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5G 区域发展指数白 皮书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赛迪智 库世界 工业研 究所第一篇 全球5G 产业发展综述一)全球5G 竞争-国家战略层面 第一节 全球5G 研发与商用进展 依托标准化组织ARIB 组建5G 特设工作组“2020 & Beyond Ad Hoc” ,推动5G 技术研究和标准化. 2018年提出 “Beyond 5G” 战略,推进发力“后5G”技术,从而实现反超的计划。 2014 年, 确定 了以5G发展总体 规划为 主要内 容的“ 未 来移动 通信产 业发展战 略” ,其目标 是“ 让韩 国成为 引领世界的5G 通信强国”。 2019 年4 月发布5G+ 战略 ,内容涉及公共领域投资 、5G 技术 及 相关设 备的 应用 、制度完善 、 人才 培养 、 5G 服务全球化和参与制订5G 国际标准等内容,保持国际竞争力。 率先提出5G 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模式节约5G 建设成本,领跑全球5G 商用进程。 美欧韩日5G 战略和具体政策各有侧重 重视制 定国 家顶 层战 略 推动产 业发 展,2017 年的 美 国国 家安 全战略 将5G 上升 到国 家 安全的 战略 高度 。 2019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强调美国必须引领并且赢得5G 竞赛,美国将由私营部门主导部署5G 。 同年,FCC 推出5G 加 速发展计划(the 5GFAST Plan ) , 致力于从更多频谱市场化配置、 优化基础设施 政策、更新旧的法律规章三个层面着力,打造5G 研发与产业商用战略核心,强化美国本土5G 技术优势。 欧洲国家以工业4.0 建设为重点着力发展互 联 的5G 网络, 密集发布 一系列战略和举措, 包括 :欧盟5G 行动计划、下一代移动技术:英国5G 战略德国5G 战略法国5G 发展路线图等。 欧盟关注5G 网络带 来 的潜在安 全风 险,2019 年发布了 欧盟5G 网 络安全风 险评 估报告 要求成员国 进行5G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并给出了应对措施二)全球5G 竞争-技术研发投入层 面 第一节 全球5G 研发与商用进展 Rel-13 4G 增强 Rel-14 5G 项目研究 Rel-15 第一版标准 Rel-16 完整版标准 2017 年12月 完成非独立组网5G 空口标准 完成5G 网络架构 2020 年3 月 发布R-16完整版标准 2020 年7 月3 日 3GPP 宣布5G 第一个演进标准R16 冻结。 R16 增强了5G 的功能,还提出了通信基础设施 的降本 增效。 IHS Markit 预测数据: 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英 国和法 国七个 国家将 处于5G发展的前沿。 美国成为有望主导5G研发与资本性 支出的 国家之 一,投 入 资金将达到1.2万亿美元,约占全 球5G 资本 投入的28%。 中国紧随其后,占24%。 5G价值链 的研发 与资本 性 支出份额 平均值 (2020-2035年) 28% 24% 11% 4% 4% 3% 3% 24% 0% 5% 10% 15% 20% 25% 30%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英国 韩国 法国 其他 Rel-17三)全球5G 竞争-网络及服务层面 第一节 全球5G 研发与商用进展 2020年,全球范围内,中国的5G 基站总数占比将超过50% 。 2025年,5G 连接总量将达到17亿,其中中国将占总数的47% 。 GSMA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 第一季 度,全 球范围 内共有62 家运 营商在32 个市 场推出 了商用5G 网络。 其中,提供移动5G 服务 的有57 家。 50 50 2020 年5G 基站占 比 中国 其他国家 47 53 2025 年5G 连接总 量 中国 其他国家 截至2020 年2 月 , 全球5G 用户总数达到3200 万 , 其中99% 的 5G 用户来自中国和韩国,中国排名第一、韩国排名第二。 3 180 1070 23 105 9.7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美国 中国 韩国 英国 瑞士 意大利 5G 用户数 (万一)国家与地方政策持续推动产业 发展 第二节 我国5G 产业发展情况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5G 发展 国家“ 十三五” 规划 纲要 要求加 快构建 高速、 移动、 安全、 泛在的 新 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 推进5G商 用。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 要要 求2020年我 国5G 技术研发 和标准 制定 要有突破进展。 “ 十三五” 国家信息 化规划 中, 十六次 提到了“5G” 。 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 信息消 费持续 释放内 需潜力 的指导 意见 要求 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 费力争2020年 启动5G商 用。 