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研究:需求扩张,智能维修赋能,发展可期.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研究:需求扩张,智能维修赋能,发展可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研究:需求扩张,智能维修赋能,发展可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研究:需求扩张,智能维修赋能,发展可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研究:需求扩张,智能维修赋能,发展可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研究:需求扩张,智能维修赋能,发展可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报告编号19RI0151 报告摘要 医疗研究团队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的销售量持续增长,为售后维修 行业创造了大量需求。得益于此,中国医学影像设 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头豹数 据显示,2014-2018 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 业市场规模从 58.3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88.0 亿元人 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 10.9%(见图 2-3) 。未来五 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将以更快 的速度继续增长。据头豹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长率 将上升至 17.1%, 2023 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 189.8 亿元人民币。 热点一:整体托管成为主流模式 热点二:智能维修提高便利性 热点三:5G 技术赋能 整体托管已成为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主流服务模 式。整体托管优势显著,能够有效释放行业潜能,驱动 行业发展。通过整体托管服务,医疗机构能够在可控的 成本内,享受较为全面的维修服务。专业的日常维护、 保养工作是整体托管服务的重点。当故障发生时,服务 供应方也能够及时响应、迅速补救。基于此,医疗机构 设备停机的风险大幅降低。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远程监控与远程维修、机器人维修 等智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服务逐渐成为可能。智能医学 影像设备维修服务优点突出,能够进一步降低设备停机 的风险,提升维修服务的相应速度与便捷性。 未来, 5G 技术的广泛运用将带来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提 升和延时的大幅降低,有望为互联网与医学影像设备维 修服务的深度结合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将有助于进一步 改善设备运行效率,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黄婉儀 分析师 赵玉玲 分析师 邮箱: csleadleo行业走势图 相关热点报告 头豹研究院 | 医疗器械系列研究报告 免疫治疗系列行业概览 2019 年中国 TIL 疗法行业概 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EGFR 抑制剂疗 法行业概览 生物医药系列行业概览 2020 年中国 CTLA-4 抑制剂 疗法行业概览 医疗行业: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研究需求扩张,智能维修赋能,发展可期 1 报告编号19RI0151 目录 1 方法论 . 4 1.1 研究方法 . 4 1.2 名词解释 . 5 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综述 . 7 2.1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定义 . 7 2.1.1 医疗器械维修的定义与分类 . 7 2.1.2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定义与分类 . 8 2.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发展历程 . 8 2.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市场规模 . 10 2.4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产业链分析 . 11 2.4.1 上游分析 . 12 2.4.2 下游分析 . 13 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 14 3.1 需求增长促进行业扩容 . 14 3.2 整体托管释放行业潜能 . 16 3.3 智能维修推动行业进步 . 17 4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 17 4.1 行业规范暂未成型 . 17 4.2 生产厂商资源锁闭 . 18 5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 19 6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22 2 报告编号19RI0151 6.1 中国厂商售后维修部门重要性有望提升 . 22 6.2 第三方整体托管或将成为趋势 . 23 6.3 “互联网+”技术应用提高设备维保效率 . 23 7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 24 7.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 24 7.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26 7.2.1 东软医疗 . 26 7.2.2 上药桑尼克 . 27 7.2.3 西门子医疗 . 29 3 报告编号19RI0151 图表目录 图 2- 1 医疗器械维修的分类 . 7 图 2- 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发展历程 . 9 图 2- 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1 图 2- 4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产业链 . 12 图 3- 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 15 图 5- 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相关政策,2015-2017 年 . 20 图 7- 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参与者 . 25 4 报告编号19RI0151 1 方法论 1.1 研究方法 头豹研究院布局中国市场, 深入研究 10 大行业, 54 个垂直行业的市场变化, 已经积累 了近 50 万行业研究样本,完成近 10,000 多个独立的研究咨询项目。 