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龙目岛、吉利岛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景点现状调研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巴厘岛、龙目岛、吉利岛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景点现状调研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巴厘岛、龙目岛、吉利岛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景点现状调研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巴厘岛、龙目岛、吉利岛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景点现状调研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巴厘岛、龙目岛、吉利岛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景点现状调研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巴厘岛、龙目岛、吉利岛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景点现状调研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巴厘岛、龙目岛、吉利岛 野生动物旅游娱乐景点 现状调研报告2 3 封面图:拴着铁链的猴子,海龟旅游景点旁边的一个景区。 目录 报告提要 4 巴厘岛、龙目岛以及吉利岛的野生动物旅游娱乐业现状 4 动物遭受虐待的情况 4 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真正的家园 4 简介 6 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7 圈养生活 7 对圈养野生动物的照管不周 7 使用圈养野生动物提供娱乐服务 8 娱乐业中的海豚 9 关于海豚 9 被迫的互动 9 捕捉和运输 10 圈养海豚的生活空间 11 娱乐业中的海龟 12 关于海龟 12 圈养海龟旅游业 12 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 12 娱乐业中的大象 13 旅游业的需求 13 摧毁和训练过程 13 用于娱乐业的其它野生动物 15 娱乐业中的老虎 15 被用作合影道具的野生动物 15 猫屎咖啡背后的残忍 16 起源 16 现状 16 范围与方法 17 调研范围 17 评估工具 17 研究结果 22 大象 22 老虎 23 海豚 24 灵长类动物 26 海龟 27 麝香猫 28 其它发现所有景点 29 结论 30 参考文献 32 鸣谢 344 5 报告提要 全世界尤其是亚洲地区,许多野生动物都被捕捉和带 离大自然,圈养起来用于旅游娱乐业。在这一残酷历 程的每个阶段以及之后终生圈养生活中,野生动物都 备受煎熬。 大自然中被捕捉的野生动物,离开了自己的族群,被迫 接受痛苦的高强度训练,为人们表演和互动。它们的一 生都在无法满足其需求的圈养环境中渡过。对于野生动 物而言,用于旅游娱乐活动意味着残忍和虐待,不能享 有真正的生活。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号召全世界一起保护野生动物远离虐 待,让野生动物生活在本来归属的大自然中 。 本报告记录了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龙目岛的旅游 业,提供娱乐活动所使用的野生动物的规模,以及评 估了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的状况,还为解决和逐步终止 旅游业引发的动物虐待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号 召政府、旅游业、游客以及当地社区采取行动,以保 护野生动物免受剥削和虐待,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真 正的家园。 巴厘岛、龙目岛以及吉利岛的野生动物旅游娱乐业现状 本报告的结论主要来源于 2017 年 11 月对于印尼部 分地区数百只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状况的调研。这一 期间,我们共对 26 个野生动物景点进行了调查(调 研范围包括巴厘岛、龙目岛和吉利岛)。这些景点 多数都有提供野生动物旅游娱乐项目,只有少数景 点主要专注于动物救助。景点提供用于游客娱乐的 动物包括大象、海龟、海豚、猩猩、麝香猫以及大 量其它物种。 我们对旅游娱乐景点目前正在用来展示和表演的 1500 多 只动物进行了观察,包括 62 头大象、48 只灵长类动物、 15 只老虎、13 只海豚、近 300 只海龟、80 只麝香猫以 及许多其它物种,例如狐蝠。 