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证 券 研 究 报告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推荐 ( 维持 ) 全球碳中和,布局新能源 抵御全球气候变暖的 三大奠基性文件达成。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 家园,国际社会不断调整气候变化应对的重点,并达成了一系列的共识, 其中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 1992 年由 153 个国家和欧共体共同签署, 1994 年生效。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于 1997 年 12 月达成, 2005 年生效。巴黎协定于 2015 年达成 ,规定了 “把全球平 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 摄氏度以内 ”的基础目标以及 “1.5 摄氏度之内 ”的进一步努力目标, 2016 年生效。 2030 碳达峰, 2060 碳中和。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 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 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 年 1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 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 加 60 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我国目前是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 ,若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实现的碳排放减量 要远高于 其他经济体 。 据 Trends in global CO2 and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2020 report分析指出, 2019 年中国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对全 球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 28%、 30%,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 比全球高出 10 个百分点。超过美国贡献率( 13%、 13%)的 2 倍,超过欧盟 贡献率( 9%、 9%) 3 倍。 在我国 2060 年碳中和的目标下,碳减排需要从消费端以及应用端同步入手。 从消费端来看: 原煤占比自 2012 年以来逐年下降,原油连续三年占比 零增长 ,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自 2012 年以来占比逐年提升;习总书记在气候分会 上明确到 2025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未来 持续优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将是发 展的主旋律。 从应用端来看: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主要来自四大方向:发电和供热用、制 造业和建筑业用、交通运输用以及其他行业及部门用, 2019年占比分别为 51%、 28%、 10%和 11%。结合 “十四五 ”期间电力减排的方针,即以光伏、风电、水 电等非化石能源替代煤电,且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而在 重卡、船舶和飞机领域,燃料电池将会逐步渗透,这是 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 关键路径。 投资建议: 新能源汽车:电气化作为道路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必经之路,电动车 中的关键零部件 动力电池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我们推荐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动 力电池龙头链标的: 宁德时代 。新能源发电:清洁能源未来将不断完成对化石 能源的替代,而随着光伏度电成本不断降低将逐渐迎来平价上网的时代,光伏 行业未来的成长性有所保障,我们重点关注光伏行业龙头标的 : 隆基股份 。电 网及储能:风电和光电发电方式具有波动性和不稳定性,而需求端冲击性负荷 大规模接入对电网柔性输电要求极高,我们重点关注智能电网标的: 国电南端 。 与此同时,上游发电的波动性带来对储能业务的需求,我们重点关注储能行业 标的: 阳光电源、派能科技 。 风险提示: 新能源发展不及预期。 证券分析师:彭广春 邮箱: 执业编号: S0360520110001 行业基本数据 占比 % 股票家数 (只 ) 223 5.34 总市值 (亿元 ) 44,844.74 5.07 流通市值 (亿元 ) 32,797.63 5.0 相对指数表现 % 1M 6M 12M 绝对表现 7.91 45.6 99.42 相对表现 2.65 28.77 62.43 相关研究报告 特斯拉 2020 年业绩速报:连续 6 个季度盈利, 业绩略低于预期 2021-01-29 FF 汽车卷土重来:携手吉利,将通过与 PSAC 合并上市 2021-02-01 电气设备行业周报( 20210125-20210131):特 斯拉连续 6 季度盈利, FF 计划上市 2021-02-01 -7% 36% 80% 123%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20-02-04 2021-02-03 沪深 300 电气设备 华创证券研究所 行业研究 电气设备 2021 年 02 月 03 日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本文从全球气候变暖出发,详细介绍了全球碳中和目标提出的背景,并对目前 全球各国碳中和以及碳排放的现状进行了阐述。针对目前碳中和过程中面临的 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关键路径、主导机制以及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对未来达成 碳中和目标进行了展望。