研究院依托中国活跃的经济环境,从医疗、信息科技、新能源等领域着手,研究内 容覆盖整个行业的发展周期,伴随着行业中企业的创立,发展,扩张,到企业走向 上市及上市后的成熟期, 研究院的各行业研究员探索和评估行业中多变的产业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模式,以专业的视野解读行业的沿革。 研究院融合传统与新型的研究方法, 采用自主研发的算法, 结合行业交叉的大数据, 以多元化的调研方法, 挖掘定量数据背后的逻辑, 分析定性内容背后的观点, 客观 和真实地阐述行业的现状, 前瞻性地预测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研究院的每一份 研究报告中,完整地呈现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研究院秉承匠心研究, 砥砺前行的宗旨, 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行业, 从执行的层面阅 读行业,为每一个行业的报告阅读者提供值得品鉴的研究报告。 头豹本次研究于 2019 年 04 月完成。 5 报告编号19RI0151 1.2 名词解释 医疗器械维修: 包括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 以掌握其工作性能及损耗情况; 对医疗器械 进行保养, 以降低损耗, 使其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 或者对已出现明显故障的医疗 器械进行修理,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等技术活动。 医学影像: 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 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 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 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 医学影像设备: 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 将人体内部结构重现为影像的各种仪 器,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对各类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配件升级等操作,使 其维持正常运行的技术活动。 磁共振成像设备:简称为 MRI 设备,利用人体中遍布全身的氢原子在外加强磁场内受 到射频脉冲的激发, 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经过空间编码技术, 用探测器检测并接受以电 磁形式放出的核磁共振信号, 输入计算机, 经过数据处理转换, 最后将人体各组织的形 态形成图像,以作诊断的医学影像设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简称为 CT 设备,利用精确准直的 X 线束、 射线、超声波 等, 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 最后将 人体部分的形态形成图像,以作疾病检查诊断的医学影像设备。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设备:简称为 PET/CT 设备,将某种物质,一般是生物生 命代谢中必须的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标记上短寿命的放射性核 素注入人体, 通过对该物质在代谢中的聚集, 来反映生命代谢活动的情况, 从而达到诊 断目的的医学影像设备。 超声诊断设备: 向人体内发射超声能量, 并接收人体组织反射和散射的回波信号, 根据6 报告编号19RI0151 其所携带的有关人体信息,加以检测、放大等处理,并显示出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的医学影像设备。 维修工具:维修医学影像设备时需要用到的辅助工具,包括检测工具与修理工具。 设备零部件:生产医学影像设备所用的各类零部件,包括核心零部件与非核心零部件。 7 报告编号19RI0151 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综述 2.1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定义 2.1.1 医疗器械维修的定义与分类 医疗器械维修包括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 以掌握其工作性能及损耗情况; 对医疗器械进 行保养, 以降低损耗, 使其长期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 或者是对已出现明显故障的医疗器械 进行修理,使其恢复正常功能等技术活动。 根据维修内容的不同, 医疗器械维修可分为医疗器械检查、 医疗器械保养和医疗器械修 理。 伴随着维修需求的逐步多元化, 目前还延伸出了医疗器械运行矫正、 医疗器械配件升级 等更加多样化的维修服务。 根据维修对象的不同, 医疗器械维修可分为医学影像设备维修、 医学检验设备维修、 医 用耗材维修等(见图 2-1) 。其中,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和医学检验设备维修时医疗器械维修 最重要的两个分支领域。本文将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定义为研究对象。 图 2- 1 医疗器械维修的分类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8 报告编号19RI0151 2.1.2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定义与分类 医学影像是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 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 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 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 医学影像设备是利用各种不同媒介作为信息载体, 将人体内部结构重 现为影像的各种仪器, 其影像信息与人体实际结构有着空间和时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 常见 的医学影像设备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设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设备、正电子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设备以及超声诊断设备等。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是对各类医学影像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配件升级等操作,使 其维持正常运行的技术活动。 根据维修内容的不同,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可以分为医学影像设备检查、 医学影像设备保 养、医学影像设备修理、医学影像设备配件升级等。 根据维修对象的不同,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可以分为 MRI 设备维修、 CT 设备维修、 PET/CT 设备维修、超声诊断设备维修等。 根据维修服务供应方的不同,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可分为医院设备科维修、 医学影像设备 生产企业售后维修服务部门维修以及第三方医学影像设备维修服务机构维修。 2.