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220 千伏航空变电站 工程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施工单位(章) 年 月 日 1 目 录 一、工程概况和特点 . 4 1.1 工程概况 .4 1.2 工程特点 .5 1.3 工程规模 .6 1.4 工期要求 .8 1.5 工程涉及的主要单位 .8 1.6 电气施工依据及内容 .8 二、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 10 2.1 施工现场组织机构 . 10 2.2 施工现场组织原则 . 11 2.3 项目管理机构人员及部门职责 . 11 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 17 3.1 施工现场总体平面布置 . 17 3.2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总体布置 . 17 3.3 施工现场消防总体布置 . 17 四、施工方案 . 17 4.1 施工技术和资料准备 . 17 4.2 材料准备 . 18 4.3 施工机具准备 . 18 4.4 施工力量配置 . 19 4.5 施工工序总体安排 . 19 2 4.6 主要工序和特殊工序的施工方法 . 20 4.7 工程成本的控制措 施 . 48 五、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 . 51 5.1 工期规划 . 51 5.2 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 . 51 5.3 工程综合进度保 证措施 . 51 5.4 主要设备及材料供应计划 . 51 5.5 设计图纸交付计划 . 52 六、 质量管理目标、质量保证体系及技术组织措施 . 52 6.1 质量目标、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 52 6.2 质量管理措施 . 53 6.3 质量体系及管理方针 . 54 6.4 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 . 54 6.5 质量保证措施 . 56 七、安全管理 . 58 7.1 安全目标承诺 . 58 7.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59 7.3 安全管理主要职责 . 59 7.4 安全管理制度及方法 . 62 7.5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 . 64 7.6 重要施工方案及特殊施工工序的安全过程控制 . 65 3 八、环境保护及安全文明施工 . 67 8.1 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目标 . 67 8.2 环境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 67 8.3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 . 68 8.4 安全文明施工目标、组织机构 . 69 8.5 安全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 70 8.6 文明施工考核、管理方法 . 71 九、计划、统计与 信息管理 . 71 9.1 计划、统计报表的编制与递交 . 71 9.2 信息管理 . 71 4 一、工程概况和特点 工程名称: XX220 千伏航空输变电工程 建设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 设计单位: XX 电力设计院 监理单位:河南立新监 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XX 祥和集团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1 工程概况 一、工程规模及简述 XX220千伏航空输变电工程 规划规模: 240 兆伏安变压器 3 台, 220 千伏出线 6 回, 110 千伏出线 12 回, 10 千伏出线 36 回 ;无功补偿 6*8Mvar+6*10 Mvar(每台主变配置 2*8Mvar+2*10 Mvar) 本期规模: 240 兆伏安主变压器 2 台; 220 千伏出线 4 回; 110千伏出线 4 回; 10 千伏本期出线 24 回;无功补偿 4*8Mvar+4*10 Mvar(每台主变配置 2*8Mvar+2*10 Mvar) 二、 电气主接线 220 千伏采用双母线接线 ,本期采用双母线接线。 110 千伏采用双母线接线,本期采用双母线接线。 10 千伏采用单母线四分段接线,本期采用单母线三分段接线。 所用电采用 380/220 伏,单母线分段接线。 接地变兼站用变选用 2 台,分别从本期两台主变 10 千伏侧母线引接。施工电源就近接入电缆分支箱,配 315kVA 油浸变压器一台,5 电缆线路总长度约 800 米。 三、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全户内布置, 220 千伏、 110 千伏配电装置为户外 GIS成套装置, 10 千伏配电装置采用户内金属铠装中置式开关柜。 四、施工承包范围 1负责本期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 2 负责甲方供应的材料、设备的检查、清点及现场保管。 3甲方供应材料以外的其它材料的采购、验收、运输、保管。 4 配合系统调试及移交前维护。 5投运后一年内的安装质量保证。 1.2 工程特点 航空变电站站址位于港区物流南路和物流西路交叉口的东北角属港区规划用地,目前属农用地,现为树林。 站址满足进出线要求,地上无可见文物,地下无矿藏,不受 100年一遇洪水威胁、无内涝。周围无重要军事建筑物及通信设施。港区负责修通物流南路并与四港联动大道打通,交通便利,满足大件运输的 要求。 总平面布置:变电站为三列式布置,由西往东依次为 220kV 户外GIS、主变及 10kV 高压配电装置室、 110kV 户外 GIS。 并在各区之间合理恰当地设置站内环形道路。 