我们认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 是在交通运输端全 面应用 新能源汽车,并且在 发电端全面使用非化石能源进行发电,伴随着碳交 易市场以及碳税机制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的深入执行,叠加核 电、碳捕捉等技术的日渐成熟,我国最终 料 将顺利达成 2060 年碳中和目标。 投资 逻辑 碳中和所带来的投资机会将围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以及发电过程中对智 能电网以及储能的需求展开。 电气化作为道路交通领域碳中和的必经之路,动 力电池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清洁能源未来将不断完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 新能 源 发电 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风电和光电发电方式 与生俱来的 波动性和不稳定性 带来对 智能电网 以及储能的新增需求。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3 目 录 一、碳中和的背景 . 6 (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渐严峻 . 6 (二)三大奠基性文件的达成 . 7 (三)中国是推动国际公约达成的重要力量 . 7 二、碳排放与碳中和现状 . 8 (一)全球碳排放现状 . 8 1、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激增,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是主要原因 . 8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预计于 2021 年首次高于工业化前水平近 50% . 9 3、新冠疫情造成 2020 年上半年碳排放大幅减少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中国碳排放现状 . 10 1、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人均碳排放总量上升,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 10 2、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虽大幅提高,但煤炭亦大幅增长至高位 . 11 (三)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 11 1、世界多国提出碳中和目标 . 11 2、中国实现碳中和任重而道远 . 13 三、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相关举措 . 13 (一)关键路径:布局新能源汽车和非化石能源发电 . 13 1、布局新能源汽车,实现交通碳中和 . 14 2、布局非化石能源,实现发电碳中和 . 16 (二)主导机制:价格机制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 18 1、碳交易市场 . 19 2、征收碳税 . 22 3、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 . 23 (三)技术创新: 克服碳中和发展阶段瓶颈 . 24 1、核电技术 . 24 2、高效低成本长寿命储能技术 . 25 3、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 CCUS . 25 四、投资建议 . 27 五、风险提示 . 27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4 图表目录 图表 1 1880-2020 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走势 . 6 图表 2 北极海冰面积下降速度 . 6 图表 3 1960 年至 2020 年二 氧化碳浓度平均增速 (ppm) . 6 图表 4 2020 年全球变暖示意图 . 6 图表 5 1990 至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 8 图表 6 2020 年主要国家上半年二氧化碳日排放量 . 8 图表 7 二氧 化碳排放量来源及其变化 . 8 图表 8 1960 年至 2021E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ppm) . 9 图表 9 四大化石燃料排放国或地区 2020 年二氧化碳预计排放量降幅对比( %) . 9 图表 10 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对比 . 10 图表 11 1990-2019 年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 . 10 图表 12 1990-2019 年主要国家从碳排放强度 . 10 图表 13 2012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 11 图表 14 2019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 11 图表 15 十大煤电国家碳中和承诺状况 . 12 图表 16 全球碳中和实现时间表 . 12 图表 17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2010-2019) . 14 图表 18 中国 2019 年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 14 图表 19 我国石油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 . 15 图表 20 2017 年中国石油消费占比 . 15 图表 21 2020 版 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图 . 15 图表 22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路线 . 16 图表 23 水电、光伏、风电各年新增装机容量 . 17 图表 24 我国非化石能源比例逐年提升 . 17 图表 25 2060 年达到碳中和的着陆道 . 