴金融中心,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进入浦东,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的现象 根本性转变。 截止 2018年浦东新区常住人口数 55.02万人,外来人口数 235.84万人,且 2012 年以后,浦东新区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基本稳定。人口基数的增长直接带动的是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井喷式发展, 2000 年上海房地产生产总值仅 55.36 亿元,到 2018 年增长 718%,达到 453 亿元。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9 - 专题 报告 2010-15 年,自贸区引领浦东新区外商直接投资额快速攀升至 180 亿美元,年复合增速 20%。 2013 年至今, 上海 自贸区建设引领浦东发展新起点,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 “中国首例、世界首创 ”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着先行先试、将一批先进的经验理念向全国其他地区复制推广的重任。 2013 年以来,上海自贸区工业产值不断攀升至 5000 亿元左右,外资进出口贸易维持在 1.5 万亿元左右,外资合同及自由贸易账户增长迅速 。 2.2 浦东 新区 金融优势突出 , 并更重自主改革 对比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的两大支柱地区:深圳特区与浦东新区。图表 4: 2005-2018 年浦东新区外来 人口 和常住人口 图表 5: 1995-2018 年浦东新区房地产生产值 来源: 同花顺 if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同花顺 ifind,中泰证券研究所 图表 6: 2000-2018 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额 图表 7: 2009-2019 年 上海外商直接投资企业 来源: 上海市统计年鉴 ,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上海市统计年鉴 ,中泰证券研究所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重要声明部分 - 10 - 专题 报告 相对而言, 浦东新区 金融优势明显, 第三产业占比 75.8%。 浦东新区三十年发展定位是打造成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的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定位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深圳 经济 特区的建设 与发展或受顶层政策推动力度较大,资源、要素聚集性有外而内。 因为基础设施和战略定位差异, 浦东新区更在于内部自主改革及区域内部资源的优化与创新。 深圳 2018 年 GDP 总量达 24221.98 亿元,同比增长 7.7%;浦东新区2018 年 GDP 总量达 10461.59 亿元,同比增长 8.39%。 1997 年以来,浦东新区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从 37.22%上市至 75.8%,而深圳第三产业占比仅上升 9.78 个百分点至 58.78%。 深圳在 40 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注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齐头并进,产业联动推进特区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看,浦东新区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近年来显著提升,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深圳 2018 年第二产业占比为 41.40%,第三产业为 58.80%,现代服务业是其重要支柱 ,产业结构相对偏均衡 。 2.3 高质量发展驱动,浦东新区或向“金融 +科技”发力 在高质量发展及产业升级趋势下,浦东新区借助科创板等资本市场制度优势, 以及 临港产业园等功能区,或大力发展“金融 +科技” 、 整合科技创新要素 。 在科创板 等资本市场制度改革 加速的大幕下,各地纷纷鼓励和刺激科 创企业的发展,但从科技创新含量来说,深圳在 1990 年以来的以高新科技为引领,在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行业上发展迅速。 传统的经济中心上海依靠传统贸易服务及金融服务巩固了地位,但长期来看制约其发展的制造业或成为产业转型的绊脚石。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多 且发展迅速 ,科技创新动力略强。 2018 年深圳高新技术工业产值2.69 万亿反超上海, 2018 年深圳、上海高新技术产值分别为 2.69 万亿、2.65 万亿。 图表 8: 近五 年浦东新区和深圳 GDP 及增速 图表 9:浦东新区和深圳第二、三产业占比 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来源: 上海市统计年鉴,中泰证券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