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 某某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版本 -可编辑 -完整版 编制机构:某某工程设计院 二 O 一七年七月- -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1 一、项目背景 . 1 二、研究过程、范围及内容 . 1 三、主要研究结论 . 2 第二章 现状及发展 . 10 一、研究区域概况 . 10 二、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 11 三、项目影响区域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 . 30 第三章 建设条件 . 31 一、自然地理状况 . 31 二、沿线砂、石材料来源及运输条件 . 33 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34 一、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建设总体规划、城市发展的需要 . 34 二、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是城市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 . 34 三、 乡村 道路 畅通工 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 34 四、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是带动旅游等产业的发展需要 . 35 五、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是 乡村 经济发展的需要 . 35 第五章 交通量预测 . 37 一、基本考虑与预测方法 . 37 二、现有的路网和未来路网情况 . 37 三、发展预测 . 38 第六章 建设规模及技术标准 . 41 一、建设规模 . 41 二、主要技术指标 . 41 - - 第七章 建设方案 . 43 一、路线方案 . 43 二、具体布置 . 43 第八章 环境评价 . 60 一、概述 . 60 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 61 三、生态环境影响 评价 . 61 四、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 63 五、环境噪声影响评价 . 64 六、路线环境方案对策 . 65 第九章 节能评价 . 67 一、概述 . 67 二、燃油节约量的计算 . 67 第十章 劳动安全 卫生消防 . 70 一、施工安全设施 . 70 二、交通安全设施 . 70 第十一章 实施方案 . 71 一、实施方案 . 71 二、建设工期安排与实施方案 . 71 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 . 75 一、招标工作依据 . 75 二、招标工作原则 . 75 三、组织形式 . 77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78 一、投资估算 . 78 - - 二、工程量清单表 . 80 第十四章 经济分析 . 97 一、评价依据 . 97 二、经济评价 . 97 三、项目建设资金 . 98 四、贷款偿还能力 . 99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 101 一、结论 . 101 二、问题及建议 . 101 - 1 第一章 概述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某 省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 畅通 工程 2建设单位:市 某某 区投资有限公司 二、研究过程、范围及内容 (一)研究过程 根据市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的要求,我公司组成了由总工 及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项目组,会同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对初步拟定的路线走向、路线主要控制点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现场勘察。对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生产布局,交通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相关公路的路况及历年交通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沿线的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筑路材料、重要的设施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 根据交通部颁布的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并参照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及有关文件、规范的要求进行工作,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于2017 年 6 月 底完成了工可报告初稿,并向 某某 区政府进行了汇报,取得了业主单位的初步认可意见。而后通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修改、完善,于 2017 年 7月 完成本报告。 (二)研究 范围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范围包括市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城区市郊中环西路汪公潭至水口立交桥、 某某 红色旅游公路、 某- 2 某 至五陂下、潘矿至王家源、浒泉至楠木)、桥涵工程及道路排水和相应的道路交叉口以及道路绿化美化工程等。 (三) 研究 内容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市 某某 区 乡村 道 路 畅通工程 建设必要性、需求分析、建设规模和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及结论和建议等。 三、主要研究结论 (一) 建设 理由 1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 市是 某 省的西大门,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西部相邻的长珠潭城市群已成湖南省的经济中心,东部的新宜萍城市带也是 某 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以南昌为中心和以长沙为中心的两个经济圈的交叉地带,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科技、信息、文化等的自由流动,可以使市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省内省外多种资源发展经济。 某某 区位于 某 省市中 部,距省会南昌 280 公里,距长沙 150 公里。东临芦溪县,南与湘东区、芦溪县交界,西靠湘东区,北与上栗相连。总面积 221.7 平方公里。 “ 319” 国道纵穿南北, 320国道东西横贯全境,沪瑞高速公路从 某某 区北部绕曲而过,公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境辖 6 个街道、 4 个镇, 67 个居委会, 53 个村委会,人口 38.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 11.1 万,占人口比例 28.83,人口密度 1736 人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高密度县、区之一。 项目建设所在地覆盖整个 某某 区 乡村 地区、 某某 红色旅游区、五- 3 陂下生态园区、高坑镇工业园区和略下、 井冲、跃进、五陂、长潭五个千亩绿色环保无公害蔬菜区,与市城区连成一片。 拟建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项目影响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改善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促进 某某 区 乡村 经济发展的需要 某某 区是市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几年来 某某 区为了完善 乡村 交通设施,先后累计投入了 1800 余万元,建设了百余公里的乡村 道路网,改善了 乡村 道路状况。但是,随着 某某 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 某某 区 乡村 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状况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例如从 某某 镇至王家源、 五陂镇、白源街都要绕道 10余公里经城区到达,又例如长潭至湘东区由于缺乏桥梁,到现在为止仍然靠木船摆渡通行,诸如此类的现象还很多。由于 乡村 道路网远远不能满足 某某 区 乡村 经济发展的需要,制约了 某某 区 乡村 经济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促进 某某 区 乡村 经济的发展、改善 某某 区 乡村 的出行条件、提高 某某 区 乡村 村民的生活质量,使 某某 区 乡村 城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3改善行车条件,消除安全隐患的需要 某某 区 乡村 现有的一部分 乡村 道路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通道,混合交通量很大,每天都有近万人从此路段经过,道路拥挤。特别是在早晚上 下班高峰时段,摩托车、自行车、行人更是占据了大半幅的路面,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该项目中的城郊的中环西路汪公潭至水口立交桥建成,将分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流,渠化交通,大大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消除安- 4 全隐患,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 4 促进 和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某某 ,一个位于湘赣交界西部的山村,是一方神奇而火红的热土。中国近代工业的文明之火和中国革命的燎源之火,奇迹般地在这里最早燃起。中国工运的薪火,经 某某 工人的传递,燃遍大江南北。 某某 ,因中国近代工业的大企业 汉冶萍公 司的煤矿而闻名于世; 某某 ,因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党的一大批杰出领袖们领导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十年之久的工人运动而名震天下; 某某 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在这里实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高擎起第一面中国工农革命军大旗的秋收起义而令人敬仰; 某某 ,更因它昭示着中国工人运动正确的发展方向和制胜道路,而成为中国工运的一面旗帜。 1922 年春,中国第一个产业工人党支部就诞生在 某某 。同年 5 月成立了 某某 路矿工人俱乐部。同年 9 月爆发的有 13000 多 某某 路矿工人参加的大罢工,如晴天惊雷,以 “ 绝无仅有 ” 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振奋着全国的工人 们。中国革命史上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工人经济组织 某某 路矿工人消费使用社、第一支少年儿童组织 某某 儿童团等许多个党史上的 “ 之最 ” ,无不留下了光彩照人的华章。这里曾是全国第一次工运低潮中巍然独存的 “ 小莫斯科 ” ;这里曾是党保护、培养和输送一大批优秀干部的大本营;这里曾派出许多优秀工人奔赴湖南等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这里曾开展了我们最早的政权组织 某某 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探索和尝试;这里曾是有力支援和保障井冈山革命斗争物质、情报等需要的重要交通中转站。某某 ,中国近代工业的黑色文明、中国革命的红色文 明、满目青山的- 5 绿色文明,交相辉映,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红色的 某某 、神圣的 某某 ,将因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策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先驱 某某 儿童团的诞生地、中国近代产业的重要聚集地,成为 某 红色革命的成功序曲、开篇之作,永远彪炳青史。 该项目的建成,将为旅游业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与服务,为打造“ 红色 某某 ” 精口旅游线路注入有利资源。 (二)建设 规模 及主要技术标准 1本项目的建设规模 市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共计 5条道路、路线全长约 39964米,1 座中型桥梁, 23座路涵, 6 处平面交叉路口,各段道路规划如下 : 序号 道路名称 长度 (m) 路面红线 宽 (m) 行车道宽 (m) 路肩 (m) 路面结构 (m) 备注 1 市郊中环西路汪公潭至水口立交桥 3700 30 21 沥青 混凝土 人行道宽4.5m 2 某某 红色旅游公路 12187 15 12 1.5 混凝土 3 某某 至五陂下 9052 7.5 6 0.75 混凝土 4 潘矿至王家源 5012 12 9 1.5 混凝土 5 浒泉至楠木 10013 5.5 4.5 0.5 混凝土 合计 39964 建设规模包括:道路工程、桥涵工程、道路排水、交通安全设施、道路绿化等工程。 - 6 2本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 ( 1)道路等级:城市干路二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 ( 2)城市干道设计时速 40km/h;公路二级设计时速 40km/h;公路四级设计时速 20km/h。 ( 3)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 20年; ( 4)路面桥涵构造物设计荷载:公路二级; ( 5)设计洪水频率 :1/50; ( 6)道路排水:排水体制采用道路两侧水沟排水制,雨水设计重现期一年; ( 7)绿化:在车行道两侧实 行绿化植树木。 (三)主要 建设 方案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在满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以及路基本身需要的稳定条件下,结合地形、地质、地下水及城市开发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成如下: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1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凝土厚度 5厘米 C30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 22 厘米 6%水泥稳定石渣灰,厚 20 厘米 级配碎石,厚 20 厘米 结构总厚度 67 厘米 2水泥路面(四级公路见建设方案) C30 水泥混凝土面层,厚 22 厘米 - 7 6%水泥稳定石渣灰,厚 20 厘米 级配碎石,厚 20 厘米 结构总厚度 62 厘米 3人 行道结构为 水泥混凝土彩色人行道板 60 30 5厘米 1:3 水泥砂浆卧底,厚 2 厘米 C15 混凝土垫层厚度为 10厘米 结构总厚度 17 厘米 道路排水体系采用道路两侧水沟排水雨。 (四) 畅通工程 内容 市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道路土石方工程 1 挖土石方 万 m3 108.37 2 土石填方 万 m3 68.63 二 路基工程 1 路基 m2 473500.00 三 路面工程 1 车行道 m2 365700.00 2 沥青混凝土路面 m2 77700.00 3 人行道 m2 33300.00 4 人行道侧石 m 7400.00 - 8 路肩 m2 72000.00 四 排水工程 1 排水管 DN800 m 3700.00 2 排水管 DN600 m 3700.00 3 道路排水沟工程 m 75700.00 五 涵洞工程 1 DN1000 涵洞 m 576.00 六 护坡工程 1 护坡工程 m2 19426.30 七 挡土墙工程 1 挡土墙工程 m3 46220.00 八 道路绿化 1 道路植树 棵 26465.00 九 平面交叉 1 交叉 处 9.00 十 征地 亩 830.17 1 购山地 亩 432.86 2 购林地 亩 314.29 3 购水塘 亩 83.02 十一 拆迁工程 m2 36280.00 1 砖瓦结构民房 m2 16510.00 - 9 2 砖混结构民房 m2 10884.00 3 钢混结构民房 m2 7256.00 4 坟墓 座 126.00 十二 拆迁补偿 1 拆迁补偿征地 亩 43.78 2 青苗补偿 亩 75.15 3 其它补偿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式 1、投资估算 本项目总投资为 16242.19 万元。其中:土建工程 10211.86万元,安装工程 405.86万元,其它费用 5624.47万元,其中基本预备费 571.60万元,银行贷款利率 726.80 万元。 2、资金筹措方式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银行贷款 10000 万元和建设单位自筹6242.19万元。 - 10 第二章 现状及发展 一、研究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市位于 某 省西部,地处东经 113 35 ,至 114 17 ,北纬 2720 -28 0 之间,南北长 116.39 公里,东西宽 68.84公里,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辖上栗、芦溪、莲花三县和 某某 、湘东两区及省级 某某 经济开发区。东邻宜春,南毗吉安,西接湖南。北与本省宜春市及湖南省浏阳市相连。 某某 区位于 某 省市中部,距省会南昌 280 公里,距长沙 150 公里。东临芦溪县,南与湘东区、芦 溪县交界,西靠湘东区,北与上栗相连。总面积 221.7 平方公里。 “ 319” 国道纵穿南北, 320国道东西横贯全境,沪瑞高速公路从 某某 区北部绕曲而过,公路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境辖 6 个街道、 4 个镇, 67 个居委会, 53 个村委会,人口 38.5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 11.1 万,占人口比例 28.83,人口密度 1736 人平方公里,为全省人口高密度县、区之一。 (二)项目 影响 区域及划分 市 某某 区 乡村 道路 畅通工程 ,全长 39964 米, 1 座中型桥梁, 23座路涵, 6 处平面交叉路口。根据区域自然行政划分,以及项目建成后对各地区影响 程度不同,把项目经济影响区划分为直接影响区 5 个,即 某某 镇、高坑镇、五陂镇、白源街道、郊区管委会,项目周边影响地区为间接影响区。 项目影响区 2016 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见下表。 2016年项目直接影响区主要经济指标表 - 11 地区 土地面积 (km2) 人口 (万人 ) 国内生产总 值 (亿元 ) 工业总产值 (亿元 ) 农业总产值 (亿元 ) 某某 镇 高坑镇 五陂镇 白源街道 郊区乡管委会 资料来源:根据 2016 年市统计年鉴整理,表中的生产总值均为当年价 二、项 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及发展 (一)社会经济状况 1市 ( 1)概况 市位于 某 省西部,地处东经 1l3 35 至 114 17,之间,总面积 3827平方公里,市中心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三县和 某某 、湘东两区及 某 经济开发区。北纬 27 20, 28 0辖上栗、芦溪、莲花。 截止 2013 年底,全市总人口 180.02 万,非农业人口 52.48 万,全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470 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17.2 ,年平均降雨量 1600 毫米。全年日照时数约1600小时,无霜期 270 天。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耕地面积 5, 27万公顷,主要矿产资源有煤、- 12 铁、锰、铜、钼、钨、铝、石灰石、高岭土、花岗岩、矿泉水等 36 种,煤炭远景储量达 8.52 亿吨,铁矿储量 6760 万吨,各种非金属矿产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潜力。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55.4,植物物种 1200 余种。水资源十分丰富,有袁水、萍水、草水、莲江五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力 26.46 亿立方米年,水能源可开发量 4万千瓦,地下水储量为 4亿立方米。 ( 2)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发以来,市经济发展较快。 “ 十五 ” 时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 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团结进取,圆满实现了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奋斗目标, “ 十五 ” 计划全面超额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一个历史性跨越。