17 图表 26 中国光伏行 业协会预测 “十四五 ”期间年均光伏新增容量 . 18 图表 27 风能北京宣言表示到 2030 年至少达到 8 亿千瓦风电装机量 . 18 图表 28 国内碳排放三大主导机制 . 19 图表 29 世界碳交易市场 . 19 图表 30 我国碳交易市场历史发展 时间线 . 20 图表 31 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逐年扩大 . 20 图表 32 中国碳交易市场成交均价 . 20 图表 33 2013-2020 中国各试点碳交易市场成交均价(元 /吨) . 21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5 图表 34 2020 年各月中国各试点碳交易市场成交均价(元 /吨) . 21 图表 35 中国累计碳配额成交量占比 . 22 图表 36 中国累计碳配额成交额占比 . 22 图表 37 世界碳交易市场 . 22 图表 38 2013-2020 年核电装机规模 . 24 图表 39 中国未 来核电消费占比预测 . 24 图表 40 各储能技术的功率和放电速率 . 25 图表 41 全球储能市场规模 . 25 图表 42 CCUS 技术示意图 . 26 图表 43 CCUS 技术与其他主要减排技术比较 . 26 图表 44 全 球大规模 CCUS 设施数 . 26 图表 45 相关国家 CCUS 政策法规 . 26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6 一、 碳中和的背景 (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愈渐严峻 美国宇航局 NASA 指出 2020 年是 史上 最炎热的一年 之一 。 自 19 世纪末, 全球气候变暖 的趋势持续至今, 地球平均温度已上升 1.2 摄氏度 。 NASA 指出 过去 7 年 是 有 史 以来最 热的 7 年, 其中 , 2020 年地球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与 2016 年并列 第一 , 2019 年次之 。 2020 年 比 1951-1980 年的平均值高出 1.02 摄氏度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与国家气候中心 联合研究测算预计未来 20 年全球将持续变暖约 0.421.19 摄氏度。 北极海冰面积大幅下降。 北极地区反射阳光少,吸收热量多,故 其 变暖 的 趋势最 为 明显, 在 过去 30 年 的中,其 变暖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区三倍以上 ; 研究表明, 在 过去 41 年的 9 月份中,北极海冰以每 10 年 12.9%的速度下降。 图表 1 1880-2020 年 全球 平均表面温度 走势 图表 2 北极海冰面积 下降速度 资料来源: NASA earth observatory 官网 资料来源: Juhi Yadav, Avinash Kumar, Rahul Mohan Dramatic decline of Arctic sea ice linked to global warming 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二氧化碳是罪魁祸首。 工业革命以来 ,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的 各类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使得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发生了变化 。 美国国家 海洋和大气管理局 NOAA 指出 , 二氧化碳浓度的速度持续加快, 1960s 年平均增长率约 为 0.8ppm, 1980s增速达到 1.6ppm, 2000s升至 2.0ppm,而在近十年进一步飙升至 2.4ppm, 这导致地球温度升高与一系列的气 候灾难 。 图表 3 1960 年至 2020 年二氧化碳浓度平均增速 (ppm) 图表 4 2020 年全球变暖示意图 资料来源: NOAA 官网, Mauna Loa Observatory 资料来源: NASA earth observatory 官网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7 (二)三大奠基性文件的达成 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地球家园,国际社会不断调整气候变化应对的重点,并达 成了一系列的共识,由此形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 黎协定等法律文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于 1992 年由 153 个国家和欧共体共同签署, 1994 年生效。 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变暖起草的国际公约,但没有对减排比例等细节做出具 体阐述。 截至目前 ,该公约 已有近 200 个缔约方。 京都议定书 是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的补充条款, 于 1997 年 12 月 达成 , 2005 年生效 。 京都议定书 是历史上第一次以法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且提出明确目 标和参考手段。 其允许发达国家进行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国家与国家间共同合作减排, 以期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在 2008 年至 2012 年削减至 1990 年水平以下 5%。 巴黎协定于 2015 年达成、 2016 年生效。 2015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196 国家领导人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达成巴黎协定, 要求所有缔约方按共同而有区别、各自能力等原则自愿减排,提交面向 2030 年国家自主 贡献的强化目标并制定面向 21 世纪中叶的国家低排放发 展战略,奠定了加强气候变化应 对行动与国际合作的制度基础, 该协定 设定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双阶气温目标,协定 第二条第 1款不仅规定了 “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 2摄氏度以 内 ”的基础目标,还提出了 “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 1.5 摄氏度之内 ”的进一 步努力目标。 (三)中国是推动国际公约达成的重要力量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早的缔约方之一,此外也是京都议定书和巴 黎协定的主要推动者。 2015 年 9 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并宣布建立中 国气候变化 南南合作基金; 2015 年 11 月,习近平主席与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同月 30 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主题讲话, 声称 创造 “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 ”的未来 , 推动了 巴 黎协定 的正式达成; 2016 年 9 月,二十国杭州峰会前夕,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共同向潘基文秘书长交存 中美两国参加协定的法律文书, 推动了巴黎协定于 2016 年 11 月的正式生效。 虽然 美国后来推出了巴黎协定,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 (MEF)被取消,但是中国、欧 盟、加拿大又再次联合建立了主要国家加强气候行动的部长级会议机制 (MOCA)。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8 二、碳排放与碳中和现状 (一)全球碳排放现状 1、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激增, 化石燃料二氧化碳 排放是 主要原 因 2020 排放差距报告中指出, 2010 年至 2019 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平均增长 1.4%, 2019 年 全球 温室气体排放量 达到了史无前例的 591 亿吨, 增速 高 达 2.6 。 其中,化石 燃料引致的二氧化碳 2019 年高达 380 亿吨 ,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的主因(贡献 64.29%) ,甲烷、一氧化氮则分别达到 98 亿吨 ( 贡献 16.58%)、 28 亿吨 ( 贡献 4.74%) 。 图表 5 1990 至 2019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 图表 6 2020 年主要国家上半年二氧化碳日排放量 资料来源: 2020 排放差距报告 资料来源: 2020 排放差距报告 Global Carbon Project 的 最新研究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 得出相似结论 , 1850 年 至 2019 年期间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中, 81%由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引起( Fossil sources), 19%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 (Land-use change)。 其中 , 后者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 稳定 ; 然而,前者即 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 则 从 1960s 的年均约 30 亿吨碳 激增至 2010s 的年均约 94 亿吨碳 。 虽然化石燃料二氧化碳 排放量 增长率从 1960s 后不断下降, 从 1960s 的 4.3%降至 1990s 的 0.9%; 但步入 21 世纪后,全球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 增长率再度攀升, 2000 年至 2010 年平均增长率 高 达 3%, 最近十年燃料化石二氧化碳排 放量 增长率 亦达到 1.2%,这 成 为了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激增的主因 。 图表 7 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源及其变化 资料来源: Global Carbon Project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9 2、大气中 二氧化碳浓度预计 于 2021 年首次高于工业化前水平近 50% 据 Mauna Loa 观测台数据显示, 2014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首次突破 400 阈值,而 2020 年 12 月的二氧化碳达到 414.02ppm,比 2019 年 12 月 411.76ppm 增长 2.26ppm,比工业 化前的水平高出 48%。并且英国气象局预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在 2021 年将达到 416.30.6ppm,其中预测 4 月、 5 月和 6 月的月平均值会超过 417ppm,这象征性地意味 着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首次高于 工业化 前 水平 近 50%。 图表 8 1960 年至 2021E 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ppm) 资料来源:英国气象局官网, Mauna Loa Observatory 2020 年中国 化石 燃料碳排放 降幅 最小 。 据 Global Carbon Project 的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研究指出, 至 2020 年底, 中国、美国、欧盟和印度 四大国家 或地区 化石燃料碳排 放均有所下降,其中美国下降 12.2,欧盟 28 国下降 11.3,而此前呈上升趋势的印度 和中国分别下降 9.1和 1.7 ,主要是由于中国疫情最先恢复,部分高能耗行业重新运 转以及工业停产解除后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反弹。 