今年以来, 中央20 天内4 次部署“ 新基建” , 其中5G 两次被提 及, 意味 着5G 在“新基建”七大领域的 地位举 足轻重 。 3 月4 日 , 中央 政治局 常务 委员会 议, 明确指 出“ 要 加快5G网络 、 数据 中 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 度,要 注重调 动民间 投资积 极性” 。 3 月24 日 , 工业 和信息化 部发布了 关于推动5G 加快发展的通知 , 明 确指出加快推动主要城市5G 网络建设 等举措 。 省市地方政府密集出台5G 发展的相关政策 截至2020 年6 月底,我国各 地方政 府共出 台5G 政策 文 件累 计超过210 个;省级行政区 出台政 策累计66个 ,占5G 地方 政策总量的31% 以上二)我国抢抓5G 技术研发和标准 化的话 语权 第二节 我国5G 产业发展情况 5G 标准必要专利份额 位居全球第一 以企业为中心的5G 专利占 全球5G 专利总量三分之一 华为5G 专利数量为世界 第一,中兴位列第三 2020年1 月,我国首批14 项5G 核心标准正式发布 在刚刚冻结的R16 标准中, 我国主 导的技 术标 准达到21 个,占比超过2/5 ,位 居第一 。 国内企业5G 核心技术研发和网络测试进展颇丰 华为 社会矛盾 紫光 展锐 中兴 中国 移动 在2.6GHz 、 南京 宇都 通讯 发布国产5G 手 机处理器麒麟 990。完成5G 核心网安全技术 测试,设备全部 通过测试。 发布首款国产 5G 基带芯片春 藤V510 。 率先完成5G Massive MIMO 通信 测试。 4.9GHz 频段 5G SA组网测 试方面加速。 自主研发出 我国首个5G 微基站射频 芯片 YD9601三)网络建设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第二节 我国5G 产业发展情况 5G 基站数量全球排名第一 中国广电正通过“全国一网”的整合、推动700MHz 频段频率迁移等措施,加快5G 网络的建设和商用。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规划的5G 开支为453亿元、 350亿元,预计前三季度争取完成新增共建共享5G 基 站25万站的建设开通,覆盖全国所有地市。 2020年5G 相关投资计划约1000亿元,力争提前超额 完成2020年5G 基站总数达30万的目标。 运营商加大5G 网络建设力度 万 13 19.8 41 7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我国5G基站数量 万个0 50 100 150 200 250 5G 手机终端数量 (四)5G 多个试点示范加速商业应 用落地 第二节 我国5G 产业发展情况 7019.9 万 3784 万 未披露 2020年上半年,我国5G 套餐用户 数已破 亿。 截至6 月底 , 共有197 款5G 终端拿到入网许可, 联网5G 手机终端达6600万部第二篇 5G 区域发展指数指标体系一)构建原则 第一节 5G 区域发展指数体系构建 三个构建原则 典型代表性原则 整体系统性原则 要从宏观与微观不同维度 反映各 省 市5G 整体发展潜力,指 标包含 技术 、经济、社会及生态等领 域特征 , 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 具备层次性,指标间相对 独立却 又 互相联系,即使某一项指 标数据 减 少,也要保证结果及变化 趋势的 高 可靠性。 指标要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能 突出反映某一项能力或者 水平 ,呈现区域或产业独有特 色。 指标间相互关联性不要太 强, 避免统计重复。 考虑到动态变化的特性指 标, 反映动态发展的趋势。 科学可操作原则 数据获取来源相对可靠。 数据统计尽量做到简明扼 要、 微观性强、便于收集,计 算量 度和计算方法要统一。 最终结果呈现方式实现可 操作 性和可比性二)评价方法 第一节 5G 区域发展指数体系构建 对指标数据进行采集和无量纲化处理 ,获得 单向指 标无量 纲化评 价指数 。 再按照加权平均获得各省市区域发展 潜力综 合评估 指数并 进行结 果的评 价分析 。 权重通过问卷调查及专家评估的方式 来确定 。 效用函数综合 评价 = ( ) ( ) = ( ) ( ) = = 1 =17 表示各省市5G 区域发展 指数 A ij 为省市i 的第j 项评价指标样 本 (max/min 为最大和最 小值) A ij 为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 标 I i 为 各省市的分项评价指数 P j 表示j 的权重 ADI i 表示各省市5G 区域发展 指数三)指标体系 第一节 5G 区域发展指数体系构建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来源 5G 发展环境 各省市政策数量 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官方网站及公开资料等 人均GDP 国家统计局、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等 移动用户数 国家统计局、政府工作报告等 5G 基础设施建设 5G 基站已建数量 