大象骑乘与表演、与猩猩合影、或者和海豚游泳是这些 景点常规提供的娱乐项目。较小的景点提供更加个性化 的体验,较大的景点则会为大量游客提供与更高调的动 物互动的机会。 动物遭受虐待的情况 所考察的景点中,100% 都圈养着大象、老虎、海豚 或者麝香猫。其中 80% 圈养有灵长类的景点,连圈养 野生动物的基本需求也不能满足。 唯一一个利用海龟进行娱乐项目的海龟旅游景点,没 有满足圈养野生海龟的基本需求,相反的,其他三个 关注海龟救助以及出于生态保育目的而进行野放的海 龟孵化场的评估分数较高。 其中一个海豚娱乐景点,海豚的牙齿被锉平或完全摘 除 , 以确保无法咬伤游泳的游客。 研究发现,导致野生动物在圈养环境下遭受痛苦的关 键问题包括: - 通过铁链或笼子极度限制动物的行动; - 与其它动物自然社交的机会受限; - 参与会对动物产生压力和伤害娱乐表演活动,包括与 游客互动、表演节目; - 缺乏兽医看护; - 圈养野生动物饮食不当或营养不良; 与其他地区情况不同(见真象背后:东南亚旅游从 业大象福利现状调查报告记录),这次调查的地区 内没有任何圈养大象的景点提供以观赏为主的体验。 调研的所有大象旅游景点都提供大象骑乘活动,大象 需要接受痛苦的训练才能接受控制,也将因此承受高 压环境,无法按照其需求表达自然行为。 关于野生动物保护重要性的教育活动极其少见,仅有 一个海龟保护中心在景点内提供了较全面的教育活 动。 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真正的家园 不同区域范围的调研已有明确证据表明进入旅游娱乐业 的野生动物将终生遭受折磨。残忍的训练、恶劣的饲养 条件、缺乏兽医看护、野外被非法捕猎或人工圈养繁殖 打乱家庭单元,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野生动物终生的痛 苦,而游客通常看不到这些。 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 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真正生活。 我们呼吁各方努力达成一个适用于当地的可持续解决方 案,来终结旅游娱乐业带给野生动物的痛苦。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正与政府、旅游 景点、社区及当地居民一同制定具有经济可行性的可持 续解决方案,并推动其落地实施。 我们正在通过积极的对话来促进实现长久的改变,帮助 野生动物脱离商业利用与剥削的景点,而转到真正以动 物福利和保护为中心的场所。同时,我们也正在致力于 提升游客的认知,确保他们在知情情况下做出负责任的 决定,并在出游选择中考虑到动物福利的问题。我们鼓 励游客选择在自然栖息地中,或者在动物受到良好保护 的旅游景点中观赏野生动物。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目标,是希望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 以及旅游产业能够引入新的政策措施,最终淘汰野生动 物娱乐产业,大自然才是野生动物真正的家园。 所考察的景点中,100% 都圈养着大象、老虎、海豚或者 麝香猫。其中 80% 圈养有野生灵长类的景点,连圈养野 生动物的基本需求也不能满足。 只野生动物,来自 26 个野生动物旅游景点6 7 简介 大多数人都很看重旅游体验与自然环境的连接。研究结 果表示,在动物园之外的地方接近野生动物的体验对游 客尤其重要 1。观赏野生动物能够培养人们关爱和保护 动物的意识 1。如果得到妥善管理,野生动物旅游对于 环境和野生动物有可能带来积极影响:可以引导或支持 自然栖息地的保护、动物福利的改善,以及贫困问题的 削减 23。许多旅游运营商在其商业模式中恪守这些价 值信念。 但不幸的是,野生动物旅游也有其黑暗的一面。无论出 于有意或无意,许多旅游运营商和景点剥削野生动物换 取利润的方式,往往导致动物遭受折磨、物种减少及自 然栖息地破坏的代价。许多景点自我标榜为保护自然的 生态友好型景点, 但实际上对自然保护很少或没有贡献, 甚至带来实际上的破坏,将野生动物旅游卷入与生态环 境保护相冲突的境地 45。许多旅游景点提供一些肤浅 的娱乐体验,没有任何改变游客旅游价值观的想法,也 无意为保护自然贡献力量 6。游客经常被误导,原本希 望为真正了解野生动物而付费,但实际上花钱换来的却 是非自然的动物需求和行为展示 5,7。 许多游客主动寻找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他们 通常与那些异域、罕见或是标志性的动物合影,并将照 然本报告的结论仅代表了印度尼西亚部分野生动物娱乐 景点的现状, 但通过合理推断, 目前在印度尼西亚范围内, 可能还存在更多的景点,牵涉到范围更广的野生动物物 种用于旅游娱乐活动。 对动物福利的影响 动物福利即动物适应其所属环境的状态。动物福利包含 动物的心理和生理福利、 以及他们表现自然行为的能力。 当动物对营养、环境、身体、行为和生理的需求都得到 满足时,才能认定动物的福利处于良好水平 10。在宠 物和家畜的饲养过程中,达到良好的福利水平是一项挑 战,对于野生动物更是如此。野生动物已经完美的适应 它们所生存的野生环境,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在自然栖 息地存续下来,并且世代繁衍。