图表 9 四大化石燃料排放国 或地区 2020 年二氧化碳预计排放量降幅对比( %) 资料来源: Global Carbon Project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0 (二)中国碳排放现状 1、 我国 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 ,人均碳排放总量上升,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 从排放总量看,我国目前仍是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国 。 据 Trends in global CO2 and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2020 report分析指出 , 2019 年中国 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 对全球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率 分别 为 28%、 30%,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全 球高出 10 个百分点。 超过 美国 贡献率( 13%、 13%) 的 2 倍 ,超过 欧盟 贡献率( 9%、 9%) 3 倍 。 因此中国若 要实现碳中和, 其 需 要 实现的碳排放减量 要 远高于其他经济体。 图表 10 中国与其他主要国家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对比 资料来源: Trends in global CO2 and tot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2020 report 但由于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分析中国控制温室气 体排放的现状,还需要结合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 (单位 GDP 的碳排放) 两个维度。 从人均 碳 排放量看, 中国人均排放远低于美国 ,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指出, 2019 年美国 年 人均二氧化碳 为 4.4 吨,中国仅 1.9 吨; 但自 21 世纪以来,中国人均二氧化碳 排放量来呈逐步上升趋势,与欧美下降的趋势相反,近年来不断趋近欧盟 27 国并于 2019 年 超过 欧盟 27 国 (每年人均 1.8 吨)。 从碳排放强度看,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指出,截至 2019 年底,中国碳 排放 强度较 2005 年和 2015 年分别降低约 48.1%和 18.2%,提前完成我国对外承诺的到 2020 年目标 碳排放强度下降 40%至 45%的目标 。 图表 11 1990-2019 年主要国家人均碳排放 图表 12 1990-2019 年主要国家从碳排放强度 资料来源: Global Carbon Project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 资料来源: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 白皮书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1 2、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虽大幅提高,但煤炭亦大幅增长至高位 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指出, 2019 年中国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23.4%, 比 2012 年提高 8.9 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 15.3%,提前完成了非 化石能源 15%的目标;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均位居世界首位,这对碳 排放强度显著下降起到重要作用。 图表 13 2012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图表 14 2019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WIND,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WIND,华创证券 我国 能源消费结构中大部分仍然来自于煤炭, 2019 年,我国产生能源消费 48.6 亿吨标准 煤,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虽较 2018 年的 59%小幅下降,但仍高达 57.7%,且远高于 世界平均消费水平的 30%,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仍然高度依赖煤炭的特点。 此外, 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也指出,过去十年,中国煤炭、天然气、石油、水泥排放量均呈增 长态势,煤炭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因 。 (三)碳中和目标的提出 1、世界多国 提出 碳中和目标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 2 甚至 1.5 的控温目标,多国提出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 业、团体 或个人首先测算自己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 造林、节能减排或二氧化碳去碳技术等方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 二氧化碳总量的 “零排放 ”,即净零二氧化碳排放。 不同于碳中和目标只与二氧化碳有关,净零排放是指一个组织的一年内所有温室气体排 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达到平衡;而气候中性则还进一步考虑区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 应,例如辐射效应,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对气候系统没有产生净影响,对大多数公司或 部门而言,由于其排放的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故碳中和、净零排放和气候中性的含义 是一样的。 