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发展历程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伴随着服务供应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至今,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 行业已经经历了医院自行维修、 生产厂商垄断维修市场以及第三方维修服务机构初露头角三 个阶段(见图 2-2) 。 9 报告编号19RI0151 图 2- 2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发展历程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医院自行维修阶段: 医学影像设备开机应用, 就会产生损耗, 需要定期检查、 保养, 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如果长期不检查、 保养, 则会存在发生各类故障的风险。 医学影像设备故障会对医疗服务质 量、病患生命安全、医院声誉造成影响。因此在医学影像设备进入中国市场之初,维修行业 就开始发展。 但当时医疗机构还未形成定时检查、 保养设备的意识, 对维修服务的需求只存 在于设备发生故障时。同时,市场缺乏经验丰富、模式成熟的服务供应方。当设备发生故障 时, 只能由医院设备科提供维修服务。 但医院设备科的工作人员对于医学影像设备的内部构 造及工作原理了解有限, 不具备更换设备零部件的能力。 基于此, 医院自行维修成功率较低, 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维修需求。 生产厂商垄断维修市场阶段: 伴随着医学影像设备行业的发展,市场参与者数量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医学影像设备 生产厂商在销售设备的同时, 也在积极寻找其它盈利渠道。 由于掌握着核心技术与零配件供 应, 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厂商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优质、 全面的维修服务, 因此在该行业中具10 报告编号19RI0151 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与话语权。 基于此, 各大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厂商纷纷开始为客户提供售后 维修服务,并且迅速垄断了维修市场。而医院设备科受制于人才稀缺、技术薄弱等因素,工 作职能逐渐转变为配合医学影像设备厂商售后维修部门完成日常的保养、维护工作。 第三方维修服务机构初露头角阶段: 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厂商垄断维修市场虽然提升了维修服务的质量与技术水平, 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例如:医疗机构往往会同时购买多个品牌的设备,维修时需要联系不同的厂商, 管理较为麻烦, 并且收费相对高昂。 第三方维修服务机构不仅能提供全类型设备的维修服务, 还能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费用, 因而逐渐在维修市场崭露头角。 在欧美国家, 第三方维修服务 机构已经成为了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市场最主要的服务提供方。 未来, 第三方维修服务机构在 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2.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市场规模 医学影像设备的销售量持续增长,为售后维修行业创造了大量需求。得益于此,中国医 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头豹数据显示,2014-2018 年,中国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从 58.3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88.0 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 率为 10.9%(见图 2-3) 。未来五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将以更快的速度 继续增长。据头豹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长率将上升至 17.1%,2023 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 189.8 亿元人民币。 11 报告编号19RI0151 图 2- 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数据中心采编,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具体而言,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受如下四方面原因驱动: 需求增加: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持续蓬勃发展,销售量继续攀升,为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 业创造了更多的终端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观念转变:过去,医疗机构往往在医学影像设备出现故障以后才寻求维修服务,忽视日 常的检查与保养。现在,医疗机构逐渐意识到,对设备进行日常的检查、保养,不仅能 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成本,还能有效防范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的各类风险,提升诊疗的 精准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业务延伸:除设备检测、保养、修理等基本的维修服务外,服务供应商积极延伸服务范 围,为医疗机构补充提供配件升级、故障预防等更加广泛的业务,带动行业发展。 政策利好: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等政策的颁布, 逐步规范了医学影像设备 维修市场, 保证行业健康成长; 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等政策鼓励发 展专业的维护保养、售后服务队伍,推助行业快速扩容。 2.4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产业链分析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上游市场参与者主要为维修工具供应商、 设备零部件生产商以12 报告编号19RI0151 及维修技术培训机构; 中游环节主体为医学影像设备维修服务供应方, 包括医学影像设备生 产企业售后维修服务部门、 第三方医学影像设备维修服务机构以及医院设备科; 下游涉及各 级医疗机构,可进一步细分为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见图 2-4) 。 图 2- 4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产业链 leadleo/pdfcore/show?id=5fa105a72d5b87e34af999e3 来源:头豹研究院编辑整理 2.4.1 上游分析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上游的核心职责是为中游服务机构提供维修所需的各类资源, 包 括硬件资源和人才资源。其中,硬件资源可进一步细分为维修工具和设备零部件 维修工具: 维修工具是维修医学影像设备时需要用到的辅助工具, 包括检测工具与修理工具。 