因此,如果野生动物生 活在圈养环境下,绝大多数野生动物的福利需求将不可 能获得完全的满足。顾名思义,野生动物是未经驯化的 物种。与猫和狗等已被驯化的动物不同,野生动物在外 观和行为上均未经历过基因变化, 因而很难适应 “非野生” 的圈养环境。 即使秉持善意的出发点,旅游景点运营方也会在接近、 捕捉、引诱、限制、饲喂、运输、圈养、使用和处置动 物的过程中剥夺动物一种甚至全部的需求 11。 不幸的是,通常情况下,圈养环境下成长的野生动物基 本无法再放归自然。对于现有的圈养野生动物而言,执 行最具可行性的圈养解决方案所需要的资源提出了巨大 的挑战,尤其是在对旅游娱乐业中的动物的商业剥削仍 在持续进行的情况下。 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是它们真正能够自由 生活、免受圈养之苦的唯一环境。 圈养生活 在圈养环境下,野生动物的福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圈养 环境与野生自然环境的相似度,以及旅游景点落实最佳 饲养管理的程度。 圈养野生动物的机构,包括救助中心、旅游娱乐景点以 及动物园在内,有责任确保这些被圈养的野生动物的最 佳利益。 然而,由于野生动物本该属于野外,圈养条件下满足它 们的需求很有挑战。在考察的许多景点中,很少有尝试 复制自然环境的,更多的情况下,动物们被关在狭小的 混凝土地面的笼舍中、被困在栏杆后面或者被长期系上 片分享给自己的朋友。在印度尼西亚,受热捧的野生动 物体验项目及合影机会包括与圈养的海豚游泳、骑大象 以及与猩猩合影。在网上分享这类照片会在不经意间误 导成百上千人, 使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可以被接受的。 为了不让旅客起疑心,这些让训练动物的做法都发生在 幕后,付费体验的游客无法看到背后的真相。 应注意的是,许多游客主动寻求与动物接触的机会是出 于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尊重和喜爱。我们相信,在意识 到这些活动引发的虐待问题之后,大部分游客将不会再 选择参与其中。 我们的调研结果明确显示,许多旅游运营商和景点正在 残忍地剥削和伤害野生动物,以向游客提供特别的度假 体验。印度尼西亚已经立法禁止人们虐待动物,但目前 的法律仍然不够严格,而且没有恰当实施 8。 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和龙目岛是热带乐园,2017 年吸引 了五百多万游客前来旅游 9 ,参观野生动物娱乐景点非 常流行。巴厘岛内几个大型野生动物旅游景点已经确定 将野生动物旅游的业务扩张。本报告记录了印度尼西亚 巴厘岛和龙目岛上被用于旅游娱乐业的野生动物的现有 范围和具体状况。 锁链。尝试满足圈养野生动物最基本的需求,需要注意 以下几个要点: 动物能够在丰容环境中不受限的自由活动。 限制或者不允许游客与动物的直接接触,骑乘以及触 摸动物合影的行为必须禁止。 为动物提供新鲜的充足的食物和水,且与它们在野外 的饮食近似。 为圈养野生动物提供能够表达自然行为的条件,例如 散步、 觅食以及与其它动物互动, 接近于生活在野外。 提供适当的兽医服务和最佳实践,以及采用关注动物 福利的管理流程。 为圈养野生动物提供与其自然栖息地类似的生活环境, 代价高昂的同时也充满挑战。尽管已在进行研究,我们 对许多野生动物的需求仍然不能完全清楚。绝大多数的 野生动物娱乐场所都优先考虑方便游客、或者节约支出 等因素,将动物的需求放在次要位置。例如,这类景点 通常使用不合适的围栏圈养动物,动物无法主动选择躲 避成群的游客,从而造成压抑和痛苦的状态。 其中一些景点,圈养野生动物的营养状态和医疗条件确 实有所改善。这就容易让人误解,动物好像并没有承受 痛苦。但真正的动物福利,远远超出了生理健康的范畴, 动物的精神状态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也同等重要。 从根本上而言,野生动物只有生活在自然栖息地和世代 繁衍的环境大自然中,它们的需求才能真正获得 满足。 对圈养野生动物的照管不周 在旅游娱乐景点,圈养野生动物的福利水平取决于景点 的所有者是否对野生动物的需求有恰当的认知、以及是 否愿意为保障动物福利投入资源。不幸的是,野生动物 通常被业主视作商品,一些人觉得与其投资改善它们的 福利状况,还不如直接替换一批动物,反而更加容易。 福利状况不佳的圈养野生动物会出现心理疾病或神经 紊乱的症状,一些动物还会呈现出刻板行为。刻板行 为是一种没有明确目的或功能的重复性运动 12。例 如,大象的刻板行为包括摇头或者前后摆动,老虎及 其它哺乳动物可能在圈养场所不停踱步,灵长类动物 可能会自残、啃咬自己或撕扯毛发。当动物由于受到 限制以或隔离而行动受限、以及缺乏自由行动的机会 时,催升的压抑状态往往导致刻板行为的产生 13。 目前仅在圈养动物中才会观察到刻板行为,野生动物 从未展示出类似症状 12,也就是说圈养状态成为这 些反常行为的直接诱因。 图片:在巴厘岛的一个旅游景点,被 锁住的大象背上装有鞍座。站在图片 最前方的大象的右后腿上有锁链留下 的伤痕8 9 图片:在巴厘岛的一个旅游景点的贫瘠的笼子中的长臂猿。长臂猿一生都将在笼子中渡过,只能和游客互动。 左图:游客在圈起的一片海水中与海豚互动。