据评估,如果温升控制在 2 时,全球需要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碳中和;如 果 1.5 时,碳中和实现时间需要提前至本世纪中叶。 英国 于 1991 年即实现了碳排放达峰,峰值为 8.07 亿吨 CO2当量。 2008 年英国 正式颁布 气候变化法案, 标志着英国成为 全球第一个通过立法明确 2050 年实现零碳排放的发 达国家 , 在这一法案的影响下,多国陆续承诺零碳排放。 在全球前十大煤电国家中,已有国家承诺实现碳中和,包括中国( 50.2%, 2060)、日 原煤 % 69% 原油 % 17% 天然气 % 5% 可再生能源 % 10% 原煤 % 58% 原油 % 19% 天然气 % 8% 可再生能源 % 15%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2 本( 3.1%, 2050)、韩国( 2.5%, 2050 年)、南非( 2.2%, 2050 年)、德国( 1.9%, 2050 年)、美国( 2050)。 中国: 2020 年 9 月 22 日向联合国大会宣布, 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 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 现碳中和。 美国: 于 2007 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为 74.16 亿吨 CO2当量。美国虽然于 2020 年 11 月正式退出巴黎协定,但 最新 当选 的 总统拜登在 2020 年 12 月宣称,将在执政 后第一天重返巴黎协定,承诺 2050 年实现碳中和。 日本: 于 2013 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为 14.08 亿吨 CO2当量。 2020 年 10 月 25 日,日 本政府 紧随中国, 公布 了 2050 年碳中和目标 。 韩国: 于 2013 年实现碳达峰,峰值为 6.97 亿吨 CO2当量。 2020 年 10 月 28 日,韩 国总统文在寅 紧随日本, 宣称在 2050 年前实现碳中和。 南非 : 于 2020 年 9 月公布低排放发展战略, 宣称 2050 年成为净零经济体。 德国: 于 1990 年实现碳达峰。 2019 年, 德国第一部主要气候法 生效, 法律导言 中 明确 德国在 2050 年前 实现 温室气体中立。 图表 15 十大煤电国家碳中和承诺状况 国家 2019 年煤电占比 碳达峰实现年 碳中和承诺年 碳中和实现年 中国 50.2% 2030 2020.9 2060 印度 11.0% 无 无 无 美国 10.6% 2007 2021.1 2050 日本 3.1% 2013 2020.10 2050 韩国 2.5% 2013 2020.10 2050 南非 2.2% 无 2020 2050 德国 1.9% 1990 2019 2050 俄罗斯 1.8% 1990 无 无 印度尼西亚 1.8% 2015 无 无 澳大利亚 1.6% 2006 无 无 资料来源: Ember Global Electricity Review 2020; OECD; 碳排放交易网; 江苏生态环境 局 ; 华创证券 据 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机构对各国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已实现的有 2 个 国家,已立法的有 6 个国家,其余多国处于立法中或政策宣誓阶段。 图表 16 全球 碳中和实现 时间表 实现阶段 国家 与承诺性质 已实现 苏里南共和国、不丹 2030 乌拉圭 2035 立法中:芬兰 (19/6) 2040 立法中: 冰岛 (18)、 奥地利 (20/1) 政策宣誓:奥地利 2045 已立法:瑞典 (17)、 美国加利福尼亚 (18/9)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3 实现阶段 国家 与承诺性质 2050 已立法:英国 (19/6)、法国 (19/6)、新西兰 (19/11)、 丹麦 (19/12)、德国 (19/12)、 匈牙利 (20/6) 立法中: 马绍尔群岛 (18/9)、斐济 (18)、葡萄牙 (18/12)、瑞士 (19/8)、哥斯达黎加 (19/12)、 欧盟 (20/3)、 智利 (20/4)、 西班牙 (20/5)、 挪威 (20/5)、爱尔兰 (20/6)、南非 (20/9)、加拿大 (20/11)、 斯洛伐克 、斯洛文尼亚 政策宣誓: 加拿大 (19/10)、 日本 (20/10)、韩国 (20/10)、美国 (21/1) 2060 政策宣誓:中国 (20/9) 本世纪后半叶 新加坡 (20/3) 资料来源: 中国碳交易网, climatenews, 华创证券 注: 截至 2020 年 12 月 2、中国实现碳中和任重而道远 2020 年 9 月 22 日,习近平主席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 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随后,在 11 月 12 日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致辞、 11 月 17 日在金砖国家领导让你第十二 次会晤、 11 月 22 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 “守护地球 ”主题边会上的致辞中多次 提及 “2060 年碳中和 ”目标, 彰显中国 将积极 应对全球 变暖 的决心。 2020 年 12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对此提出三点倡议。第一,团结一 心,开创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新局面;第二,提振雄心,形成各尽所能的气候治理新体 系;第三,增强信心,坚持绿色复苏的气候治理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 还 进一步宣布: 到 2030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 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 2005 年增加 60 亿立方米,风 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 2020 年 12 月 16 日至 18 日,在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 2021 年重点任务中的 第八项 便 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我国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短、起点强度高。 