检测 工具包括电流表、滤波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等检测仪器;修理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等。维 修工具大多较为常见,且技术壁垒低、供应商数量充足,因此议价能力较弱,且对维修行业 的整体影响较小。 设备零部件: 设备零部件是生产医学影像设备所用的各类零部件,包括核心零部件与非核心零部件。13 报告编号19RI0151 其中,核心零部件包括主机、球管等,技术壁垒极高,通常仅有医疗影像设备生产厂家具备 生产供应能力。 此外, 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 而核心零部件的 质量优劣又直接影响医学影像设备的安全性, 因此国家出台了相应政策, 限制非原厂生产的 核心零部件的使用。例如:2017 年 10 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医疗器 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 (草案征求意见稿) , 明确指出必须使用原厂生产的球管。 在技术与 政策的双重限制下, 核心零部件生产商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其供应水平与供应稳定性将直 接影响行业的发展。 非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较低, 伴随着第三方维修服务机构的发展, 越来越多企业具备生 产非核心零部件的能力。基于此,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商的议价能力较弱,供应量较为充足, 对行业发展影响较小。 维修技术培训机构: 医学影像设备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医疗器械, 因此对维修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目前 行业内缺乏专业的维修技术培训机构,人才培养完全依赖于生产厂商对维修工程师的培训。 这一方面导致了生产厂商对维修市场的垄断, 另一方面也导致行业内人才资源稀缺, 不利于 行业的发展。 2.4.2 下游分析 目前,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下游的终端需求方仍然以二、三级医院为主。未来,基 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有望得到提升。 二、三级医院: 二、三级医院是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终端需求方。导致这一现状的 原因有二:其一是二、三级医院规模较大、资金相对充足,通常都会配备较为齐全完善的14 报告编号19RI0151 医学影像设备,因此维修需求较大;其二是二、三级医院因为汇集了各类人才,维修理念 较为超前,能够充分意识到日常检测、保养的重要性,对设备维修的需求不局限于设备故 障时,业务范围广泛。未来,二、三级医院的维修业务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以配件升 级为例,不仅能够满足二、三级医院超前的诊疗需求,又能大量节约设备采购成本,因此 在二、三级医院极具发展前景。 基层医疗机构: 受制于资金水平,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设备配备数量较少,维修需求体量不大;受 制于业务量水平,基层医疗机构配备的医学影像设备使用率较低,不利于维修行业发展; 受制于人才水平,基层医疗机构维修意识相对落后,较少会在机器未发生故障时主动寻求 检测、保养等服务。基于此,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并未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良好的发展。 自 2015 年分级诊疗政策推行以来,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持续提升。之后,国家为 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配备水 平。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影像设备配备量增加,创造了大量的维修需 求。而伴随着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日益成熟,基层医疗机构也将逐渐意识到日常检测 与保养的重要性,进一步为行业发展提供空间。 3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3.1 需求增长促进行业扩容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下游需求持续增长是促进行业扩容的主要原因。 需求增长主要体 现在维修量增长以及维修业务范围拓展两个方面。 维修量增长: 15 报告编号19RI015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持续蓬勃发展, 市场规模也呈不断增长之势。 头豹数据显示, 中 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由 2014 年的 279.8 亿元人民币增长至 2018 年的 448.8 亿 元人民币, 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2.5%。 未来五年,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仍将以 8.5%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维持增长。伴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医学影像设备不可避免会出 现损耗,进而引发各类故障。因此对每一台医学影像设备而言,维修需求都是客观存在的。 基于此,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将持续为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创造新的下 游需求。 图 3- 1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市场规模,2014-2023 年预测 来源:头豹数据中心采编,头豹数据中心编制 维修业务范围拓展: 在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发展之初, 维修业务仅存在于设备发生故障时。 发展至今, 多 数医疗机构都已经形成了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 保养的工作程序,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业务 范围已经进行了大幅拓展。 而配件升级服务的推出, 进一步拓展了维修业务范围。 医学影像 设备技术更新快,且价格昂贵。当医院需要使用更先进的设备进行前沿的诊断、研究时,直 接采购一台新设备成本极高。如果仅对零部件进行更换、升级,不仅满足了使用需求,又能 节约大量资金。 未来伴随着技术的进步,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业务范围仍有望进一步拓展, 并 带动下游需求增长。 16 报告编号19RI0151 3.2 整体托管释放行业潜能 整体托管已成为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的主流服务模式。 整体托管优势显著, 能够有效 释放行业潜能,驱动行业发展。具体而言,整体托管模式具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 大型医疗机构往往配备了大量的医学影像设备, 售后维修需求大、 种类多。 