右侧上下两张图片:圈养海豚在一家酒店的泳池中为游客表演杂技。 营养不良、糟糕的环境、缺乏关注或者严苛的训练方法 也会导致圈养野生动物行为紊乱或受伤。在恶劣的环境 下挣扎生存的圈养野生动物更容易感染疾病,也可能为 游客和工作人员带来传染疾病的风险 14,而经常接触 不同的人,则会对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15。这是非专 业人士(例如游客)与动物的互动应当特别关注的一点。 使用圈养野生动物提供娱乐服务 用于旅游业的野生动物被从野外强制带离,或是在圈养 状态下繁育,它们不仅要忍受恶劣的圈养条件,还要接 受残忍和密集的训练。 从大象骑乘、猩猩合影,到被迫为游客表演杂技的老虎 和海豚,在圈养生活的每一个阶段,野生动物都将遭受 折磨。 例如,所有的圈养大象必须经历大量密集的压制性训练 才能接受人们骑在它的颈部和背部。装上鞍座、超负荷 载重、频繁与人互动以及过度工作带来的疲劳感,会让 大象长期生活在痛苦之中。关于圈养大象旅游项目的更 多信息,可参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报告真“象”背后 : 东南亚旅游从业大象福利现状调查,该报告全面的介 绍了对东南亚旅游景点所用大象生活状况的研究详情。 除了大象之外,其它用于表演及娱乐活动的野生动物, 通常也屈服于压抑和痛苦的训练,被迫重复有限的行为 模式,承受着巨大的不适和伤痛。 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地方保护野生动物免受虐待的规定并 不充分。为了尽可能赚取更多的利润,许多圈养野生动 物被迫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来娱乐游客,休息和恢复时间 极短。过度工作的动物更容易生病和受伤,也可能变得 具有攻击性,饲养员通常需要采用强硬措施以保证动物 继续工作。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动物们大多被放进狭窄 的笼子和围栏中,基本需求几乎无法得到满足。如果它 们表现得太有攻击性而难以管理,将会因为无法再娱乐 游客而被处理掉,或是锁在公众视野之外的地方。 大多数的虐待行为都发生在幕后,游客往往意识不到他 们的参观对动物造成的负面影响。游客带着照片和愉快 的回忆离开,而野生动物却为此真正付出了代价。 娱乐业中的海豚 关于海豚 印度尼西亚生活着世界上超过一半种类的海豚,富饶的 浅海与岛屿之间的海峡是这些高智商的海洋哺乳动物理 想的栖息地。巴厘岛附近最常见的海豚是印度洋 - 太平洋 宽吻海豚(东方宽吻海豚)和飞旋海豚(长吻原海豚)。 海豚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集结成大小不一的群体共同 生活,因其高智商和敏捷性而为人们熟知。 虽然在印度尼西亚,包括巴厘岛在内,游客有很多机会 能够看到野生海豚,但依然有大量的娱乐景点(包括巡 回马戏团)在残忍地圈养海豚为游客提供娱乐服务。值 得担忧的是,调研结果证明许多印度尼西亚娱乐景点的 海豚来自于野外的非法捕获 17。 旅游娱乐业不仅让圈养海豚终生遭受非人道的虐待,对 野生海豚的种群数量也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被迫的互动 为了展示和娱乐的目的圈养海洋哺乳动物是令人无法接受 的行为。海豚圈养的各个环节从捕捉、圈养到强迫参 与娱乐活动,动物都将承受痛苦和虐待。除了要经历创伤 甚至致命性的装卸和运输过程,绝大多数捕捉自野外的海 豚,余生也将生活在不人道和非自然的环境下。尽管社会 对于圈养如此高智商的动物引发的道德问题越来越重视, 然而全球范围内公开展览海豚的场所数量却在不断增加, 游客只要付费, 就能观看海豚表演或是与圈养的海豚游泳。 巡回马戏团会对海豚带来尤其严重的压力,常规的高频次 表演和容易造成严重伤害的跨地区运输 18,19,使巡回马 戏团长期被动物保护组织所诟病。目前为止对于拒绝海豚 巡回马戏团的呼吁还未成功,因为旅游景点通常将游客与 海豚的近距离接触宣传为“一生仅有一次”的机会,有时 甚至将这类互动定义为“海豚辅助治疗”(DAT10 11 图片:在巴厘岛的一个海豚景点,海豚冲上岸是表演的一部分。 完全离开水会导致海豚内脏受压、压力增大。 图 片:巴厘岛旅游景点内海豚生活的水池尺寸太小, 设计不合理, 海豚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然习性。 这种情况下,在巴厘岛的一些海豚娱乐景点可以看到, 触摸海豚、与海豚游泳的项目被作为对残障人士尤其是 儿童的奖励。售卖与海豚游泳产品的海豚景点,通常宣 称其活动有益人类的身心健康,但研究结果表明,DAT 景点的研究本身存在缺陷,其有效性值得怀疑 20-23。 也有研究认为,与使用狗或猫等家养动物、甚至海豚动 画 24 相比,DAT 的效用并不会更高,但是人类却将为 此在经济和健康风险上付出更高的成本,同时也将对海 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与海豚游泳,无论是出于 DAT 或是其他目的,都会导致 游客与圈养海豚之间发生触摸、游泳、亲吻等行为及其 他接触。这些行为不仅会对海豚带来心理压力,还会造 成身体损伤。