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工作报告及5G 规划类文件、运营商工作报告等 2020年基站规划数 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工作报告及5G 规划类文件、运营商工作报告等 5G 网络覆盖率 政府官方网站、政府工作报告及5G 规划类文件、运营商工作报告等 5G 技术研发能力 科技支出在地方财政中占比 国家统计局等 年R&D 资金投入占比 国家统计局等 研发机构数量 调研及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 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统计局等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项 调研及公开资料整理 通信领域重点高校数量 调研及公开资料整理 5G 产业生态 5G 重点企业数量 调研及公开资料整理 5G 产值规模 各省市5G 规划类文件及公开资料等 公共服务平台数量 各省市5G 规划类文件及公开资料等 5G 融合应用 试点示范建设 工信部、各省市公开资料等 行业应用情况 各省市5G 规划类文件及公开资料等一)5G 发展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5G 区域发展指数指标详细说明 5G 政策数量 人均GDP 移动用户数 5G 基站已建数量 2020年基站规划数 5G 网络覆盖率 各省区市主要针对5G 网络部署、产业发展和融合应用出台的政 策数量,体现政府部门对5G 发展的支持力度。 反映各地经济发展程度,是各地规划5G 网络部署和推进5G 应用 的重要参考。 各地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可反映未来转化为5G 用户的潜力。 直接反映各地当前5G 网络部署规模,是开展5G 相关产业发展和 5G 应用推广的基础。 5G 网络部署的近期目标,能够较准确反映各地推进5G 网络 部署和产业发展的投资及支持力度。 指5G 网络覆盖基站人口占比,反映当前地区5G 网络建设的密度 及水平二)5G 技术研发能力 第二节 5G 区域发展指数指标详细说明 指标 内涵 科技支出在地方财政中占 比/ 年R&D资金投入占 比 指 地方 财政支 出中用 于科 技活动 的多少, 可以反 映出 地方政 府对科 研创 新的重 视程度 , 侧面体现出当地创新潜力 。 研发机构数量 凸显部分核心竞争力,是 产业可 持续发 展及品 牌打造 的重要 引擎。 相关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 发明专利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被业界普遍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科研产出 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 合指标 。 国家科技成果奖项 体现创新能力的加分项,凸显地区技术水平高、创新性突出、国际竞争力强的科技成果。 通信领域重点高校数量 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地科研 能力、 资金和 人才储 备方面 的基础 水平三)5G 产业生态和融合应用 第二节 5G 区域发展指数指标详细说明 企业 5G 重点企业:当地5G 重点企业数量,凸 显5G 产业生态实力与主体强弱、量级。 5G 产值规模:规划中5G 产业规模将要达 到的目标(亿元),体现当地发展5G 产 业的潜在能力以及社会对5G 产业能够达 到目标的信心。 公共服务平台:支撑企业和产业发展的 公共服务平台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对5G 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行业 5G 试点示范建设:体现当地5G 应用 场景的培育力度和总体水平。 行业应用情况:当地在工业互联 网、车联网等行业领域的试点示 范成效以及产业园区/ 基地建设情 况,凸显当地5G 产业集聚发展的 潜力第三篇 省级行政区5G 发展指数结 果分析第一节 省级行政区*5G 发展综合指数结果分析 5G 发展不同省级行政区差异明显,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正相关 东部沿海省市引领全国5G 发展: 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 山东等省市5G 产业基础雄厚,信 息通信技术人才集中,5G 建设超 前,应用广泛,业态创新活跃。 中西部省市积极追赶,潜力可期: 湖北、河南、四川、重庆、安徽、 湖南等在5G 产业发展方面积极缩 小和东部地区的差距。 * 注:本白皮 书所指 “省级行 政区” 未 统计港、 澳、台 地 区一)5G 发展环境指数 第二节 省级行政区5G 发展分项指数结果分 析 5G 发展环境指数反映5G 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基本呈现从东部到中西部省市逐渐降低的趋势 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广东、江苏、北 京、上海、浙江、山东、福建等具 有较好的经济、政策、交流环境, 为5G 商用的发展准备了较好的基 础 环境。 