对这类医疗 机构而言,将大量的维修需求打包托管,可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服务供应方顺应终端 需求推出整体托管业务, 即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 包揽相关设备的一切维修工作, 包括定期 检测、保养、升级配件以及发生故障时及时进行修复。通过整体托管服务,医疗机构能够在 可控的成本内,享受较为全面的维修服务。 降低设备停机的风险。 专业的日常维护、 保养工作是整体托管服务的重点。 一方面持续对医学影像设备进行维 修、保养,能够有效较低设备损耗率,将故障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另一方面维修服务供应 方持续掌握着设备的运行与损耗数据,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 服务供应方能够对可能发生的故 障做出预测,及时防范。当故障发生时,服务供应方也能够及时响应、迅速补救。基于此, 医疗机构设备停机的风险大幅降低。 提升服务便捷性。 整体托管服务推出之前, 医疗机构在产生维修需求之后再致电报修, 维修服务供应方临 时指派工程师上门修理。这一流程操作繁琐、效率低下。如果恰逢没有合适的工程师,会耽 误维修时间, 影响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 推出整体托管服务后, 维修服务供应方主动提供定 期检查、保养服务,省去了医疗机构日常管理、维护的流程。此外,维修服务供应方会为整 体托管的客户指定专职的工程师。 当设备发生意外故障时, 专职工程师能够迅速响应, 及时 提供针对性的修理服务。整体托管提升了维修服务的便捷性。 17 报告编号19RI0151 3.3 智能维修推动行业进步 伴随着技术的发展, 远程监控与远程维修、 机器人维修等智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服务逐 渐成为可能。 智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服务优点突出, 能够进一步降低设备停机的风险, 提升 维修服务的相应速度与便捷性。基于此,智能维修服务是推动行业进步的一大重要原因。 远程监控与远程维修。 医学影像设备直接与生产厂商的总控制器相连。 总控制器实 时接收医学影像设备发回的运行与损耗数据并进行评估分析, 一旦发现异常, 会直接采取关 机、休眠等应对措施,防止造成更大的事故。同时,总控制器还会发出警报,提醒工程师进 行人工干预。 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系统故障, 工程师能够直接通过总控制器远程修理, 响应 更迅速。此外,由于总控制器能够持续接收并存储数据,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提 前预测故障,并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设备停机的风险。 机器人维修。仅依赖人工,提供 24 小时无休的维修服务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而 机器人无需休息, 仅需配备一台, 即可为医疗机构提供随时响应的检测维修服务。 机器人维 修服务的普及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医学影像设备维修的响应速度与服务质量。 4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制约因素分析 4.1 行业规范暂未成型 由于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一直未能形成完善的规范体系, 导致行业乱象频发, 影 响其健康发展。该行业缺乏规范体系主要体现在人才和配件两个方面。 缺乏人才规范体系: 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工作对工程师的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要求较高。 一位合格的维修工程 师不仅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还要通过严格的考核, 才具备上岗执业的能力水平。 中国没有18 报告编号19RI0151 权威的维修人才认证证书, 行业内存在大量未经过专业培训即上岗执业的维修工程师, 整体 工程师水平参差不齐,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长此以往, 影响了客户对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 的信心,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缺乏配件规范体系: 医学影像设备多属于精密仪器, 对配件的质量要求极高。 一旦更换了质量未达到标准的 配件, 将会严重影响影像检查的准确性, 进而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 中国缺乏医学影像设备 配件质量认证体系,无法保证配件质量。市面上流通的不达标配件,一旦被更换使用,将会 影响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 耽误患者治疗,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缺乏配件规范体系同样 挫伤了客户对医学影像行业的信心,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4.2 生产厂商资源锁闭 目前, 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厂商垄断着整体医学影像设备维修市场。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 有: 一些核心零部件只有生产厂商具备生产供应能力; 生产厂商掌握着医学影像设备维 修的核心技术, 未经过生产厂商提供的培训, 对于该厂商生产的设备, 工程师只能完成较为 基础的检修工作,对于大型故障应对乏力。 医学影像设备厂商虽然能够提供高水平的维修服务, 但完全依赖其提供维修服务, 仍然 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 医疗机构往往会同时购买多个品牌的设备, 维修时需要联系不同的厂 商,程序繁琐,收费高昂。在欧美发达国家,解决问题的模式为厂商依赖第三方维修服务机 构解决生产厂商维修的痛点问题。第三方维修服务机构不仅能提供全类型设备的维修服务, 还能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费用,在维修市场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在中国市场, 第三方维修机构发展艰难, 因为医学影像设备生产厂商为了牟取高额的维 修利润, 锁闭自身技术及配件资源, 拒绝对外部的维修工程师进行技术培训, 也不愿意开放19 报告编号19RI0151 配件供应。 生产厂商资源锁闭除限制第三方维修机构发展外, 也是导致非专业工程师上岗执 业以及不合格配件流入市场的重要原因。基于此,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发展受到限制。 5 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2015 年以来,国家接连颁布政策,从促进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释放维修需求、提 升医学影像设备安全性水平, 提高对维修保养工作的重视程度、 支持第三方维修服务中心发 展三个方面推动医学影像设备维修行业发展。 促进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释放维修需求。2015 年 5 月,国务院颁布了实施制 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