以上岸(Beaching)这个杂技动作为例, 海豚接到命令后需要完全从水中脱离并俯冲到水池的侧 边上,这是违反鲸豚类动物的自然习性的,会造成身体 损害。出水之后失去浮力的海豚会承受自己身体的所有 重量,造成内脏受压甚至导致呼吸困难。海豚离开水的 时间越长,出现中暑和脱水的几率越大。 拖拽游客以及训练员拉着海豚的背鳍在水中穿行,同样 也是非自然的, 海豚被迫承担的额外重量可能损伤背鳍。 训练员必须反复和严格的训练和控制海豚,来保证它们 正确表演杂技。最常见的训练方法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就是用食物来激励海豚做出一系列行为或表演杂技。这 也就意味着,对于这些动物而言,只有成功完成杂技之 后才能获得食物。在训练过程中,训练员会故意营造动 物的饥饿状态,来强化掌握食物供给的事实。这种训练 方法摧毁了动物自然进食和觅食的动力。 与被迫为游客表演的圈养大象一样,目前也有多起圈养 鲸豚类动物反抗训练员导致人类受伤甚至死亡的案例 25。游客受伤也较为常见,为此一些景点会采取残忍 的措施将这种情况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此次调研期间, 我们发现巴厘岛上的一个景点,海豚的牙齿被锉平或直 接摘除来确保海豚不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咬伤。这一点 恰恰推翻了一些海豚旅游景点“海豚喜欢表演”的言论。 捕捉和运输 野外的捕捉中,海洋哺乳动物承受的干扰、追赶和抓捕 非常暴力,极有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捕捉会对海豚的生 理和心理带来严重影响。证据显示,海豚终生都不会习 惯于抓捕和运输所导致的压力。就宽吻海豚而言,从海 里被捕捉后,最初的五天死亡风险会上升六倍,而在不 同景点之间进行的运输也会导致死亡率出现类似程度的 显著上升。海豚永远无法适应这类创伤,而压力大幅加 剧了他们死亡的风险 26,27。 在巴厘岛,我们所考察的海豚景点员工通常会说,景 点的海豚是因为被渔具缠住、受伤,但又不知因为什 么原因无法回归大海,援救之后送到这里恢复健康。 其他员工却会给出自相矛盾的信息,表示海豚由印尼 政府提供,来自中爪哇省的一个训练中心。但无论海 豚的真实来源是哪里,它们都被圈养在严重损害其身 心理健康的环境中。 圈养海豚的生活空间 娱乐景点无法模拟海豚及其它鲸豚类动物的自然栖息 地。为圈养海豚搭建生活空间时,一定的预算范围 内,满足游客的娱乐要求总是高于满足海豚的福利需求 25。水池一般为表面光滑的混凝土水池,这种环境对 游客更有吸引力,但却无法为海豚提供足够的空间、通 风和丰容措施,圈养在里面的海豚常常无精打采。这种 设计也会影响海豚的自然活动的水平、社交集群、捕猎 行为以及听觉感知。为了确保卫生和清洁,池水通常使 用化学处理和过滤,氯含量会很高,进而引发严重的皮 肤和眼睛并发症,甚至导致海洋哺乳动物失明。海豚对 声音很敏感,但被光滑的混凝土墙面围绕,无法自然地 使用其听觉能力。 与水池相比,开放的海域或者环礁湖里用栅栏隔出一片 空间来圈养海豚,被认为是相对较好的选择,因为海豚 生活在自然海水而不是经过化学处理或加氯消毒的水中。 然而,这种圈海的做法,依然有损于海豚的健康。圈海 的地点可能距离污染源以及噪音污染源很近,来往的船 只和港口的噪音可能很大,在海床处产生回音,成为海 豚无法躲避的压力源,甚至可能损害海豚的听力。在水 池或海水隔离区里,社交对象仅限于少数生活在同一空 间下的同类,如果它们之间发生任何冲突或攻击行为, 根本没有躲避的可能。 关于生活在圈养环境中的海洋哺乳动物所承受的痛苦, 可参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曾用名为 WSPA)和 HSUS 的 报告 圈养海洋哺乳动物的反面案例 了解更多详细信息12 13 娱乐业中的大象 娱乐业中的海龟 印度尼西亚生活着亚洲象的两个亚种极度濒危的苏 门答腊象以及婆罗洲侏儒象。为了发展经济,苏门答腊 岛和加里曼丹岛上的森林砍伐在加紧进行,加剧了人类 与大象之间的冲突。森林的商业化使用造成了栖息地的 丧失,由而导致大象践踏庄稼,毁坏橡胶、椰子和棕榈 油种植园。由于人类侵入了大象的栖息地,大象在村庄 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在上升。而因财产受损而愤怒不已的 人们,越来越多的进行猎捕来保护作物和生计。 巴厘岛和龙目岛上已经没有野生大象的种群,大象都来 自其他地区。为了解决不断恶化的人象冲突,印尼政府 启动了一项在印尼大象保护中心重新安置或驯服野生大 象的计划。我们考察的几个旅游景点的员工透露,景点 的大象原本生活在苏门答腊,其中一些从大象保护中心 运送过来进入到旅游娱乐产业。从野外捕捉濒危的野生 大象,然后将他们送入旅游产业终生承受痛苦是非常危 险且令人担忧的状况。在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真象背后: 东南亚旅游从业大象福利现状调查的报告中,详细地 解释了从野外捕捉大象用于商业目的可能造成的严重后 果 16。 