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五年间,全市生产总值由 99.56 亿元增加到 228.10亿元,年均增长 1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 17.28亿元增加到 127.19 亿元,年均增长 49.1;财政总收入由 7.32 亿元增加到 23.79 亿元,年均增长 26.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4.34 亿元增加到 60.70 亿元 ,年均增长 32.3,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 55。高新技术工业园累千完成基础设施投入 60 多亿元,引进企业 165 家,成为新型工业的重要载体。萍钢 2005 年的销售收入突破 100亿元,成为我省第 5 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萍矿形成多产业发展的格局。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农业总产值由 24.18 亿元增加到40.39 亿元,年均增长 5.6。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产值由 3.65 亿元增加到 14。 96 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37。第三产- 13 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 31.16 亿元增加到 70.71 亿元,年均增长 16.0 。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迅速发展,消费品市场和各类服务业持续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34.8 亿元增加到 66.1 亿元,年均增长 13.7。旅游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武功山荣获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称号, 某某景区被列为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县区财政收入均突破亿元大关。 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入推进。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管机制。顺利完成了公路体制下放改革。 乡村 税费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实施林业产权制度改 革和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县、乡财税管理体系逐步理顺,基层发展活力增强。推进了市、县、乡机构改革,建立和完善了政务公开机制,全面实行行政许可 (审批 )事项的集中统一办理。协调推进了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体制等领域的改革。积极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开放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1.81 亿美元,年均增长 43.0;引进内资 223.15 亿元,年均增长 115.3;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实现出口创汇 6269 万美元,年均增长 37.5。 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市中心城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 资62 亿元,启动了 某某 新区、城西新区和玉湖新区的建设,建成了世纪广场、 某某 广场、金螺峰公园、文化路步行街等一批重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道路面积 370 万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 212.5 公顷。中心城建成区面积由 35 平方公里扩大到 52.7 平方公里,人口由 31.8 万- 14 人增加到 54.8 万人,城市化率由 39.18上升到 48.12, 2005 年荣获省园林城市称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 39.24 亿元,沪昆高速段建成, 319 国道段改造全线竣工,乡村水泥 (油 )路改造完成 2176.4公里, 91的行政村实现了通水泥 (油 )路。 “ 十五 ” 期间,完成了 8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小城镇建设不断推进,呈现产业发展、功能完善、体现特色、有序开发的态势, 2005年,全市有 29 个乡镇进入了全省百强乡镇。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5081 元增加到 8973 元,年均增长 12.0;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435 元增加到3922 元,年均增长 10.0。五年来新增城镇就业 9 万多人, 7 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困难群体 (4050 人员 )实现再就业 8500名。五年来全市累计为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 81457 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 9818 万元,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 7563 万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城乡特困群体救助机制,为 6.1 万名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635 万元,为 9.83 万名各类受灾人员和 乡村 特困户发放救助资金11105 万元,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提高了 乡村 五保户供养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乡村 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 70以上。五年为 44个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投入扶贫资金 8966 万元,莲花县 6000 名库区、深山区群众实现移民搬迁。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 到31.08 平方米和 43.10 平方米。环境污染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城区空气质量由 2011 年的劣三级提高到二级,出境水质量由 2011 年劣五类提高到二至三类标准。以城乡社区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活跃,- 15 居民教育文化旅游休闲消费年均增长 13.5。 2 某某 区 ( 1)概况 某某 区位于 某 省市中部,距省会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