广东、江苏、山东、河南、四川等 省份在移动用户数方面优势较大。 北京、上海在人均GDP 方面领先二)5G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第二节 省级行政区5G 发展分项指数结果分 析 5G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基本正相关,总体呈现阶梯化发展态势 第一梯队广东、江苏、浙江在5G 基站已建数量和2020年基站规划 数方面均位列前三。北京、天津 、上海、重庆在网络覆盖率方面 具有领先优势。 第二梯队河南、山东、贵州、山 西、湖北、四川、江西基础设施 建设指数也比较出色,总体发展 比较均衡,为5G 应用的规模化开 展打好了基础三)5G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第二节 省级行政区5G 发展分项指数结果分 析 各省市5G 技术研发能力差距明显,东部沿海省份领先优势较大 东部沿海地区研发实力具备绝对优 势: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 江和山东位列第一梯队,上述省市 在资金投入、技术水平、创新成果 和人才储备方面均占据绝对优势。 中西部地区,湖北、四川、安徽、 陕西等地区也具备较好的基础,未 来发展潜力可期四)5G 产业生态指数 第二节 省级行政区5G 发展分项指数结果分 析 5G 产业生态指数差异明显,通信产业基础良好、龙头企业聚集的省份占优 广东省得分最高,其5G 产业布局 完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集聚 度明显,对内外均具备优势5G 市 场基础,5G 企业众多,具备成熟 的核心件研发和设备制造基础。 5G 重点上市企业主要集中于广东 、浙江、江苏、北京、湖北、四 川等省市,企业聚集效应明显。 各省均比较注重5G 公共服务平台 的搭建和应用五)5G 融合应用指数 第二节 省级行政区5G 发展分项指数结果分 析 5G 融合应用东南部和中西部省市均取得一系列成果,第一梯队优势明显 5G 融合应用综合得分来看,江苏 、广东、上海、浙江、北京为第一 梯队,具备明显领先优势。第二梯 队逐步缩小差距。 试点示范建设方面,各省市均积极 推进5G 试点示范场景打造,上海 、江苏、广东、浙江优势突出。 行业应用方面,江苏、广东、北京 位列前三,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定 规模,未来潜力可期第四篇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 分析第一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 0.0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七大区域分项指标对比 华东地区 华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西南地区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排名 华东地区5G 整体发展水 平位列 第一, 华南、 华北和 华中地区紧随其后 各地区5G 发展环境指数 和融合 应用指 数分项 指标的 离散程度相对较大,另外 三个分 项指标 相对集中一)华东地区5G 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分析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5G整体发展水平较高 5G技术研发和融合应用成效明显 山东 社会矛盾 江苏 浙江 上海 安徽 福建二)华南地区5G 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分析 华南地区5G各项分项指标较均衡 地区发展差异化明显,广东省各方 面领先优势突出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 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 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华南地区 广东 广西 海南三)华北地区5G 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分析 华北地区5G产业生态相对较弱 北京表现突出,辐射带动效应尚不明 显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华北地区 北京 社会矛盾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四)华中地区5G 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分析 华中地区5G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需进 一步加大 5G政策环境持续完善,融合应用示 范效果较明显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华中地区 河南 社会矛盾 湖北 江西 湖南五)西南地区5G 