关于海龟 全世界七类海龟中,有六类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水域, 包括绿海龟(Cheloniamydas)、玳瑁龟(Eretmochelys imbricate)、太平洋丽龟 (Lepidochelys olivacea)、平背海 龟 (Natator depressus)、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 和赤蠵龟 (Caretta caretta)。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玳瑁龟确定为极度濒危, 而绿海龟、 太平洋丽龟、棱皮龟以及赤蠵龟被定义为濒危。此外, 所有种类的海龟都已经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 公约(CITES)附录 1 中,这意味着,出于商业获利目的 进行海龟国际交易是被严令禁止的。 旅游业的需求 大象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动物之一,魅力四射,受到 广泛喜爱,渴望与圈养大象互动的心情是可被理解的。 出于安全考虑,在西式动物园,游客会被限制在一定的 距离之外观察大象,但在印度尼西亚和其他许多亚洲国 家则不一样,这里的景点允许游客与大象有身体接触, 并允许游客骑乘大象。而游客并不了解背后的问题 需要使用虐待性训练方法以摧毁大象意志,以及大象通 常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 摧毁和训练过程 所有被圈养的大象都需要经历残忍且高强度的训练过程, 通常称作“摧毁”,以使大象在旅游娱乐业中的使用更 加安全。这套流程已经沿传几代人,不同地区之间存在 一些差别,虽然并非所有训练过程都如某些例子中描述 的那样极端,但无疑均会使大象遭受巨大的痛苦。 通常,训练过程涉及严格的限制,以确保大象只有在接 到象夫的命令后才会行动, 进而接受游客骑在它的颈部。 象夫往往施加一些剧烈的痛苦来加快训练进程,并快速 确立象夫主导地位。然而,一些经验丰富的象夫也承认, 这种行为增加了大象对人类的攻击性。 圈养海龟旅游业 虽然一些声誉良好的机构与非政府组织共同致力于海龟 保育,但也有一些景点既不关心动物福利、也不在意野 生濒危物种的命运。尽管海龟已经被列为濒危物种,但 是一些野生动物旅游景点依然在利用游客希望近距离接 触这些独特的海洋动物的心愿,为游客提供触摸圈养海 龟的机会来牟利。 在野外,海龟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泛,迁徙距离可以达到 1400 英里,潜水距离超过 500 米。但旅游景点的海龟通 常被圈养在小型的混凝土 / 砖砌的围挡或池子里,水很 浅而且环境单调乏味。在某些情况下,数百只海龟挤在 一个直接面向公众开放的空间里。有时为了让游客更清 楚地观察海龟,景点会将池子里面的水排干。搁浅在没 有水的混凝土池子中,海龟无法正常活动,也无力躲避 大量涌来的嘈杂人群。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动物景点对待圈养海龟的行为 会导致海龟压力增大,与游客接触时海龟会表现出防御 反应和躲避行为 28。根据记录的案例,曾有游客将海 龟从空中直接摔下,导致海龟保护壳受损并受伤。旅游 景点还出现过海龟从真菌感染到皮肤损伤等一系列受伤 和疾病的记录。海龟一般为独居生物,在交配之外彼此 之间很少接触,当一大群海龟被迫生活在一起时,彼此 之间无法躲避,就有可能出现攻击性的撕咬、甚至同类 相食的行为 28。 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 除了旅游景点极为糟糕的海龟圈养环境、以及此类环境 导致的严重的动物福利问题之外,游客参观这些景点时 还很难意识到为自身带来的风险。与圈养海龟接触可能 会产生严重的健康风险,不卫生的圈养水池容易滋生病 菌,游客与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海龟接触,则有可能被 传染疾病。 对圈养海龟景点水样进行分析后的结果表明, 圈养环境中存在令人担忧的病原体和细菌,如沙门氏菌 28,29。 此外,圈养海龟景点的疾病也可能会对野外的海龟种群 造成危险,因为景点内被污染的脏水会作为疾病的载体 流回大海。这些以牟利为目的的圈养海龟景点,不仅无 法服务于海龟保育的目的,反而为已经濒危的野生海龟 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图片:巴厘岛的一个景点,一只圈养海龟被从水中拿出与游客 合影。经观察,海龟在与游客接触时表现出防御和逃避行为。 图片:在被铁链固定的大象旁边,放着一根象钩(大象训练棒)。象钩用于刺激大象身体的敏感区域来控制大象14 15 训练过程的持续时间从几天到一周不等,取决于象夫和 不同的大象个体。虽然与大象的一生相比,训练的时间 很短,但是高度的创伤经历将伴随大象终生。近期的调 研结果表明,大象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正与此 类创伤经历有关 30。 对刚从野外捕捉的大象进行上述训练,会导致动物承受 极大的压力和痛苦,产生严重的虐待问题。即使这些令 人不安的报告中记录的是例外情况,部分景点针对圈养 繁殖大象采用的训练方法可能没有那么极端,然而对于 野外捕捉或是圈养繁殖的野生动物来说,训练仍然是一 个高压且残忍的过程。 