根据 各国碳达峰实现时间以及其 碳中和目标的 宣布 时间看, 部分欧洲 国家 (如德国) 在 20 世纪就 实现了碳达峰, 其 从 碳 达峰到碳中和 有 超过 50 年 的时间,美国 43 年 , 但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 我国仅 有 30 年 。 其压力 和难度 可想而知,我国 想要实现碳达峰,就需要碳排放强度下降的速度高于 GDP 增长 的速度, 要实现碳中和 ,就需要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更高,这需要中国 付出更多 的 努力。 三、实现碳中和目标的相关举措 ( 一 )关键路径 : 布局新能源汽车 和非化石能源发电 我们认为 在 我国 2060 年 碳中和 的 目标下,碳减排需要 从 消费 端以及应用端同步入手 。 从消费 端 来看,我国目前主要能源消费来源于原煤、原油、天然气以及核电、水电、光 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四大方面 。 2019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煤占比 57.7%, 2012 年 以来市场份额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原油 2019 年占比 18.9%,已连续三年维持这个水 平,但整体的增速明显放缓;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 近 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 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4 舒缓地球温室效应, 2012 年以来我国天然消费占比逐年提升;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主流的 方向,习总书记在气候分会上明确到 2025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 未来 持续优化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 将是发展的主旋律。 图表 17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2010-2019)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华创证券 从 应用端 来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来源主要来自四大方向:发电和供热用、制造业和建 筑业用、交通运输用以及其他行业及部门用, 2019 年占比分别为 51%、 28%、 10%和 11%, 发电和供热端目前主要以燃烧煤炭发电为主, 制造业和建筑行业以石油以及电力 作为主 要能源 ,而交通运输 端的能源 需求 主要以石油提炼成汽柴油为主。 结合 “十四五 ”期间电 力减排 的方针 ,即以光伏、风电、水电等 非化石能源 替代煤电,且 逐步推进新能源汽车 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将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路径。 图表 18 中国 2019 年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资料来源: WIND,华创证券 1、 布局 新能源汽车 ,实现交通碳中和 根据 BP 数据,中国石油进口量从 2010 年的 2.35 亿吨增长到 到 2019 年的 5.07 亿吨,对 外依存度从 54%逐年增长到 73%, 目前已 成为全球原油进口大国。 根据国际石油消费 趋势与政策回顾数据, 2017 年,中国道路交通石油消费占比达到 58%, 因此 降低对石 油的依赖,道路交通领域 将成为 关键,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趋势不可逆。 69.2% 70.2% 68.5% 67.4% 65.8% 63.8% 62.2% 60.6% 59.0% 57.7% 17.4% 16.8% 17.0% 17.1% 17.3% 18.4% 18.7% 18.9% 18.9% 18.9% 4.0% 4.6% 4.8% 5.3% 5.6% 5.8% 6.1% 6.9% 7.6% 8.1% 9.4% 8.4% 9.7% 10.2% 11.3% 12.0% 13.0% 13.6% 14.5% 15.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原煤 % 原油 % 天然气 % 可再生能源 % 发电与供热用 % 51% 制造业与建筑业用 % 28% 交通运输用 % 10% 其他部门用 % 8% 其他能源行业自用 % 3% 电气设备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 2009) 1210 号 15 图表 19 我国石油进口量和对外依存度逐年提升 图表 20 2017 年中国石油消费占比 资料来源: BP,华创证券 资料来源: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中国汽车全面电动化时间表的 综合评估及推进建议( 2.0 版) ,华创证券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 2020 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 136.7 万台,汽车销量 2577 万台,渗透 率达到 5.3%。 我们认为 ,目前 国 内 新能源汽车发展 整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伴随着锂电池 技术进步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在 2060 年 国内新增汽车销售将会 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