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分析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西南地区各省区 市5G 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5G产业生态和融合应用方面可进一步发 力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西南地区 重庆 社会矛盾 贵州 四川 云南 西藏六)东北地区5G 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分析 东北地区5G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5G技术研发储备具备一定基础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东北地区 辽宁 社会矛盾 吉林 黑龙江七)西北地区5G 发展指数 第二节 七大区域5G 发展指数结果分析 西北地区5G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处于逐 步缩小差距的阶段 发展环境指数 基础设施建设指数 技术研发能力指数 产业生态指数 融合应用指数 西北地区 陕西 社会矛盾 宁夏 甘肃 青海 新疆第五篇 展望及建议01 “新基建”带来5G 网络 建设新 机遇 02 运营商进一步加大5G 网 络投资 力度 03 欧美及全球疫情大爆发造成主要市场需求不足,加大了5G 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海外“断供”风险。 短期内疫情相对平稳,但要谨防疫情蔓延带来更大范围、更长时间的影响。 国家层面积极出台5G支持政策。3 月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及2020年 政 府工作报告 均明 确加 快建设5G 等新基建 。工信部发布 关 于推动5G 加 快发展的通 知。 已有31个省份和100多个地方出台支持5G 发展政策文件,相关措施和项目将加速落地。 到2020年底,我国5G 基站将超过60万个,实现地级市室外连续覆盖、县城及乡镇有重点覆盖。 2020年 三大运营商5G相关投资将达1800 亿元 , 中国广电将与中国移动合作全面开展5G共建共 享以及内容和平台合作。 全球疫情蔓延对5G 供应 链局部 影响依 然存在 第一节 发展展望第二节 相关建议 加快完善和落实5G 产业 发展配 套措施 建立健全区域5G 通信网建设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完善5G 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5G 网络建设的统筹协调,鼓励地方出台5G 站址统筹、用电成本、专项补贴等“干货措施”,切实缩减数字鸿沟。 大力推进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智慧医疗、互联网+ 协同制造、智能电网、智慧教育等融合应用创新示范工程。 深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持续推进我国5G 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沟通对话。 依托已有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框架,加大我国5G 产品体系的外向输出,持续带动全球5G 原材料、芯片及模组、器件等产业的消费需求。 进一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 突破 构建材料及芯片、软件及系统、产品测试及研制等多方企业合作的生态体系,建立核心产业创新链,强化全球研发能力。 制定国产替代空间较大的细分领域工作台账,加大政策及资金支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第二节 相关建议 增强产业协同及安全保障 能力 支持5G 龙头企业牵头成立5G 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汇聚5G 与高清视频、智能制造、车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各垂直行业的 优势资源,为通信业与各垂直行业深度融合提供面对面需求对接的机会。 持续跟踪重点厂商海外生产基地、重点环节和物料的生产情况,做好与相关厂商对接和重点风险预案。 探索有效商业模式 从基本的管道流量收费模式,逐渐向大数据服务、垂直行业的平台开发以及数字内容的合作开发等方向演进,深入研究基于流量 分级的商业模式、基于连接的商业模式,基于网络切片的商业模式和基于完整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在各垂直行业应用的可行性。 推进5G 共建共享向纵深 发展 持续推进运营商、铁塔公司与电力、能源、铁路等部门杆塔资源共建共享联动,深化通信配套设备的共享。 探索切实可行的企业共建共享模式,重点聚焦网络建设出资比例、网络资源分配以及后期运维成本投入等多个运营商关切的问题孙美玉、周钰哲、滕学强、彭 健、潘文 编写组成员 联系人:孙美玉 电话:15811524977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