一些景点尝试使用低强度训练方法,包括使用动物园里 训练动物和马的方法来训练圈养繁殖的大象。这些方法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大象训练的残忍程度,但不论如 何仍然建立在树立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同样需要依靠大 象对痛苦的恐惧,以作为最终控制大象的手段。 游客喜欢与圈养大象互动,或是观看大象画画等看似无 害的表演,但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表象背后大象承受着巨 大痛苦。 温柔的大个头? 许多游客误以为大象是一种温顺的动物,这也是许多大 象旅游景点所热衷的说法。然而,这些“温柔的大个头” 其实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据估计,圈养大象造 成重伤的人数在所有被人类利用的圈养野生动物中占比 最高。 在巴厘岛和印尼其它地方,已经记录在案的就有多起圈 养大象伤人、致死事件 31,32。2017 年 4 月,此次调研 评估过的一家巴厘岛景点,其业主在尝试饲喂景点内的 一头圈养公象时,被大象猛烈攻击并死亡。 被圈养的公象每年会有一段时期睾丸素分泌增加的时期, 被称为“狂暴期”,为控制圈养大象造成了最大的难题。 在这期间,公象变得不可预测且极具攻击性。即使是最 先进的大象庇护所对这一时期公象的管理也头疼不已。 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将处于狂暴状态的大象用铁链单独拴 在一个地方,但狂暴期的持续时间可能会在几个星期到 几个月之间。 圈养动物的福利问题 亚洲及全世界旅游景点内的圈养大象都面临严峻的福利 问题。会对福利造成负面影响的典型状况包括用铁链拴 住大象和 / 或限制大象的活动、 长时间的工作、 过度负重、 缺乏合格兽医的照护、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低劣、食物供 给不足或提供的食物不合适、受到嘈杂人群及电子设备 噪音的影响频繁与游客直接接触以及缺少同类之间的社 交互动。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真“象”背后:东南亚旅游从业大 象福利现状调查报告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的 介绍,并对泰国、老挝、柬埔寨、尼泊尔、斯里兰卡和 印度部分地区的大象旅游娱乐景点的状况进行了评估。 2017 年 11 月在巴厘岛和龙目岛旅游景点的调查,发现也 同样存在真“象”背后:东南亚旅游从业大象福利现 状调查报告中记录的种种问题。 用于娱乐业的其它野生动物 除了上述动物之外,还有其它大量的野生动物尤其是哺 乳动物,被印度尼西亚及全球各地的旅游景点用以提供 娱乐活动。 娱乐业中的老虎 老虎被 IUCN (2011) 认定为濒危, 野生种群数量不断下降, 已列入 CITES 附录 I,禁止进行国际贸易。但在巴厘岛的 几个野生动物景点,圈养老虎的数量却不断上升,为圈 养老虎带来巨大痛苦的同时,也因为维持了需求和经济 上的激励,而刺激了野生虎的盗猎和贸易。在一些景点, 老虎被迫在嘈杂的音乐和扩音器下,进行日常的表演、 跑动、跳跃和游泳来娱乐大量游客。关于娱乐业内的老 虎的更多信息可参考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报告命悬一线 的野生动物泰国用于娱乐表演的野生动物现状以 及与虎合影的真相30,33。 被用作合影道具的野生动物 与野生动物合影,指游客在景点运营者的帮助下,拍摄 并分享自己与野生动物的合照。在野生动物旅游景点, 这样的项目正在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本报告撰写期间, 我们看到大量的景点都在利用圈养野生动物作为道具提 供合影服务。这些动物包括猩猩、熊狸、巨蟒、幼狮以 及麝香猫。游客支付费用后,可以在动物的旁边摆姿势、 触摸、亲吻动物或者给动物喂食,同时拍下照片,完全 不顾及动物是否舒适。 夜行性动物和晨昏性动物即在夜间、晨间或黄昏活 动的动物如熊狸和麝香猫,被人为放置在刺眼的日 光下。这与它们在野外的生活截然不同,它们本该在白 天大部分的时间里睡觉。 在巴厘岛,我们观察到两只没有母亲的幼年猩猩彼此紧 紧依附,饲养员为它们洗澡以便为一整天的轮班合影做 准备,这样猩猩闻起来没有异味,还穿上尿不湿以免弄 脏游客。它们被工作人员推搡到指定地点摆好姿势,如 果没有按照预期做动作还会受到严厉惩罚,所有这一切 都是为了游客能将这趟体验的照片带回家。一天的工作 之后,两只猩猩会被送回狭窄昏暗的混凝土笼舍中度过 一整夜,第二天早晨又将重复这样的工作。 使用圈养野生动物作为合影道具会导致动物承受压力和痛 苦,它们被强制放置在非自然的环境中,也无法在与人接 触的问题上保留任何选择 34。这些动物可能在游客看不 见的地方被打到屈服,也可能很小就被带离母亲身边、被 关在肮脏狭小的环境中,再加上长期重复的进食引诱,它 们的生理和行为会受到长期的负面影响 16,35-37。 普遍的情况是,对于并未生疑的游客,这些使野生动物屈 从和近距离接触的手段几乎完全“隐形”。