220kVGIS 配电装置区布置在站区西侧,出线向西; 110kVGIS 配电装置区布置在站区东侧,出线向东。10kV 电容器组布置在站区北侧,主控通信楼布置在 #1 主变压器及6 10kV 配电装置室的南侧。 变电站主入口位于南围墙中部,进站道路由物流南路路引接进站,进站道路采用郊区型混凝土道路,进站道路长约 28 米,道路宽 4.5米。场地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布置。 1.3 工程规模 1.3.1 主变压器: 主变选用三相三绕组自然油循环自冷、有载调压变压器(带平衡绕组)。 型 号: SSZ10-240000Kva/230kV 容量比: 240000/240000/120000(千伏安) 电压比: 230 8 1.25%/121/10.5(千伏) 接线组别: YN,yn0,d11 阻抗电压: Ud1-2=14%; Ud1-3=35%; Ud2-3=20% 每台主变配置 1套 SF6气体泄漏报警装置 2台 1.3.2 220KV 设备: 220 千伏采用全户外 GIS 设备,额定电流3150 安,断路 器额定开断电流 50 千安;主变进线间隔电流互感器变比选用 2 600/5A,出线及母联间隔电流互感器选用 21250/5A。 本期主母线全部上齐,上 4 回 220kV 出线, 2 回主变进线, 2 组母线设备及 1 组母联。备用间隔 3回,仅上母线隔离。 220kV 主变进线及母线设备间隔 避雷器:选用 氧化锌避雷器,Y10W-204/532W型 220kV出线 避雷器:选用 氧化锌避雷器, Y10W-216/562W型 7 根据通信专业提资,将 XX 变郑杏线间隔的 C 相阻波器及耦合电容器搬迁至本站 220kV杏花营出线间隔 C 相。 原支柱式安装改为悬挂式安装。 1.3.3 110KV 设备: 110kV户外六氟化硫全封闭组合电气 (GIS) 额定电流 3150A,额定开断电流 40kA。主母线额定电流 3150 A;元件额定电流 3150A、开断电流 40kA;主变进线间隔、母联间隔的电流互感器选用 2 1250/5A。出线间隔的电流互感器选用 2 600/5A。 110kV 主变进线间隔、母联间隔 避雷器:选用 氧化锌避雷器,Y10W-102/2661W型 , 110kV出线 避雷器:选用 Y10W-108/281W型 。 1.3.4 10KV设备: 选用交流 金属铠装中置式开关柜 ,断路器采用真空断路器 ,主变进线 及母联 断路器额定电流为 4000A,开断电流为40kA, 出线断路器额定电流为 1250A,开断电流为 31.5kA。 1.3.5电容器组: 每台主变低压侧补偿 电容器 ( 2 8+2 10) Mvar,选用 框架式并联 电容器成套装置, 单只容量 0.334Mvar;单星型接线 ;配 5 干式 空心电抗器, 电抗器 前置布置;进线侧设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中性点侧设接地开关。 1.3.6 限流电抗器: 选用 10kV干式空心电抗器,三相叠放,额定电流 4000A,电抗率 10%。 1.3.7站用电设备 本站选用组 合式接地变及消弧线圈成套装置 2台,接地变兼做站用变。站用变容量 400 kVA,布置在 10kV 高压 室。 8 站用电接线采用三相四线制,额定电压 380/220V。 低压交流屏选用 GCS 型低压开关柜 ,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正常情况下分列运行,开关柜集中布置于 10kV 高压 室 。 1.4 工期要求 工程计划自 3 月 1 日电气安装开始至 4 月 30日完成送电任务,工期为 61 天。根据合同工期要求,合理组织施工,严格关键工序控制,确保如期( 2011年 4月 30日)竣工移交生产。 1.5 工程涉及的主要单位 建 设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 设计单位: XX 电力设计院 监理单位:河南立新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XX 祥和集团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1.6 电气施工依据及内容 建设工程建设管理规范( GB/T 50326 2006)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施工工艺示范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优质工程评选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 2011 148号) 国家系列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合编)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施工作业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国家电网 公司施工项目部标准化工作手册 (220kV 变电工程分9 册 )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进度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 2010 170 号) 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进度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家电网基建 2010 170 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承包商资信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电网基建 2006 1066号)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 2005年版)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 ( Q/GDW 2502009) 基建管理综合评价办法(基建综 2009 67 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