希望了解野生 动物合影背后的残忍真相,可参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报告 亲密的残忍:与亚马逊野生动物合影的危害38。 图片:巴厘岛的一个景点,一个孩子在熊狸旁摆姿拍照16 17 猫屎咖啡背后的残忍 范围与方法 麝香猫被从野外非法猎捕,仅为满足消费者对全世界最 贵的咖啡猫屎咖啡的需求。猫屎咖啡,在印度尼西 亚被称作麝香猫咖啡,需要一种小型夜行性动物帮助才 能产出的咖啡。现在已经变成了奢侈品,受到咖啡爱好 者的追捧。但这些爱好者并没有意识到咖啡生产过程中 涉及的残忍行为。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一篇综合性文献 巴厘岛上麝香猫咖啡对动物福利的影响以及报告世 界上最昂贵咖啡的真实代价,全面详细地阐述了为了 给人类提供一杯咖啡,这些动物所承受的痛苦 39,40。 起源 根据巴厘岛上咖啡种植园主介绍,猫屎咖啡的起源最早 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代。在荷兰人的种植园里,雇佣的 本地人不被允许使用种植园里的咖啡豆,但是他们找到 了一种新的方法来绕开这种限制。工人们注意到,野生 的椰子狸,也就是印度尼西亚的努瓦克猫(麝香猫)会 食用咖啡果实,而它们排泄的粪便中会包含没有消化、 但是已经发酵的咖啡豆。在清理干净并烘烤之后,有些 调研范围 2017 年 11 月,本次调研评估了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龙目 岛以及吉利岛三个地方的圈养野生动物旅游业的规模, 并对每个景点的野生动物各方面的福利水平进行评估, 以明确这一产业使用的圈养野生动物面临的整体状况。 此外,本次调研发现了了印尼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广泛圈 养野生动物用于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本次调研重点集中 在游客可以直接接触圈养野生动物的旅游景点,因为这 类景点,尤其是提供野生动物娱乐项目的景点,动物往 往承受着更大的痛苦。 在选定的范围内,调研目标是甄别并尽可能近距离考察 人认为这些咖啡豆煮出的咖啡具有独特的味道,优于标 准咖啡豆。一些咖啡生产者仍然从野外的麝香猫排出的 粪便中采集咖啡豆,提供真正的野生麝香猫咖啡。这种 来自野外的麝香猫咖啡,有利于保护这一物种免于被偷 猎, 由于麝香猫能在种植园中随意选择最好的咖啡果实, 保证了这种咖啡的高品质,使得企业和社区同时受益。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麝香猫咖啡需求的增大,越来越多 的游客也将注意力放在购买纪念品上,整个产业越来越 依赖于从野外捕捉麝香猫进行圈养来生产咖啡。 现状 在巴厘岛及印尼其他地方,人们从野外粗暴的捕捉麝 香猫, 并迫使其生活在景点的恶劣环境中。 捕捉过程中, 这些温顺的哺乳动物常常跌入陷阱而受伤,被人类碰 触时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它们的圈养生活和野外完 全不一样,关在狭小的笼子中,环境单调乏味,而在 本该睡觉的白天,这些生性害羞的夜行性动物却要被 迫接近游客。 现有全部圈养野生动物的旅游景点, 包括大象骑乘营地、 动物园 及小型的动物展览馆、海豚馆、海龟孵化场以 及麝香猫咖啡景点。这些景点通过查询网络信息与旅游 指南、访谈当地专家以及旅游区内实地走访的方式一一 得以确认。 表 1 中列出了本次调研评估的提供野生动物娱乐项目或 与游客直接互动的景点名单,并标注了景点提供的具体 项目,这些信息由调研小组通过公开宣传材料以及实地 参访获得。但我们并未公布每一个景点的具体得分。为 确保调研记录的客观公平,所有的景点都由调研小组亲 自考察过至少一次,有的甚至重复考察多次。 图片:巴厘岛努瓦克咖啡园区内一只被圈养的麝香猫。麝香猫被从野外非法捕猎,并被迫生活在咖啡生产和参观的场所的非人道环境。 目前提供该活动。 关键: 表 1. 本次调研期间所评估的、提供野生动物娱乐活动和身体接触的景点 * 野生动物 旅游景点 包含多个物种 的景点 海豚旅游景点 Bakas Elephant Park Bali Elephant Camp (True Bali Experience) Bali Fantasi Benoa Bay (Turtle Island) Bali Safari gathering of eggs from vulnerable beaches, hatching and release back into the wild. These venues were the highest scoring of all assessed venues during the study, scoring between 7 and 9 points out of 10. The sole assessed turtle venue engaged in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scored two out o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